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就业管理

高校就业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高校就业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就业管理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管理

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社会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种高级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就是使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从潜在的人力资源变成现实劳动力的一个过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取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大社会性问题。只有从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共政策的角度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才能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观念和心理问题。

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过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相一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必然受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具体表现在,经济及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带来了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不平衡的根本动因。

高等学校毕业生整体就业规模的扩张性,高层次人才市场容纳的有限性。供需不平衡关系之一

鉴于我国劳动力供给过剩较为严重的现实,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得不被作为储备和调控劳动力供给的一个手段来考虑。社会期待高等教育具有这样的功能,这在其它国家的发展中是不多见的。问题在于,我国在今后经济发展需要或者能够吸收多少高学历劳动者。有专家认为,第三产业是吸纳高学历就业的主要产业领域,因此,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员的比例,是决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之中,专家们认为,我国第三产业每年新增加的白领职工就业岗位估计在25万-35万人。如果假设近些年产业结构和职工年龄结构没有大的变化并保持现有发展速度,高等教育确实有一定新增就业岗位作为现实需要,但是很难超过100万人。事实是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层次人才市场就出现了供过于求的严峻局面。

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市场是高层次人才市场,这一市场需求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非跳跃性决定了它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增加的相对稳定性。近几年,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近期城镇新增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的规模持续增加,增大了社会就业的压力,同时,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减员增效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精简,传统的就业领域对高校毕业生的接收吸纳能力降低。二是新的就业渠道,由于一些政策和措施不配套,短期内还难以吸收大量高校毕业生。三是现阶段经济发展所决定的高层次人才就业市场的有限性和持续增加的高校毕业生集中就业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四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单一性造成了地区性就业结构失衡。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行政管理就业问题

1南京地区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

本小组于2010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南京市六所高校进行“南京地区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经过努力,本小组在其中四所高校,成功发放750份问卷,并收回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506份有效数据,经分析得出以下一些结论。对于第一个问题“选择行管专业的原因”的回答,从整体来看,同学们对此专业的选择过程中,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同时,这些客观因素,显示出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不甚明确,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的自身定位产生偏差。对第二个问题“你平时的学习态度”的选择进行分析,一方面显示了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从侧面显示出,行管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了学生没有积极性。目前,在绝大部分高校中,行管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存在着共同问题,政治学趋向性表现得十分强烈,政治学学科设置较多,管理类、经济类、技术类所占比重过小。目前,“考证热”在各个高校都十分流行,由此可见,相对来说,选择进行社会实践和强化本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数明显要少于选择考证的人数。这说明了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传统的心态和社会的普遍选择,都导致了三本学生在就业时的优势小于二本一本以及名校的学生。本小组研究认为,心态也是本专业学生就业的软肋,短时期内,这种差距是无法消灭的。求职中,什么方面才是最具竞争力的?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很明显,专业技能,实习经历,技能认证这三个占了明显的比重,而成绩这一项,所占几乎被忽略。从表面看,选择的都十分正确,也都合理。但是,这种可怕的心理,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偏差,从而使得自己在以后的求职路上,由于严重缺乏本专业知识而困难重重。在谈到为就业进行的准备的时候,大部分人选择了“参加培训,考取技能证书”“多方实习”,部分人处于茫然焦虑状态之中。分析认为,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思想是和传统的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相差甚远的,这昭示着本专业在课程改革上的迫切要求。此外我们还通过调查分析得知,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进企业,而不像20世纪80年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大多在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工作。公务员实行考试录用制度后,在公共科目考试方面,行政管理的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优势,但具体职位对专业以及专业知识的要求却限制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的报考以及录取,从而降低了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公共部门就业的概率,加大了其就业的难度。[1]在激烈的竞争中,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并不具备优势,而作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其跟重点高校的该专业学生比应试能力又更处于劣势,所以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进入企业工作,从事文员、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工作。但由于该专业的学生学的都是些纯理论的知识,缺乏实际的技能培训,写作能力一般也逊色于中文专业的,导致其工作的可替代性强。

2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激增

急剧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导致社会总体就业趋势十分严峻,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行政管理的就业形势自然也很不容乐观。高校扩招的同时,伴随的是民办高校的兴起,据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共有民办高校278所,比上年增加26所;独立学院318所,比上年增加了23所;民办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80余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7万余人。民办学校招收的大多是高考分数低于二本线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考试技能上明显逊色于名校的学生,在这个学历和各类证书是工作敲门砖的社会,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又会多遇到了一些障碍。

2.2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定位不清晰

点击阅读全文

实例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因素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行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给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然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部门就业的却越来越少。对此,本文通过对昆明市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并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希望能对旅游高校的就业指导有一定的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供需脱节。以昆明市某高校为例,2004—2007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业的比例最高只达到23.38%,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以在校任教、考研、自主创业等形式就业。资料来源:根据某高校毕业生从事旅游企业就业数据整理而成

另一方面,旅游人才缺口仍然很大。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至2004年,到昆明的海外旅游者达49.33万人次,国内旅游者达1707万人次,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30万人,有效职位数达5908个。而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对于2004年昆明市旅游行业提供的有效职位数和某高校的毕业总人数(88人),旅游企业的就业岗位是供大于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比例明显太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府管理障碍

一、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的管理障碍分析

(一)定位障碍:政府管理定位不准

我国政府制定了大量扶持户籍劳动力就业的政策,给他们提供就业信息、专项培训、场地资金支持、购买产品服务等全部流程的服务。政府对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扶持过程,表现为既是有关政策的制定者,又是实际操作者。政府对社区就业的直接管理和行政干预过多,强化政府对市场机制的干预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度参与,弱化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以法治理念为核心的规范化管理。如上海市政府对户籍劳动力的扶持,强调救助对象必须为上海户籍人口,经营性劳动组织对于使用外籍劳动力比例有严格的限制,加大了对整体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政府之力相悖于劳动力市场的自身调节。某些就业项目或创业项目直接挂靠政府部门,政府作为最大雇主,政府成为经济发展和利益集团行为的主体,而非企业本身,收入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方式为政府出资购买岗位,且政府对从业人员的工资也作了最低的规定,将社区就业的“非正规部门就业”演变成“正规部门就业”,与市场主导下的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截然不同,这将限制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活力与自我调节性。

(二)机构障碍:缺乏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专门机构

我国失业人员的范畴很大,包括4050人员、下岗职工、残疾人群、退役军人、退休人员、小时工及其他困难人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仅仅排在第四位,其就业工作纳入到失业人员的统一管理中,统一划归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部门来管理,下设社保所、街道办事处等,这与当前大学生的失业规模是极其不符的。但社区工作人员往往将4050人员、下岗职工、残疾人群的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专场、培训专场、就业指导与创业规划等,难以突出高校毕业生的知识性、技能性与特殊的心理特征。相比之下,日本的厚生劳动省专门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学生职业中心,实施就业体验制度等。德国中央联邦劳动总署与各地方的劳动局主要负责制定全国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三)管辖范围障碍:政策开展范围有限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旅游管理学生就业志向调查及解析

【摘要】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工作岗位的情况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的现状及特点,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意向;调查思考

一、调查测试对象与研究方式

调查测试对象为四川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共对130人进行测试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27份。

调查方式是通过学生采用职业决策平衡单的方式对自身三个以上职业发展方案进行选择,对其进行价值量化打分,根据各项职业的最终量化分数作出职业决策确定工作岗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所呈现出的特征,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提出建议。

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