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辅导

高中地理辅导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高中地理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中地理辅导

高中地理学习的课外辅导

一、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实行因材施教

有些粗心大意,有些勤奋踏实;有些性格腼腆,不善于提出问题,有些胆子大,经常与老师沟通与提出问题;有些擅长学习自然地理,有些擅长学习人文地理,有些擅长区域地理。因此,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不同的学习阶段课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优缺点,情绪上的波动。教师能更加全面和综合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为下阶段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对于胆子比较小,但比较听话的学生,每次要求其一个星期提出几个地理问题也较为适宜,对于地理瘸腿但是成绩好有傲气的同学,必须及时指出轻视地理的后果,以引起其足够的重视。例如有一位头脑灵活的学生,由于以前地理学习不够用功,导致基础比差成绩低下。高三下学期,笔者经过家访,发现了小孩存在玩电脑游戏等问题,经过沟通,他开始努力学习,但时间比较紧,最后阶段(大约三个月时间)他就是通过不断做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不断问不懂的试题,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和能力上的提高,效果较明显。

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完善知识体系

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辅导时间,双休日,尤其是暑假、寒假等节假日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良好时机。每次假期笔者都认真考虑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把本学期学习过的与下学期联系紧密的一些内容和知识点列出来,让学生在假期去巩固复习。例如高二年级前的暑假,由于新学期要学习《世界地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地理相应的内容。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主编的《区域地理教材》和配套的练习,有丰富的地图素材,有良好的问题设计和答案,比较适合学生自学,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这套资料,要求他们先看书,然后列出提纲,最后完成作业。假期自学期间,每个星期可以安排几个半天时间,轮流分组让这些学生聚在一起,相互讨论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存在问题,教师作一定的点拨与指导:如何列出一节课的主干知识(此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有渗透和示范),如何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消化地理概念,分析内部结构(知识点之间是并列、因果、包含关系?)。学习区域地理一定要从区域特征着手分析其内部结构。如学习日本地理,宜从岛国、面积小资源少、多火山地震为核心特征来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学习区域地理一定要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思想,这要通过对地理各要素的分析来实现。再如高三下学期前的寒假,虽然时间不多,但让学生再次整理重点、主干知识很重要,例如开设一系列的微专题让学生以文字、图标等形式去进行总结和回顾。例如“风”专题、“水专题”、“河流专题”“气温专题”、“气压专题”、“降水专题”、“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等让学生参考复习书本去进行总结和归纳。抽空分小组聚在一起,生生进行相互对比合作学习,教师在旁指点。对于学有余力的地理学优生,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学习资源,如《图说世界》《中国国家地理》《房龙地理》等书籍,如《开心辞典》《地理中国》《探索中国》等电视节目,以及如“K12地理论坛”“优酷网”等网站,学习地理课外知识可以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这一推荐工作应从高一刚开始就进行,否则到了高三学习时间比较紧,学生就抽不出时间来课外补充这些知识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需提供适切的教材、辅导书或练习,同时指导其学习方法,并及时消除他们学习的疑难点。如何看书,如何选择练习,如何把握重点难点,尤其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须要注意不要钻牛角尖,不能太拓宽加深,如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我国南方北方的实际影响及其原理,这在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的,所以就不需要死记,每次发给学生做的练习自己必须要先做过,要精挑细选。但是,有些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则需要补充说明,如水文、水系特征的知识模型,夏至日北纬20°、30°、40°地区的昼长,径流的季节变化、年变化概念和大小判断,常见农作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生长周期,晨昏线交点的移动和时间规律等,一些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概念、原理规律性的知识点也需要及时地和学生一起归纳和总结出来,作为阶段复习用。

三、鼓励学生课后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活动是认知活动中一种对自身内部的调控行为,其中对自己思维的反思就叫做元认知。反思活动是对当前审视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的推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以身作则,为学生的反思提供榜样,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反思的习惯,从而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教师要大胆勇敢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在讲课内容上、在解题方法上一旦有了更加的讲法和思路就可以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解原来反思是需要化时间的,是有快乐的,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例如在讲解非洲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时,笔者就老师告诉他们,对于该地气候的成因解释只是由于地形影响导致水热不足是有缺陷的,其实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干湿地,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为什么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却是冬季大于零度的。这样学生自然会沿着教师的思路更深入地思考,并且养成在读图过程中关注细节,仔细读图等习惯。课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反思课堂上的重要概念、笔记情况、听课思路。经过多次训练,学生课后能提出一些较为深入、总结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如教材在“土壤”一节中有这样描述:“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的热带雨林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从这段话中,一学生提及:“土壤的厚度与风化壳的厚度、肥力的差异,土壤肥力与温度、微生物的关系”以及“关于滨海平原、冲击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土壤肥力哪个最大”等问题。提出这些问题,说明学生看书时思维是发散性的,能够注重知识前后迁移和发散与对比。这种思考问题的思路宜在学生中鼓励和推广。同样地理基础较差同学的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教师需要转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从单个地理要素转向相关地理要素,从局部转向整体,并注重提高提问的质量。对于基础差的同学的答疑,教师更应该有耐心,细致努力地解决其心中许多的问题。笔记质量直接关系到复习效果,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有学生认为,看地理书与看政治、历史书不同,仅仅看书效果不大,其实,老师补充的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过程、思路和方法,都需要在听课笔记中记录下来,以便于复习。又如错题集,由于地理学优生的地理错题数量少,所以,可以让学生按章节将错误的题目摘录下来,标注清楚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的措施等。为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让学力中等或者偏下学生把试卷上的图剪下来,或者保留整张试卷,供后复习阶段查阅,同时用不同色笔,记录每次看此题的不同感悟。要充分地利用错题,要写清楚自己的错因,并且记下自己在不断地看题的时候新的更好的思路和方法。要鼓励学生温故而知新不亦说乎,建立复习错题是最经济实惠学习的观念。为有效开展查漏补缺工作,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每个阶段,以高考知识考点为参考标准,统计自己的缺漏知识点,然后根据该生经常出错的知识重点进行变式训练,进行练习讲解和补救。如气候特征、成因分析,3S技术的应用,等值线图判读,区位条件的灵活应用,审题能力等重难点。当然,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也要及时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学生会频频提出好问题,经常反思听课、笔记、解题思路的效果,最终进入乐学状态。

点击阅读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

高中地理课程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两个领域,是一门知识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学的关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已经引起了高中地理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本着为学生着想,结合笔者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期望能切实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促进课堂有效性的实施,并且为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带来一些课堂教学方法的启示。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高中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的素养品质的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使高中课堂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探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点击阅读全文

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念培养浅析

摘要:地理学科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积累地理学科知识,更要让学生在积累地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人地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思考人地是如何协调发展的。地理教师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对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二是对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评价。在学生人地协调观念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人地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协调认识。在评价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但又不相同的新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中的素材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地协调;培养;评价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意味着高中学科教学有了新的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中,人地协调观念是第一要素,其原因是:地理学科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积累地理学科知识,更要让学生在积累地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人地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人地是如何协调发展的。学生只有带着这种观念去学习地理知识,才能在地理知识构建与运用的过程中形成协调观念。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新课标强调要加强人地协调观念素养的培育,因此,地理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从课程标准修订变化的角度来看,新课标增补了人地关系中“人”的内容,进一步关注了自然界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部分,高度关注了人类活动中生活领域的活动。同时,新课标还拓展了人地关系中人地互动的内容,完善了人地互动中的地理要素,关注了区域人地互动的关系等。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认识,高度重视对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1]。地理教师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对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二是对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评价。这两任务是建立在教师对人地协调观念理解的基础上的。

一、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念的理解

人地协调观念被认为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中最核心的观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二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三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对这三个方面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要基于具体的社会发展阶段。以我国发展为例,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地理资源的利用,应当说,在这个时期,地理资源支撑了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粗放型企业越来越多,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地理环境受到了很大影响,社会各个层面开始反思,于是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具有社会属性和地理学科属性,是对人地协调观念的一种重要表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念,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地理资源的利用、环境的支撑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形成新的认识,加深对人地协调观念中“协调”一词的理解。笔者认为,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养成是建立在对人与地的理解之上而形成的协调认识,“协调”是最关键的概念。我们只有认识到协调的内涵,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学生要建立起人地协调观念,即社会发展与环境承受之间的平衡,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保护。对于“何为协调”这一问题的理解,我们要在具体的地理学习中建立认识,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寻找答案。

二、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

点击阅读全文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正在不断的在高中各学科之中渗透。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想使地理教学具有实效性,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分析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只有实现有效教学,才会真正推动教学本质的回归,才会使教学活动按规律进行。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准确进行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不断完善教学思路,积极扩充教学渠道。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把教育学生作为自己的职责,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其次,还要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水平,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地理思想。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1.缺乏科学的学习技巧和习惯

许多高中生认为地理难学,一提起地理就头疼,每次上地理课都像听天书一样。其实地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也就是说学习地理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背,还有需要计算的知识,比如计算经纬度、海拔、时差等。由于学生的学习思路没有打开,对地理的理解不完善,使得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学生在做地理试题时逻辑不清,分析不透彻,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没有挖掘,使做题陷入困境。还有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地理,在课后连课本都不看,学习没有动力和方向,没有养成学习地理的好习惯,不科学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地理受到阻碍。

点击阅读全文

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论文(6篇)

第一篇: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应用方向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以下知识点的教学中采用实践活动教学,具体的知识类型为:对某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内容的学习,这是地理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学习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引导和指导学生将实践活动应用在课堂学习中,以当地的地形地貌、地势特点、岩层组织结构、气候特点和土壤性质等实际的地理条件作为基础,开展相关的实地考察活动,并让学生学会以具体的实例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做好详细的考察记录;对某个地区的城市、乡村发展实情的学习中,在教学方式上加入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对当地的地理风貌进行有效考察,还能更好地贴近人文社会方面知识的学习,比如村庄的组成形态、现代化城市发展中与生态环境和能源自然条件之间的联系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亲身感受人文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效果,使学生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在某一个地区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习中,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开展细致的实地考察,并将实践考察活动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通过固定地区的考察活动,有效分析当地的工农业发展前景或者主要的经济类型代表,以及该经济形式在当地的可行性条件等,这一环节中实践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并将课堂上的学习体现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从而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问题。

二、加强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将实践活动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应该对以下内容引起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选择具备典型性特点的地区作为实践考察地,保证实践基地能有效融合教学的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例如城市化问题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城中村或CBD地区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基地;在地形地貌知识的教学中,应该选择湿地公园等地形特性较为明显的地区作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基地,并有效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为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所以教师应该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适当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设置的教学课时相对少,能让教师进行自由分配的时间不多,从而要求教师处理好课堂知识的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但是,需要教师引起重视的是,实践活动应该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在活动开展前,提前做好考察地点的确定、考察方式的选择、实践方向的设计以及实践内容的整理等规划。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实践活动的方向和目的,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实践规划,并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将课堂知识和实际活动相结合。

三、提升实践活动的应用效果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