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论文

高校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高校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论文

高校师德论文

一、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现状

1.师德建设评价机制不健全

有效的师德评价机制被认为应能够准确反映教师师德水平,并据此予以奖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师德建设评价机制还并不完善,并没有有效地实现其设计初衷。例如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中,更多的加入的是教师工作量、科研成果等可以量化的硬性指标,而教师道德水平、敬业精神,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正面影响等难以量化的指标则很难加入考评体系,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忽略师德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样做是对教师的一种监督,能够更好提高自身的修养。与此同时,师德评价体系尚不规范,在师德评价的方式方法、程序步骤等方面都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应该更加规范完善。

2.师德激励、监督机制趋于形式化

高校师德建设的监督机制存在制度虚设、监督主体不作为的弊端,使得对师德的监督奖惩产生不了实质性作用,更趋于形式化。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中,鲜有高校将师德水平纳入考虑,而违反师德的行为也停留在道德层面,并不涉及法律层面,因此对不利行为的处罚也缺乏依据。师德职业道德有问题的老师,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有则改进,无则加勉。师德建设若能与奖惩机制有效结合,对建设高校一流师德水平会有很大帮助,从而更加能营造高校师德的风气,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增加自身的修养。如何将形式化的奖惩机制转变成有实质意义的机制体系,是师德建设未来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点击阅读全文

民族高校概率统计论文

一、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教学特点

1、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差异性大民族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民族地区服务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由于民族高校招收学生的生源大多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民族生或者是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整体水平的不均衡,使得民族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同时进入大学后,由于概率统计课程特点,它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故在知识的延续和递进中使得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上有着明显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层次差异性明显较大。

2、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在民族高校的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部分还是使用黑板讲授加电子讲稿、教学内容比较传统,比较注重数学原理的推证、数学计算方法的讲授,即使有个别学校在概率统计课堂教学中有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但也仅仅限于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并没有将实际经济问题案例与数学知识、数据分析软件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概率统计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并没有体现出来。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布置问题和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传统被动方式。

3、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矛盾概率统计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经济数学课程,它有着数学课程的典型特点,非常注重逻辑的严密性、知识的递进性,推导证明的完整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本科教学内容中所有内容都要设计到,还要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把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又存在学时的限制。

4、实验教学体系缺乏虽然实验教学在我国一些重点高校教育中已引入,但整体都还是实践阶段,目前关于大学数学课程实验的教材也有一些,大学数学实验课程也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民族高校中,经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缺乏,还没有形成实验教学体系。

二、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引进实验教学的意义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用工论文:高校用工探究

本文作者:常秀鹏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理想到现实:高校用工曲折前进的公平路径

高校用工及分配制度自建国以来,经历了由追求绝对公平到相对公平的过程。建国之初,高校的设施建设、服务项目、经费投入等均由国家审批控制,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计划,无自主权,后勤依附学校,诸事均由学校包办操持,职工为国家工人,做得好与坏、多与少,待遇上无大差别,效率不高。20世纪末,由于高校的数量、人数剧增,后勤保障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国家开始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各高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标志着将高校后勤推向社会,让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高校不再包办后勤。由此出现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吃大锅饭”体制下保留下来的后勤工人的安置问题。与社会上类似企业员工相比,他们年龄大、文化低、缺少技能,将其推向社会,自谋生路,难以找到适合岗位,将会影响稳定,不利于社会和谐,也不够公平。因此,国家对高校后勤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前已经加入后勤队伍的,其工资待遇仍由高校负责,称其为在编职工或正式工;之后加入后勤队伍的人员,其聘用、工资待遇等均由后勤实体自行负责解决,称其为非在编职工或合同工。“老人老办法”的实施,使高校后勤“老人”的权益得到了保障,避免因体制问题而由个人承担风险。伴随高校自主权的扩展,招生人数与规模空前扩大,办校资金增加,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涌入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然而,众多高校后勤在编职工队伍二十余载无新人加入,维持低水平、低效率运营。作为在编职工的后勤“老人”与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一道待遇在稳步提高,可后勤非在编职工的“新人”待遇却很低,一般一名“老人”相当于三名“新人”的报酬,而“新人”的劳动量却相同甚或多于“老人”。因待遇低,“新人”多为亲属、同乡介绍来高校做工的年龄大、无学历、少技能的农民工,一般工龄较长,有的已有二十余年,其多为临时工、合同工,无保险,权益无法保障。《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工人的权益进行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硬性规定,尤其是几种可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情形的规定,给高校后勤的用工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毫无疑问,《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工资待遇、安全保护、社会保险、劳动期限等方面,强有力地保护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权益,将公平、正义强制性落到实处。劳资双方间,法律的天平倾斜于劳方。

投入求效益:高校在变动不居中谋生存与发展

高校为智者与志者的汇聚地、聚集地。这里聚集着众多学识渊博、才智宏大的大师、巨匠,汇聚着同时代出类拔萃的精英、伟才,孕育着未来国家与民族的宏材、栋梁。孜孜以求、甘于寂寞地探索,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地拼搏,勇于攀登、毫不自满地竞争,实属高校人工作之常态,是其价值之体现。高校人在变动不居中求生存与发展,始终拼搏在科技进步的前沿,引领社会发展前行,否则高校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然而,在计划体制下涌入高校后勤队伍的“老人们”普遍学历低,年龄大,技能少,接受新知识慢,但因其为正式在编职工,拿着“铁饭碗”,无竞争压力,无危机感、紧迫感,进取心及钻研精神普遍较低,常徘徊于简单、重复、低水平、低效率的服务中,而高校对其投入的工资待遇的费用却不低,这项费用成为高校后勤一大资金投入,成为制约高校后勤发展的一大因素。长期以来,因办学资金不足,高校后勤所聘用的非在编职工普遍素质不高,多为低学历、少技能的农民工及城镇退休返聘人员,这些人因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慢,多从事保洁、绿化、餐饮、接待、商贸等简单、重复的工作。他们大多连续在高校务工多年,有些已超过《劳动合同法》规定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十年;也有些已签订了两次固定期限合同;还有些超过了一年的务工期限却未签订书面合同,仍为临时工,且有相当部分人未上劳动保险。《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高校多将务工人员的人事关系转到派遣公司,高校不再与其直接签订雇佣协议,以此避免可能出现的用工风险。进入新世纪,政府加大对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办学资金投入,不仅高校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而且许多高校后勤正在大力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一批批节水、节电、节气及其他增效节约的现代化设施、设备陆续投入运营,高校后勤正在成为引领社会节能减排、智能化管理的生力军。高校后勤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对后勤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原有大量的低学历、低素质的人员,越来越不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因此迫切需要懂技术、懂管理的高学历、高素质人员。高校的运营发展需要为其服务的人员不断吐故纳新,合理搭配衔接,推动其不断发展前行。《劳动合同法》对几种可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刚性规定,无疑使一部分不宜长期雇佣却不得不雇佣的低素质、低技能人员保留下来,保护其权益,维护了公平、正义,却不利于高校后勤科学合理的用工,影响了其服务水平与效率的提升,进而影响其发展进步。

促进与均衡:法律规范在效率与公平间博弈前行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实习论文:高校教育实习不足及策略

本文作者:杨丽君作者单位:楚雄师院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建立稳定的能够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是教育实习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对于地方高校来说,首先应调查在本地区有哪些学校可以接纳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接下来选择一至两所学校,作为自己的对口实习基地,在建立实习基地时,双方学校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实习学校应该为实习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班级和课程,营造一个有利于实习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大环境,而地方高校也应该充分做好每一届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从实习生的人数、性别、专业等方面周全考虑,加强管理和督促,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实习生的安全,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合理的前提下让实习生为实习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寻找到值得信任、合作愉快的实习学校之后,地方高校应尽可能与对方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可以签订相关的实习协议,开展正式的实习基地挂牌仪式,并通过教育实习以外的一些活动,如教育见习、专业教师之间的观摩学习、节假日期间的交流活动等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让实习基地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2011年年底至2012年年初,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这充分证明了国家教育部门对教育实习的重视,也说明之前短短6周的时间远远不足。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是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也是地方高校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教育实习是一项观摩性、模仿性、反思性较强的活动,充足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实习效果的保障。除了实习周数适当增加外,地方高校还应考虑其他的教学任务,如其他类型的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等工作,尽可能不要相互冲突。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应对班主任实习工作给予同样的重视,同时可以鼓励实习生进行分散实习,一方面可以减轻实习基地的负担,同时也可以为实习生毕业后找工作打下基础。

扩充实习专业,拓展实习课程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信息安全监控论文

摘要:针对高校众多网站论坛及留言系统等出现的各种非法信息,以及校内出现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大量敏感信息,建议开发专门用于校园网信息网络安全的自动监控系统,采用高效搜索引擎,对校园网络的数据包进行过滤。自动搜索不良信息,快速定位不良信息的源头,及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进一步净化校园网空间。

关键词:高校;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开发

一、当前校园网信息安全面临的困境

当前高校网络建设深入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各种敌对势力把校园网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重要工具,借助网站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帖等多种方式,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蓄意制造谣言,煽动师生不满情绪,破坏正常教学秩序;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面临新挑战。

公安部、网络监察处、教育部门等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管理,三申五令地要求各级单位做好信息安全工作。校园网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校园网本身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高校网络与生俱来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脆弱性使各类违法信息容易趁虚而入。校内各单位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几乎每个网站都有论坛和留言系统。据统计,各所重点高校论坛及留言板平均超过150个,网站管理难度极大。要找出校园网内所有非法信息,实非人力所能及。为了规范校园网安全管理,众多高校采用以下校园网整改措施:

(一)统一使用由校固网主管部门提供的MSSQLServer数据库,以便校园网信息监督部门快捷检查;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