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高校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自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路径创新提供了新鲜思路与多种选择,不仅能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文章主要从创新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创新学生思政学习路径、创新思政教学交互机制、创新思政实践活动模式三方面,对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创新
当前,自媒体发挥着极大的优势,不仅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而且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要不断研究利用自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创新教学内容表现形式
思想政治不仅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而且是贯穿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知识点比较固定,相对而言内容比较枯燥。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学生来说,自媒体这种现代信息传播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与自媒体结合起来,能够为学生了解思政知识、关注时事热点,提供崭新的途径与多样的窗口。自媒体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融合起来。最为常见的是小视频,其形式短小、内容精练、画面生动活泼,十分吸引人的眼球。将思政知识用自媒体小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将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从而体现出高校思政教学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种小视频的制作其实与微课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视频只处理一个小知识点,便于学生接受,制作过程也相对简单。小视频的优势,在于其不像微课那样需要配备各种器材进行录音录像并上传到固定网站,而是采用学生常用的小视频APP,建立教师个人或思政课程组官方的视频号,直接用手机拍摄就能够即时创作,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小视频软件还提供各种画面和声音特效,能够从一定层面上丰富和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当时当日的网络热点,联系思政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抽丝剥茧,将理论与实例加以融合,打开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思路,让学生在新鲜有趣的自媒体形式下感受思政课程的独特魅力,更好地掌握思政知识。
二、创新学生思政学习路径
摘要:
思政教学工作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校园生活的重点内容。现阶段,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生存的概念以及生活的技巧是完善学生价值观念,提高学生高校生活的关键点,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尝试将“三生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来,以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丰富来不断地提升思政教学的实际效果,为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前提保障。
关键词:
“三生教育”;思政教学;融合
“三生教育”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了解生存意义,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还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高校学生价值观、认识观的完善以及应对校园生活的技巧的提升。而思政教学工作为学生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如果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三生教育”充分地融入到思政教学工作中来,则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拓展,课程教育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学生价值观念、生存技巧等都会在思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得到完善。
1.“三生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抓手。本文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现状,主要分析了制约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实效性因素,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践行传统文化取得的主要经验。目的是弥补传统高校思政教学的某些缺陷,能够给高校思政教学带来启示。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学;现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运用。然而,当代中国高校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严重脱节,现代大学生对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似乎一代不及一代。
一、制约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实效性因素
1.思政课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渗透传统文化经典
第一,虽然思政课的内容应有很强的时代感,但缺乏传统文化经典的渗透。尽管思政教学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过程,但缺乏事例和经典的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疲劳状态,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学时数的限制使传承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思政教学中鲜有出现,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纸上谈兵,使学生有虚无缥缈的空洞感。思政教材内容偏重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呈现给学生的内容都是好的一面,对学生急需解决的与自身实际相关的问题,如情感问题、家庭危机等问题没有很强的针对性,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认为上思政课是为了完成学分,和自身修养的提升没有一点关系,于是出现了思政老师最头疼的上课玩手机、睡觉、聊天、逃课等现象。
摘要:深刻把握融媒体时代变革趋势,把思政要素融入专业能力培养中,是当前高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进行视听语言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根据培养影视行业高级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目标,挖掘课程育人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考核机制,打通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进行全过程教学育人,实现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统一,构建协同育人的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影视专业;视听语言;混合式教学
视听语言是以人们的视觉、听觉作为媒介,凭借影像和声音符号表意系统来表达影视创作者思想、传递情感、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视听语言课程是本科高校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视听思维方式并培养鉴赏、解读乃至创作影片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根据培养影视行业高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需要,如何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价值观引导、职业理想和人格塑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该门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从课程的建设目标、实施思路、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视听语言课程如何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为本科高校影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一、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要求各地各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②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从国际来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政治经济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迫切需要在国际传播中实现中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的平等对话,努力寻求文化发展的出路。”③从国内来看,在当今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影视传媒行业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媒体融合将成为未来影视行业发展的主要潮流,“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全新要求”④,对高校的影视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意味着影视产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学者张燕认为:“目前,全国已有数百所设有影视专业、艺术院系或者开设影视课程的高校,就培养的人才数量而言已然相当庞大,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视野、学院毕业与行业对接等还存在诸多问题。”⑤与此同时,部分影视类专业学生受互联网和外来文化以及传播渠道等各方面的影响,热衷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强调个人主体性,容易跟风与盲从,缺乏信息辨识能力。因此,将影视类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是当前影视类专业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强影视行业后备人才思想修养、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这种背景下,视听语言作为高校影视专业在大一、大二普遍开设的课程,从“起点”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影视文化、建立视听思维,搭建全过程育人的专业课桥梁,指引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⑥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教学质量,将媒体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胜任新媒体行业岗位;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爱党、爱国中学习正能量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能够在影视技术展现中讲好中国故事。《纲要》提出,“在授课内容中融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四个自信、创新意识、职业精神、使命意识、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思政元素。”视听语言课程具体从爱国、立德、树人、美育四个方面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到各个教学模块中。
二、课程建设目标
摘要: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和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拥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道德修养。体育课堂不仅承担着运动知识和技能传递的责任,同时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线。其中的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不仅需要良好的体能、技能和智能,还要具备思想和道德修养,同样也可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为此,该文重点分析如何通过篮球课堂教学润物细无声对学生进行实践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校;篮球;思想道德;大学生
在教学改革新形势下,“立德树人”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题。体育教学中不仅需要持续传递健康的技能和理念,更要通过教和学的环节,持续传递平等、公正、法制、诚信、爱国、敬业、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磨砺拼搏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赛的品德。篮球运动是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它属于集体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够加强学生的比赛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正因为篮球运动的特点,所以在篮球课堂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1当代高校大学生道德异化问题
1.1缺乏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大都是“00后”,他们眼界开阔,个性张扬。有的甚至是家中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部分学生会不自觉中养成自私自利、不愿受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严重地与社会正向发展脱轨,缺乏与社会的正向交流。在责任观念上,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层次不高,不够全面,甚至存在一种“不违反”的消极心态,没有养成主动助人、合作、奉献的意识。在理想追求上,注重个人理想和家庭幸福,社会理想和国家责任比较淡薄,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