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危机管理

风险危机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风险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风险危机管理

次贷危机风险管理

摘要:我国风险投资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在次贷危机后,风险投资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现阶段,我国的风险投资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规避风险,寻找有益于自身的契机。

关键词:金融危机;风险投资业;应对措施

1次贷危机后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致演变成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如今次贷危机的影响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有了愈演愈烈之势,而且必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全球证券市场受到重创,流动性紧缩,全球经济出现萧条。而中国的证券市场也于2008年初一路下挫,宏观经济自下半年出现紧缩征兆。这些都对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中,风险投资如何健康稳定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我国风险投资的案例数环比来看,2008年第二、第三季度都有微幅上升。但除第一季度大体与去年持平以外,第二、第三季度均远远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同比分别下降32.8%和21.1%。可见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风险投资的项目数同比出现了明显的递减,但存有复苏的迹象。从我国风险投资的总投资额来看,2008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长15.5%,第三季度环比更是高达51.8%,这说明目前投资者投资动机在稳步增强,但与往年相比,第二、第三季度同比分别下降11.4%和6.8%。可见次贷危机与国内经济不景气还是对风险投资业造成很大影响。

2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

2.1次贷危机造成全球证券市场持续低迷

点击阅读全文

实现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超越

加强工程风险管理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的全过程监控机制。这是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上提出的要求。他强调,必须深化政府管理理论研究,实现从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向政府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型与超越。

6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设部质量安全与行业发展司、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共同主办2005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地铁建设与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的最新进展,就如何加强地铁与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如何建立风险控制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深入的探讨。黄卫在会上指出,我国地铁建设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3~4年就要建成一条20公里的线路,世界其他国家还没有每年建设20~40公里,甚至100公里地铁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供借鉴。鉴于地下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系统复杂等特点,城市地铁工程建设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我们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的全过程监控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并建立完备的反馈机制。

风险管理在地下工程的应用研究在美国、欧洲已相当普遍,有些国家甚至已编写出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规范。目前,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最缺乏的是没有可资利用和借鉴的方法,没有可以利用和指导应用的风险管理手册和指南。据悉,建设部委托土木工程学会组织有关单位专家学者编制的《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指南》一旦成熟即可出台,并将形成指导全国的地铁风险管理的规范。

据黄卫介绍,为了保证重大工程的质量安全,目前已经建立了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审查、超限高层抗震设防审查、新技术专家审定等一系列审查制度。未来还要引入保险机制,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培育和规范我国的工程保险市场。建设部即将与保监会联合颁布《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原则上两类工程应办理工程质量保险:一是技术风险较大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土木工程,如商场、体育馆、剧院、学校、地铁等;二是各类商品住宅工程。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其中基本符合国务院规定建设标准的城市18个(地铁6个,轻轨12个),初步统计近期规划建设55条线路,约1500公里长,总投资达到5000亿元,而目前在建线路总长则超过390公里。

点击阅读全文

危机及风险管理的关联性

一、关于危机管理

在探讨危机管理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一下危机的概念。本文把所探讨的危机界定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Rosenthaleta,l1989)。对于危机管理,我们通常的视角是结合时间序列(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加以分析,也是在危机发生、发展的每一阶段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包括危机管理的准备、预警、处理及恢复等几个阶段)。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务的管理。就其本质而言,危机管理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这类决策极为复杂而困难,往往关系到组织的安危。为了最大程度地限制和避免公共紧急状态给社会的基本秩序所造成的危害,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来处理与状态有关的危机事件,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立法、完善机制、机构建设等几个方面,而目前我国在旧有体制下成长的传统危机管理模式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因而很难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的全球性危机。

第一,中国危机管理的立法现状

为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事件,世界各国首先开展的工作就是制定相关的法律,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职权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和危机情境的法治原则,而我国目前对公共紧急状态和危机情境的对抗手段比较分散。从立法角度来看,我国先后制定了对付社会动乱的《戒严法》,对付重大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1997年)、《防洪法》(1997年)和《消防法》(1998年)等,不过这些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部门管理的色彩很重,在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应对上也存在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我国也没有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制定长期的反危机战略和应急计划,使得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危机预警能力和相互之间的协同能力较低。

第二,危机管理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危机管理中两项最基本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公共紧急状态给民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坏。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紧急事务管理机构,不能把危机的前期控制过程纳入政府长远的战略目标、规划与日常管理中。政府也没有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制定反危机战略,导致政府很难发现危机发生之前特定潜伏期的种种外部表征,而在危机爆发后处理过程中政府往往仓促上阵,形成撞击式的被动反映模式。同时,我国目前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也不能完全适应危机管理件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危机管理各部门彼此独立,政府对单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比较强,而对需要各种资源协同运作的复合型危机的快速反应的效率比较低。

点击阅读全文

金融经济危机风险管理

摘要:近一年,美国金融危机,美元、欧元纷纷贬值,全球经济衰退,股市动荡,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剧烈震荡,银行信贷紧缩,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涨,人工成本上升,环境恶化与绿色环保的冲突等各种发展中的问题纷纷涌现。导致全球买方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企业生产能力过剩,金融危机已转变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所有的企业都要面向国际市场这样一个大环境,因此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断的增加。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企业风险

美国金融海啸波涛汹涌,席卷全球,根据目前形势来看,已经演变为更加剧烈的经济危机,华尔街的恐慌从3月中旬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的倒闭开始,在经历了多家州立银行倒闭、两房公司陷入困境、以及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之后,似乎仍然没有达到顶峰,因为人们发现金融风波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中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同样受到重大影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从8月份到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可能将很快走向通货紧缩。宋国青称,CPI同比往下走,从8月份到现在来看,将很快走向通货紧缩,从9月份的数据上看,大宗商品煤炭、钢铁、建材等价格跌势持续。8月份我国用电量实际增长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滑,江苏、山东这两个对我国GDP增长贡献较大的省,用电量最大增幅只有0.3%,上海已经是负增长。十一之后史无前例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也有愈演愈烈之势,仅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在经历了年初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冲击之后,又陷入了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大幅增加、资金紧张的困境,截至9月底,东莞倒闭的企业大大小小或已逾万家。而其他勉强支撑下来的企业目前除了资金短缺,又要面对订单匮乏的新困境。由于全球经济的下行态势,外向型企业出口订单景气度回落而国内需求又很难弥补这一缺口,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现在这种势头持续蔓延。

据权威机构调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高达1100种之多,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加剧,政策错位、战略迷失、融资艰难、管理困惑、人才流失、现金流困难、客诉增加、销售不畅、文化瓶颈、品牌危机、媒体的负面报道等危机扑面而来,企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企业必须正视和理性分析目前所存在的危机和隐性风险,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能够安全的“过冬”。

一、“冬天”来临之际企业该如何应对:

1、树立危机意识;2、重新审视原来的管理模式和思想;3、审视自身的战略资产和核心竞争力4、结构上的升级;5、“冬天”不是蛰伏而是自身内部的优化调整;6、资源整合特别是现金流的整合;7、开源节流;8、在危机中寻找机会。

点击阅读全文

金融危机企业风险管理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各国的实体经济都已受到较大的负面冲击,调整周期可能长达3年。

2008年12月1日,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收缩2.1%,是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由此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国家的影响将加剧。

市场信用风险大幅上升

全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普遍下降,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大量发生,国际国内信用风险将大幅上升。

2009年美国将有6.2万家企业破产;西欧破产企业数量将增加1/3,增至19.7万家,其中法国将有6.3万家企业倒闭,破产企业增长幅度最大的将是西班牙,爱尔兰和英国。而2008年1~11月日本就已有1.43万家企业倒闭,创下了5年来的新高。

从倒闭原因看,“流动资金匮乏”(同比增加37.2%)尤为突出,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导致资金链恶化的企业增多,年底可能进一步增多。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