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动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动画角色的造型特点与动画素描教学设计
其一,动画角色涉及动植物,范围广泛,不少影片中可能动植物比人物还重要得多,而传统素描教学安排一般多局限室内仅对人物进行写生训练;其二,传统素描重在再现物品,对写生对象有很强的依赖,学生们在考上高校前往往已绘画多年,这种写生理念一时难以适应将来的动画创作,长久必缺乏创造力和失去对事物特征的敏感性,而动画设计所需要的却是擅长提炼概括的意识和夸张拟人的手法,存在较多自主创造的成分;其三,传统素描的工具主要为铅笔与纸张,而动画制作已经进入了无纸时代;其四,动画涉及角色的连贯性动态,而传统素描一般只针对静态写生。针对这几点,我们觉得动画素描教学中必须扩宽写生对象和写生手段。在写生对象上有必要涉及到各种类型,如人物、猫科动物、犬科动物、家禽家畜、飞行动物、爬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等,对某些无法现场写生的事物可以通过图片、模型或者事物组合等手段来实现。譬如通过相片对海底生物进行写生,通过人头、马身、牛角、蜘蛛脚等写生来组合成怪物,安排模特重复一组连贯动态要求学生作速写训练等等。在写生手段强调概括取舍与提炼修饰,传统手绘难以表现肌理,如果教学条件允许老师们不妨鼓励采用数码绘制,因为借助数字软件丰富的笔触和图层关系更容易实现逼真的质感和纹理。由于写生对象和训练科目的增加,教学步骤上为了避免杂乱无序可以采用针对同一组写生原型作多种有明确目的和循序渐进的作业,这样也有利于通过比较来提升绘画的理性。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上面所说,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紧扣角色造型与角色动态要点有关,不能单纯地为了素描而素描,讲解不必面面俱到,但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各种事物不同个性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各类事物的观察力和归纳创作的能力。比如讲解人物写生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类型的差别,肥胖者往往体现出善良温和、高痩者往往体现出狡诈善变;植物类型中玫瑰的个性热烈可以通过拟人化设计成泼辣妇女,而菊花个性淡雅可变形为清新少女等等。讲解解剖知识时要重点针对影响表情、动态的骨骼肌肉,譬如下颌骨、嘴轮匝肌控制嘴的张合,眼轮匝肌控制眼睛的闭合,使学生理解人脸表情可在嘴、眼与眉毛间刻画集中。讲解全身动态时多作具有关键性、典型性姿势的速写练习,着重不同性别、年龄特征的规律性归纳,如女性膝盖一般向内紧靠而男性则向外分开。只有掌握这种处理思维去强化对象的特征才能使作品更加富有“动漫味”。
二、动画场景、道具的特点与动画素描教学设计
动画场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装饰性与注重气氛表现两方面。场景的基本造型主要体现在透视的真实合理上,而装饰性与气氛表现则需要适当的主观处理,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仅仅抱着以往的思维习惯于写实再现。在动画场景创作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拍摄图片在电脑绘制合成、调节色调气氛等得到动漫趣味更强的画面,因而我们不妨加以借鉴,采用写生与有目的的选择佳作临摹或者与通过数码手段辅助进行半写生半创作的方式来在作教学练习。动画道具的特点注重其功能与设计的独特性,因而素描教学应涉及交通工具、兵器、生活用品等等多种现实存在的或不存在的类型,引导学生对道具进行适当的美化修饰,强化它的独特性和欣赏价值,研究、定义并增减它的功能,这比纯粹的写实性写生显得更有针对性。三、结语诚然,由于动画风格多样,各类片子的造型特点并不完全一致,但笔者上述的特点是动画史发展至今仍然遵从的主流创作理念和制作手法,因此虽然按照笔者的设想依然未能完善,但作为一门课时有限的专业基础课,这是一种切实的教学设计。它的优点不但与将来角色设计、原画设计、运动规律等课程一脉相承,而且能够训练学生获得真正接轨市场的基础专业技能,更能提高学生理性研究、自主创作的意识。
作者:徐学毅梁子倩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一、创意产业下发展动画产业的现状
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漫画、手机、玩具、互联网等行业都具有较大的带动,并实现共同发展道路。虽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对动画消费最大的市场,但这些动画的消费产品都是通过对国外进口而得到的。由于我国动画专业发展相对较慢,导致动画市场的需求无法得以满足。国家为满足动画市场的需求,则对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予以扶持。同时我国国务院提出了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并指出要积极的对创意产业下的动漫产业进行发展。
二、创意产业下的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的现状
随着创意文化的大力发展,动画产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动画专业类的人才需求以及相关教育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大。而我国动画专业教育相对缺乏,且教学方式不合理,导致动画产业处于落后的阶段。随着网络计算机时代的来临,进一步推动了利用多媒体作为根基的动画产业的发展,并且成为当下热门的新型产业。政府在对发展动画教育方面作出鼓励,进一步加速了动画教学的改革,从而满足动画产业的需求。据我国教育部统计得出,中国已经有一千多所院校对动画相关专业进行开设,而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则高达四百多所。国家相关部门为了满足动画产业的需求,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动画人才,批准了多所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对动画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例如北京电影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院校。而由于动画专业教学开设的时间较短,对动画专业进行研究探索以及教学的人太少,导致了动画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缺乏,教学水平低下,这也是目前为止动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据统计,北京电影学院作为最早开办动画专业中的毕业学生有一百多名,从事动画事业的只有十多名,截止2005年,我国动画专业中获得硕士学位的仅有几人。由此可见,现如今能从事动画教学的教师人数极其缺乏。同时由于我国动画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能有效的结合,无法满足市场度此类人才的需要,导致了学生就业的低下,同时影响了动画教学的发展。
三、创意产业视角下,加强动画专业教学的措施
(一)根据创意发展的需求,将动画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目前我国动画产业出现相对严重的问题是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满足或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对此各大院校应根据创意发展的需求来对动画教学的系统进行改革,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出应用型能力的人才。并实行院校与企业合作方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院校还应将教育与动画相结合,对教学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更具针对性的投资。同时在动画教学中对动画实际的操作加以运用,促进学习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摘要:动画是一门具有较强艺术性、技术性与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对动画专业学生要求相对比较高,不仅需要动画专业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动画专业学生拥有灵活的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在新媒体行业发展的背景下,三维技术被广泛运用,三维动画教学已经成为动画专业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升个人审美能力的同时,还需要积极迎合市场发展需求,紧跟时展步伐。为此,文章将基于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对动画专业教学工作的发展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动画专业;三维动画;市场发展
前言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动画专业成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领域的热门课程,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我国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动画专业学习热度直线上涨。高校动画专业为培养出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不断开阔国内外动画市场,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动画专业教学活动中,以三维动画教学作为突破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三维动画,有效提升动画专业学生的制作水平,同时激发动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不断创作出具有原创色彩的动画成果。
一、动画专业的相关概述
动画主要由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构成。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逐步朝着立体化、可视化方向发展,三维动画课程成为动画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三维动画作为动画专业的重要分支,该课程是从二维动画中演变而来的,是现代化社会在动画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产物,有效冲破传统二维动画的局限性,借助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多维空间,有效增强动画成果的艺术性与表现力。在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将素描、色彩、二维构成、三维构成、设计概论等设计专业课程为基础,组织学生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开展二维动画设计活动,通过学生的联想与创造,使学生能够从二维动画设计过度到三维动画设计。现如今,我国三维动画技术日益成熟。因三维设计技术对计算机硬件要求相对比较高,在社会发展初期该技术仅被运用到某些特定领域,例如众所周知的CCTV新闻联播地区动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三维设计技术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的注意力,不少拥有雄厚资金的投资者纷纷将三维设计技术运用到产业项目建设中,使三维设计技术能够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受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三维动画往往以国外外包项目为主,在我国三维动画发展初期并没有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三维设计艺术成果,但是国外外包项目不仅为我国三维技术积累了雄厚的技术条件,还为我国三维技术发展提供充足的运转资金,尤其是在政府扶持、企业投资的作用下,我国三维动画项目逐步从外包项目中脱离出来,我国具有独立性、原创性的动画越来越多,有效推动我国三维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三维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被广泛运用到平面设计、游戏体验、角色动画、汇演展览、影视广告、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等多个领域,AR、VR、C4D等新兴技术更是在我国三维动画产业中广泛运用。
作者:裴秀颖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动画制作的宏观认识,构架故事的能力明显不足北京电影学院教师王乃真这样说:“我们的学生都有着很好的绘画能力和专业基础,但是整体上却明显地欠缺构架故事和叙事表达自我的能力。动画不仅仅是绘画的艺术,更应该是电影的艺术,唯一不同的是,别人是用‘形体’讲故事,我们是用‘画笔’(包括用电脑等新媒体手段)来讲故事。”很多学生在深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才发现因为创意能力不过关遇到发展瓶颈。3.动画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文字文化素养与视觉文化素养的培养有专家指出:“动画教育目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本行业内部实施动画教育时误以为动画就是唯一的目标……只是希望教育对象尽快熟悉乃至精通一两个当下用得着的软件,写出一两个可以立刻上马的脚本,推出一两个有望畅销或获奖的作品。二是在其他行业中实施动画教育时误以为动画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忽略它在引导受教育者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能发挥的作用。”笔者已有近十年的艺术基础课教学经验,在从事动画基础教学的两年里发现部分专业课教学过分依赖电脑制作,学生缺乏对动画基础课的重视,认为动画电脑制作更重要,忽视创意能力的培养,也很少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对动画产业的理解出现偏差。
动画专业基础课模块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从动画教育的发展趋势看专业基础课教学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为例,该校近几年一直在改革招生考试方法,目前把素描、色彩这种传统美术考试项目去掉,着重速写、动态默写和多格故事创作考试,目的是考查学生的造型应用能力、创作和讲述故事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面对模特儿的写生能力。上海明器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所致力于研发高端CG动画产品的文化创意公司,在该公司的课程培训中针对角色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使学生具备发散思维、创意表演及用心观察生活的能力;速写及动画小稿的手绘能力;深入学习动画基础和技巧;跑跳及打斗动画练习;角色性格特点的塑造及如何配合情景环境。在《新媒体与泛动画产业的文化思考》一书中这样指出:“动画人才包含了复杂的层次与类型。一般动画软件应用,培养几个月就能掌握,这是指低端制作人员……最缺的是能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起来的复合型人才。”动画人才的培养不能与动画产业的发展脱节,要紧跟时代步伐,从高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折射出当下动画教育的需求,从动画的媒体角度分析需要文化与视觉修养,从艺术角度分析需要专业技能和审美趣味,从人格角度分析需要文化使命感。高校的动画教育应该从始至终都紧密围绕这三个维度,专业基础课也在其范畴内,并且又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课,专业基础课更应该明确培养方向,使动画教育具有连贯性、整体性。
2.动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如果专业基础教学能为专业核心课程做好必要铺垫,那么动画人才的培养势必会有新的推进。也就是说,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在学习电脑设计之前有绘制空间形态的能力,具备表现心理层面需求的绘画技法,这样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动画角色、动作表现的设计,并针对故事需要设计有风格的场景以及吸引人的故事情节。由此可见,动画专业基础课尤为重要,但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通过对目前基础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动画专业的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即对学生进行线条表现力、动态把握力、形体塑造力、色彩表现力、创新表现力等能力的培养。从传统美术教育背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动画产业人才的需求,专业基础课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视觉素养和文化使命感的培养。传统教育通过五六门课程已经将第一学年的专业基础课排满,几乎没有时间再安排其他课程,只能另辟蹊径。
动画专业基础课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尝试
作者:刘永平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动画教学强调艺术和技术的并重在动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艺术水平及艺术修养,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的扎实的美术基础训练如素描、色彩、速写、动态造型基础、人体写生、人物、动物泥塑、角色塑造等课程打好学生色彩及造型基本功。学生还应通过学习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中外动画史、视听语言等课程来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夯实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艺术与技术并重的教育理念。以传统的二维动画为例,学生通过扎实的美术基础训练,通过动画的理论知识和电影语言的语法及动画剧本创意的方法、理念的学习后,重点是学习动画人物、动物造型表现的艺术规律和方法,掌握传统二维动画中的原画及动画的绘制技法、动画运动规律技法和表现手段。因为动画要以形象及有趣的动作作为表现语言,创造性地表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符合人物、动物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以艺术和技术的掌握缺一不可。随着计算机二维、三维动画,动画影视后期特效等软件技术的发展,艺术与技术的联姻,为动画艺术的创新注入了新鲜活力。这要求我们教学中要结合动画片生产流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动画手绘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动画艺术语言,运用软件进行角色、场景的建模,材质、灯光的渲染运用及角色运动等动画技术来进行艺术的再创作。正如英国国家计算机动画中心张建军教授所说:“无论学生最终从事什么工作,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同时承担艺术和技术的任务。”我们要强调艺术和技术两者的相互关联,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艺术人文素养和技术手段完美结合。
动画教学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动画就文化品质而言,它传达的审美理念、文化精神是动画教学所应传承的文化基因。动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文化及美学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创作、制作人才。而文化内涵的培养要建立在继承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上。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教育。本专业的涵盖性、包容性、开放性特点,要求学生要选修文学、音乐、戏剧、电影、传播学等课程,从不同的学科中广泛吸取知识,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民间文学故事,进行影片观摩、音乐赏析等,领悟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学习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方法及技巧,潜移默化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艺术品质。“如果把中国这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跟目前先进有效的动画技术相结合,那么所产生的冲击效果是西方许多作品难以企及的。”
课题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课题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在深入分析动画教学特点并结合当前国内动画制作流程与方法的特点后,提出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其目标是通过课题与产业项目引入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熟悉动画制作技术、掌握动画制作流程。学生通过课题与产业项目的动画实践教学模式,把开设的卡通造型设计,动画场景绘制,原画、动画设计,动画运动规律,计算机二维动画,计算机三维动画等课程讲授内容运用到动画产业的制作流程中,才能在教学与实践中成为市场需要的人才。那么动画制作实践教学最好的方案就是将这些课题与产业项目引入到动画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完动画专业基础知识后进行实践教学模式项目的制作练习。这些项目可以是外面实际的动画生产制作项目,也可以是根据已有的动画生产制作项目进行模拟实训。在上课时,教师要设计一些独特实训题目,让学生绘制制作,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笔者所在学院动画专业,积极开展与中国电影集团中影数字艺术培养基地的合作,以共同培养符合中国影视、CG及动漫等文化创意行业所需要的具有产业实战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教师课题组和产业项目组成导师团,结合课题组和产业项目任务要求来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开展。
学生团队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技术分工明确、团队协同合作是动画制作中重要的特征,也是动画制作技术流程的需要。无论是传统的二维动画还是计算机三维动画等,从前期创意策划到每一个制作环节均有具体完善的分工。这就要求动画制作环节紧密关联,每个部门和制作人员各尽其职,有所侧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动画实践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成为一些企业招聘动画人才的一种素质要求。因此动画实践教学中针对动画专业综合性强、创作周期长、制作各环节分工明确的特点,要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团队合作的训练,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所以要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组织教学安排一些课程来有意地进行学生团队合作训练。如笔者所讲授的定格材料动画课程中根据课程教学目的、要求,结合定格材料动画制作流程,在实际制作中让班级学生分别组建摄制组,进行联合作业。学生根据不同的专业特长和个性进行自愿的民主分工、组合来完成团队合作。教师从前期的各组剧本故事创意、策划讨论到各组的导演阐述及不同材料的选择应用入手,分组指导中期人物及场景的设定、人偶骨架的制作、上色、动作设计、场景的制作搭建、灯光效果的布置应用,以及后期的拍摄、动画剪辑合成、字幕特技、音效配音、影片、输出。团队合作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优势。针对定格材料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结合材料的表现的可能性,在课程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工,制作任务环节,岗位目标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分工明确。每一制作环节要求具体,课上课下相结合,使个人与团队紧密相连,从而完成课程所要求的教学任务。通过对动画专业课程实践模式的合理构建,定格材料动画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互助能力得到了培养、锻炼。指导的定格材料动画作品《新相约草原》在2007年第三届中国西部呼和浩特十二省区文博会动漫大赛中荣获“评委会金奖”及“内蒙古动漫新秀奖”,定格材料动画作品《吉祥三宝》等五部作品入选第四届至第六届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并展播,学生定格材料动画作品《贾二卖杏》等三部作品入围2007年亚洲青年动漫大赛。
毕业创作设计与创造性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毕业创作设计是动画设计专业科研与教学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应采取毕业创作设计与创造性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毕业创作设计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动画艺术创作研究课程进行安排,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毕业创作设计之初向传统学习,把民族文化艺术中广博的思想和美学追求与当代的动画技术相结合,在毕业创作设计中表现出民族性与世界化相结合的特色。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当下动画的主流和发展现状与动画市场进行调研,学习动画创作的方法理论和技巧。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方案反复推敲和讨论,通过毕业创作这一重要的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从重模仿向强调创新能力转变。在毕业创作设计与创造性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中,笔者与毕业创作老师共同指导的毕业设计作品《耕》、《单纯视觉整合体》、《吉祥三宝》等50多部作品先后入选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第四届至第六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获奖作品《当方变成圆》并展播。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寻鱼记》、《zero-one》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中获“动画短片提名奖”,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旅途》等六部作品入围2007年亚洲青年动漫大赛,2011年毕业设计作品《东岳庙》入围第十一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动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