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扶贫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中国农村在反贫困领域已经进入了“两轮驱动”(低保和扶贫开发)的历史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对扶贫开发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机制进行重新认识和设计。本文在回顾农村低保制度出台背景和实施过程并展望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低保制度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潜在影响,对低保制度背景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功能定位进行了重新认识和界定,并据此初步设计了“发展型”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农村低保扶贫开发功能定位发展机制
2007年7月,在全国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决定在全国农村全面施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9年3月,中央决定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新的标准将原来的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二为一,并统一提高到家庭人均纯收入1,196元。上述制度安排标志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国政府对抗贫困的斗争已经进入了“两轮驱动”的历史阶段:低保制度维持生存、扶贫开发促进发展,开发与救助相结合。
作为一项重大而且长期的制度安排,低保制度必然对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在以往的扶贫工作中,所有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都是扶贫开发工作部门的职责所在,而在低保制度背景下,扶贫开发的工作对象和工作职责与目标已经发生变化,职能部门对此不仅必须在理论上要有清晰认识,更应在实际工作中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设计。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在低保制度背景下,扶贫开发应该有着区别于低保的职能定位和工作分工,对此已有共识。但究竟如何定位,建立什么样的工作机制才能实现其“发展”目标,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系统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
一、农村低保制度出台背景和实施过程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其通常的做法是政府对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救助,其保障对象则是处于温饱线以下的贫困家庭。
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要“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四川省南江县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围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工作主题,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值得思考。
一、扶贫开发前提在顺势借势
“势”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判断;“势”是一种发展态势,也是一种历史机遇。顺势借势,就是科学认知机遇、准确把握机遇,在抢抓机遇中形成新的优势、实现新的发展。由于历史欠账多、发展底子薄、造血功能差,南江的发展仍是低基础上的新发展、增长仍是低水平上的新增长、进步仍是低起点上的新进步,基本县情要求我们必须抓好扶贫,根本任务决定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最大实际促使我们拼抢机遇。南江扶贫开发,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登高望远谋势。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谋全局。南江扶贫开发若仅靠自身力量推进,不仅过程长、成本大、见效慢,而且同发达地区差距会更大,抓住机遇不仅能加快,而且会事半功倍。全县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知责之心、担责之能、履责之行,不断提高捕捉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创造机遇的能力;要组织专门力量学习政策、研究政策、对接政策、细化政策、培训政策、宣讲政策,将国家普惠政策和特殊政策最大程度地转化为项目、转化为加快南江发展的资源和财富;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一线情况和阶段特征,使决策达到愿与事相一、人与事相宜、时与事相适;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活动常态化;要强化垫背意识,立足当前,狠抓长远,多干打基础、谋长远、利百姓的事。
二要眼观六路谋市。环境千变万化,机遇稍纵即失。市场经济条件下,机遇无处不在,需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才能抢占先机,否则就会错失良机。扶贫开发的基础在改善民生,重点在产业发展,核心在增收致富,出路在市场拉动。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市场规律,对接市场需求,做强市场商品,发展市场经济。向上看,要吃准摸透市场行情,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向下看,要突出南江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做大主导产业,扩大市场份额;向前看,别只想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要多思考长远发展、长期规划、长年打算;向后看,边前进边回顾,边推进边总结,力求扬长避短、难中求进;向外看,向先进典型学习,取长补短,少走弯路;向内看,多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增强抓扶贫开发的主动性。
三要沉下身子谋事。说,“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机遇是一种可能性,不是现实性。机遇多,但利用率低,产生的效果不一定好;机遇少,但利用率高,往往会产生奇迹,关键要在实干中利用和转换机遇。全县各级干部要沉下身子,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要围绕“四个特别”,加快机关效能建设,采取铁的手段,彻底根除“醒得早、起得晚”,“说得多、做得少”,“出经验、不出成果”,“思想解放、行动迟缓”等痼疾。要始终保持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以主动出击的战斗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做一个积极主动的执行者,领导苦抓,部门苦战,干部苦干;敢于吃苦,敢于吃亏,敢于吃硬;稳住心神,坐稳板凳,扎稳马步,不讲困难讲实干,不讲条件讲发展,不讲得失讲奉献,主动出击,创新突破,逗硬落实,奋发有为。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虽然旧的贫困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和新的贫困问题相结合,我国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政府的单方面扶贫工作逐渐陷入困境,因此在政府失灵,市场无法参与扶贫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这也符合我国社会保障社会化的目标要求。
1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
1.1贫困与中国的贫困群体
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给“贫困”下的定义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我国的贫困群体可以归纳为无法合法地获得基本生活条件并参与基本的社会活动的人的集合。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6万农村人口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的入户调查,确定农村贫困标准2003年为人均年收入637元,按照这一标准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有2900万,城市中有2000~3000万的贫困人员需要救助。这两部分人口属于绝对贫困人群。
这一贫困群体主要由以下两类人员组成:一是计划体制下的贫困群体。一般是城市中的三无人员,即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人;农村中的五保户,由集体经济负担的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农村无依无靠的老、弱、孤、寡、残疾人员。二是市场体制下的新贫困群体,城市下岗、失业、半失业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以及在农村中因城市化,而“上班无岗、种田无地、劳保无份”,生活陷于贫困的失地农民,以及流动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部分农民工。除了这一绝对贫困人群外,我国还有近2亿的农村人口的年均收入是在850~950元之间,以及一些因灾返贫和因病返贫的人群。
1.2中国的贫困现状
男,55岁,中共党员,市*医院盲人按摩师
同志早年因患急性青光眼致盲后自学了盲文,参加东升医院盲人按摩班学习,获得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大专证书。他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娴熟的按摩手法,治好了数不清的患者,不但积累了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急性腰扭伤等病的丰富临床经验,而且不断将临床经验实践并升华为理论,其医疗学术论文多次在医学杂志发表,他撰写的论文《擦法推拿的探讨》于被评为中华医学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在省盲人医疗人员职称评定工作中,同志获得了主治按摩医师资格。
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坚持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职业道德的“立足点”,有诺必践,以诚信的作风取信于病人、同行和社会。每月前来该科就诊的病人数量达4000多人次,优质服务让绝大部分光顾过的病人成为了“回头客”,形成了“忠实顾客群”。
尽自己的努力去关心他人、回报社会。1999年,他为践行自己助残扶贫的愿望,与科里13名盲人一道,带着捐款和衣服,克服种种困难和不便,来到河源探访当地的盲人家庭。在河源,“扶贫之旅”的成员深感“输血”不如“造血”有效,于是,决定资助当地的盲人到学习按摩,掌握一技之长。当年,就有5名河源盲人来到,接受为期半年的按摩学习,不但资助了她们的学费、生活费,安排她们住宿,还利用休息日,手把手地教她们学盲文。,当“扶贫团”一行再次来到河源时,他欣慰地发现“小学员”们大都脱贫致富了。超级秘书网
自1993年以来,先后荣获“市职工生产操作能手”和“第二届市杰出残疾员工”提名奖,荣获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市民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榜样”荣誉称号,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同志们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经委同意,专题召开这次关于扶贫解困工作的理论研讨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召开这次理论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对两年多来在全开展的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扎实深入地推进扶贫解困工作,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次研讨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很成功的。“一帮一”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以后,各地、各部门都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和做具体工作的同志纷纷深入下去,边抓工作,边了解实际情况,边分析具体问题,边进行理论研究,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的新观点,不仅揭示了开展“一帮一”工程的重大现实意义,使其内涵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思路,使这项工作在方向上更加明确,措施上更加完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更加具体。通过这次研讨活动,也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体现了“大兴学习之风、大兴调研之风”的要求,形成了相当数量的优秀理论成果。从这些理论成果中,反映出同志们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水平、扎实深入的工作态度和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也反映了各级领导对“一帮一”工程的高度重视。
据前一段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向我介绍,这次研讨活动产生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有较强的理论性。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的成功有赖于理论的成熟。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是这样,一个单位、一项工作也是这样。为什么当“一帮一”工程实施一个阶段以后我们要进行理论研讨,其根木目的就是要发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这次收到的篇论文看,理论性都比较强。有的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理论、政党学说、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观点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比较深刻地论述了“一帮一”工程的重大现实意义还有的论文通过对实践的考察,提出了一些很有研究价值、在理论上亟待探讨的问题。例如,扶贪解困工作如何做到标本兼治、如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延伸等等,所提出的观点很具创新性,很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
进行深入思考。二是有广泛的群众性。“一帮一”工程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程,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工程,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工程。从同志们的论文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几乎每一篇都流溢着浓重的群众情感,都是在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论文中许多鲜明的观点、许多鲜活的素材、许多有价值的工作建议,都是来自于群众,都是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按照群众的意愿提出来的。正因如此,相当一些优秀论文使我们感到很亲切、很实在。三是有较强的实践性。这次理论研讨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研究、解决扶贫解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上,这个目的性是很明确的。这次我们交流的论文,都立足于对实际工作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立足于对现实状况和问题的分析,立足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意见和措施。例如,如何搞好项目开发,如何加强扶贪资金的管理,如何完善扶贫解困工程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等等,都对实践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四是有科学的前瞻性。进行理论研讨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明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如何深入推进,怎样才能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果,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志们在理论研讨过程申,都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对现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理论观点和工作意见,对完善今后的工作思路很有启迪和帮助。例如,关于今后扶贪解困工作的资源动员和社会参与问题关于如何引导已致富户走规模化发展之路的问题关于如何拓宽领域,丰富帮扶工作内涵问题等,都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正是由于在我们的理论成果中有较强的前瞻性,才使这次研讨活动更具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总之,这次理论研讨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是很可喜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我代表委向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向优秀论文获得者表示热烈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