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防雷教育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充分认识我市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
随着我市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但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偏远山区学校,建筑物和电子电器设备未及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一些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未按要求进行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已有防雷装置未进行定期检测。各地、各校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对防雷知识和雷灾危害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把防雷工作列入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防雷工作存在组织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投入不充足,对防雷设施建设不够重视等问题。当前我市学校防雷工作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下大气力认真做好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刻不容缓,十分重要。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做好学校防雷安全工作
各县(区)政府要将学校防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防雷管理的主体责任,积极筹措学校防雷建设及维护经费,认真抓好学校防雷设施的建设、维护和年检工作。
市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防雷综合治理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分清轻重缓急,采取专项治理、综合改造等措施,全面完成学校防雷设施规范化建设任务,实现安全维护、定期检测工作的制度化。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对自身防雷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彻底全面的检查,存在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防雷设施建设不到位的要制定建设计划,加快建设进度;已有的防雷设施要落实维护管理责任,并依法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雷电防御装置检测机构定期进行检测,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避免雷击灾害的发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教育厅(教委):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雷电灾害频发,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但由于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学校防雷意识淡薄,许多建筑物和电子电器设备未及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采取适当防雷措施,一些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未按要求进行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已有防雷装置未进行定期检测,对存在的防雷隐患不能及时整改,致使雷击造成师生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故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的精神,组织做好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防雷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教育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防雷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安全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共同做好防雷安全工作,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气象局与教育部将组织编写防雷安全宣传材料,向社会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广大中小学校还要认真落实好教材中有关防雷的安全教育内容。
二、切实落实学校防雷安全工作职责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加强对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进一步检查和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切实从源头把好学校防雷安全质量关。各级气象台站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输手段及时将雷电灾害预警信息提供给有关教育部门和单位,为学校和广大师生采取避险措施提供支持和帮助。各级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安全工作范围,履行好对学校的安全监管职责,并配合气象主管机构检查、落实各项防雷安全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的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气象信息传输渠道、科普教育宣传、防雷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气象和相关部门还有各级政府各行职责切实解决农村气象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探讨
引言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各类气象灾害对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受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80%在农村。因此,了解当前农村气象服务状况,提出改善农村气象服务的应对措施,对于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里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气象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做好农村气象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1.当前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气象服务产品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气象服务产品单一,没有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的预报产品,如名特优农作物经济作物生育期采摘期的气象保障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适应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等等在农村均还得不到;农业气象灾害、突发性气象灾害预报农民很需要,但不能及时得到;农民要求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各种气象预测预报产品要更及时、更准确、时效性要更长,并尽可能的定点、定时、定量。
为加强我市防御雷电灾害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防御雷电灾害社会化安全管理综合体系,收集雷电灾害资料,分析雷电灾害特点,制定防雷减灾预案,把雷电灾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国气象局令》第8号、《**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市防御雷电灾害社会化安全管理综合体系方案:
一、建立防御雷电灾害社会化安全管理综合体系
防御雷电灾害社会化安全管理综合体系,是建立以气象主管机构为主,各镇(场)、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负责防雷减灾安全管理人员参与的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分别设立(一)依法行政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承担依法检查、依法办案、依法行政等执法工作。(二)防雷减灾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依照行政管理规定承担防雷设计、施工资质的管理;防雷设计审核、工程验收;防雷人员技术培训;防雷技术、产品鉴定及推广;防雷减灾知识的普及、防雷减灾预案的编制。(三)雷电灾害调查统计鉴定子系统:该系统任务是承担雷击风险评估;社会防雷安全员管理;雷电灾害调查、鉴定、统计、上报等。
二、设立防雷安全管理员,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各镇(场)和各部门,要把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范围,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要增加防雷减灾内容,建立相应的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增设防雷安全监督管理员,负责本镇(场)和本单位的防雷知识宣传、防雷装置统计、雷电灾害调查上报等工作,并要求辖区内所有单位指定防雷安全管理员和防雷安全责任人,对每座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进行普查,对每座新建建(构)筑物办理防雷工程报审和验收程序进行监督,把防雷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个单位、每座建(构)筑物。
我县是气象灾害的多发区、重灾区,暴雨(雪)、雷电、高温、干旱、大风、冰雹、大雾、低温冻害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府办发[20*]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县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减轻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大气象灾害防御建设投入,加快县、镇(乡、街道)两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夯实防灾减灾工作基础,切实增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及救助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大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一)强化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加快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雷电、酸雨、臭氧、大气成分、负氧离子、土壤墒情、风能、太阳能、GPS水汽等专业观测系统。尽快做好*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的延伸工作,充分发挥其监测预报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尺度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站网建设,实现每个镇(乡、街道)、每个风景名胜区、重点景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每一座大、中型水库,境内主要河流上、中、下游地段、重点非煤矿山的每一座小(一)型以上尾矿库,每一处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等至少建立一个中尺度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站的目标,力争今明两年分批再建4个重点地质灾害防御点中尺度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站。尽快建成车载式气象灾害应急观测系统。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尽快建成与县级气象信息处理中心相链接的信息接收与传输系统,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和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加紧完成可视天气会商系统。建设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加快建立和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系统、相关灾害气象预警服务系统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粮食、卫生、交通、国土、工矿企业等专业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增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服务能力与水平;重点加强对危害性大的暴雨(雪)、强降水、雷电、大风、冰雹、大雾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和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评估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