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方文化常识

地方文化常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地方文化常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方文化常识

高校学生传播文化研究论文

一、学生作为地方文化传播者的优势

文化传播学告诉我们,传播者的文化层次(如受教育程度、专业水平)和整体传播力量(如传播能力、人群数量)决定着文化传播的效果。综合分析高校学生状况,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数量与专业优势

高校学生数量多、专业多、文化水平高、学历学位层次高。市内高校十余所,市内在校大学生达二十万人左右,在市区常住人口中,每六个人里就有一名在校大学生,这在国内地级城市中是十分罕见的。在这些学生当中,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占有很大比重,他们在校期间大多已经开始科研工作。高校科研条件优越,各校图书资料丰富,研究资金充裕,师资力量雄厚,能够为大学生从事地方文化研究提供各项保障条件。

(二)生源优势

高校的生源广泛,根据生源地可将学生分为三类:一是籍学生,在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中,本地学生占比都在50%以上;二是非籍国内学生,在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省属院校和华北电力大学等部属院校中,外地学生占大多数;三是外国留学生,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均已开展国际教育工作,两校的留学生在校总数每年达500人左右。学生内联市内各县市区,外通全国各地与海外,这一群体将把独特的人文历史文化介绍到兄弟省份和世界各地,让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点击阅读全文

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管理

一、必须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例如:英语中的"Ladiesfirst,Thanksgiving,Homecoming,GirlsLeagueDance,san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黑五类、臭老九、一国两制、跃上新台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如果把汉语中的"少先队、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YoungPioneer,UnclePoliceman,mooncake"。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同样,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Youare,indeed,aluckydog"这句话,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崽子","狗头军师”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狗"在这儿用来指人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在美国"狗"是家庭成员。人们认为它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功能很多,但其最本质的和最主要的是它的交际功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两种实际知识,一是英语的基础知识,二是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只有让学生们同时掌握以上两种知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认为这正是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根本区别。只重视前者,忽视后者,往往会造就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因为只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是在不具备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学习的,一旦面向社会,进入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他们在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例如:学生们在街道上或商店里看见外国人就问:"Hello!Wheredoyoucomefrom?What''''syourname?Howoldareyou?(你从哪里来,你叫什么,你多大了?)"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很尴尬,他们不知该不该回答,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在某些国家,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移民局、警察局这类地方才使用。

由于文化的差异,用母语互译的方式错误地理解和翻译某些句子和词汇,往往会闹出许多笑语。如:“狼吞虎咽",英语是"Eatlikeahorse,"却被错误地翻译成"EatLikeawolfandatiger";英语中的"highschool(高中)"被翻译成"高等学校";"restroom(厕所)"被翻译成"休息室"等等。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有时也会产生误会。例如:学生看见外教,出于礼貌,想打个招呼,便说:"Hi!MrsMurphy,whereareyougoing?(默菲夫人你好!你上哪去呀?)"这样一句在中国人看来很是正常的话,在英、美国家的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甚至被认为是有意干涉别人的私事。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有时运用母语的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例如:一位翻译陪美国客人吃饭,当他们饱尝了中国的美味菜肴之后,翻译用英语说道:"Whatstaplefoodwouldyoulike?"意思是说:"您想吃点什么主食?"这位翻译的英语从语音到语法几乎无可挑剔,可却令美国人迷惑不解,因为美国人通常把一餐中吃得最多的食物称为主食,他们已经吃了许多以肉为主的菜肴,所以对这位翻译的提问感到莫名其妙。而中国人则无论吃了多少菜,却总是把米饭、面食做为主食。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一差异,即使掌握了正确的词汇和语法,在交际中运用也会出现差错,这主要是由于不了解美国人的饮食文化所致。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中学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积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

点击阅读全文

语用预设翻译

论文关键词:语用学语义预设语用预设文化

论文摘要:大部分语用预设与社会文化相关,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不易被目标语文化的人接受,因而在翻译时应格外谨慎。本文探讨了语用预设的特点,并就如何恰当翻译语用预设提出了五个方法:加注、简略化、语境化、转换法和直译。

一、引言

翻译是译者对原作的再创造过程。源语作者与读者拥有共同的社会文化基础,因而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预设许多的文化常识,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读者能够自然推理并理解。但这却给来自不同文化的目标语读者造成了不少理解上的困难,文化差异造成了理解上难以跨越的鸿沟。翻译时尤应谨慎处理这些文化负载浓厚的语用预设,好的翻译通过对原作的巧妙再创造,让目标语读者自然轻松地理解其中的“不言而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基于语用预设的特点就如何恰当翻译语用预设提出了几点方法,以期有所帮助。

二、语用预设

预设(或称前提)一般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语义预设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绝大部分是由语言本身所引起的。如“John’sbrotherisill.”无论这话真实与否,前提“Johnhasabrother”一直存在,此预设由属格“’s”而来。Leech曾列举了包括属格在内13种语义预设语言因素(1981:181-184)。可见语义预设是语句命题本身所拥有的一种意义,是静态的,抽象的。但在具体的话语交际中,语句总是与具体使用相联系,处于一定的语境中,因此从单纯的语义角度来研究预设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研究预设,这就构成了预设的语用研究。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97:68)。比较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受语境的影响,是动态的,具体的。语用预设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语用预设是说话人对语境所作的设想。说话人对自然语言环境有他自己的理解,有一些设想,并基于这些设想展开话语交际,语用预设是话语产生的背景信息。(2)语用预设是一个言语行为的必要条件。(Fillmore,1971:276)说话人在实施言语行为时预设了那些能使此言语行为恰当实施的必要条件。(3)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Jackendoff,1972:230)语用预设还表现在说话人会预设他认为对方也拥有的知识。语用预设的这种“共知性”(mutualknowledge)是交际得以成功的基础,没有这一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话语交际就不能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用预设绝大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引起的,跟语境密切相关,与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与交际双方的关系密不可分。总体而言,语用预设有两个基本特征:合适性(appropriateness)和共知性(mutualknowledge)。具体而言,还有主观性、单向性和隐蔽性。语用预设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话语交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然翻译要求译者忠实地传达原作者的思想,如何让原作者这些“不言而喻”的预设被目标语读者所理解就成了一个难点,下文将对此作一番探讨。

点击阅读全文

专业化驱动城市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探析

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美好生活,就是高质量发展目标所在。作为城市图书馆来说,高质量发展最终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文化服务。这需要图书馆以更高水平的专业化建设来驱动。

1图书馆专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1年3月,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意见》为公共图书馆全面迈向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专业的要求。城市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从而具备了自己的具体任务:打造城乡公共阅读空间,编织城市阅读服务网络;创新阅读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鼓励城市交流创新,促进地方文化传承;有效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应性,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均衡、开放、融合发展。虽然国家政策赋予了公共图书馆“品质阅读服务中心”“社会公众交往中心”“城市创新策源地”“地方文化传承中心”这样新的时代定位,但是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专业性与体系性仍然认识不足。与时俱进的同时,图书馆也存在“成长的烦恼”:图书馆的发展战略是否把握准核心价值和使命?在服务网络的日益扩展下能否满足用户差异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是否具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在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方面是否有专业的决策参考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在提升公众信息素养方面是否有健全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化团队?在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方面是否有专业的文献整理研究能力?不管是从管理层面还是服务层面来看,都需要图书馆反思自己的不足,敢于迎接城市更新与技术变革的双面挤压,并在“专业”两个字上下功夫,专业化建设、专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精准施策,深耕细作,探索一条具有符合时代发展、契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公共图书馆使命价值的回归与超越,回应时代,回应人民需求。学界和业界,都深刻地感受到图书馆馆长的专业性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第二届“中国图书馆馆长高级论坛”上,东莞图书馆馆长、本届论坛轮值主席李东来指出“图书馆自己的事,图书馆做好自己的事,图书馆自己的事有新的理性提升,并能够持之以恒、不断拓展完善”,武汉图书馆馆长李静霞认为,“我们要顺应社会的需求和现有的趋势,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发展和构建新的图书馆专业性内涵,让图书馆成为一个更为积极的机构,让图书馆员成为一个更为主动的职业,带领合作伙伴、发挥图书馆生态系统的优势,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显性度和可见度,为读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论坛上提出的专业化发展倡议正是对这种巨大变化的回应。从长沙图书馆的实践来看,我认为图书馆专业化可以作为一门“温度与梯度”的艺术:均等化、标准化、共享化的服务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服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但图书馆员需要永葆对这门艺术的“兴趣”。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经过艰辛而漫长的探索,任何人在图书馆里都有权获得一视同仁的服务,平等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进行自由而有尊严的社交。例如,长沙图书馆“侧耳倾听”项目,让视障读者能够免费听音乐会,“书香夜市”在闹市“摆摊”,让常年奔波于生计的市井百姓零距离走近图书馆;“阅读,一个不能少”项目中,流动图书车长年往来于长沙城乡各个学校,为学生送上免费阅读服务。基本以外,还要有追求。社会快速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生力军,需要提供多元的文化服务。比方说,长沙图书馆的“读演剧场”邀请读者将经典文学作品以戏剧方式呈现出来,“图书馆奇妙夜”让孩子们每年能在图书馆“搭帐篷”过夜,以及“两会”参考咨询服务等。图书馆在群众心中绝对不能只是“高大上”或者“非刚需”的存在,它要主动满足分众需求,唯有专业指导下的精准、精细方能长远,才能实现图书馆对于社会公众的价值。新冠疫情时期,很多图书馆是在各地“12345”市长信箱接收的读者众多意见催促下,率先其他文化场馆开放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图书馆从文化软实力向百姓“刚需求”的转化。

2图书馆员专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

在促进图书馆专业化的众多因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图书馆员是资源与读者之间能动的中间人。业界实践也为图书馆的专业性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切入口,我们可以认为图书馆的专业化程度多由图书馆员的专业化来决定。图书馆员专业化要有“引领性”,对当下环境高度适应。当前,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工作已经随社会环境的变革,从传统的信息加工和阅读服务转变为融知识服务、社会交流、文化传承、文旅休闲等为一体的文化工作。城市图书馆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应当为读者提供主动、个性、深入的知识服务。长沙图书馆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也是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宏观布局,鼓励技术馆员向智慧馆员转变,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智慧城市与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相对接,推动馆藏资源数据的智慧化而非单纯的设备智慧化,实现从技术支持到技术支撑的跨越。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们还推出了“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文旅项目,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鼓励公众“走进一座馆,爱上一座城”,不仅以图书馆为抓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从理念走向行动,更彰显和提升了图书馆传播城市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能。只有图书馆员融入社会、融入时代,以发展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夯实核心竞争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技术、技巧,图书馆才有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活力,才能推动其可持续向前发展。图书馆员专业化要有“融合性”,需要多行业、多学科融汇贯通。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个性化、扁平化,新技术带来许多便利,各行各业都在尝试跨界,城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其固有的中介性决定了它同样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例如,长沙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就是以“阅读+思考+实践+再思考+再阅读”为链条,将“读者”的文化属性与“创客”物理属性相融合;“中华花艺”课程将经典阅读推广与插花艺术相结合;“走读世界”将语言学习和文化旅游相结合,都是长沙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尝试。不管是阅读推广、参考咨询、资源建设还是文献整理开发,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员的专业性不在于一定是图书情报学科专业出身,而在于能够融合图书情报与其它学科的专业理性,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现有学科规律创造出新的思维,找到图书馆与其它行业的价值共通,实现社会合作跨界融合和专业创新。图书馆员专业化要有“常识性”,需要专业知识增值。图书馆工作是多样的,图书馆员的学科背景也不尽相同,图书馆学中的“常识”并非人人都有。因此,长沙图书馆面向总分馆组织开展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培训,采取专业培训、馆内培训、会议交流、外出跟班学习和自学等方式来解决部分馆员专业知识欠缺、服务能力落后和综合素质评价不高等问题。一般岗位培训偏重于实用化的职业培训,如岗位规范、工作流程等,要达到专业化水准还需要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2019年起,长沙图书馆采用“馆校合作”模式,通过“研修班”的形式邀请高校专家学者来馆教授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同时,邀请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共同商讨图书馆核心岗位必备专业知识,在馆内实行“职业资格”考核,有效向社会展示图书馆专业的价值。这一举措让非图情专业馆员能更好地适应专业化岗位工作,让图情专业的馆员在核心岗位上能更好地提炼总结,进而指导工作实践,助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图书馆员专业化有其“综合性”,不仅来源于学科知识。队伍专业化不同于人员专业化,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的人,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专业馆员在具备学科常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寻找与不同岗位的契合点,适时发挥其岗位优势。目前,图书馆一些传统事务性工作被替代或外包,这使外界对图书馆员的专业性产生质疑,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讨论日益增多。“农民工留言东莞图书馆事件”恰好体现了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效果。一个身在一线的专业图书馆员,不仅能做好办证咨询等常规工作,还能观察和处理其他服务场景,挖掘和展现图书馆专业价值。其实,图书馆的一线岗位更要重视馆员综合素养。去年,我在馆长信箱看到一则读者邮件,读者提议图书馆参考bilibili视频网站上的直播自习/学习方式,开通直播阅览室看书的服务。这种尝试非常新颖,但也可能涉及到侵犯读者隐私、浪费公共资源等问题。对此,我们的馆员第一时间进行调研并策划出“云同桌”活动,不仅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也将其打造成图书馆的创新品牌之一。可见,如果一线窗口服务馆员的工作被外包,信息反馈机制不畅,我们将失去直面用户需求的机会。长沙图书馆好几个优秀服务项目和品牌都是在处理读者意见的时候产生并且逐步打造出来的,这也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开门办馆和馆员专业素养有机结合的作用。

3图书馆发展:重塑图书馆的专业化形象

点击阅读全文

专业化驱动城市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探析

2020年以来,就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美好生活,就是高质量发展目标所在。作为城市图书馆来说,高质量发展最终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文化服务。这需要图书馆以更高水平的专业化建设来驱动。

1图书馆专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1年3月,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意见》为公共图书馆全面迈向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专业的要求。城市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从而具备了自己的具体任务:打造城乡公共阅读空间,编织城市阅读服务网络;创新阅读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鼓励城市交流创新,促进地方文化传承;有效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应性,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均衡、开放、融合发展。虽然国家政策赋予了公共图书馆“品质阅读服务中心”“社会公众交往中心”“城市创新策源地”“地方文化传承中心”这样新的时代定位,但是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专业性与体系性仍然认识不足。与时俱进的同时,图书馆也存在“成长的烦恼”:图书馆的发展战略是否把握准核心价值和使命?在服务网络的日益扩展下能否满足用户差异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是否具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在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方面是否有专业的决策参考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在提升公众信息素养方面是否有健全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化团队?在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方面是否有专业的文献整理研究能力?不管是从管理层面还是服务层面来看,都需要图书馆反思自己的不足,敢于迎接城市更新与技术变革的双面挤压,并在“专业”两个字上下功夫,专业化建设、专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精准施策,深耕细作,探索一条具有符合时展、契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公共图书馆使命价值的回归与超越,回应时代,回应人民需求。学界和业界,都深刻地感受到图书馆馆长的专业性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第二届“中国图书馆馆长高级论坛”上,东莞图书馆馆长、本届论坛轮值主席李东来指出“图书馆自己的事,图书馆做好自己的事,图书馆自己的事有新的理性提升,并能够持之以恒、不断拓展完善”,武汉图书馆馆长李静霞认为,“我们要顺应社会的需求和现有的趋势,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发展和构建新的图书馆专业性内涵,让图书馆成为一个更为积极的机构,让图书馆员成为一个更为主动的职业,带领合作伙伴、发挥图书馆生态系统的优势,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显性度和可见度,为读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论坛上提出的专业化发展倡议正是对这种巨大变化的回应。从长沙图书馆的实践来看,我认为图书馆专业化可以作为一门“温度与梯度”的艺术:均等化、标准化、共享化的服务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服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但图书馆员需要永葆对这门艺术的“兴趣”。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经过艰辛而漫长的探索,任何人在图书馆里都有权获得一视同仁的服务,平等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进行自由而有尊严的社交。例如,长沙图书馆“侧耳倾听”项目,让视障读者能够免费听音乐会,“书香夜市”在闹市“摆摊”,让常年奔波于生计的市井百姓零距离走近图书馆;“阅读,一个不能少”项目中,流动图书车长年往来于长沙城乡各个学校,为学生送上免费阅读服务。基本以外,还要有追求。社会快速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生力军,需要提供多元的文化服务。比方说,长沙图书馆的“读演剧场”邀请读者将经典文学作品以戏剧方式呈现出来,“图书馆奇妙夜”让孩子们每年能在图书馆“搭帐篷”过夜,以及“两会”参考咨询服务等。图书馆在群众心中绝对不能只是“高大上”或者“非刚需”的存在,它要主动满足分众需求,唯有专业指导下的精准、精细方能长远,才能实现图书馆对于社会公众的价值。疫情时期,很多图书馆是在各地“12345”市长信箱接收的读者众多意见催促下,率先其他文化场馆开放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图书馆从文化软实力向百姓“刚需求”的转化。

2图书馆员专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

在促进图书馆专业化的众多因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图书馆员是资源与读者之间能动的中间人。业界实践也为图书馆的专业性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切入口,我们可以认为图书馆的专业化程度多由图书馆员的专业化来决定。图书馆员专业化要有“引领性”,对当下环境高度适应。当前,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工作已经随社会环境的变革,从传统的信息加工和阅读服务转变为融知识服务、社会交流、文化传承、文旅休闲等为一体的文化工作。城市图书馆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应当为读者提供主动、个性、深入的知识服务。长沙图书馆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也是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宏观布局,鼓励技术馆员向智慧馆员转变,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智慧城市与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相对接,推动馆藏资源数据的智慧化而非单纯的设备智慧化,实现从技术支持到技术支撑的跨越。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们还推出了“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文旅项目,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鼓励公众“走进一座馆,爱上一座城”,不仅以图书馆为抓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从理念走向行动,更彰显和提升了图书馆传播城市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能。只有图书馆员融入社会、融入时代,以发展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夯实核心竞争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技术、技巧,图书馆才有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活力,才能推动其可持续向前发展。图书馆员专业化要有“融合性”,需要多行业、多学科融汇贯通。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个性化、扁平化,新技术带来许多便利,各行各业都在尝试跨界,城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其固有的中介性决定了它同样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例如,长沙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就是以“阅读+思考+实践+再思考+再阅读”为链条,将“读者”的文化属性与“创客”物理属性相融合;“中华花艺”课程将经典阅读推广与插花艺术相结合;“走读世界”将语言学习和文化旅游相结合,都是长沙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尝试。不管是阅读推广、参考咨询、资源建设还是文献整理开发,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员的专业性不在于一定是图书情报学科专业出身,而在于能够融合图书情报与其它学科的专业理性,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现有学科规律创造出新的思维,找到图书馆与其它行业的价值共通,实现社会合作跨界融合和专业创新。图书馆员专业化要有“常识性”,需要专业知识增值。图书馆工作是多样的,图书馆员的学科背景也不尽相同,图书馆学中的“常识”并非人人都有。因此,长沙图书馆面向总分馆组织开展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培训,采取专业培训、馆内培训、会议交流、外出跟班学习和自学等方式来解决部分馆员专业知识欠缺、服务能力落后和综合素质评价不高等问题。一般岗位培训偏重于实用化的职业培训,如岗位规范、工作流程等,要达到专业化水准还需要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2019年起,长沙图书馆采用“馆校合作”模式,通过“研修班”的形式邀请高校专家学者来馆教授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同时,邀请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共同商讨图书馆核心岗位必备专业知识,在馆内实行“职业资格”考核,有效向社会展示图书馆专业的价值。这一举措让非图情专业馆员能更好地适应专业化岗位工作,让图情专业的馆员在核心岗位上能更好地提炼总结,进而指导工作实践,助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图书馆员专业化有其“综合性”,不仅来源于学科知识。队伍专业化不同于人员专业化,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的人,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专业馆员在具备学科常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寻找与不同岗位的契合点,适时发挥其岗位优势。目前,图书馆一些传统事务性工作被替代或外包,这使外界对图书馆员的专业性产生质疑,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讨论日益增多。“农民工留言东莞图书馆事件”恰好体现了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效果。一个身在一线的专业图书馆员,不仅能做好办证咨询等常规工作,还能观察和处理其他服务场景,挖掘和展现图书馆专业价值。其实,图书馆的一线岗位更要重视馆员综合素养。去年,我在馆长信箱看到一则读者邮件,读者提议图书馆参考bilibili视频网站上的直播自习/学习方式,开通直播阅览室看书的服务。这种尝试非常新颖,但也可能涉及到侵犯读者隐私、浪费公共资源等问题。对此,我们的馆员第一时间进行调研并策划出“云同桌”活动,不仅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也将其打造成图书馆的创新品牌之一。可见,如果一线窗口服务馆员的工作被外包,信息反馈机制不畅,我们将失去直面用户需求的机会。长沙图书馆好几个优秀服务项目和品牌都是在处理读者意见的时候产生并且逐步打造出来的,这也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开门办馆和馆员专业素养有机结合的作用。

3图书馆发展:重塑图书馆的专业化形象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