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地产经济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中国经济经济论文经济相关
核心提示:2003年总的贷款规模是15万亿元,其中企业的净贷款约为10万亿元,利率下调5个百分点,即5000亿元。这样现在的企业要比1998年少付5000亿元的利息。这只是相对现在的经济规模,没有考
从经济的角度观察,北京蝴蝶扇动自己的翅膀,能否掀起纽约的风暴,目前并没有直接与确凿的证据。但是中国的事件,引发全世界关注,则是一个肯定的叙述。去年5月28日,记者访问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两位负责中国事务的IMF经济学家希望与记者沟通,讨论SARS对中国的影响。他们推绎了对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发现,结论是SARS对中国经济不构成特别的影响力。有意思的是,两天后记者访问美国国务院,其负责中国经济事务的官员EdSagurton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同样肯定的答案。当时SARS的对中国经济影响,在国内并无相对一致的答案。显得突出一些的是学者钟伟发表的判断:SARS“感染”不了中国经济。今年1月13日,钟伟与记者一起回顾他那个预言时,他解释说,“具体问题必须放在中国经济结构背景下讨论,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中国经济自2001年起,已经出现了新特点”。
1月16日,与记者面对面讨论中国“电荒”问题,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贺恭坦陈:“对于我自己,一则以忧一则窃喜。对于我们搞电的人,这是发展的机遇。”
截止发稿之日,尚没有到达国家统计局今年中国GDP增长速度的时间,但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宋国青预测,“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好”。今年的经济增长结构,是讨论支撑中国经济多重力量如何发生作用的一个有价值的坐标。
2003年的进出口与净出口
中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寻求农地制度的变迁,本文认为,下一次的农地制度变迁将以强制性变迁方式推进农地私有化,为此本文通过对农户心态、意识约束、社保制度和城市化进程四方面的考察,来推断农地私有化强制性变迁的时机。考察的结果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乏和城市化进程的滞后极大的约束了农地私有化的可行性,当前全面实现农地私有化的时机尚不成熟。随着各项相关制度安排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农地和农民都能够自由流转,农地私有化方案面临的各种约束都将淡化,可行性越来越大。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一、经济的困境寻求制度的变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农村问题开始凸显,农业生产出现了徘徊局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就是耳熟能详的“三农”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三农”专家开出了不少药方,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提高、发展乡镇企业,以及近几年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然而与政策预定效果相比,农业经济仍然增长乏力。
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学家们为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斯密认为是分工,刘易斯认为是资本和技术,熊彼特认为是创新,舒尔茨则认为是人力资本。丹尼森在分析了1948-1981年的有关资料指出,美国产量增长的大约1/3可以归结于劳动和资本的增长,其余2/3可以归结于教育、创新、规模效益、科学进步以及其他要素;等等。
上述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由于忽略了制度和制度变化的作用,因而在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漏洞。正如诺斯提出过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如果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是投资和创新,为什么有的社会具备了这些条件却没有理想的结果呢?经济发展离不开制度变迁。制度与天赋要素、技术、偏好一起,构成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且制度对经济行为影响居于经济学核心的地位。
1918年至1937年,即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这段时期,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许多影响此后中国历史的制度和因素,都可以在这段时期找到源头。在经济方面,它不仅留下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一段记录,也留下了外来经济组织和制度在中国土地上成长的独特轨迹。这份遗产,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这段时期特别是1927年至1937年中国银行业的考察(注:1927—1937年的中国银行业,与此前相比,发展变化的特点更为典型和丰富,因此本文将分析重点置于此时期。),探讨这种外来金融组织在中国成长的状况和特点,并对导致其发展的因素和条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两次大战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学术界在涉及此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演变时,一般都用速度较快来形容,但其“较快”的具体内涵以及银行业的整体状况,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鲜见有全面的反映。因此,笔者首先整理了以下统计表,希望通过这些统计表,对这期间中国银行业的演变全貌,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数量概念。
首先从银行设立的数量上进行观察。为有一个具体比较,现将中国出现首家银行的1896年至1937年40余年间各年设立和停业的银行数目列表如下(见表1)。
表11896—1937年中国银行设立、停业统计表
年度设立银行数(家)停业数(家)现存数(家)年度设立银行数(家)停业数(家)现存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