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意识教育

法治意识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法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法治意识教育

大学生法治观念法制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之不足

首先,从教学理念上看,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观念有较大的局限性。高校缺乏系统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形式上看似重视但实则并没有整体上的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干课程,多数情况下并没有配备熟悉法律业务的专业老师,也没有设置法律素质评估的专项指标,比较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以及相应的考试,忽略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实践能力的养成。结果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只学到了一些支离破碎、似是而非的法律知识,并没有改变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其次,从教学、师资上看,我国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为公共法律课程配置专业的法律老师和相应的法制教育的辅导团队。法制教育课程被嵌入到思想品德修养的课程体系之中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在2005年教育部“两课”课改之后,曾经独立存在的“法律基础”课程被整合到“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体系之中,以理论课为主要模式的法制教育教学课时被大幅度压缩。有些老师囿于法律专业知识的不足,把相关法制教育的内容作为学生自修课程部分束之高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法律认知的建立及法律意识与信仰的培养,法制教育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最后,从教学效果上看,我国高校系统的法制教育体系创设于20世纪80年代,具体标志是1986年高校中普遍开设了“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经过近30年的积累,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这往往与国家法治化建设的程度同步,并不表明大学生群体法律素质的整体提高。因为有需求而被动求法与因为有理想而主动学法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法律不是他们意识中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必要手段,而是在社会生活实际中遇到涉法问题后必须修补的某种知识短板。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储备贫瘠、法律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高校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

二、法治观念之内涵

法治观念其实是对法治精神追求的抽象概括,是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关乎对法的态度和对法律的信仰程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包括了对法律的价值、法律的制度性建构、司法体制及其效率等的预期、认识和评价。法治观念是一种较为恒定的观念性力量,它反映了一种普遍化的心态,即人们如何认识和评价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在法律体系中的比例关系以及在涉法事件中二者的交互关系。具体到大学生法制教育应重点培养的“法治”观念,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党的领导的观念

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党的领导,是指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非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否则便是以“法治”之名行“人治”之实。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法律基础课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探究

【摘要】高职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现存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课堂教学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及院校管理方式有待改进三个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使学生能够认识法律、学习法律,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基于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性格特点及课程教学内容,提出法治素养培育的价值及方法。借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法治素养。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渗透法律条例、法律思想及法律责任等内容,使更多的高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学习及理解法治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更多遵纪守法、正直自律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法治素养

一、引言

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法治素养,能够直接展现当代社会的文明发展进程,关系到法治社会构建的效果。法律具有约束人的作用,使各项工作、行为能够有章可循。强化高职学生的法治素养,是社会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培养更多遵守法律规定,正直守法的人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思想引导性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治意识为主。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学习及生活的情况,实施针对性思维引导,普及法律知识,渗透法律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法治素养。文章将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教研工作带来参考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

1.学生法治意识淡薄。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便利的生活方式、多样的信息来源渠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随之而来也造成了各类不良思想的发展。比如不良的网络风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等,均会影响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纵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现状,多具有法治观念淡薄的问题,学生的法治相关知识、法律内容掌握不全。在受到不良思想、行为影响的情况下,则会做出违法的行为。比如在社会不法青年的诱导下,参与赌博活动,销售违法产品或者加入违法组织等等,均会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对其积极思想的形成及未来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以近年来很多学生所陷入的“网络借贷”纠纷为例,一些学生为了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满足其个人虚荣心,参与到“裸体贷”、“网络贷”等违法活动中,对其个人经济生活、心理状态等均造成了无法磨灭的伤害。同时一些高职学生参与校园暴力、网络直播或者是网络诈骗等活动,也造成了各类违法行为的频频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均与学生法治意识淡薄密切相关。学生未能够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力量,在面对一些金钱或者利益诱惑的情况下,抱有侥幸心理,最终形成严重结果。

点击阅读全文

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不同对象、不同人群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深化法治实践,依法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宣传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1、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学习宣传的重点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等。通过学习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促进全市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2、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的重点是: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以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同时要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

点击阅读全文

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探究

摘要:小学教育是具有启蒙性的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教育中,要将基础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为主。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法治教育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已经初见成效,小学思想品德课发挥了其教育警示的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校对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品德教师不够专业、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跟不上时代等。所以我们应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突破现有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和法治教育的限制,发挥出二者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法治教育时,现有的思想品德教师缺乏专业能力,教师无法运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学生对法律知识产生了解,教师不能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无法把知识和身边的小事结合起来,学生就无法理解什么是法治,怎样才能做到法治,如教师在进行法治教学时,在讲解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时,并不能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不出法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解答法律问题的能力不足,学生的疑问得不到解决,心中自然对课堂不感兴趣。教师和学生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无论双方哪一方出现了问题,思想品德课堂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针对目前的思想品德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其法治知识的储备不够,教师只能对课本上的法律知识进行解读,而不能回答学生对于一些生活法律问题的疑问,如学生对于一些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疑问,哪些动物属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可能会受到什么处罚等,教师并不能对学生进行清楚的讲解。

点击阅读全文

法制建设思想汇报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党十七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是党的十五大在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具有战略号召力的新概念;法、执法、司法机关是法治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在法治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是法治建设最广泛的参与者和推进者,在法治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法治思想内涵真正地深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尺度是自由平等、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是法律监督、普“法”普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而要更重视普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和法治文化等,具体材料详见: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今天晚上学习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见解。

党十七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是党的十五大在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具有战略号召力的新概念。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法治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同时也给新时期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法治思想内涵真正地深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内化为个人的心理意识和言论行为,全面落实到立法、行政、司法、法律监督、公民行为和党对法治建设领导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从而协调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