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地理教学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地理教学中需要信息技术支持
中学地理课程跨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领域。课程的综合性强,上至天文、气象、宇宙航行,下至地理、地球、物理,纵向涉及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凡是与地理有关的知识都需了解和学习,以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将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地理研究新成果,融入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其中大都借助于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来完成的。
1.多媒体教学是读图教学的突破点。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析图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的重难点。但是,如果教师能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教学挂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无声到有声、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地呈现出来,学生就会有兴趣随光标闪动而去读图、析图,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中国34个省区行政图时,学生对各省行政区轮廓及空间分布十分难记,无头绪下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大屏幕展示中国行政区图,并采用不同颜色勾勒出各省级行政区轮廓,标注省会、简称、全称。再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部逐一随光标闪动呈现,把重点省级行政区凸现闪动,有些省区还可配上事物图像进行形象记忆。如,内蒙古自治区配大鹏展翅,陕西省配秦皇兵马俑,青海省配一只大白兔,广东省配一只象头等。这样的整合行政区图,使静态变为动态,由无声变为有色,由抽象变为具体,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特别能激起学困生的参与。
2.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料和图片,能大容量再现区域地理和人文景观,体现地理教学跨越时空的特点。初中新课程中涉及许多世界区域地理和人文景观,但大都只是简略介绍,一带而过。更多的内容和资料需在课堂活动中或课外活动中去搜集、查寻。所以利用信息技术,网上下载,整合教学资源是最佳途径。教师利用多媒体整理出的更多资料和人文景观图片,能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去亲身感受。且这些资料容量大、跨越世界各地奇观,展现出经典人文地理。久而久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也会把查阅到的地理奇闻、景观在课堂上交流共享。
3.多媒体教学适应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学生学习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语言型、视觉型、文字型、运动型等。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视觉型(即读图、看图分析)、文字叙述型,通过读、看、听、说来完成教学过程。由于读图的枯燥、抽象,久而久之,对于上课不会专心听讲的学生就坐不住,要么讲小话,要么睡觉,要么开小差。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所谓的“学困生”,他们思维活跃,属运动型,只是教师没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对电脑的操作都是一流的,所以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引领他们在电脑上查阅地图,查阅有关地理教学资料,他们绝不会亚于优等生。从中他们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成就感。所以说,多媒体教学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有关信息技术融入地理教学的研究不断增加,热度不减。但是,最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仿佛少了许多,创新水平不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一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地理教学中的常规技术,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手机投屏等,不过由于这些技术已经被大多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研究的创新性不强;二是近几年出现的可用于地理教学的新技术虽然不少,但一些技术如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需要较大投入,用在地理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师生体验效果。基于此,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深度融合背景下,静下心来思考适切进行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深度融合的策略可能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与理性思考
多年来,广大地理教师都在积极尝试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信息技术也一直在推动地理教学变革,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客观来讲,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显著,以推动实现地理教学的根本变革。一是在决定把何种技术工具应用于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法问题,但有些教师通常是先选择一种技术工具(可能因为喜欢这种工具),然后才想方设法使教学意图适应这种工具的用途,而不是根据拟采用的教学法选择某一种技术工具——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之举,即以技术为先,而非以教学创新引领技术应用。换言之,决定技术解决教育问题的,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技术背后的教育原理。正如迈克尔·桑基等在《以教学创新引领技术应用》中所说的,唯有建立在一定教育教学或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技术应用,才能发挥其促进教学创新的潜能。与技术工具相比,教育原理具有解决教育问题的先在性地位,是第一位的。解决教育问题的时候,是由教育原理决定使用何种技术工具,而不是由技术工具决定应用什么教育原理。这种技术应用的教育逻辑决定了教育从来不会因为使用某种“新技术”而蜕变为“新教育”。技术重塑教育需要技术应用导向之外的实践范式,这应该是信息技术融入地理教学没有给地理课堂教学变革带来显著影响的主要原因。多年来,很少有人从地理教学的整体逻辑层面思考如何选择和使用技术,而是看到某个技术出现,就去研究这个技术在地理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尝试以后束之高阁,或者被教师熟练掌握后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二是在某个技术出现时,人们往往寄希望于这个技术能给地理教学带来根本性变革,比如交互式电子白板、谷歌地球等。但实际上,目前能够促进地理教学变革的不是某个技术,而是一系列技术组合形成的技术“域”。它涵盖教育过程中运用科学和其他一般性知识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任何手段。单一的教育技术,其教育功能也相对单一。比如,媒介技术只是一种为教育提供内容资源的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教育的技术。就如陈晓珊等人在《“技术”何以重塑教育》中所说,那些被寄予厚望、应用于教育的“新技术”之所以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主要在于这些新技术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问题的技术,它们只是某个技术的教育应用。真正能重塑教育的技术不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上的应用,而应该是在新理念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使用相应技术,否则就是“用新技术走老路”。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路径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大多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主要采取讲授法。从深度学习和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构建新型的地理课堂,教师要基于教学的逻辑,从教学全过程出发,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这样才能更好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从某种程度上看,如果教师能够从教学全过程思考促进上述四方面转变的技术应用,就离真正的地理教学方式转型不远了。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境,学习有用的地理
1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设疑
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质疑好问的素质:一是借助直观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显示与学生已有知识看似“矛盾”的事实,进行设疑问答。笔者曾经用多媒体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或图画,让学生根据自然常识产生疑问,人在海里为什么不会淹死?最终在了解情况后得到了经过分析的答案,相信该答案学生一生都不会忘掉。二是结合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情境。在教学“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这节课时,笔者先让学生根据风形成的原理,大致在笔记上绘出大气环流图,随后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形,很直观地引出“地球上风的偏向”产生的原因。三是用多媒体提出诸如“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为80度,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然后借助于多媒体的声光电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劲头。
2借助于多媒体的直观性教学
地理教学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直观性教学:一是信息技术作为直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因为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所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图像才能够完整表述。二是用多媒体展示的山地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山地的地貌类型与等高线。三是在充分运用好“三板”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符合学生喜欢、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个性,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印象,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借助于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分组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虽然不是很深奥,但是由于全班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差异等原因,致使学生的学习不在一条起跑线上。为此教师可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现有条件,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让学生看多媒体进行预习、自学、互问、答辩等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一是按照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组;二是让学生看多媒体片段,布置教学内容,设置疑问;三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内容,并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四是利用多媒体梳理成员之间相互解答教师或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
一、GIS及其功能
GIS,以空间数据库以及相关硬件设施作为基础,为了地理研究,采集、管理并分析相关数据,通过模型提供具体动态信息,它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在上世纪中期开始发展。在数字时代的影响下,这一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核心技术,是当前我国开发的一个重点项目。从当前情况看,这个系统逐渐逐渐实现综合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结合,对体系建设加以完善,将虚拟技术以及现实技术结合起来,使系统具有真实性以及可操作性。这个系统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它能够在地图上将地理事物以及现象空间分布进行直观展现。GIS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结合,能够对系统内部建设进行完善,使数据具有更好的表现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GIS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另外,这一技术主要应用在概念以及管理等方面,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图层进行点击,从而得到信息资源,另外,还能够利用查找相关属性特征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于空间分布的了解。与此同时,这一技术在空间分析这一问题上计算功能比较强大,在教学中直接进行演示操作,能够使学生直观理解空间概念。这一技术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给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代替传统教学用图
对于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地图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最为经常用到的教学工具,信息量比较大,且形象直观。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其学习地图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学会对地图进行阅读以及填绘和分析。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利用教学挂图以及课本附图还有复合投影片等形式对地理分布知识进行讲授,虽然利用教学挂图和投影仪能够深化教学,可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占用空间,容易损坏,而利用GIS技术自主制图,能够将教师的问题清晰反应出来,也不容易损坏。这样制作出来的地图,信息容量比较大,且精度比较高,表现形式具有丰富性,能够进行动态显示,容易对内容进行修改以及扩充,也能够结合具体需求提供信息,另外,它还可以将分布图以及信息数字进行结合,使学生具有量的概念。
(2)可以进行空间查询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了,那种传统的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教育观念也被打破了。如今的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这是当代和未来的大势所趋。本文要论述的是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广阔的地理教学资源
地理学科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但基于信息技术下教学,能够将课本上单一的文字或者插图转变成多媒体的形式。比如将一段文字和教学内容做成形象具体生动性的视频,将抽象的概念或者虚拟的场景加以图片,再配上具体的课堂讲解,增添课堂上活跃的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良好、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例如:在学习GIS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我在上课前准备好必要的学习资源和课堂练习,做好学习课件。在课堂教学之后,让学生利用GIS制图模块做学校的地图,或者是家乡的城市规划图等,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来完成制图的过程,在其中遇到的困难便是学生学习当中的宝贵经验,对学生充分学习好地理和了解地理的概念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动地理课堂
初中地理课本上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析内容比较多,然而,传统的上课方法只是一味的让学生们照着课本念,对于一些难懂深刻的部分也不去深究,不去细致地讲解,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只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获得高分,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联想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思维模式会变得古板,思维空间也会变得十分狭小。因此,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以考试为主的教育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效整合,创设一个形象生动逼真的地理课堂情景,在地理课本的教学基础上合理适当的增加让学生们可以充分感知的动态世界,让所有的学生,不管是空间想象力好或者不好的学生,都能从教师细致的讲解和形象生动的版图、动态插图或者视频中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深刻充分的了解。比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我借助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来教学,播放地球的自转过程和地球公转过程的动画视频,这样地球自转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产生的四季变化过程,就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自然了,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也具备了,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便于知识的接受、掌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