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农业经济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低碳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低碳农业经济

低碳农业经济思考

1地球碳库中的碳物质形态

地球上的碳物质以多种形态存在于不同的碳库中。第一种是气态的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大气层的碳库中。第二种是物态的有机碳。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第三种是物态的化石碳。石油、天然气和煤,也称化石能源。第四种是物态、无机的碳酸盐矿藏。这些固体形态的碳酸盐经淋溶作用溶解于水,进入河、湖、库、海等水体中,成为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的碳源,被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物。上述4种碳物质的存在形态,在地球上进行着不停的循环和转化。其中,以生物圈中有机碳的代谢循环过程最为活跃,而且不消耗化石能源,而是以消耗化学能为主,而且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和、快捷、不产生噪声、不污染环境。植物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渠道,而矿质能源的燃烧,则是二氧化碳大量释放的主渠道,是积聚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减少矿质能源的利用,并把工业的二氧化碳贮存起来,转化为碳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如森林、草地、海洋施肥),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则是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什么是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未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农业,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相对于石化农业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其目的是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低碳农业通过全新的经济活动,实现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循环利用、吸纳其他产业、获取碳汇交易收入等综合效益,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途径

3.1低碳农业是以低能耗、低物耗、高产出为特征的农业

点击阅读全文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一、低碳农业与低碳经济综述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在进一步的加重,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项目,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做初步的探讨。

(一)低碳农业。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而所谓的低碳农业就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使CO2的排放量达到最小化,同时获得整个农业经济的最大化收益,并且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低碳经济。

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态势下,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是一种新型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点击阅读全文

低碳农业经济论文

一、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世界公认的农业大国,国家经济发展更是聚焦三农问题。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逐步转变传统的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标志着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体系尤为重要。我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农业都暴露出各类弊端,包括有:农业生产初期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物超标,农产品安全威胁人们身体健康;过量施肥导致土壤结块,地下有机质降低,使土地单位产量愈见低下,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严重浪费了自然资源。对此,本文就坏境污染、科技落后以及产能低下等三个方面对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加以阐述。

1.环境污染

我国绝大多数农民都缺乏相关知识教育,仅掌握了局限的农业知识,部分适应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方针没有及时有效地贯彻到农村中去,绝大多数地区农业发展仍沿用传统的粗犷式生产模式,不注重农业生产的实际效率,有关于低碳经济、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等原则问题更是不知为何。直到工业发展不断深入,工业污染从城市扩散到农村,面对农产品的重金属超标,使绿色食品不再绿色环保,部分农村人才初步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

2.科技落后

我国农村大多出去中西部偏远区域,农民生活质量依旧不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知识文化综合素养也不高,关于新型农业的科技更是两眼一抹黑,大多还处于传统的农耕模式。从而,现行有效的农业科技很难在农村地区得到推广与实施,农业机械使用率不高,导致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滞留阶段,农业产率地下直接降低了农业生产水平。

点击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向

摘要:在世界逐步步入低碳经济的今天,农业经济作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主流,应结合时代潮流所倡导的低碳发展理念,实现农业发展与低碳经济的融合,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此,文章就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在其经营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其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尽量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达到农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并存的双赢。

1低碳经济的内涵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环保为主题,以保护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的现代化产物,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实现对新能源的开发,也可以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力度。从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低碳经济有助于社会各大产业的转型发展,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一般来说,低碳经济包括以下2项基本特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生态环保化;生产活动中经济发展低碳化。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际,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有助于促进其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和转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系统平衡。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必须要进行科学规划,开拓一条全新的低碳发展路线,制定多项有利于减排降耗的方案,优化经济发展流程,才能顺应低碳发展潮流,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发展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举措

点击阅读全文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SWOT分析

1保定市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优势分析

1.1低碳生态农产品比例不断提高

根据实地调研,近年来保定市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步伐不断加快,农产品基地数量和产值逐年增加,目前已有3个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获准使用统一的“绿色食品”标识。获部级认证基地7个,认证产品14个,面积1.36万亩(1亩≈667m2),通过省级认证的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43个,环评面积达到73万亩。全市共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59项,建成无公害检测中心点18个。有120家养殖企业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建立了包括环京津无公害精特菜基地、徐水优质番茄基地、满城无公害草莓生产基地、清苑大棚西瓜生产基地和蠡县麻山药生产基地等在内的“十大特色蔬菜区域种植基地”,有110万亩果品基地通过无公害基地检测认定。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保定市制定和完善了蔬菜区域主导品种的生产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现所有主要蔬菜品种有标可依,按标准组织生产。对保定市蔬菜基地全部进行了无公害认证,2009年新增和复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9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4个。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市、县、市场(基地)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建设,健全检测队伍,完善检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全市建成保定市、定州市、唐县、定兴县和涿州市5个具有常规检测能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和18个县级质量检测站,基本上覆盖了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这为发展低碳农产品和低碳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1.2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保定市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和高校合作的科技优势,加快了优质高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农户“四级一户”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全市建成农技电波入户示范县17个、科技示范场30个,科技进村服务站1000多个。每年推广农业实用技术近1000万亩次,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连通22个县(市)和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业信息网开通并投入使用,信息服务农业的功能增强。通过“电波入户”、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语音电话、电话短信等多种渠道使农业信息不断向农村延伸。通过科技知识的普遍推广,农民将对低碳农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技术上的掌握,从而推动保定市低碳农业的发展。

1.3产业化低碳农业发展初具规模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