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学风教育

高校学风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高校学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学风教育

新生教育建设高校学风

高校学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协调。以新生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学风建设的起点,明确思路与对策,学风建设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1.高校学风的科学内涵。

学风,顾名思义,指学习的风气。学术界和教育界对学风的内涵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表述,从立足角度出发,主要有:(1)从学生角度出发,认为“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①;(2)从学生和教师角度出发,认为“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②;(3)从整个学校角度出发,认为“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习之风,教学之风,学术之风,说到底就是学校的办学之风”③。然而,由于这三种对学风内涵的阐述,虽有其合理性,但缺乏完整性,因此,学术界基本上将学风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加以理解。广义上的学风是指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狭义上的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学习风气,即高校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表现和反映。

全面掌握学风的科学内涵,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学风建设的重要性。针对上述关于学风内涵的阐述,我们可以理解学风建设就是指通过创新和改革形成新的机制、方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目的、态度、能力、品质和精神等。

2.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点击阅读全文

爱国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融入探析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高校承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使命,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重任,肩负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神圣职责,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与高校学风建设活动有机融合,创新采取多种举措,明确爱国行为指向、拓宽教育互动广度、丰富课程思政实践,这既有利于促进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良好氛围的营造,更有助于使爱国主义教育过程成为引导青年大学生知国史、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贯通实践。

[关键词]学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融入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1]这就要求高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础上,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理念,坚持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线,以强化主体责任为目标,以自律习惯养成为过程,深入、持久、生动地开展学风建设。与此同时,新形势下高校延伸学风建设新阵地,积极融入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对于坚持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掌握世界发展大势、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基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定位视角来审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政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有利于在青年大学生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内涵与实践要义的过程中,促进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良好氛围的营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应然解读: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学风建设的时代意蕴

(一)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就是靠人才、靠教育。这一论断既是对新时代高校教育事业历史使命与发展方向的战略部署,也明确指出高校担负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神圣责任。一方面,高校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现为关键,培养将个人命运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具备爱国奋斗精神的、有理想有信念的时代青年。结合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积极转变工作思维、调整工作节奏、转换工作平台,以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为重点,以全员参与的学风建设为依托,以分层分类的谈心谈话为主线,熔铸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国家观。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具有弘扬中国精神、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的人才,要充分把握教育契机,融合时代元素,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作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将学风建设活动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促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的全面性,锻造新时代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为人民、为历史的担当精神,肩负起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的时代重任。

点击阅读全文

学术规范教育下高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究

【摘要】从学术规范教育视角下,阐述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从学术规范教育缺失、存在形式主义和利益主义,以及学术评价体制改革缓慢三个方面,剖析当前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术道德理念培育、学风建设监管制度制定、导师引导和课程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术规范教育;研究生;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涉及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等多主体,以及求学、研学、教学、治学、办学等多层次的一项系统性工程[1],直接关乎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优良的学风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超300万人,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数字会继续呈上涨趋势。全国在读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研究生教育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最为严峻的是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问题,因论文抄袭、图片重复使用、冒用他人成果、重复发表等不端行为被撤稿、撤销学位的事件频频发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风建设正面临严峻考验。在创建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从学术规范教育视域下,探讨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可行路径,是应对研究生教育阶段学术规范教育缺失的现实需要,更是营造良好的学风本质要求[4]。

一、学术规范教育视域下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学风建设,主要是从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学术风气、精神风貌等维度展开讨论,包括如何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如何建设校园文化以及如何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5]。从相互关系角度来看,学术规范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构成,科研诚信、学术道德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而良好的学风建设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自主学习,同样可以为学术规范教育添砖加瓦。因此,学术规范教育视域下的学风建设,是在开展精神风貌、治学态度等传统建设活动的基础上,强调并补充有关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科研诚信,例如,开展学术规范讲座和培训、普及学术不端的行为表现、制定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制度[6],主要目的为在提升高校研究生科研基本素养的同时,推动形成良好健康的学风。从学术规范教育视域下开展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在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科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对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具有战略意义[7]。具体而言,以学术规范教育为依托开展学风建设,微观层面上,有助于研究生对学术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对科研创造活动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中观层面上,有助于围绕某一领域或话题形成具有学术特色和独特竞争力的学术团队;宏观层面上,有利于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环境和风气,带动全校多学科的创新发展。优良学风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并内化为学生的精神需求,从而引导其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8]。

二、当前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生规划教育促进高校学风建设论文

一、高校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一)缺乏学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自我定位不明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端,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入学教育告诉学生从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和设计,但是由于进行入学教育指导的人员一般都是学生工作人员(学工部),只能从考取国家等级证书等方面进行引导,缺乏对专业学习的介绍,无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业规划指导。很多高校没有重视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仅靠入学教育是不能全面引导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的。每个学生所在专业不同,对专业也只有浅显的认知,对未来的定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迷茫、厌学,不良学风也逐渐严重。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和学校缺乏专门的学业生涯规划教师,缺乏推广学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经验,缺乏学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体系密切相关。

(二)教师专业导向不明,学生学业目标模糊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课程,更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一些年轻教师社会经验少,由于自身对专业的认知和实际应用还不清楚,也缺乏对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只是机械的灌输理论知识,不与实践相联系,因此,这些理论知识将只能成为学生应付考试的临时记忆。如果学生不知道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未来就业有多大帮助,也不清楚所学知识如何在工作中应用,那么学生将会失去学习目标,丧失学习动力,模糊的学业态度会让学生产生“应付学习、混张文凭”的想法。教师的专业引导不足,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学业目标模糊,因此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频频出现,久而久之,学习纪律松弛,学风散漫,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消极因素。

(三)学生就业意识薄弱,缺乏远大志向刚刚步入大学的大学生就业意识还比较薄弱,不能将学业与就业相结合,而且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也影响着学生,比如“学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体系,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如果没有对未来个人职业定位的远大志向,就没有力争上游的学习动力,即便来到课堂,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待问题浅尝辄止,对知识的学习也仅限于书本表面,不做深究,那么学业生涯规划也就是空谈。没有明确的学业规划、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必然会助长一些不良学风。

二、做好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意识,正确引导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学风建设养成教育有效途径探究

[摘要]在新高考录取模式下,高校面临着新一轮的生源竞争,部分高校由于生源质量的变化,在学风建设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养成教育作为大学生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和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生长点,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校创造优良学风的重要手段,对提升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发展良性循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高考录取模式;学风建设;养成教育;有效途径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的目的在于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教育方式。因此,高校要想加强学风建设,重视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当前高校学生学习行为养成现状

近几年来,养成教育虽然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研究的热点,也是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考压力,自觉一身轻,没有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因此,在一入学后就会产生一种迷茫的心理,在学习上没有了劲头,学习行为不佳,不愿为学习付出行动和努力。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