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心理教育

高校心理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高校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心理教育

高校心理教育

论文关键词:心里教育心里问题弱势群体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心理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心理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

一、高校开展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德育的内容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来说,在大学生中加强心理教育是由现代社会的客观条件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决定的。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充满机遇和挑战。求学、就业、交友、恋爱等使大学生面临多维的人生选择,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纷繁复杂,而校园与社会的联系直接、迅速、频繁。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缺乏社会经验,其思想处在正在形成但尚未定型的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的冲击,这些都会使大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

因此,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变革中主动适应社会,对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高校德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环节。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前提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单一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致使学生身心整体素质发育不良。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人,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适应社会环境差,已很难满足现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解决的出路是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将提高整体素质的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人的素质结构中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五类基本素质。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的一个子系统。完整的心理素质结构包括认知品质、情绪、意志、个性倾向性(兴趣、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能力、气质)等多方面因素。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基础,对人的其他素质及人的素质整体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品质直接控制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对增进人的生理机能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有重要影响。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内化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主观条件。认知心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内化的方式、过程及效果;情感、兴趣等非认知心理品质则往往成为内化过程中的动力因素。

3.良好的心理素质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体验、道德情感及道德意志等方面的因素,只有遵循人的心理发生、发展及活动的规律,道德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心理教育强化策略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教育越来越被学校、家长、社会所重视,不少高校已经把它作为课题进行专项研究。心理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健全发展。在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心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心理教育为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莫定了心理基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像。”通过心理教育,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顺利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第一,它为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打好了心理基础。一个学生要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必须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成功地与人交往,恰当地表露与控制自己的情绪。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心理不健康,自卑、孤僻,不信任他人,有社交障碍,这就失去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条件。第二,通过心理教育发展起来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应付挫折、确立目标、恰当地表现自己、妥善地整合友谊中的裂痕等能力,本身就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如果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只会在较高的层次上实现正确的价值定向,而缺乏适应日常社会生活的做人本领,他们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终究会落空,很难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2.心理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不仅要在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没有问题,而且在心理上也应该是健康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关注大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如何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潜能的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同周围人们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同异性的关系,勇敢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善于调整情绪状态,革除不良习惯,学会选择职业,学会设计生活道德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开展的心理教育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扩展与延伸,它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人格完善。

点击阅读全文

民办高校心理教育强化策略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困惑

民办高校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庞大群体,他们在学校里除了面临着与普通院校大学生同样的在学习、人际交往、生活、恋爱、就业、人生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以外,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心理问题与困惑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一)集体心理意识中的自卑与无奈。近二十年来,我国民办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及社会对民办教育认识不足,民办教育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肯定和社会定位。长期以来,许多人对民办高校存有偏见,在人们的印象中,民办高校是与高收费、低标准、低质量连在一起的。而且民办高校的学生生源大多为高考的落榜生,许多学生之所以进入民办高校读书,是因为无法实现其到公办学院接受普通本科教育的无奈之举。再者,其毕业所获得的文凭只能是自考文凭和所在院校的结业证书(少数民办高校具有国家承认的正式本科学历文凭),在就业以及其它方面无法享受与公办普通院校大学生同等的待遇。因此,与那些重点公办院校大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在集体意识里存在粉自卑意识与无奈心理,似乎总比别人“矮了一截”。绝大多数学生在进人“。学院”后,虽有读大学的一份喜悦,更有一份“民办”的“羞怯”。此外,由于过多的学业挫折经历,导致一些在校生厌学情绪和自卑情结,进入民办高校的不少学生由于学业成绩不佳,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指责,人格和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缺乏自信。他们把各种挫折,如学习困难、人际紧张归因于自己“无能”,觉得自己备受歧视,产生严重的自卑意识和逃避心理。

(二)个体心理意识中的自我矛盾与冲突。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大学阶段仍是个体走向心理成熟的阶段,也是个体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整的心理成熟过程。随着自我认识、自我体验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得以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生源多来自职业高中或“高考落榜生”,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家质及综合素质方面相对薄弱,在进人以自我管理为主的大学学习的环境后,学生们需要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照料自己的生活、组织自己的活动、解决自己的问题。虽然大学阶段个体心理已由高中阶段的急剧发展进入相对独立、相对稳定时期,但是每个大学生个体情况不尽一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情感与理性之间、友谊与爱情抉择之间,以及在个人一集体一社会三者关系处理之间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各种自我冲突与矛盾心理。少数学生的孤独、困惑、偏执、叛逆与反抗、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恐惧等心理状态就是个体消极心理情绪的表现。而且由于社会对民办教育认同度与脚望值不高,就业空间有限,学业成绩不理想等,很容易引发民办高校学生的失落感,感到理想中的美好大学生活和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懂憬与现实极不相符,导致他们心理冲突加剧,内心极度失衡,产生惭愧、畏缩、悲观等消极情感,从而进取心差、意志薄弱、自暴自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在冲突强烈、内心极不稳定的时候,极易转化为好争好斗方式,脾气基躁,动辄发怒,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挑衅闹事等,在民办高校中也不时地发生。

(三)专业心理愈识中的犹像与抵触。民办高等教育大多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双重任务,是一种技术应用型的教育。民办高校因其广纳生源,学校开设的专业必须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因此,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是民办高校的特色和要求,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培养是民办高校教学的重点。不少学生虽然报考了某个专业,但专业思想不强,对实践教学环节难以适应,对专业有犹豫和抵触心理。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未来是“蓝领”阶层,把职业技术教育同未来的“做工”命运联系在一起,与自己理想中的高薪与“白领”相距甚远,从而丧失了信心,在学习中产生了不愉快的心理,从而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另外,不少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定位不准确,不少学生往往将自己的学习内容同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比较,认为民办高校的教育不如公办高校学生所学的内容丰富,从而断定民办高校教育比不上公办高校的教育。这些专业心理意识中的犹豫与抵触,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较低,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存在“学好学坏无所谓、得过且过”的思想,违规违纪,迟到旷课现象较为普遍。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说,另外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表层的或深层的、简单的或复杂的心理问题。因此,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充分认识到其特殊性,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心理教育的缺陷和应对办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现今我国的在校大学生的素质和规模以及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的表现有:心智不成熟、没有社会经验、自主意识较强、遇到问题容易冲动、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等,且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热衷网络游戏,有的对网络游戏甚至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常常因把游戏和现实生活混淆而产生重大恶性后果的比比皆是,学生通常会因以上诸多的问题而产生很多苦恼、压力和困惑以及担忧,使得大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变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已经受到了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习及就业压力、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变故等等都是致使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我国的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心理健康课程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慢慢变得成熟。而今如何对当今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抗挫折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我们目前高校最重要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初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阶段:也就是说从未成年人转变为成年人,其心理的发展进入“准成熟期”从中学时期的依赖父母转变为必须独自面对新的人际关系环境,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从针对高考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弹性空间,因此学习方法和观念都得发生很大的转变。于是便产生了很大程度的不适应,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危机。但是我们的大学生渴望得到发展,对于自我的成长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然而面对现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瞬息万变的的网络时代、多元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就业严峻等问题,便会使这些尚未成熟的或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感到无比困惑、无助,因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然而,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比较晚,对他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人们还不能客观理性地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问题妖魔化了,有的人甚至认为那些人就是精神病患者,这就使得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不敢去向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咨询。其次,是有一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认为他不会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行。

2.缺乏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实践技能要求高的工作,然而在大部分的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人员多是兼职人员,他们中有的是专业的语文教师,有的是专业德育教师,有的是医务工作者,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在这样的一支队伍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曾经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知识。许多高校还没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只是凭借自已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热情在进行教学,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难免会有局限性。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学都像其他的专业课程教育一样,是以课堂讲授形式为主,然后再最后出题进行考查,以分数的高低来决定学生成绩的优劣,这样其实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很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忽视了学生自身体验和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技能。

二、如何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