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高科技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动农业科技入户,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根据《江苏省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江苏省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技物结合的服务措施,构建不断提升农户科技能力的示范体系;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突出主攻方向,强化薄弱环节,构建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有机结合的工作格局;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关键,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构建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主要对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为突破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金和项目,构建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的新机制。
二、目标任务
建立农业科技入户制度。组织农业科技单位和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农业示范户直接对接,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重点示范区内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拓宽科技下乡的渠道;*年,培育2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到2010年,力争培育10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万农户,科技示范户的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构建以公益性农技队伍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形成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教学、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进一步壮大,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重点示范区内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
*年,省农林厅以项目形式启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试点工作,我市确定了一个试点县。试点县要严格按照《江苏省农业科技入户试点行动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的原则,以产业为重点,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提高科技示范户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探索模式,扩大规模,分步推开。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调查全县农业科技发展状况的活动方案》要求,县政府对全县农业科技发展状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现将有关情况如下:
一、全县农业科技发展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县农业科技水平,加强了全县农业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全县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等项工作,始终把推动全县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使全县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并步入全省农业科技进步先进先列。
一是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普及率高。
按照良种良法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政、技、物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针对全县农业技术需求,引进了具有国际专利的尖端技术产品——硫包膜缓(控)释bb肥,全县推广应用面积达1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年化验土样8000个,配方施肥面积每村100亩;引进生物防螟技术,全县年推广应用80万亩;引进主要用于蔬菜、花生等农作物的保护地栽培技术,全县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以上;引进黄牛冷配技术,至如今,基本实现了这一先进技术在我县的普及应用。据统计,目前,全县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综合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机械旋耕、施肥起垅、复式作业应用面积已上升至30%,玉米精量点播普及率已达85%以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普及率近100%。
二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幅度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过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面对目前的国内外形势,急切需要新的突破,今后农业可否通过科技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组成的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发展农业科技的十项战略对策
1.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
既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特别是产后的科技力量;二是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三是扩大开放,更多的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2.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在改革的基础上,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下大力气把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逐步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来说,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
推动科技进步是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世界各国农村发展的道路与模式各具特色。总体来看,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节约劳动型发展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节约土地型发展模式,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复合型(既节约土地又节约劳动)发展模式。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以科技进步为第一推动力的。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要实现较快发展,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
西部地区农村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发展,还与其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很多人认为,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源非常丰富,而实际情况却是:西部地区可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与全国人均数量基本持平;可利用的水资源极为匮乏,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人均数量的10%左右,在一些山区连人畜饮用水也难以得到保证。此外,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现象严重。鉴于此,西部地区要突破资源制约,解决人口增长与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走节约资源和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道路。
西部农村科技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亟须改变
西部地区农村的科技资源供给不足,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过去,我国科技资金大多是由政府提供的,而且在较长时期内政府在科技支出方面存在着重工业、轻农业的倾向,这是导致农村科技资源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除了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把大多数农业科技资源的供给责任交给了地方政府。但由于西部地区大多数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没有好转,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导致了农村科技资源供给不足。与此同时,农村科技市场发育不够,导致很多农业科技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比如,农业科技成果评估和保护体系不够健全,反映科技成果价值的价格体系尚未确立,造成许多农业技术成果被束之高阁;农业技术市场交易不顺畅,农民和科研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农业技术市场交易量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 县完善村屯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深入村屯,贴近群众,真正发挥出在科技兴农中的作用,依据《××县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村有骨干、屯有明白人为重点,全面加强村屯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建立纵向到底、覆盖全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切实提高科技兴农水平,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二、主要措施
(一)屯设示范户。每个屯设1户科技示范中心户,2-3户科技示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