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高中调查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论文
1.论文的主要特点
论文和研究报告相比最大区别在于研究报告突出的是研究的过程性,而论文着重体现研究的结论性和理论性。论文最重要的是要有鲜明的观点和理论体系。作者通过自己研究所取得的大量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通过周密的推理,论证自己的结论和观点的正确性和实际价值。
2.论文的结构
①题目
②作者
<教学内容>
1.环境保护(高中化学第六章第四节)
2.陆地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
<教学课时>
1.化学、地理课堂教学各2课。
2.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进行调查活动,安排8课。
一、缘由
我国曾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表明,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滑,其中,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逐步上升,近视率位居世界前列。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占31.67%,年至今。中学占58.07%,高中占76.02%,大学占82.68%学生近视眼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发现学生视力不良率在75﹪左右。谁悄悄蒙上了眼睛”校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4次监测。
以便给学校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构筑近视防控网络提供依据,为全面了解学生的视力状况。曾指导2004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对我校学生的视力状况做过一次调查。年月日,胜利教育报》以“中学学生视力令人忧”为标题,发表了该次调查报告。7月11日,中学生学习报》以“中学生视力状况调查报告”为题进行了刊登。10月26日《胜利日报·新生活》以“一半中学生戴眼镜”为题作了报道,校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
指导课题小组的同学再次对部分年级的视力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初二年级的近视率较年又有了变化:由22%上升到38%增长了16%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于是关注“心灵的窗户”中学生视力调查》一文,年。发表在胜利教育报》第期上。
学生的视力状况如何呢?近视率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时隔3年多。再次对12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以期对我校学生的近视预防、视力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摘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形势下,怎样有效地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素质?笔者认为,组织高中学生以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为主要内容,以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公益劳动、专业生产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确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1.社会实践是坚定信念的“催化剂”
《课程标准》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程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要提高学生觉悟、规范和训练其行为,做到“知行合一”,“信”无疑是首要前提。所谓“信”,是指信念,它是人们对某种政治主张、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由衷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并强烈地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社会实践是促使学生形成坚定信念的“催化剂”,“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在高中《理想与奋斗》教学时,部分学生对现阶段还要提倡艰苦奋斗表示不以为然。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组织学生访问了市级明星企业——宁波兴业集团。该企业原只是5名工人,12000元资产的村办小厂,20多年的艰苦创业,使企业成为有6.26亿元资产,年产值6.01亿元,利税3193万元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他们至今保持着创业者们当年“只值几分钱的旧扫帚柄也加以再利用”的优良传统,规定“上至厂长,下至各级管理人员,不得私用、挪用企业的信封、信笺”。通过调查访问,使学生懂得“经济发展了,但艰苦奋斗绝不能丢”,“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小结会上,一位家境较为富裕的男生说:“过去我一直大手大脚化钱,月生活费支出五百元以上,从未考虑过节约,有时随便丢弃半成新的鞋、袜等,通过这次活动,我深为过去的行为而惭愧。”
2.社会实践是乡土教育的“好教材”。
高中学生能从实践中深化和拓展知识,挖掘“乡土”典型,加强乡情教育,使学生倍感亲近、亲切,原来书本中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既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情感。高中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感到很迷惘,有学生说:“市场经济讲究物质利益,个人是物质利益的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把个人放在首位是无可厚非的。”针对这一思想,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其中一组调查、访问了市先进党组织——龙山西门外村党支部,该支部在“鸭司令”陆永康的带头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公益事业上。几年来,他们从未向村里领过一分津贴,相反从自己的“私企”中拿出四十多万元用于村集体建设。这一真实的典型事例深深地激荡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心悦诚服,并深深地感受到“旗红、村强、民富”。
3.社会实践是培育兴趣、发挥特长的“沃土”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家庭教育的主要担负者中,父亲角色严重缺位。只有母爱和父爱完美地结合,才能使孩子在刚柔并济、和谐完美的环境中成长。国家、学校、家庭应共同行动,帮助父亲角色回归教育本位。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角色;家校合作家
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起点。家庭教育质量,不仅影响孩子的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还是影响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键因素。父亲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当前社会父亲承担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的现实原因,导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处于缺失状态,成为不可触摸的影子。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父亲教育应得到全社会重视并使其早日回归。
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无论是古代圣人的观点、现代名家的感悟还是科学研究都表明,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
(一)父亲是孩子性别认同的榜样和模板。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方面,虽然父母双方都会起作用,但是父亲的作用比母亲的作用要大很多。对于男孩,父亲的言行提供了直接的榜样;对于女孩,父亲与女儿的联结方式及影响效果也直接决定女孩性别角色和行为。父亲不仅是孩子性别认同的模板,也是孩子社会认同的榜样,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参照对象。对于男孩,他们会以父亲为标杆,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强大、更优秀的父亲而成长为男人;对于女孩,则会以父女关系为模板,会以父亲为原型,去寻找心目中理想的男友及未来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