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高标准农田建设风险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加快我市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创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目标
按照“集中投入、重点建设、整体开发、统筹发展、市县联动、合力创建”的要求,年起,用五年左右时间,在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各创建一至两个核心区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
二、政策措施
(一)设立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
摘要:为有效解决民勤县目前农业发展中耕地保护、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与水资源供需之间矛盾突出的问题,通过采取长系列数据对比、分析和测算,提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水资源总量控制目标,在不违背耕地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等政策的前提下,远远不能满足民勤县农业发展用水需求,建议通过实施大规模外流域调水,向民勤增加地表水指标的同时,启动实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从根本上解决民勤县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民勤绿洲;亟需;综合治理
1基本情况
民勤是资源性严重缺水县份,耕地水资源2025m3/hm2,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全国平均水平的1/6。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实际,民勤县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契机,全面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积极探索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联合调度和生物、农艺、工程、管理多措并举的节水兴农之路,着力构建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相适应的节水农业体系。水的农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2.86元/m3提高到2021年的17元/m3,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3582元增加到2021年的17059元,增长了4.76倍,如图1所示。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水资源总量控制目标,在不违背耕地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等政策的前提下,远远不能满足民勤县农业发展用水需求。
2农业发展情况
2.1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根据中央、省、市、县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今年3月以来我办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县委活动办和县委第九督导组的精心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办党组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检查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重点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高度聚集“四风”问题,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深入查摆、认真梳理、深刻剖析“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设立意见箱和主任信箱等多种形式,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6条(次)。在深入学习教育、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开发办主任汪泉华同志主持起草办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多次与县督导组交流意见,召开3次党组会和专题会讨论审议,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开发办领导班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
办领导班子及成员能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但也存在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一)上级决策部署执行不到位。大局观念树得不够牢,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涉及到部门和个人利益时,在执行、贯彻、落实过程中有时会打点“擦边球”,做点选择、打点折扣、搞些变通,存在“一慢二看三通过”的等待观望思想。特别是在抓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民生工程时,理解把握不全面、执行力度不够强,落实上还不到位,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不力。多数情况下能坚持民主集中制,但有时也执行得不够好,存在不够民主的情况;有时通过不同渠道听取意见建议不够,研究讨论不充分;有时对一些复杂的有争议性的问题议而不决。
(三)党内生活坚持不够好。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团结与和谐,班子成员之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得不够,缺乏直言不讳讲真话的“敢言”精神。如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普遍抹不开面子,批评他人往往轻描淡写、隔靴搔痒,简单地提一些无关痛痒的普遍性问题,难以深入触及灵魂、警醒同志。还有的班子成员常常以工作忙为由不想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化,精准定位特色产业方向,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成效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进。一是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63.5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26.3万亩,中稻播种面积5.45万亩,二晚播种面积28.38万亩,秋杂粮播种面积3.37万亩,全县种植优质稻面积达26.6万亩,占水稻面积41.9%。截止目前,全县水稻全部收割完毕,粮食总产达30.2万吨。二是“菜篮子”供给有保障,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截止目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5.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2万亩,共建成50亩-500亩连片设施蔬菜基地91个,500亩以上连片设施蔬菜基地3个;今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7521亩,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数102.19%;示范带动群众700余户,带动就业近万人。全年预计蔬菜年产量达37.5万吨,实现产值3.9亿元,户均增收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00万元以上。三是特色种植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全县中药材面积达5.5万亩,新增中药材0.9万亩。全县胭脂柚面积达0.3万亩,新增面积0.15万亩;落实烟叶种植面积1927.6亩,收购烟叶4304.95担,收购金额611.2万元,实现烟叶税134.4万元。
(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32家。截止目前,全县42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5.9亿元;全县共有农民合作社536家(今年新增合作社1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28家;家庭农场155家(今年新增家庭农场8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50亩以上种粮大户1499户。大力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截止目前,银行累计发放贷款298笔7599.45万元,这些资金的注入,大力促进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休闲农业经营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和土地入股、托管模式的促进作用,采取转包、股份合作、互换、转租等各种形式,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5.6万余亩,土地流转率约为63.9%。
(三)乡村建设扎实推进。2021年继续采取省、市、县三级共建的方式,以自然村为单元,完成了138个新农村建设村点的村庄整治建设任务,其中:省级村点50个、市县自建村点51个、县自建25户以下村点37个。至目前为止,全县拆违拆临6.2万平方米,开展村庄清洁行动1536次,清理卫生死角723处,清理和转运农村生活垃圾1527吨,清理村内池塘938口,清理田间地头、沟渠塘的废弃物120吨;清理集镇乱搭乱建53处、乱堆乱放39处、占道经营76处。美丽宜居示范(试点)创建进步明显。今年以来,各乡(镇)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违拆临等工作进行了布置,及时制订本乡镇《2021年农村环境整治暨拆违拆临攻坚行动方案》,对照县级督查照片一对一开展整改,向各村下发督办单,全程监督整改情况,并举一反三,对照整改。全面落实“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理念,按照全域规划建设、全面长效管护、全新发展产业、全民共树新风、全力组织推动的“五全”要求,完成了六家桥乡和礼陂镇2个全域美丽乡镇、15个美丽村庄、2150个美丽庭院,提升了抚八线和礼崇线2条美丽示范带。
(四)村庄长效管护机制日益完善。一是深化乡风治理。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深化农村文明创建,大力宣传文明、节约、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新农村新生活”“好家风好家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增强环境卫生意识,推动农民生活方式转变,筑牢精神家园,实现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明确村民负责各自房前屋后范围内的卫生清扫保洁、物件摆放有序、绿化管护到位,对违反责任内容的行为,按照村规民约或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在村庄设立了道德“红黑榜”,对环境卫生整洁的上“红榜”点赞鼓励,差的上“黑榜”曝光,引导农民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二是落实资金保障。按照省市县乡1:1:2:1比例每年配套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万元村庄环境管护经费,设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专项资金。以常住人口为基础,通过财政投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收入、社会各界捐资捐助等多种方式,增加村庄环境管护经费。三是严格督查考核。把镇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政府统筹、企业履约、农民参与“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及“政府统筹、乡村监管、企业实施、群众参与”的行政与市场融合的农村环境和庭院经济长效管护模式。实行“一季一督查、一年一考核”的调度考核机制,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加强平常实绩督查,掌握推进动态,并将督查考评情况与“以奖代补”资金等直接挂钩。同时,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加强舆论与社会的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曝光村庄环境卫生死角、脏乱差反弹及不文明现象和行为,确保镇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成效。
今年,区农业农村和粮食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稳粮、优供、增效”的总体要求,以“效益稻米、绿色稻米、品牌稻米”作为粮食发展新理念,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做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为经济新常态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荣获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全区主要农业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平衡增长。我局围绕培育发展壮大优质水稻、优质瓜果、商品蔬菜、中药材、生态畜牧业、休闲农业、特色水产等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统计,2020年全区实际完成粮食生产面积78.7万亩,完成粮食总产33.44万吨,区优质稻产业发展依托“中国好粮油”和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以南安、罗坊等现代农业示范园为重点,共计发展优质稻面积17.8万亩,比上年新增3.6万亩;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近17.4万亩,商品蔬菜面积大约2万亩,产量32.3万吨,产值66000万元,蔬菜品种比较多,保障了市民“菜篮子”安全有效供应;今年全区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000余亩,主要是稻虾、稻鱼、稻鳖龟、稻鳅、稻蛙等模式,有效提高农民种养经济效益;中药材产业逐步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2020年全区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000余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2000余亩,比去年增长10%以上,为增加农民收入及贫困户脱贫致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区以蜜桔为主的果业开发势头强劲,2020年4月区各乡镇初步调查模底今年新增100亩以上的果业面积1.8万多亩,全区蜜桔种植面积11万亩,其中挂果面积7.0万亩,预计今年总产量13万吨;近年来,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从申报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至今,区纳入正式规范化管理、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8个,年接待总人数30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1亿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生猪复产增养进展顺利,双胞胎集团养殖小区(设计能繁母猪存栏6000头)已全面完工,已引进第一批5200头母猪;下村镇群鑫养殖公司(设计规模年出栏10万头)1、2期栏舍已建成,目前已引进5000头后备母猪,预计11月底共引进2万头母猪;人和乡蒙岡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设计规模年出栏3万头)已签订种猪项目联合经营协议,预计年底投产;同时,我区积极帮助养殖户联系对接大型养殖企业,通过新(改、扩)建、并购、租赁等方式,让养殖场尽快复产和扩大产能。
(二)重点工程和项目完成情况:
2020年以来我局在建和将要开工项目13个,其中区重点项目三个,项目总投资25963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5361万元;目前已经开工项目10个,完成投资125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