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大一德育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职德育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方面,中职德育课程的新教材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德育课是德育工作的一大主渠道,也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强化中职德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中设置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都十分适合应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它们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改变中职学生德育学习现状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欠缺热情,他们很多都是家长逼迫或者没有办法才来到学校学习的。所以,相对来说,在德育课程的学习现状也并不理想,不少德育课堂上出现“特困生”,一上课就开始睡觉、开小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鉴于此,笔者认为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动手实践的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他们的特长。因此,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具有必要性。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包括对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以及最终的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并探索创新。而小组工作又是项目教学法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德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以这样做:首先,可以把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可分配4-6人,由各组成员为小组设定名字和口号,并设置组长、发言人、资料员、书记员等职务。然后结合德育教材的教学内容,拟订若干个项目任务分派给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自行合作讨论完成,在此过程中可做适当的引导,比如从什么方向入手。最后在教师检查项目完成情况或者作出总结之前,由各项目小组上台展示。在这样的行为导向教学过程中,不仅激励了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而且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了默契,德育学习好的带动学习较差的,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模拟教学法
摘要
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会反过来促进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课中重视德育是十分正确与必要的。以“行进间运球”一课为例,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小游戏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团队意识,运用教学案例来探析体育课堂中的德育实践。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被片面地当作增强体能、掌握技能的一门课程。殊不知,作为学校教育总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体育课中重视德育是十分正确与必要的。行进间运球小学作为篮球单元的项目之一,是球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采用游戏与运球练习相结合的活动方式,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行进间运球技能水平。在组织教学方面,本课主要采用合作形式,让学生在通过游戏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要领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一、通过“名人效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篮球明星已成为媒体宣传的一个焦点,许多小学生对此也都报以极大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这些篮球明星已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目标。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榜样更具感召力和吸引力。为此,课堂初始,笔者以篮球明星作为切入点,直接导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再适时讲述姚明、郑海霞等为国争光的事迹,自然而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与此同时,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和认识,又将团队协作意识融入其中。
本学期我系在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系的努力,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在教学、教研教改、科研、学生工作及预防“非典”和德育迎评工作中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一、教学工作(教发[2003]1号文件《山东交通学院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实施意见》执行情况)
本学期在其他工作非常繁重的情况下,我系全体教师积极克服困难,认真执行教发[2003]1号文件《山东交通学院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实施意见》,较圆满地完成了文件附表《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安排的有关我系的各项工作任务。
1、本科新专业调研申报
本学期我系完成了《会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交通工程财务管理)》等三个专业的调研申报工作。
2、教学文件资料建设
1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现实状况
从整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在改革开放3O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造就了近千万的职业技术人才。他们在品德方面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心理脆弱、品行不端、思想政治倾向令人担忧等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原因,既有学校教育原因也有学生个人认知原因。此处.我们仅从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方面做一下简要分析。
1.1高职院校自身对德育教育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重技轻德”的倾向.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等.把高职教育的功能也仅仅理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树人”。在这种偏激的理念影响下,高职院校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就过多地强调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忽视德育教育的基础性.从而影响了对人才的全方位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2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队伍建设滞后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我国德育教育师资队伍和现有的学生规模严重脱节。一方面由于历史因素影响.部分中专学校升为高职院校后,招收学生由中专变为大专.但教师大部分仍未变.管理上仍采用原来的中专生管理模式.导致所开展的德育教育不适应现有的群体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高职院校以一切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标,所以聘请专业技能教师时门槛较高、待遇较好.也愿意花较高的代价。而相反.聘请德育教育教师时则门槛较低、待遇不高,导致好的德育教师留不住,而留下的很多想改行。因此.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德育教育教师.相应的工作也是由辅导员和班主任临时负责。
一、学校体育中的道德缺失
课间集体活动中为了争夺一个发球权,两个男生不惜破口大骂,甚至发生肢体冲突;体育课堂上随便讲话,因为旁边人不经意的一碰而拳脚报复;因为比人家多跑了一圈而怨声载道;看到同学被老师批评而哈哈大笑……这不是在造排比句,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里,转移视线我们来看看其他信息。新华社长沙11月14日体育专电:前段时间,我国一著名高校军训期间多名学生晕倒,累计约6000人次看病引发广泛关注;近日,华中科技大学运动会取消中长跑项目,同样引发热议。有人对大学生体质下降表示担忧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大学生体育教育的深层思考;CBA、足球的假球黑哨的新闻更是铺天盖地。2014年11月2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国家体育总局的巡视反馈意见出炉。“赛事审批和运动员裁判员选拔选派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比赛违背公平原则、弄虚作假”“赛事开发经营混乱”……国家体育总局尚且如此,那些地方性的体育组织的乱象就可想而知了。经不住市场化利益的诱惑,这是道德的缺失,学生们每天接受的都是这样的熏陶,这是在扬恶而非扬善!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特有的“4+2+1”的家庭组合模式,即一对夫妻要抚养一个孩子,赡养四个老人。若老人身体还健康,那么就是六个成年人守护一个未成年人。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在本该玩耍的年纪却背负着全家人的厚望去上各种补习班。老人生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于是溺爱、娇惯从此开始。渐渐地也使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缺乏宽容、友爱与关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也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期。面对着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滑的严峻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呼声一时间成为了主流,于是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就把视线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一问题上,而忽视了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这里的身体素质是指各项生理机能素质,不包含道德品质。各种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再一次将学校体育推上了风口浪尖。各种质疑声,各种谩骂声,从对学校体育的不满演变为对中国教育的不满。
二、如何在体育课贯彻和落实道德教育
1.观念要改变任何理论性的东西都要经受实践的考验,并且要反作用于实践
所以我认为在实施道德教育之前要有一个纲领性文件做理论支撑,这个文件并不是要指导老师该如何做,而是旨在加强大众对道德教育的关注,提高大众对道德教育的观念认知。我们应改变原有的冷漠与忽视,重视道德教育,以法治稳人心,以德治暖人心。
2.制度有保障学校体育中的道德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体育教育,而学校体育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