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文化论文

高职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高职文化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职文化论文

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论文

一、高职学生寝室文化现状

1.对寝室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多数是2000年以后从中专校合并或独立升格而来,基本上都搬进了新建的校区,学生宿舍楼都是四人间或六人间的标准化公寓,有独立卫生间、洗漱间和书柜,公寓楼里还安装了开水器和投币洗衣机,部分寝室里还安装了空调和电风扇。应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较为重视学生寝室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寝室文化建设普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寝室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23.77%的学生对寝室文化不满意,16.04%的学生非常不满意。

2.寝室时间利用率低

每天在寝室里6小时以下学生占5.28%,6小时~8小时学生占22.64%,8小时~10小时学生占43.40%,10小时以上学生占28.68%。累计有72.08%的学生每天在寝室时间超过8小时,寝室已成为学生课余休息、生活、学习、娱乐的最重要场所。但是学生在寝室除睡觉外,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上网、聊天、看电影,占43.58%,玩电脑游戏,占36.23%,两项累计占79.81%。另外,看小说杂志的学生占10.75%,做其它事情的学生占9.43%。

3.寝室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现象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课程教学文化创意论文

一、高职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推进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的新形势,文化创意产业也迅速蓬勃兴旺,高职院校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借此发展起来,无论是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数量,还是开设专业的方向,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加之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是近些年才兴起和逐渐展开的,因此一直处于探索之中。珠三角地区的部分院校,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国内相当多的院校还是办学特色不明显、培养思路混乱,直至现在仍在套用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成了“缩减版”,暴露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效果评估等方面。

二、高职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1.课程目标针对性不强。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方向,也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和微观细化,清晰明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目标无疑是课程设置的前提。但是许多高职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要么盲目效仿本科专业模式,要么较随意地按照流行的新软件、新名称课程马上就开设,不管师资力量是否充足、社会是否真正有需求。笔者认识的一家高职院校,在平面广告设计专业中开设了数门最新的多媒体视频处理软件课程,弄得教师苦不堪言,学生一片茫然。还有些院校“因人设课”,从教师出发,而不是从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体系、课程结构去设置课程。追溯原因,是缺乏对高职类专技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和对行业市场需求、职业岗位群的细致调研。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相连,是为产业、行业、企业输送适用人才,而文化创意产业范畴广泛,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方向甚多,如果不仔细分析,确定好现实、明确、细致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主观臆断或者盲目跟风,必然造成学生“蜻蜓点水”,最终限于迷茫和肤浅,既不“多能”也不专。

2.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作为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实践性应是其突出的特点。但是实际中,多数院校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如前所述,照搬本科院校的学科教育模式,进行课程压缩与删减,而真正需要实践操作锻炼的课程大多上成了理论课。以艺术设计为例,像人体工学、材料与工艺、印刷技术等原本需要实景学习、实际案例参与和操作的课程,课堂上经过理论讲解、经典案例赏析就结束了,好一点的也只是模拟性质的案例学习,根本谈不上深入掌握实践操作要领。实际上,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在课程上应当注重实践的比例,增加实景实战的训练与经验累积,处理好部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明确“必需”与“够用”的标准,让学生做到既对专业背景知识了解,又能精于实际创意构思、设计应用。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创意、技能类课程并不能紧跟行业、市场的变化和流行趋势。如,广告行业的CI系统早已经突破了以往单纯的平面、静态传播方式,因此在应用中也频繁出现了卡通吉祥物、立体标识、交互动态、视频媒体等,但是绝大多数院校的CI课程仍然是平面化作业,老旧案例学习、模板套用,结果学生拿出的作品与企业、行业的差距可想而知。

3.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课程体系上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协调好各门专业课程的比例、时间、位置、关系,评估它们各自的效果、相互的衔接与影响。然而部分院校的课程体系随意变化,课程门类想改就改,甚至同一门课程,每一届的内容都不一样;有些院校课程内容重复,课程之间相互套叠,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室内设计原理》《家居陈设设计》《商业空间设计》与主干课的内容重叠,范围互相包含,这是教学资源的浪费;还有些院校偏重软件、工艺一类的操作,为了尽早让学生掌握而急功近利,那些引领学生入行业门的课程居然放在了软件课之后,学生学了半天,不知道学了以后用来做什么,或者简单地认为学习创意、设计仅仅是熟练软件就够了,形成了所谓的“唯技术化”心态。其实,作为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创意才是核心,只有操作,没有创意,充其量是个工匠,不是设计师和创意人员。这些现象都是因为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造成的。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跨文化英语教习论文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教学要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前提,以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为主线,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技能的运用。英语教师在授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应用能力,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独立地阅读英文资料,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并且能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服务,完成相关工作。这些都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需要。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状况是: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个性化和实用性,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本身的教学,还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跨文化意识是一种理解能力。Hanvey将跨文化意识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语言学习者通过教材、报刊杂志、旅游对明显的文化特征有了表面的了解,但是还不能理解文化特征背后的含义。第二个层次,通过某些发生文化冲突的场合了解到一些有意义与众不同的文化特征,但是仍然无法理解。第三个层次,通过学习和分析,从认知角度能够理解那些文化特征。第四个层次,通过深入体验当地文化,可以从当地人的角度看问题,感同身受。但是,高职院校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英语规则,英语学习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学习中受汉语干扰而产生的错误明显,缺少实际应用英语的机会,所以学生应用英语时习惯套用汉语的文化思维和模式,导致交际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失败。加上如前所述,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

1.延伸现有教材的知识教学中使用的英语教材恰恰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良好素材。在授课教材中的所选用阅读材料和听说材料都会涉及到西方文化知识。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从这些学习材料中提炼出重要的文化信息,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补充相关的文化知识。采用中外文化习俗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中西方文化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听说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中西文化差异。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材料,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而且可以自觉地汲取语言中的文化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准确得体地使用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鼓励学生多接触西方文化高职英语教学课时设置有限,因此,不能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还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英美文学名著、报纸杂志,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文影视作品等。在耳濡目染之中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开展大量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用英语交流和表达思想的真实平台,例如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英语舞台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的浓厚兴趣。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跨文化交际能力下的英语教育论文

1.巧妙结合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

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文化是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民族风情、乡俗习惯、价值理念等的传承与继续,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意识形态。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要象征。语言作为一种载体,是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工具,文化对于语言这种交际模式及构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化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因此,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俩者又是相互补充的。语言的结构和使用方式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的传播又是以语言作为工具;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因此,在对高职学生英语的教育过程中,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差异,突破历史文化的局限性,巧妙结合文化与语言的相关性,利用英语这门语言,解决文化差异下的跨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如今,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使得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对高职学生的英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只是授予语法、写作、阅读等专业技能,通过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因为英语四级或者六级的需求学习英语,却对英语失去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的交流更加困难。比如,在中国,人们之间表达亲切的方式会说“吃饭了吗”“去哪儿”等,而在西方国家,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则会让人感到尴尬,会被误解为打听他人的隐私,相反,他们表示亲密通常会以“今天天气不错”或者“hello”作为朋友之间的问候。所以,当我们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时,我们的举动或许会让他人感到尴尬甚至厌恶;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文化差异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让大家的相处更加和谐融洽。因此,对于高职英语教育模式的培养方式,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高职英语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这门语言提供途径和方向,进而提高学生对文化与语言的综合理解和对语言学科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高职英语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符合国家新编英语教材的教学目的,适应国际主流,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修养素质。所以,在高职英语教育的培育体系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国家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国际环境对每一位高职学生的迫切要求。

3.采取有效途径加强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1整合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对高职英语教材书的编撰过程中,编者都凸显了浓厚的语言文化氛围,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老师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和倾向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得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敏锐性得到很大提高。首先,老师在对课本教材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注重对文化差异、历史背景的讲解,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技能,对文章整体概述与理解;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为加强高职学生对各国各地区文化差异的深度理解,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电影片段等方式解释教材中的某个词组、段落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环境,加强学生自主运用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思考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入手,从培养人才任务出发,寻求一种有着高职文化的毕业论文写作测评的方式,在实际当中能够证明,所使用的“听———翻译———写综合”方法,能促进学生们的日语日常交际能力,并且能够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核,也可以使教师看到教学当中缺陷,加强了教学以及考核制度,进而促进日语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方式

高职教育有着培养学历以及职业两者的特点,需要两者兼顾,教育有关管理部门在对外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大纲当中给予了明确的建议。作为一个三年的学习成果的考察项目,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其学习考察当中是不可忽视的,在学生们心中的重要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假如照搬照抄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不能排除个别学生能够写出比较优质的毕业论文,但是对于很多学生以及老师来说则有着很大的困难。虽然有部分学校使用了比较容易完成的形式,但是距离培养计划仍旧存在一部分的距离。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态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态度不端正、抄袭现象时有发生、指导教师的建议不重视等,其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也出现上述的问题。该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语言研究的人数不多,他们就业时唯一有利的也只有说明自己日语考试的级别证书,如果招聘企业没有特别说明,学生们也不会主动说自己的毕业论文情况,这种招聘形式反馈到了学校后,学校的一些老师对于毕业论文不重视的情况由此出现。本文从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入手,从培养人才任务出发,寻求一种有着高职文化的毕业论文写作测评的方式。

一、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测评体系改变的原因

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当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说:在学校期间学习日语专业的过程中仅仅注重写作方面的培养,在听、说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了在实际过程当中不能很好的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出现这种情况和一直延续下来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和社会当中日语能力考试的考核方法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日语的社会测评方式是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引入,至今已经有20余年的时间,因为中国和日本都属于汉字文化,所以学生一般能够在放弃听力的情况下达到有关考核的标准,这样一来就让一部分人拥有日语二级或者一级证书但是并没有达到证书的颁发要求,在听、说方面还没有达到标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作为培养全面的日语人才目标,显然这种考试并没有对于学生的全面能力进行测评,因此,需要从高职教育的培养需求入手,探究如何完善教学成果的另一种方法———毕业论文。通常的高职日语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学习之前为零基础,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日语是一个没有基础的语言学科,但是往往都采用学习英语的模式来学习日语,现在日语也没有改变“聋哑日语”的情况,但是在这三年当中,不仅仅有日语考试,还有毕业论文,今后的实践等考验,所以,就一定要求在学习和实践当中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毕业论文就是两者联系的一个枢纽。

二、高职日语毕业论文改革初步实践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