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高校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舞蹈教育;必要性;发展方向
论文摘要: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在高校开展公共舞蹈教育是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引言
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当代大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而舞蹈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开设舞蹈课(以形体课为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的必要性,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以及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公共舞蹈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前言
高校创新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就是要树立以人为中心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主流教育观;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世界各国在高教改革中,都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并开设一系列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方法的课程,如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舞蹈教育因其包括对智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和审美心理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如果说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那么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教育,而舞蹈美育正好在此与之不谋而合,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内涵
舞蹈是以人体本身作为载体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具有非语言性,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依靠富有节奏的形体动态来表现社会现象和人的观念。舞蹈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都是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普通高校中,舞蹈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让学生懂得舞蹈艺术的特性,了解舞蹈艺术具有时间的、空间的和力的特征,提高欣赏水平。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丰富其艺术情感,增强想象力,提高创造力。高校舞蹈教育的内涵体现在昭示大学生对美的自然需要和审美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同时传播学生情感的信息,陶冶情怀,提高社会的艺术境界,促进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以及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舞蹈,逐渐地去感受舞蹈作品,体会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同时还能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塑造完美的人格,使气质和内涵得到充分提升,养成优雅、文明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举止,更加健康地发展。
三、舞蹈教育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地位
在高校教育中,美育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超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舞蹈可以使学生感受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加强纪律观念;抒情性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强辨别美丑的能力;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与办事能力。在高校,美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舞蹈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形式和内容探讨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如何让舞蹈艺术教育构成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并不断向其他领域释放舞蹈美育能量,向人们生活的深处不断渗透,此课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聚焦受众群体
高校教育中明确艺术教育的作用,前提就是必须要对在校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诉求的明确。明确舞蹈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只有明确了这几点,在舞蹈艺术教育教学时,才能做到在内容和形式设计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就调查结果而言,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舞蹈知识相对较为匮乏,究其原因为成长过程中,这部分学生们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让他们去接触舞蹈艺术,虽然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几乎空白,但是他们渴望学习舞蹈艺术,认为这是高雅艺术,可是局限于不懂如何去欣赏舞蹈;另外只有很少一些学生从小受过专业的舞蹈教育,这部分学生多为舞蹈类艺术特长生,他们对舞蹈艺术尚有初步认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因为实在是看不懂舞蹈,因而对于舞蹈艺术一点不感兴趣。针对高校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受众的现实情况,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大多以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形式。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既考虑到大学生艺术爱好的多样性,又考虑到了现实条件的局限性,就目前而言还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舞蹈理论课科目设置不全、课程内容设置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舞蹈艺术社团(实践部分)对普通大学生缺乏吸引力等。所以在探讨舞蹈艺术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问题时,还需以人为本,从学生受众主体出发,对于推进舞蹈艺术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二)重视授课方法
高校艺术授课工作核心出发点就是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高校学生中特别是偏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跟艺术人文类学科的思维有很多不同之处,偏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冷静聪明,逻辑思维能力强,但艺术思维相对欠缺。逻辑思维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艺术思维具有形象话、感性化等特征,两者并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当今艺术教学活动中常常忽略了受众的思维方式特点,其实只有将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拓展受众群体的思维空间,提高受众群体的整体素质,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在舞蹈理论课堂上培养形象化、感性化艺术思维最佳途径就是进行教学互动。这样的互动方式可以体现为:首先是形体上的互动,因为舞蹈艺术本身就是用肢体表达情感,所以,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去做各种动作,加深受众群体对不同舞种特点的理解。其次就是思想上的互动,最主要就是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特别是鼓励学生结合舞蹈知识讲授和舞蹈剧目的赏析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全班讨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受众群体的综合水平和实际需求,循序渐进。对于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各学科知识,特别是受众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比如讲解中国古典舞时,可结合相关文化类型、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知识,使学生既能了解历史,又能对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个大概认识,了解中国古典舞的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这同时也是对民族传统精神进行重新阐释,也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再比如讲解中国民间舞时,根据各民族的历史背景、生存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来解读不同民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特点和差异,这有助于学生们了解民间舞这种由群众自行创作、质朴而又富生命力的舞蹈形式。同时有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也更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欣赏水平。区别于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这种教学形式,组织舞蹈艺术社团也成为当今艺术教育做得好的学校所常采用的一种舞蹈艺术教育形式。通常组织舞蹈艺术社团,其中舞蹈艺术社团团员可以是学校在校的艺术特长生,还包括一些爱好舞蹈艺术的文艺积极分子。条件允许的可以通过高校内专业的舞蹈教师对舞蹈社团团员进行基本功训练,同时给这部分团员排演舞蹈节目,使舞蹈社团可以成为校内艺术教育活动的带头组织。这种教学模式的有一个不足点,在于这些舞蹈社团组织的活动大多局限于舞蹈社团内的成员,社团外的学生大多对于参与这些活动的信心不足,时间长了以后,大部分学生对舞蹈社团的活动变得漠不关心,这就不能达到利用舞蹈实践对广大普通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当然由于很多外边条件的限制,很难想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舞蹈艺术实践中去。但这绝不是舞蹈社团脱离大部分学生受众群体的一个借口。这就有必要重新定位和解读高校舞蹈艺术团体的功能,让广大学生都能更好的熟悉艺术社团,这样也能更好地帮助美育教育工作。首先,在坚持建立舞蹈社团的原则上,可以多层次考虑如何发展舞蹈社团。这种多层次考虑的一种实现方式就是可以在班级、系、学院、学校各级分别建立舞蹈艺术社团,如此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体验和进入到舞蹈社团的训练中去,使舞蹈这门艺术能够更好的面向每一位渴望学习和了解的学生。当然每个级别的舞蹈社团的定位和目标可能都不一样,班级或者系级这样的基层舞蹈团主要定位于如何普及舞蹈相关理论知识,加强舞蹈艺术美育教育,因此在舞蹈团员的选择上,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舞蹈团中进行学习和训练。而全校这一级别的舞蹈社团主要目标在于充分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以及背景,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精品类节目,可以选择更大的舞台上进行舞蹈美育教育的成果展示。
1舞蹈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人人都离不开艺术,舞蹈就是一种艺术。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这是中国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将中国教育推向进步的新起点。我们很清晰的认识到舞蹈教育在普通高校教学中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1.1舞蹈在高校教育的地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成长条件,环境差异极大,怎样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强烈集体荣誉感、互相合作精神而又不失去个性、不呆板的国家优秀人才,已成为当代高校思考的重大问题。未来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夭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LZ舞蹈教育目的基于教育必须对人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而不是几个分开的部分,我们必须意识到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能够和谐的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它们使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和谐的结合起来,舞蹈教育在这时就为教育提供了完整性。舞蹈有卓越的潜能来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与参与力,只有这样教育才是有效的。
2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
a)舞蹈理论课舞蹈理论课的学习十分必要。它是通过教师系统、全面的讲授舞蹈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们宏观的认识、了解舞蹈,提高他们的审美标准。由于舞蹈的特殊性,可以结合其他艺术门类、学科、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来进行教授。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博览群书,还要把这么错综复杂、内容庞大的学科体系通过提炼,加工,组织以一种简明的内容传达给学生。
b)舞蹈实践课每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美术是画片、画笔、乐器,而舞蹈就是肢体了,月支体是它的表现手段。首先,学生们还不懂得怎样用肢体表现美,甚至对于表演过于腼腆羞涩,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训练中掌握好课堂气氛。
【摘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从小开发学生的舞蹈天赋,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也侧面反映出舞蹈教学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对于我国一些非艺术专业的院校来说,将艺术素质教育与舞蹈教育相结合,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舞蹈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形体美以及内涵。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学与非专业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当前非专业院校开展舞蹈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学;非专业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现如今,艺术教育成为热门学科,舞蹈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也逐渐在社会普及,比如广场舞、街舞、爵士舞等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因此,现阶段我国多所非专业院校也在大力开展有关舞蹈的活动。但也有一些非专业院校还没有认识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舞蹈教学活动足够的支持与帮助,使得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学进展不顺利。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当代非专业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非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就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
一、高校舞蹈教学对培养非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意义
舞蹈作为一种流传较广的艺术形式,其不但可以安静高雅,还可以激情洒脱。当代学生如果会舞蹈,不但能使他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柔韧度更好,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充满自信。现如今,在非专业院校中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可以让更多非专业学生提升对于舞蹈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舞蹈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非专业院校可以让学生通过加入社团或者舞蹈兴趣班等途径,获得参加舞蹈比赛等各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形成良性的竞争心理,促使学生舞蹈能力不断进步。另外,非专业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舞蹈天赋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身的舞蹈水平,提升艺术气质,进而使非专业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也实现了现代化社会中素质教育的终身学习的目标。从具体表现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