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学历教育

高校学历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高校学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学历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模式构建

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背景及现状分析

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在此社会共识的引导下,用人市场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并间接引发了劳动者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注与渴求。然而,与这种需求相矛盾的教育现状是,我国当时的高校规模与教育投入无法与当时的社会需求相匹配。在现状与需求失衡的时代背景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运而生。20世纪的80、90年代是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成人高等学历育在社会需要、民众需求的多方背景下,逐步发展成为涵盖电大、夜大、函授、自考等多种形式的,多种层次的,复合型的教育体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9O年代后期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普通高校扩招的不断展开,我国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在生源的整体数量、质量等方面均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受以学历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内涵、社会认可程度等方面亦不断下降。

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以学历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制约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继续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最初是以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两条腿走路”这一界定得以兴起并发展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都是以学历教育作为主要教育模式,并以此展开教学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普通高校扩招工作的不断开展,作为具有高等院校教育经历、学历水平的劳动者逐渐走向社会,从业人员的学历逐渐提高。普通高校扩招对生源的大量吸纳使得选择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生源锐减。据调查统计,自2004年起我国各类成人高校的入学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部分成人高校很难完成原定招生计划。为扩大招生、开发生源,许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机构放松教学管理,放宽毕业限制,使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逐渐下降,与招生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2.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管理混乱并缺乏系统规范我国成人高等学历的产生并非源于独立的教育系统,而是在原有的高校教育基础上,通过资源共享等形式建立起的植入型教育模式。这样的产生背景使得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根本上就缺乏独立的教育体系,只能依附于普通高等院校,成为普通高校用以取得经济创收的附属手段。附属地位决定了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师资水平、教育投入等方面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同时,由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缺乏独立教材,专业课程多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这就导致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过程中教学理论知识过多、知识体系实用性不强、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脱节等现象。教育管理制度混乱也成为目前制约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缺乏职业特性,教学目标不突出受学历教育的影响,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缺乏职业特性。由于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大多以普通高校附属地位存在,因而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普通高校无明显差别。盲目照搬普通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的后果就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课程设置忽视生源特点与需求,教育过程中职业特性缺失。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机构都开设有电子信息、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等专业,且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衡量,各院校之间的教学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特征。教学课程体现不出职业特色,为课程而课程的教学设置使得成人教学与工作实践脱节的同时,亦缺乏市场意识。由于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开设时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考量,仅仅追求比较“火”的热门专业,导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难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点击阅读全文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定位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对普通高校造成很大的压力,许多人对新兴的现代远程教育寄予厚望。本文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我们并未做好接受(高中起点)现代远程学历教育的准备;同时由于客观差异的存在,我们也不应该照搬西方一些国家以发展学历教育为主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加速,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择业和参与社会垂直流动,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人们对受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自1998年起连续几年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其速度世所少见。同时,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有较大发展,到2010年(后提前到2005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5%,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必须继续扩大招生,然而连续几年的扩招几乎已经耗尽了现有高校的潜力,而且由于扩招幅度较大,配套措施跟不上,已经影响到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于是,新兴的现代远程教育就成了许多人心目中另一绝佳的选择。由教育部批准试点的几十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中,绝大部分开展的都是学历教育,其招生对象在实际操作中也有许多是以高中毕业生为主。这种高中起点的学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为适龄青年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积极推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完成我们的计划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现实支持。在社会舆论上它也风头正盛,以至于现在一提现代远程教育,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校的网络学院。然而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这种高中起点的现代远程学历教育其现实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这实际上涉及到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位问题。

下面我将主要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角度,来说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主要不应定位在学历教育尤其是高中起点的学历教育上,而应该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国外现代远程教育以学历教育占主导的经验因为社会背景与教育传统的差异,是我们不能直接照抄照搬的。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我们不宜对现代远程教育寄予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

一、社会并未做好接受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心理准备和制度准备

在我国,教育程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由于我国的人事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教育就成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在社会中居于弱势地位的人改变自身地位,实现垂直流动,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条件最切实可行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正是因为通过教育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人们才会付出巨大的投入(学费、时间、精力等)。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其它有效的手段,社会或具体的组织在接受、认可和选拔一个人时,最先注意的也是最容易辨别的往往就是这个人的教育情况,包括学历、学位、毕业学校、成绩等。这样,教育就成为一个人走向社会并被社会接纳的敲门砖、通行证,同时,社会(组织)对其认可的程度实际上就决定了一种教育形式的命运。那么,当今社会对现代远程学历教育做好接受的准备了吗?

一方面,高中起点的现代远程学历教育的开展紧紧伴随着高校大扩招的步伐,现在第一届扩招的本科学生已临近毕业,而从就业市场反馈来的信息不容乐观,竞争之激烈可以说是前所未见,签约率也较往年有所下降。这里面原因固然很多,但由于扩招造成的毕业生人数激增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仅广东一省,今年毕业生(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就达8.5万多人,比去年增加了2万多。种种原因相互交织,使得用人单位特别是相对较好的单位选择的余地加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相对增大。再加上我国就业市场一向有盲目追求高学历、名校生,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存在,让普通高校学生在许多“点”上供过于求(一定意义上“面”上亦然)。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出就业市场这种供过于求的现象只是表面的,实际上我国高级专门人才仍有巨大的缺口,如乡镇企业、西部大开发等等,关键是学生定位太高之类的话来。然而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即使用人单位声称对不同教育形式毕业生一视同仁,但如果最终某一种教育形式的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多是其它教育形式毕业生不愿去或仅仅是他们最后一条退路而作为备选的话,那么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不平等,一种歧视。长此以往,就会在社会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各种教育形式的毕业生就会分成三六九等,将某种教育形式彻底打入另册。而这些对招生、教学、就业等一系列工作,特别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都会产生极其有害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其社会认可度越来越低。

点击阅读全文

市终身教育要点

2009年*市终身教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的*精神指引下,着力实现《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以迎世博为契机,以大力发展终身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关注社会民生,努力为全体市民提供接受各类终身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和保障;为加快推进*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为*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创造更为优良的氛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1.以社区学院功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综合平台建设

在19个区县社区学院建成的基础上,2009年重点推进区县社区学院整合区域内各类终身教育资源的功能建设,基本形成能够开展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和市民终身学习活动的终身教育体系综合平台;进一步在管理运行、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教学内容与形式、评估标准、课程信息化、学业学分化等方面探索适合社区学院发挥综合平台功能作用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发展路径。

2.以“*市市民终身学习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在第一期40万用户系统平台建设工程基础上,2009年继续推进系统平台的拓展和学习与管理功能的完善。实现市、区县、街镇(乡)、居(村)委四级网络管理服务的互联互通,对学习者在任何网点、任何时段的网上学习情况,实施个人信息全息管理,初步建立市民网上学习档案库;形成网上资源建设机制,通过委托、奖励、购买、租赁等方法,推动和鼓励远程教育集团、各区县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开发网上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建设分布式资源数据库,并运用市级网络管理平台的服务功能,形成全网资源的综合调度,实现各级网络站点教育与学习资源的共享;尝试建设网上交流展示和互动体验平台,建立网络展览馆、图书馆,开展网上学习成果展示、网上读书交流、网上讲座论坛、网上学习优秀评选等活动,营造自主学习、自由学习、快乐学习的终身学习氛围;鼓励区县积极开展市民网上学习模式探索。

点击阅读全文

岗位培训教育论文

一、与国际接轨,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

国际上把这种学习模式称作资历框架,它能够把普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培训进行有机的衔接和贯通,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架构。这里所说的资历是指:“由政府和机构正式认可和颁布,根据建立的学习成效和能力标准,评审个人达到的资历头衔,通常包括证书、文凭和学位。由于资历的学习和评审往往是在学习和工作进程中发生的,学习者的资历在雇佣市场、继续教育或者职业培训中都获得了政府的认可”。而资历框架则是根据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构建成一个连续的、可被认可的资历阶梯。它是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评价标准,是各类教育之间衔接和沟通,各层次学习者灵活多样的学习和评价的质量保证。资历框架“可以提供一个协调的、整合的、可比较的资历系统;形成各层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统一评价标准;保证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促进个人的终身学习;进行学分的累积和转换”。国外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试图寻找本地区、本国甚至跨国互认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跨国资历认可的可行途径。有些国家在省或者州的层面上形成了资历框架,有些国家的资历框架已经发展到了国家层面;有些国家的资历框架覆盖了中学后的各级各类教育,有的只能在开放大学、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各类培训之间进行互通,还有的甚至只是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之间实现互通(如新加坡),泰国的资历框架只在高等教育领域建立。我们在课程建设上可以借鉴这种资历框架的办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能转化为相应的学分和资历,并在不同的院校学习中也都能得到认可。中央电大、北京电大曾经和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劳动以及社会保障局共同组织和实施过“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他们一方面采用“学分银行”的方法,将学分零存整取,实现了各种教育类别尤其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互通;一方面采取“学分当量替换”的方法,即职工在考取《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通用能力培训证书》后,可以获得“当量”学分,免修免考部分学历课程。通过这种办法,实现了对非学历教育的认定和接受,也将非学历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融入到学历教育体系中,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互通趟出了一条新途径。

二、借鉴“犹他模式”,走与地方政府相结合的道路

“犹他模式”是在美国的犹他州创建的,以犹他大学为主,联合州内其他高等院校把培养人才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办学模式。犹他州著名的犹他大学、犹他州立大学、韦伯州立大学等14所高等院校拥有大量的科研人员、高科技实验设备,同时也拥有最先进的实验室,以及现代化的生产实践设备,既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人才储备的摇篮。为了更好地使高等院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犹他州建立了以犹他大学等高等院校为科研核心的两个大学科技园和八十多个工业园,园区内形成了科技、文化、科研、教育、企业和政府相互合作的经济环境,实现了以高科技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圈。高校的科研人员组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高质量的科研开发团队,他们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出新的成果专利,在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众多企业纷纷为他们的专利投资,他们的科研成果很快获得了经济效益,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使犹他州的几所高等院校真正变成了犹他州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和地方政府实现了双赢的局面,也为构建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树立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样板。“犹他模式”与我国人才培养的方向不谋而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彦通教授就提出过“大力推进企校合作办学”的观点,认为“要在政府统筹下,依靠地方、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通过立法确立各方面的办学地位和责任。”“犹他模式”较强的可操作性使得它很快被我国的一些高校学习、借鉴,2009年2月,辽宁石化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科技大学与营口市政府签订了建立“营口大学园”的办学协议,建立了集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产业集群链条,对于以营口为核心的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办学模式也适合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校园内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我们财经学院的会计专业是一个老专业了,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都拥有很多学生,有的学生本身就从事会计专业的工作,有的是想拿到相应文凭后从事会计工作,但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只能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无法进行会计实务的实训指导,应该建立一个会计实务实验室,让老师和学生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模拟练习,而且,把这个实验室对全省开放,让全省的会计专业学生,尤其是县乡没有上课条件的教学点的学生都能有机会享受亲身动手操作的实践锻炼,这不仅是为了提高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山西地方企业培养实用的人才。其他专业也可以借鉴这种办法,法律专业可以建立模拟法庭,教育类各专业可以走出去和一些特色学校联合开发实训基地,不要使我们的社会实践环节形同虚设,社会实践报告也流于形式,学生根本不会用心去做,我们也没有恰当的办法考核学生。

三、关注市场需求,为学生开设应用技术培训课程

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为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出台了“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山西电大拟在2015春开始招生。此项计划的实施,能够提升开放大学为在职职工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综合能力,同时能将上述“学分银行”及学习成果积累、认证与转换,搭建在职职工终身学习的“立交桥”的路径,推动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转型升级。我国有很多普通高校,甚至是国内著名的“211”、“985”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2014年11月,《中国青年报》上登出了一篇《弃北大读技校自定别样人生》的报道,这篇文章介绍说,周浩在2008年高考时考了660多的高分,是青海省理科前五名,被北大录取,但是他本人一直喜欢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性学科,后来放弃北大,转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数控技术。从全国首屈一指的著名学府转到一所普通的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原因居然是北大的课程理论性太强、太重,动手操作的实践性课程几乎没有。这件事引发了很多人对于高等学历教育和应用型技术培训的讨论,对于高校的教育体制也是个很大的挑战。我国高校每年培养出的毕业生接近700万人,但是,我们既没有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高科技领军人才,也没有培养出足够多的熟练技术工人,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们的期望值是考公务员、做白领,但我国差不多在全球排第一的工业部门一直紧缺的却是技术工人,他们需要的是大量的素质高并且动手能力强的熟练工人。这也是国家开放大学出台“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的一个初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2014年6月26日明确提出,中国目前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正在建立新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高等学校将实行分类管理,将一部分本科高校分出来,专门进行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已经有130多所高校都提出了转型试点的申请,虽然主要是地方本科院校,但是“211”、“985”高校如果符合转型条件,他们也愿意转型,也是可以从学术型大学转成应用型大学的。我们的广播电视大学,从学历教育来说既无法和北大竞争,也无法和山西的普通高校竞争,我们的优势就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在这一点上,各级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使得我们可以和中央、其他省市、地方县市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业学习系统,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能够一直生存发展下来的主要因素。但是,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存在着生源减退的普遍问题,大家都在为远程教育的未来担忧,纷纷寻找出路、办法。北大学生退学的个案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想在与普通高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技术结合起来,在学生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获得了能够在社会上从事某一项工作的技能,以此来吸引学生,扩大招生规模。国家开放大学准备在2015年春季实施“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试点学历教育,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点击阅读全文

村社社有大学生计划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实施“村村社社有大学生”计划的意见》(泉委办〔*〕68号)精神,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提升村(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现就我县实施“村村社社有大学生”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村级班子知识结构,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农村实践锻炼,努力使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与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和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全县基本实现“村村社社有大学生”目标,具体要求是:*年,全县确定一批条件比较成熟的村(社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年底,全县有50%以上的村(社区)实现“村村社社有大学生”目标;*年底,全县有80%以上的村(社区)实现“村村社社有大学生”目标;2010年底,全县所有村(社区)实现“村村社社有大学生”目标。

二、基本原则

1、试点先行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对全县236个村(社区)进行调查摸底和分类站队,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党建工作基础等实际情况,选择一批村级班子比较团结、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社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在取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推广,确保“村村社社有大学生”计划扎实有序推进。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