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电机实训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专业知识深化和实践技能提升的优质平台,同时也是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集中展现的舞台。课题组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赛项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情况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教学实践表明,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对教学理念和内容的更新,线上+线下的探索导向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完善,岗、课、证、赛的融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机电基础;技能大赛;教学改革
0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于2022年4月20日修订通过,自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律文件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提升了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可度。该法案同时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这是职业教育法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修订,也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最为重要的保证和推动力,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职教生和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士气。由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发起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专业知识深化和实践技能提升的优质平台,同时也是学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集中展现的舞台。通过大赛引领教育行业对现有教学模式、教学体现和评价方式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促进人才培养,实现质量的提升[1-5]。
1赛项简介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赛项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机械设备的装调及精度检验,数控系统故障排除,电气线路的施工,典型工件的编程与加工测量,机器人仿真软件调试等专业技能。比赛涉及的课程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基本涵盖2022年新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介绍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
一、在理论教学方面的应用
目前,在进行电工电子相关课程的授课时,许多专业教师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或者预先将实验设备搬到普通课堂中,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很大。为了达到省时高效率,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如讲到某个具体的电路时,可以用“proteus”这一仿真软件进行同步演示,这样电路的电压、电流数值以及波形等参数,都会以数字或图形的方式显示,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一目了然,加深了印象。比如在讲授《电子线路》这一课程中的二极管的整流电路、单级放大电路、OTL功放电路等知识点时,通过仿真来演示输入输出的波形,非常直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样,我们也可以将“multi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该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虚拟仪表,这些虚拟仪表与现实生活中的仪表相同,使用方法相似,模拟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而软件中所提供的部分高级仪表,实际价格非常昂贵,现实生活中由于经费问题,我们可能无力购买,而软件中给我们提供了这种高级仪表的使用方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捷。应该说,实验室里所能开设的电子电工相关电路的实验,我们都可以利用该仿真软件来实现,该软件相当于一个可以移动的功能强大的现代化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借助仿真软件的使用,使得教师在讲授电工电子的相关知识点时,非常清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在实践环节中的应用
在电子的实践中,采用实物操作和仿真软件相结合的原则,可以使得事半功倍,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仿真技术减少了实物实验的故障率,使得实验的数据更精准。当学生装配好电路板后,开始进行调试时,一般要对实物电路板进行短路检测,确认没有短路故障后再进行调试。而实训的具体检测和调试都是带电操作,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开始操作的过程中,在学生开始调试之前,先通过仿真软件演示整个调试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对调试过程有很清晰的认识,而且可以避免实训过程中的一些误操作,减少了调试过程中产生的故障。仿真软件演示的实验数据与实际调试的数据相差不大,学生可以比较数据,进行自检。另一方面,如果要设计一块电路板的时候,需要对电路的参数反复的调试,在实物电路板上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反复调试,并可以寻找到最佳的方案,再去进行实物的设计,非常便捷。另外,仿真实验没有任何干扰信号的存在,更加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实验的本质,做到精准、真实、完美。
2.利用仿真技术可以顺利进行故障的分析,并顺利找到故障点。在电工电子的实训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电路的调试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电路排故能力。有时候安装一块电路板需要的时间可能并不长,但往往查找故障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另外如果在电路板上人为设定一个故障,比如元器件的接反或某处电路出现短路故障时,部分元器件可能会出现击穿、损坏、甚至出现电气短路等现象,这样在操作的时候非常危险。而我们在授课的时候,如果利用仿真软件去讲解电路时,可以随意地将元件焊反或将某段电路短路,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故障的数据及波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考的能力。
摘要:
新工业革命日新月异的技术与产业革新,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顺应时代的需要,构建了以创新、创造、创业“三创”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热情。
关键词:
新工业革命;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微制造、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如智能化生产、新能源技术、3D打印技术、生物电子、纳米技术等创新技术的进步及融合发展,将带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要想在这一场革命中取得先机,将倚重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大学生是人才的主力军。因此,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三创”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的发展建设至关重要。而在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中,课堂注重讲授理论知识,设置的实践环节较少,学生缺少理论联系实践的锻炼,学了知识不知怎么用,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去尝试创业了。本文以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谈谈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三创”能力的探索。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职业人才岗位及专业素养要求
苏州和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公司供电专业按岗位,一般分为两大类,城轨高电压和城轨接触网,高电压工种,需要对城轨供电系统内变配电所进行日常的运行、检修,对电气设备进行试验,以及SCADA系统维护检修。接触网工种要求对城轨接触网及相关设备进行周期性维护、检修、调试,并能不断改进接触网检修工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应能培养适应城轨运营一线需要的,具有必备的基础及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的运行、检修、试验、调试、施工、调度、故障处理作业,SCADA系统运行维护,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维护、检修、调试、施工及事故抢修作业,能从事接触网工、变电检修工、变电值班员、SCADA系统检修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教学计划
1.培养模式目前轨道交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岗前培训式三种。在国内,大中专院校中还没有正式设置地铁供用电专业,地铁供用电的专业人才大多来自电气化铁道供电,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而随着地铁项目陆续开工及投运,轨道交通人才呈现需求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苏州轨交1号线首批一线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介于当时苏州本身不具备学生现场学习与实践条件,采用了外送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地铁公司现场培训3到6个月的实践培训方式。截至目前,苏州已有两条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在与院校原有的合作培养经验及本身现有的运营经验基础下,具备了逐步完善和深化人才培养的条件,在人才培养的周期和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可以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
2.培养课程计划结合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对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及校企合作的框架内容,经过校企双方专业负责人的交流及协商,确定了供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框图如图1,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1)基础素质模块。该模块体现了高职教育对大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应用能力的要求,使其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
摘要:文章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提出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课堂内外教学的结合、创建良好的校内外实训环境,注重实训的考核等,以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践环境
电子信息业是全国五大支柱产业,随着物联网、嵌入式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刺激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电子专业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教学教法,使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电子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我们通过对本地区的电子行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电子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有企业专业和学校老师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
1)在以“实践性、技能型”为主的培养目标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项目的改革,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