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心理论文

大学心理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大学心理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学心理论文

心理健康大学生管理论文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秉承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坚持为学生做思想政治、作风纪律、形势与政策等教育,保持学生政治时势教育学习不断线;注重加强诚信和社会荣辱观教育,在开学、各种考试、先进评选以及“奖、助、贷”的发放和签订等形式上,积极开展和加强“诚信、励志、成才”教育、义务劳动活动等;针对飞行学生特点和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学生在学习以及飞行训练等方面的压力,成立了心理干预咨询室,建立学校、学生大队、教学小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停飞学生和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和应对心理疾病,使学生保持健康身心,做品德高尚的飞行员。

二、“严”字当头,坚持

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意识和习惯,我校坚持把“一日生活秩序”作为准军事化管理的切入点,着力从飞行秩序、站队集合、作息时间、内务卫生、礼节礼貌、请销假等环节上严格管理。坚持每日查房制度,实行内务评比,不断加大学生执行校纪校规的检查力度,特别在节假日前后,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规章制度宣传教育,以严格的行政管理来培养学生严谨的飞行作风。坚持铁的纪律,敢于逗硬,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谁无视纪律,违犯规定,都要受到严肃的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此外,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在坚持准军事化管理的基础上细化管理措施,制定了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分院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三、突出以生为本

服务育人我校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方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理念,关心关爱每位学生。对学生管理干部提出“重教、严管、善待”的工作理念,要求学管干部做到爱生如子,使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纪律约束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制度逗硬与点滴养成相结合。举例来说,我校新生接收和毕业生转送都由相关部门指派专人到场接送,坚持送生病学生到医院就诊、为生病学生单独制作病号饭、假期专车送学生到车站、为每位学生制作生日蛋糕赠送祝福,为每位学生制作并赠送纪念品(马克杯)等,同时,还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学生们体会和感受到校方的人文关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热情。学生管理工作既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也打造高校和谐氛围的基础。如何更好地开展好这项工作,需要高等院校结合自身实际,紧随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思路,来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点击阅读全文

我国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关于音乐教育心理专题

上海音乐学院的张晖介绍了法国的音乐认知教育体系,她建议音乐认知体系的培养要先于乐器的学习,音乐认知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始终并与演奏紧密结合。她指出法国音乐认知教育在理论上欠缺以及我国的音乐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衔接上的不足。在认知方面,她认为法国是“知”多过“认”,而我国则相反,因此我国在互补过程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北京师范大学的李红菊博士基于“莫扎特效应”的研究,介绍了音乐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李红菊认为,学习的兴趣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甚至影响智力的发展,由于学业的压力、家长和老师的逼迫,学生在本身并不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课外特长,机械地投入,可能会降低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岛大学的韩忠玲指出在大部分高校中,有关音乐教育的课程存在音乐多、教育少,中小学工作的音乐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匮缺这一现状,因此,音乐教育方面的专业性课程应包含《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师技能》这四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关于音乐治疗专题

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陈硕的《“儿歌—节奏”训练对改善听障儿童言语障碍的实验研究》论文中,从听障儿童的言语问题入手,通过他们用骨传导的方式感知节奏的特性,同时借鉴了奥尔夫的节奏朗诵训练,采用边打鼓边念儿歌的方式加以训练。经过一个月的实验,发现被试的语言节奏水平均有所提高,言语障碍和紧张、焦虑的心理得到一定改善。陈硕在另一篇论文《一例孤独症儿童钢琴学习方法与效用的分析》中,针对一例孤独症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法,通过对这名孤独症儿童进行钢琴训练,提高了患儿的注意力,加强了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同时在舒缓紧张情绪和自信心的增强方面均有改善。

三、关于音乐表演心理专题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的郑茂平教授在论文《音乐表演“七因素”心理模型探讨———音乐表演偏离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一》中指出音乐表演的学科理论与具有科学意义的实践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与表演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尤为缺失这一现状,并总结与分析了影响和制约表演行为反应形态和特征的七种心理因素。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心理研究室主任谢鸿雁在《专家和新手钢琴演奏者乐谱阅读的眼动研究》论文研究中,采用眼动记录仪记录被试阅读简单和复杂五线谱时的眼动数据,考察了不同演奏经验的被试阅读不同复杂程度的单声部和多声部钢琴乐谱的规律和特点。此外,在声乐心理学方面,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徐行效介绍了中国“声乐心理学”和对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情况,提出用交叉学科思想指引声乐理论创新、宣传“部编教材”、开设“声乐心理学”课程和培训班等措施来扩大学科影响。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生同性恋认识探析论文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成因的认识及态度,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3所高校的540名文、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能够从主观动机、负面经历和环境影响等7个方面对同性恋进行归因;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态度存在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主要受情感和认知的影响,对同性恋的认识越全面,态度就越宽容,反之就越反感。

一、问题提出

“同性恋”(homosexuality)一词最初由匈牙利人Benkert(1869)提出,后来由性学家Ellis(1890)等人引入英语词汇。20世纪80年代,Marmor对同性恋做出了一个“双维度”的定义:“凡是和相同性别的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属于同性恋;同性恋者是那些感到同性别成员对自己有强烈性欲吸引倾向的人”[1]。尽管一些国家的学术组织或机构已经将同性恋排除在疾病和心理异常之外,例如,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和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从疾病分类系统去除。《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001,第三版)也认为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一定是心理异常,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也不再把同性恋看作一种病态心理。但是,在社会上,一些群体和个人仍然对同性恋抱有偏见,甚至持有歧视态度。以往的研究发现,同性恋者比异性恋者具有更高水平的心理紧张和精神错乱的危险[2]。同性恋者经常患有焦虑和抑郁障碍,在他们中间,实施过自杀行为的有13.7%[3],而自杀未遂率可以达到33%[4]。长期以来,处于被冷落或歧视地位的同性恋者,大多生活在恐惧和愧疚之中。国外有研究表明,与男同性恋者很少接触或没有接触的人,以及对同性恋有恐惧心理的人,对建立保护男同性恋的法规更愿意持反对意见。反之,有过与同性恋者接触经历的人,以及对同性恋持有积极态度的人可能更愿意接纳同性恋[5]。国内也做过类似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医务人员对于同性恋的态度问题上。一项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了解程度(很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为一般了解;认为同性恋是性变态、精神病、人格障碍的人数比例在50%以下[6]。另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师范院校的学生中有80%的人认为同性恋属于变态行为[7]。

综合上述,已往的调查研究还停留在认知层面上,缺乏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上全面考察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研究,更缺乏对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另外,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内部归因模式的个体可能会产生消极态度。因此,在对同性恋的态度上也可能受归因倾向的影响,对此也需要做出进一步的验证。尽管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编制过一套同性恋态度量表,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东西方对同性恋的态度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有必要根据国情和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编制新的调查问卷来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群体是知识性和前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性的社会群体,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和归因倾向不仅可以反映社会对同性恋态度的一个重要侧面,而且可以为大学生科学的性教育提供参考。为此,我们从对同性恋的情感态度、认知态度和行为态度这三个维度编制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的问卷,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编制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归因问卷,从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方面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成因的认识,并分析归因倾向对同性恋态度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大学生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归因问卷》(以下简称为:归因问卷)和《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问卷》(以下简称为:态度问卷)。经主成分因子分析(KMO值为0.886,巴特莱特球型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水平,即p<0.001),归因问卷提取7个因子,即主观动机、负面经历、现代环境影响、性别环境影响、与异性交往的人为限制、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815,重测信度为r=0.802,p<0.001。态度问卷经主成分因子分析(KMO值为0.915,巴特莱特球型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水平,p<0.001)提取12个因子,分别为对同性恋主观行为的认知态度、对艺术作品中同性恋的情感态度、“排斥-接纳性”情感态度、情绪性情感态度、行为态度、对无影响不认识的同性恋的情感态度、对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无影响认识的同性恋的情感态度、对同性恋与精神病关系的认知态度、对同性恋自身价值的认知态度、感知性情感态度、对同性恋与艾滋病关系的认知态度和对同性恋对其他人影响的认知态度;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453,重测信度为r=0.908,p<0.001。调查对象为大连市3所大学的文、理、工科二、三年级本科生,有效被试共540人,其中男生255人,女生285人;文科生183名,理科生178名,工科生179名。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生健康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综述

(一)研究数量与质量

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用“积极心理学”并含“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题,精确查找相关文章,时间限定为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采取全部期刊、精确匹配查寻,共搜寻到810条结果,其中硕士学位论文84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但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查找同期研究文献,可搜索到多达45170条结果。单以“积极心理学”为主题精确查找,可搜索到多达3732条结果。从研究数量上来看,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成果占比很低,需要相关研究人员继续努力。从研究质量来看,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用“积极心理学”并含“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题,精确查找相关期刊,时间限定为2004年至2014年,选择全部期刊,可以搜索到513条结果。但如果搜寻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只有32条结果,即使再加上核心期刊,也只有107条结果。由此可见,当前研究成果中高质量研究成果并不多,研究质量亟待提高。

(二)相关概念界定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界定

乎所有研究者都认同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观点。张孝凤、杨晓梅、陈淑萍等研究者都认同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1998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首次提出的“积极心理学”概念,倡导心理学不应只研究人类的弱点,而应同时研究人类的美德和优势。张忠宇、蒋宗文等研究者都认为赛利格曼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标志着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学派正式诞生。

(三)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

点击阅读全文

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适应研究

[摘要]以促进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而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本文就近年来CNKI收录的国内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论文成果进行深入梳理,探讨该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主题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深化该研究的路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

JohnW.Berry等学者认为,跨文化适应(Cross-culturalAdaptation)主要指个体或群体在重新安排和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变化结果。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日益深入和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形式多样的跨国高等教育模式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在出国学习前后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本文回顾和评价了近年来中国知网收录的国内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论文成果,提出深化该主题研究的一些新思考,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一、学界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现状

(一)研究趋势

笔者以“中外合作办学”和“学生跨文化适应”为主题,对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类文献进行检索,结果显示,从2011年至2021年,共有19篇相关的硕博论文及一般期刊论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分别为:1篇、0篇、1篇、2篇、1篇、3篇、2篇、4篇、3篇,1篇,1篇,年均不足2篇。之所以近年来学界开始对该问题加以关注,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外合作办学在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后,其成效日益凸显,影响不断扩大;二是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下,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亟待解决,避免影响项目的健康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