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大学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学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4篇)

第一篇:以考研和就业推进学风建设

【摘要】大三学年班主任工作实质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只有抓好这些要素,才能使班主任工作做得更有实效、更有特色、更有成绩。本人作为12级环境工程班主任,以考研和就业为指挥棒,推进学风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班共有学生33人,共考取研究生9人,考研率27.3%,一次性就业率96.8%,专业对口率100%。

【关键词】班主任;大三学年;考研和就业;学风

一、强调大三黄金时间,提高效率和知识储备量,突出自身优势,积极备战考研和就业

一年来,班级学习风气很好,兴趣浓厚,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时刻在强调,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时刻强调千万不能荒废每一天每一小时。现阶段,学习的都是专业课,与考研和就业有很大关系,是将来的饭碗,要凝练自己的特色,有强项,到将来的工作岗位上留得住,干得好,有后劲。对于考研生,我们一直在动员、鼓励同学加入考研队伍。研究生毕业后,敲门砖也会更硬一些,就业质量更好一些。我邀请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哥学姐分享考研经验,如何选择院校,如何学习各门课程,最后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就业的同学一直在强调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有发展、有前景、有潜力的好专业,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涉及到环境。国家层面的十八大、2015年的两会还有总理多次提到环境保护相关问题,这为环保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相关的配套新产业也会不断呈现,也就有更多新的环保职业产生,也为同学们的就业与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有助于提高行业的水平和薪资。

二、格外重视考研生的心理、学习质量和效果

点击阅读全文

学风建设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风建设,因为学风从精神上支持着一所高校的生存发展。学风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存在与继续前行的奠基,还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密不可分。当前高等学校强调内涵式发展,学风建设就是对其重要的体现,除了反映高校的管理、办学水准,还体现了高等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理念、大学精神以及历史积淀[1]。而学风对于学生而言就体现在学习态度、目的和学习纪律等各个方面[2]。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班人,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而学生进入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只有学到知识才能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大学生刚入校就会受到现有学风的影响,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或者恶性循环。而当前各个高校都存在着不良学风的影响,比如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聊天、睡觉,对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以及考试作弊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从而也就产生了上课玩手机,沉迷网络等“低头族”。这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需要通过学风建设来规范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校正常的生存发展。王进欣和王今殊在研究中提到学风具有差异指向性,其中教师,学生,教辅这三个主体能够影响学风状况的走向,学风状况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三者的作用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3]。学风建设途径按环节可以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其中课堂外学风建设还分为课前和课后。比如说课前通过班会、讲座以及分享会等形式做好大学精神的激励教育,人生规划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以及学习纪律“约束性”教育等[4]。课中主要以代课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点名,批评教育等形式约束学生行为,保证课堂秩序。课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重载体,共同推进,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朋辈帮扶等形式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通过批评教育对纪律性较差的学生进行监督约束。因此本文认为加强学风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途径:

一、课前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课前我们主要通过教育、引导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等。目前大学生受到社会外界的不良影响,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考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兴趣和研究,更多是功利的为了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从而导致学习过程中不努力,考试的时候弄虚作假。久而久之,学风中逐渐形成了诚信危机,最终导致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处分或者取消学位,对学生心理和未来发展带来严重的双重影响。因此,在学生进入课堂前,我们首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学业的长短期目标;其次,做好大学生的精神激励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我们可以通过班会、讲座以及分享会等形式做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第四,通过专业课老师给学生进行专业课的课前教育,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最后,还应该在课前给学生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思想上让学生感受到行为的约束感。

二、监督、管理为辅,占领课堂教育主阵地

在课堂中,学风建设就与教风建设密不可分。目前在高校中经常存在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看小说以及交头接耳等不良风气,我们仅仅通过点名,布置课堂作业以及记录平时成绩的形式约束学生行为,让学生进入课堂,往往导致学生人在课堂而心不在焉。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入课堂,还要让学生真正的听进去、学进去,这就要求老师不能照本宣科,将课枯燥乏味的课本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三、帮扶与处分相结合,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生辅导员学风建设论文

1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

学校一贯重视学风建设,每年开展校特优学风班评选,在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学生奖学金评选条例等文件中突出学业成绩的重要性,以促进学风好转,重点奖励“学业优良+特长”的优秀学生,重点鼓励、资助优秀学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科学设计并推行学术诚信教育,如与2014级全体学生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所有考试实行诚信考试等。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后,更是以“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内走在全省前列,产生全国影响”为目标,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在学术诚信、“四无”校园、特色书院制管理等方面形成特色。尽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风貌是积极上进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高校战略转型、国家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性正在衰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正在下降。据笔者近年来对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大一新生的连续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学风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你为什么要学习”的年级对比Table1Gradecomparisononitem“Whydoyouwanttostudy”原因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变动百分点对学习感兴趣25.027.9+2.9对老师教学方式感兴趣7.57.8+0.3受同学影响21.323.5+2.2父母期望22.523.5+1.0社会的正面影响11.311.8+0.5其他原因12.55.9-6.6调查显示,大二相比较大一,除了受“其他原因”的影响有所下降外,另外一些原因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可以看出,到了大二,想要上进的学生数量开始增多,但增量不明显。总的来看,学习目标是不太明确的,学习动力是明显不足的。造成上述问题,既有就业压力、教育体制等客观原因,又有人生目标短浅和功利等主观原因。从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读书就是为考大学”,所以一旦考上大学后,有的学生认为已经实现了人生目标,没有及时制订新的学习目标,有的认为学习就是为了混文凭、找工作、赚大钱,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进行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因此,不想在学习上花太多精力。

1.2学习习惯没养成,学习自律性低

调查显示,95%的学生认同“作为学生,学习是第一要职”的说法,但在“关于一周课外学习时间”的调查中,课外平均每天花1.5小时在学习上的学生占比不多,花2小时以上的更是少得可怜。由此可见,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是有很大偏差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明显偏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学生花在学习上时间多和少的原因调查表明,不管是不想花时间还是愿意花时间,大部分学生把自己不学习的原因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客观原因,占比达到67.22%;而愿意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也是客观因素,占比达到64.12%。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新生班级学风建设论文

一、大学新生存在的学风问题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学风建设的必要性。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学校、专业认识不够深入,对大学生活不适应以及受到其他舆论的影响,存在许多学风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目标定位错误,缺乏学习动力由于刚刚摆脱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的压力,许多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尽情的放松,不用把学习作为重点,大学的学习生活主线发生了偏离。有些学生也由此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而耽误学业;有些学生把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作为大学期间的主要目标,长期做兼职,有时一人担任两份兼职,甚至会耽误上课时间;有些学生热衷于社团活动、学生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中而忽略学习。

2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中学阶段的目标是考上大学,而踏入大学校门后,许多学生不明确大学阶段乃至今后人生的主要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于是表现出无纪律的散漫状态。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听音乐、睡觉、玩手机。大量的课余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多数学生看看小说、电影、玩玩游戏、逛逛街时间就过去了,半个学期后感觉到了大学的空虚、迷茫,个别学生甚至会厌学,产生退学的想法。

3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学习方法不当与高中的应试教育相比,大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大学教师每节课上授课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且讲授的许多前沿知识在课本上难以找到。如果学生还是按照高中的方法完全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是跟不上节奏的,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记录重点,课下自主对感兴趣的知识拓宽学习。新生入学后,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在学期末“挂科”的现象。

二、建设新生班级优良学风的对策

点击阅读全文

辅导员学风建设论文

1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

学校一贯重视学风建设,每年开展校特优学风班评选,在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学生奖学金评选条例等文件中突出学业成绩的重要性,以促进学风好转,重点奖励“学业优良+特长”的优秀学生,重点鼓励、资助优秀学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科学设计并推行学术诚信教育,如与2014级全体学生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所有考试实行诚信考试等。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后,更是以“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内走在全省前列,产生全国影响”为目标,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在学术诚信、“四无”校园、特色书院制管理等方面形成特色。尽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风貌是积极上进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高校战略转型、国家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性正在衰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正在下降。据笔者近年来对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大一新生的连续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学风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你为什么要学习”的年级对比Table1Gradecomparisononitem“Whydoyouwanttostudy”原因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变动百分点对学习感兴趣25.027.9+2.9对老师教学方式感兴趣7.57.8+0.3受同学影响21.323.5+2.2父母期望22.523.5+1.0社会的正面影响11.311.8+0.5其他原因12.55.9-6.6调查显示,大二相比较大一,除了受“其他原因”的影响有所下降外,另外一些原因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可以看出,到了大二,想要上进的学生数量开始增多,但增量不明显。总的来看,学习目标是不太明确的,学习动力是明显不足的。造成上述问题,既有就业压力、教育体制等客观原因,又有人生目标短浅和功利等主观原因。从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读书就是为考大学”,所以一旦考上大学后,有的学生认为已经实现了人生目标,没有及时制订新的学习目标,有的认为学习就是为了混文凭、找工作、赚大钱,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进行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因此,不想在学习上花太多精力。

1.2学习习惯没养成,学习自律性低

调查显示,95%的学生认同“作为学生,学习是第一要职”的说法,但在“关于一周课外学习时间”的调查中,课外平均每天花1.5小时在学习上的学生占比不多,花2小时以上的更是少得可怜。由此可见,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是有很大偏差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明显偏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学生花在学习上时间多和少的原因调查表明,不管是不想花时间还是愿意花时间,大部分学生把自己不学习的原因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客观原因,占比达到67.22%;而愿意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也是客观因素,占比达到64.12%。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