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地质灾害防范应急预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了落实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市处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20*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
20*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6处,其中:地面塌陷地质灾害4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1处,崩塌1处。灾害规模多为小型,仅芦溪县源南乡挡下村塌陷为中型,累计直接经济损失67.5万元。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湘东区、芦溪县等山区乡镇。
20*年地质灾害主要以突发性的塌陷为主,多分布在覆盖型岩溶区和矿山开采区。诱发塌陷的主要因素有:集中性强降雨或干旱、机井或矿山抽排地下水等引发地下水位大幅变化及矿山采空。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是集中性强降雨。同时,与山体植被破坏、采矿、修路、切坡建房等有关。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降水趋势预测
为了切实做好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建设和谐、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县《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所称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安全的山体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2009年我县地质灾害基本形势
我县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山体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镇等丘陵地区,由于胀缩土发育,遇连阴雨极易发生滑坡。*镇一带由于地质环境差,岩层风化破碎,也极易发生滑坡。南部瓦道子石膏矿区多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北部花岗岩矿区由于矿点多、剥荒后大量的废土、废渣随意堆放,且开采断面过高,易发生崩塌、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特别是磁铁粉选矿厂,随意剥荒采矿,大量的废渣尾矿沿沟倾倒堆放,尾矿库、拦渣坝设计、建造不符合规定,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截止2009年4月1日,我县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3处,涉及19个乡镇69个村,威胁*35户4003人;2008年全县新发生地质灾害11起,激活地质灾害隐患点12起,直接经济损失184.2万元,潜在经济损失1576.7万元,无人员伤亡事故。
二、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特征
全县23个乡镇中有19个乡镇有地质灾害隐患,隐患点合计113处,其中有5个乡镇隐患点达*处以上,分别为*镇18处,*镇*处。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县地质环境特征和工程建设活动强度,结合历年汛期气象资料,预测我县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5-10月。7-10月为汛期,当连续大雨3天以上时,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二、地质灾害分布情况
县地势相对平缓,强降雨发生频率较低、降水量较少,地质灾害较少发育,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低。但受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的影响,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红沙岗镇区和西大窑矿区。遭遇强降水时,西大窑矿区和野芨里铁矿开采区有可能发生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红沙岗镇的黄蒿沟、石井子沟、红柳沟和西道沟等4条洪水沟下游是工业园区和牧民新村,将会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三、灾害重点预防区段
根据《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情况及危害性,选择以下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加强我区应急队伍建设,发挥应急队伍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通知》(咸秦政办发〔〕62号)要求,结合我区地质灾害特征,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
按照“完善工作体系、强化队伍素质、提升实战能力”的要求,基本建成区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形成“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公众参与、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和“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处置快捷”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基本满足于我区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在市国土资源局和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防汛救灾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合作,互通情报信息,确保区、办、所三级之间信息畅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准确,为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
三、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形势,对地质局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讲话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入、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治理和移民工作进展顺利、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工作得到强化、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健全和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具体材料请详见: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全国、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刚才,各地汇报交流了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并提出了今年工作打算。总的来看,各地按照省、市的工作要求,主动安排了今年的防治工作,并积极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并结合今年部、省工作要点讲三点意见:
一、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
2006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市共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4起,直接经济损失约60.5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区域性地面沉降基本得到控制。总结去年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一)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入
为了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全民普及,地质灾害全民预防的目标,去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了防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因特网等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年度防治方案》等,仅市局在日报等报刊上刊登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报道就有22篇。通过宣传,增强了全社会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认知度。与此同时,我市还狠抓了地质灾害重点县(市)区、重点区域的防灾知识宣传工作,按照中组部等国家四部委的统一部署,由我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建委和市教育局共同参与,联合开展了全市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组织专家深入两县(市)地质灾害点周围的乡镇、山区学校,对受威胁群众、中小学生,以及镇村干部、地质灾害监测员,开展了针对性强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巡回宣讲。据统计,共有50个村、7所学校,共计3500余人接受了宣讲培训。通过宣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山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遇险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