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语文教育

大学语文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大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学语文教育

国学视阈下大学语文教育浅谈

摘要:语文与国学同源共流,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语文教育的作用无可替代。但《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现状并不乐观,课程设置或被边缘化,教学模式或被项目化,教学内容或被专业化。属于通识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教学目标非功利性、教学过程非操作性、教学内容非实用性的特点。大学语文教育是国学传承的重要平台,要开设适合传播国学知识的《大学语文》课程,需要认清形势、转变认识,编写具有国学味道的教材,注意教学方法上的继承和创新,语文教师要做国学的守望者。

关键词:国学;大学语文;教育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推进,国学研究升温。十八大后,为树立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党中央制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到空前高度,国学热潮随之兴起。大学校园是文化知识的集结地,大学生是社会文明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是社会之共识。在专业和通识教育众多课程中,《大学语文》是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好这一载体,使之成为传扬国学的主渠道,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

一、大学语文教育属于通识教育

(一)教学目标的非功利性

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性和非职业性的教育,它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健全完美的人格、独立自由的精神、勤奋好学的习惯、正直善良的情感为终极目标的。与直接服务于受教育者未来职业的专业化教育任务不同,通识教育要完成的任务是促进受教育者在独立思考、品行操守、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终身学习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这些目标是不可能像砌砖、炒菜一样在课堂之上立竿见影就能实现的。通识教育的目标是非功利性的,它追求的不是当下的功效和利益。《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拥有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树立正能量的价值观,是具有博雅的精神气质。人文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终生受益,而非功利于当前。

点击阅读全文

现实功能下的大学语文教育

一、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及其原因

鉴于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我国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大学语文教育现实性功能,使它更好地为发挥自身功能,我们有必要先对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及其困境原因进行分析。

(一)大学语文教育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技能知识的传授,从而就忽视了大学语文教育。在一些高校,除了语言文学专业,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都很少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有的高校虽然设置了大学语文课程,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学语文教育形同虚设。最近一则新闻报道声称:“某理工科大学语文课堂中,一半学生翘课,一半学生不带纸笔,80%的学生写错字”。由此可见,目前大学语文教育逐渐别边缘化,这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缺失,对学生汉语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带来了严重后果。

(二)大学语文教育困境的原因。在新时期,大学语文教育发展处于低谷,面临着夭折危机,而造成高校大学语文教育这一困境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代环境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经济一直蓬勃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方面,很多学生更加强调对自己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认为大学语文的学习无关紧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外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热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文教育的地位。因为,外语已经成为升学、工作的一个硬性条件,而汉语则很少有这方面的要求。第二,教育体制的影响。教育部并没有把大学语文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从而使大学语文处于一个无序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大学都按照自己意愿来安排大学语文教育。有些学校每周设置或者隔周设置一两节大学语文课程,有些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就没有设置这门课程。这也是导致大学语文逐渐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大学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大学语文课程,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枯燥、教学方法落后等因素使大学语文教育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目前虽然有很多大学语文教材可供选择,但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缺乏针对性、时代性,尤其是没有体现时代性,与现实社会生活脱节,导致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呆板枯燥,也许这是学生翘课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仍然采用传统传授式教学方法,对新媒体和新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不够。所以,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有些学生昏昏欲睡,有些学生玩手机,有些学生看课外书,有些学生写作业等。

二、强化大学语文教育现实性功能的措施

面对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只有立足社会现实环境,改革大学语文教育,才能使大学语文教育焕然一新,从而使大学语文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现实需要。

点击阅读全文

新时期大学语文教育

一、大众化时代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大学语文研究的繁荣主要体现在局部领域的研究,如教学方法的锐意改革,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说明大学语文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目前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1.教学目的模糊化。这些年来,不仅仅是大学语文,包括中小学语文在内的整个语文学科均为社会诟病。出现这种状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模糊,如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工具性的强化都加诸其上;仅对“语文”的理解就很难统一,或日“语言文字”,或日“语言文化”,或日“语言文学”,或日“语言文章”。无论是长期研究语文的专家,还是扎根一线的教师都难明究竟。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千差万别,因此形成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混乱的局面。

2.教学内容娱乐化与教材编写的经典化。随着大众化时代到来,大学生作为时代急先锋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国内很多高校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例如,湖北某高校大学语文讲周杰伦;北大教授孔庆东开设了“金庸武侠小说系列讲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讲鲁迅不如讲张爱玲受欢迎。此外,教材的编写加入流行元素的也不少见,罗大佑的歌《现象七十二变》进入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尽管社会各界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些无疑标志着大学语文正接受着时代的洗礼,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新变化,课堂教学内容正日益娱乐化、通俗化。与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化相反,教材编写篇目的选取却日趋回归经典。大学语文教材建设这几年硕果累累,几乎每个学校都出了自己的大学语文教材,当然其中良莠不齐、水平参差,但这毕竟可以视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更新的尝试。翻看这些不断涌现的教材就会发现一个现象:除了几本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材之外,绝大多数教材传统经典篇目多,现代流行的大众文化篇目少;中国文学选篇多、外国文学选篇少;中国文学中古代部分多,现当代部分少。

3.教学手段电子化。大众化时代的一个标志是以电子高新科技为传播媒介,与当代城市娱乐文化、产业文化相结合,这为大学语文教学走向多媒体教学、网络数字化教学提供了可能。如今大学语文教学中,如果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被视为落伍,当前没有进行网上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的学校越来越少,似乎以信息技术与复制为手段的传播方式与大学语文教学有无结合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大学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现代传媒技术为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确实带来了很多实惠,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对动画、声音、图像等资料的重组,使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原因分析

点击阅读全文

语文教育大学语文论文

一、如何为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很多人认为,语文教育的重心在小学和中学,从小一旦没有受到好的语文教育,语文基础知识没有积累,大学阶段再开设语文教育没有什么必要。其实,大学语文并不是中小学语文的延伸。大学语文应以培养大学生使用语言工具的能力为主,还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一直难以定论。工具性、人文性比重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安排上一直无法取舍。在本科院校中,目前语文教育现状是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人文教育比例过大;高职院校则是恰好相反,只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教育。现在很多大学普遍要求语文课能尽快解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这种要求并不符合实际,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想在很短时间内很少课时下大幅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不切实际的。大学语文的定位不宜太实用,当然也不宜太脱离现实,不笼统讲人文性,如果脱离了生活,以大而化之的人文教育取代语文课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其所体现的学识、文风、情趣等人格涵养。大学语文定位目标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其他学科打下基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全面创新发展和继续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真正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语文老师用独立精神、自由人格和科学程序,组织实施严谨的既有线性顺序又有层次梯度的言语表达与理解技艺训练,用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言语经典去浸润感染、陶冶同化我们的莘莘学子,就是“真”教真语文。可是现在的大学语文课堂要么多媒体声光电,要么野外体验考察,要么一味多读多写多练,都不是真正语文教法。首先,大学语文教学首先要强调学生的整体感受,一定不要抛弃学生的感受来单纯讲文章的具体技巧。其实,也就是老师不要把教材的内容都讲出很有道理,而是首先要让学生们自己去体味感受,如果丧失了体味感受这一步,在教学中就没有把文章作为一个审美对象。所以,第一要让学生们体味到这篇文章是好文章,是美的,然后再讲具体技巧;假如是议论文,就让学生先认同它讲得有道理,被文章的道理折服。反之,学生还没有被折服或产生疑问,你便硬讲它好它有道理,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不合逻辑的。当然选入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数是公认的好文章,但学生并没有认同,我们不能说专家教授承认的好文章,学生就要承认,这是说不通的。其次,语文不是定性的学科,大学语文老师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在语文中,对一个概念思想的理解没有一个固定内涵,也就是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这个教学思想很重要。孔子的教学思想是每位大学语文教师应效仿的。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生活,感悟人性,这些是大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我们的教育观念是调动起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大学语文教材存在问题乱、杂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语文教育管理困境与发展

摘要: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管理需要符合教育的根本目标,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教育学探究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然后论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所处困境并研究其发展方式,希望能给有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管理;促进作用;教育学

如何培养学生情感和兴趣?应当从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着手,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不仅营造一种让人放松,快乐的教学氛围,还能培养了学生乐在其中,乐于学习的品质品格。

一、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探究大学

语文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大学语文教育管理完全符合这一基本目的,教育学家的基本学说各有异同,但是在教学管理方面教育学家们观点一致。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其受到了合理并且适当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成长是最主要的内容,这种成长并非一般的成长而是能够展现出生命的存在的特殊成长,而教育便是以此作为内在要求,促进人的成长,推动人的事业。”但是对待事物要以辩证的方式去看待,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时常会出现与夸美纽斯理论相反的教育,而我们所提倡的是前者而非后者。各个教育学者均认为大学语文教学管理是一种可以促进个体与他人和谐、精神内容和身体条件和谐,当下与未来和谐,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和谐的一种前卫的教学观念,而和谐正是倡导身心健康的根本,只有达到和谐状态,人才能健康发展,实现人身价值。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