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高校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措施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尚不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公众、高职院校学生及其家长对高职教育认识片面,认为高职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层次低。改变公众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将有助于中国高职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在西欧和美国的发展相对成熟。中国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提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政府在政策倾斜、财政支持、媒介宣传上,投入了较大力量,使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教育部研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从扩大教育优势资源、增强院校办学活力、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完善质量保证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等方面做出了细致的筹划,并且提出了保障措施。
1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梳理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政策,然后阐述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对策。
关键词:中高本贯通;职业教育;类型教育
从全国范围来看,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从1985年试办初中毕业后五年一贯制高职算起,已经有37年的历史,而从2001年的普通高等学校从高职高专选拔优秀学生“专升本”算起,也有21年的历史。这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融合,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探索过程。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的实施,中高本贯通已经由政策层面上升为法律规定。本文从梳理中高本贯通政策出发,论述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的必要性,指出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更好地推进中高本贯通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政策梳理
(一)最初实践期(1985—1999年)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入学,建立从初级到高级、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这是最早的国家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规划,也是最早的中高职贯通的政策依据。同年,原国家教委印发相关文件,开始试办初中后五年制技术专科学校[3],中高职贯通由此进入实践层面。1997年,原国家教委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开展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专、职高、技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三校生”)工作,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试点[4]。这是最早的“3+2”中高职贯通。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印发相关文件,决定从1999年开始在北京、上海等14省市试行新的办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主要从普高应届毕业生中招生,同时对口招收少量应届中职毕业生,实施高职专科教育[5],这是高校扩招对高职高专招生的政策调整。同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6]。这是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的最早的政策依据,也是普通高校全日制专升本(“3+2”)的政策依据。
【内容摘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职业教育本科阶段的作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一块重要高地,在办学定位、特色等方面,与一般普通本科、职业院校等有所区别,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化的内部治理体系,促进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高水平治理能力,是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焦点和重点。
【关键词】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内部治理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深入细化调整结构的背景下新兴的一个办学形式,是党和国家为了更好地将高等教育纳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普通本科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一支生力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本科院校相比较而言,此类高等院校主要实施的是职业技术型本科教育,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也是极具特色,使得其未来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也与普通本科院校有所区别。本文拟将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校内部治理水平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按照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要求,从创新内部组织与管理结构模式,从管理走向治理等方面分层论述,推动这一高等教育发展重要举措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本文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由原来的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带动了我国经济产业的整体分布,高等教育是我国科技研发的主阵地,职业教育为国家全面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性型人才,但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发展,普通高等本科阶段中的以学术为中心以及专科层次的以职业技术为中心的两个主要高等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全面深化发展,基于国内实际情况和国际发展趋势,教育部在2018年12月实施推出了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一切只是都需要一个概念,哪怕这个概念很不完备或者很不清楚。但是,这个概念,从形式上看,永远是个普遍的、起规则作用的东西”。尽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者都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但又有着一些差别,是各自发挥优势、集中资源、结合学生特长和社会需求进行因材施教,侧重的方向和重点不一样,因此,笔者认为职业本科的概念,就是指以职业目标为导向,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充分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职业性教育。
二、职业本科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1教育问题堆积以及教育布局不合理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
1.1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不合理。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夸张,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专业设置和学生选择来看,表现的比较集中,每年各专业毕业生人数便是最好的说明。根据2014年对全国208个本科专业和292个专科专业调查统计,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5万人的专业有12个,其中会计学、英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超过10万人。而社会中对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是有限的,不能吸纳所有的毕业生,因此会有很多人在毕业以后处于失业状态。相反,对于一些冷门专业,就业市场上人才匮乏,表现出供不应求的形式。2014年7月北京大学“一个人的毕业照”走红网络,这除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外,也应认识到教育建设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和投机性。在人才市场上同时存在人才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不合理正是造成这种就业畸形的重要原因。
1.2教育不公平和教育歧视,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普遍存在,从地域上看呈现为东多西少,而东部地区又以北京、上海等地区占据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从我国高校规划角度看,“985”高校已远离最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初衷,为将我国高校系统化而设立的“211”高校并未达到预期目的,这些反而成为他们抢占教育资源时最为有利的优势。目前,我国大多企业事业单位对高等教育存在偏见,在招聘过程中分类明确,985、211高校的工资待遇普遍高于非985、211高校。像北京、上海及各省市行政中心,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企业进行校园招聘的主要地区。在其他地区的高校毕业生,为了寻找一份工作疲于奔走。
2职业教育缺失,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低下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大都致力于知识的传播阶段,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较少,而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短板。美国《新闻周刊》2009年就曾发表这样的言论: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美国认为中国应该重视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院校不在少数,但是大多名不副实,培养出的人才以“残次品”为主,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任何的优势。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几乎没有设立职业教育专业或课程,理论学习构成了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职业素养,且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缺少职业技能,不能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职业教育缺失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业教育缺失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大学生就业后大都需要经过入职培训方能很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然而企业对大学生培训之后将面临这样的风险,培训结束之后离职。这样企业将产生沉没成本,这是企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有经验的职工,这样可以避免损失,故这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3对策建议
摘要:现如今,我国教育体制已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职业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历教育不同,但同样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目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日益紧迫。因此,在技术变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合作加强的背景下,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是必要的。本文浅析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讨论了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
职业教育实质上是以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核心的一种跨界教育[1]。产教深度融合不仅是当前职业院校发展的趋势,还是目前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企业转型的重要阶段。随着产教融合的有关政策相继出台,为产教融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参与主体的动力并不完全充足,仍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而“两张皮”“一头热”等诸多现象较为突出,统一性较差,因此,开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策略研究十分必要。
1科学释义
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并拥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3,4]。产教融合内涵在于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开设相应的专业,并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办专业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使产业发展与教育教学形成相互支持与促进的密切联系,从而把学校的办学模式逐渐向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转变[3,4]。职业教育要时刻遵循将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作为其办学方向的发展主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发展格局、强化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5]。高校应与企业密切合作,高校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并通过实习与见习提升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联合企业,让学生走出高校,走进企业。基于此,学生在校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更多地参与企业项目,边学习边实践,以学习付于实践,以实践促进学习,形成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