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诚信教育

高校诚信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高校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诚信教育

高校师生诚信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师生;诚信教育;理性思考

论文摘要:言必信,诺必诚。高校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从干部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抓起。要在校园内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气和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意义,深刻领会诚信教育要求。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诚信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对自己每一项行为的承诺,更是对社会关注的回报。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干部师生的诚信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意义

高校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而且涉及千家万户。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应把诚信教育变成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全方位的工作中。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大学生一生的成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必须首先要有诚信的德行。他们的榜样和示范是引领大学生走进诚信道德大厦的路标。他们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不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还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都应当忠于职守,热爱本职,认真负责,老老实实,决不能敷衍失职,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高尚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魅力是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大学生,才能在大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因为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每一个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决不能为了追逐名利而弄虚作假,而应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大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召大学生,以诚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来启迪大学生,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一批又-#tt具有诚信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以身作则,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身教高于言传。

大学生在高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懂得怎样做人,提高自身素质。《论语·子路》中强调,言必行,行必果,即讲话一定要有信用、不食言,行动一定要善始善终、践行诺言。许多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加强诚信教育,首先是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学校教育在努力增长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讲诚信是人的一种道德品质,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成就一番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有了诚信,就能科学地对待自己和一切客观事物,成为一切力量之所在,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全与升华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总是把诚信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与评价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缺乏应有的诚信品德,不讲信誉,也就意味着背离了做人的道德标准,也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人生价值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学校教育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品德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诚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第三是有利于满足大学生讲求个人信用的需要。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例如大学生向银行贷款是为了完成学业的需要,是保证学习生活的需要。道德需要是建筑在高度自觉的、完全自律的、依靠内心信念来满足的一种需要,也是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认真履行合同的义务和责任来体现的一种需要,这正是我们在大学生中值得提倡的一种信用的需要。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学生诚信教育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也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与集体、与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更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以诚立信,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新世纪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关键词】: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政治理论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反映了古人重诺言、重信用胜于一切的名言,千古流芳,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座佑铭。

高职院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要求他们不仅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较强劳动技能的群体,也应该成为一个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因此,如何使他们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和准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有些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实惠;虽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虽有真善美的道德意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不是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但确实令人担忧。试想,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如果读书期间就缺乏诚信的态度,将来走向社会,如何以诚待人?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加强道德教育,用道德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道德是指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儒家学派很早就主张用道德教育和克制、内省的手段,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诚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教育。我们必须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道德教育在于鼓励和倡导一种诚信的道德风尚和人格修养,它主要是以善和恶,“应该”和“不应该”的方式给人以劝导和指导,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规范自己的诚信行为。

点击阅读全文

国内外医学诚信教育探究

1国内外科研诚信教育的现状

1.1国外科研诚信教育现状

1.1.1科研诚信课程设置及内容

国外科研诚信课程设置最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专业课与诚信课相结合的原则上。美国的科研诚信教育起步较早,1992年Stephen等]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是影响其学术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形成内化于学生的学术道德规范才是解决作弊问题的根本。同年,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CAI)成立,现在已有近400多所学校加入该机构,共同致力于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_5]。21世纪美国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又有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从大学生失信的遏制策略向教学与学习策略转变[6]。现在美国很多高校与研究院开展了负责任研究行为(ResponsibleConductofResearch,RCR)教育,主要针对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各层次的研究人员¨7]。RCR教育内容涉及9个方面,即数据的采集、管理、共享与所有权,利益冲突与履行承诺,人体试验,动物实验,科研不端行为,发表实践与作者责任,导师/学生的责任,同行评议,科研合作。美国各高校在遵照RCR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自设课程,如:圣约翰斯大学的“避免剽窃、自剽窃及其他写作问题:写作的伦理道德指南”课程;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当代科学、价值与动物试验”课程;耶鲁大学的“同行评议道德规范:论文评阅指南”课程l8]。美国研究院RCR教育课程也各有差异,如: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学术界道德规范与生存技能”课程,为期1O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每年更新;密苏里大学有两类课程,一类是1个学分的周六研讨班或网络基础课程,另一类课程则是根据学科负责任行为特色开设的课程,并通过各种方式对课程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杜克大学对博士生开设了12~18h的负责任研究行为的培训l1。此外,还有针对教师的课程,伊利诺斯理工学院开设的“课程中的道德规范”课程,为期8d的暑期研讨班,每年举行,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将科学伦理道德教育融人到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训练_1。德国、El本等国家没有专门的针对科研诚信的系统教育,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来促进日后的科研诚信。德国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课程,还有渗透到专业课中的课程共同来完成口。日本高校的诚信教育包含在德育之中,所以其诚信教育的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经济意识教育等方面共同构成了日本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以及那些渗透到各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口。

1.1.2科研诚信教育方法及形式

国外对科研诚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美国各高校结合学科自身的研究领域,采用的教育形式有:研讨班、讨论会、系列讨论与讲座、科学道德论坛、发证书、案例库、做报告等。为了加深学生对RCR的认识和理解,各所院校的教学方法并不相同,有些院校采用了角色情景扮演教学的方法[1,有些院校采用了PBL教学ll]等,且他们有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德国除授课外,还利用考试和日常道德行为管理,及大众媒体、网络教育等形式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有问题式、渗透式、社会大课堂式。日本多是通过课程讲授的形式进行诚信教育。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学生诚信管理机制创建

一、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我国多数高等学校主要采用与“两课”结合进行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开展对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其实质是用思想道德教育代替了诚信教育管理,只追求道德层面的诚信认知.不重视诚信标准的心理认同和诚信实践的履行.将应然的诚信自律等同于实然的诚信他律.流于形式化。其二,我国部分高化程度不足,没有形成严格的制约度和约束力。当失信现象出现时,变得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陷入尴尬困境。其三,我国高校诚信教育管理制度中的诚信行为评定标准、奖惩标准等都存在模糊性.诚信状况的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没有有效的统一监管并实现网络互连。这些诚信教育管理漏洞导致诚信教育管理“灰色地带”的出现l1】。突破上述困境,重在管理创新。因为“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现实告诉我们,大量诚信缺失与失信行为难以控制和纠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所以,只有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才能根本遏制失信行为常态化、习惯化、普遍化的趋势。

二、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建构的可行性分析

(一)依法治教理念的初步形成

理念与思想是支配一个群体、一种制度的精神与灵魂。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依法治教”理念已深人人心,教育管理者依法治教的意识越来越强,现代教育与管理将逐步纳入法治轨道。目前,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教育立法成果显著。先后制定颁布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各项教育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均得到了很好落实,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以说,“依制度管理,按法规办事”的依法治教理念已经在我国初步形成,并直接支配我们的价值选择与行为模式,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构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相关法律规章可为制度建构提供依据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诚信制度执行乏力,制度空壳化现象严重。在和被调查学校校方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所有学校都开展了诚信教育,大多数学校建立了诚信档案制度和诚信评价监督制度。然而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您了解所在大学的诚信制度吗”时,只有4.7%的大学生选择“很了解”,20.4%的大学生选择“知道一些”,17.2%的大学生“从来没听说过”。可见,虽然高校普遍建立了诚信制度,但不少制度实际上被束之高阁,不能被服务对象所认知和参与,也不能发挥其制约失信行为的作用。

2.诚信教育缺乏成效,大学生对诚信教育认同感弱。被问到“您认为这些年大学生诚信教育效果如何”时,只有5.9%的调查对象认为“效果很好”,有59.8%的调查对象认为“效果一般”,选择“没有什么效果”的占27.9%,另有6.5%选择“不好说”。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传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在大学生中认同感很弱。

3.学校内部管理不到位,存在失信行为。被问及“您对所在大学的教育、管理、服务中诚信状况的评价”时,只有8.2%的大学生选择“非常讲诚信”,16.2%的大学生选择“不讲诚信的事时有发生”,还有11.0%的大学生选择“不好说”。可见,高校作为诚信行为的倡导者和教育者,没有在自身建设上防微杜渐,忽视提升自身的形象力和引导力。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失效原因剖析

1.失信成本低廉,柔性制度不能制约失信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的理性和天性是趋利避害,人本能地从事收益与成本比值趋向正无穷的活动。在市场经济转型期,由于监督惩罚机制的缺失,诚信行为的机会成本递增,失信行为的机会成本却相对低廉,诱使部分大学生“钻空子”。在调查中,当问及“有人认为当前失信成本太低导致许多人失信”时,有15.2%的大学生选择“的确是这样”,有47.0%的大学生认为“有一定道理”,另有14.8%的大学生选择“不好说”,而只有23.1%的大学生认为“不是这样”。当问及“当您可能作出失信行为时,会考虑什么”时,只有24.1%的大学生选择“是否会受到相关处分”,有21.1%的大学生选择:“是否被人发现”,还有19.4%的大学生选择“周围的人是不是都这样”,另有35.5%的大学生选择“其他”。这表明畏惧失信处分的大学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并不看重失信成本,这是大学生诚信制度形同虚设的重要原因。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