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高中老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年7月我完成了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业,光荣毕业。然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经过两个月的自我调整之后,我进入省孝义市第二中学工作,任教于高一175班,所教科目为语文。四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为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间,我坚持每节课都先备课,再听课,最后才讲课,这样就能很好地吃透课本,取长补短,把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教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听好,学好,复习好,最后才能考出好成绩。
10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报考了年省党群系统考试录用公务员的考试,经过笔试、面试等关卡之后,成功考入省孝义市检察院,然而由于没有在检察院的工作经验,所以这份述职报告只能叙述我在当老师的八个月间的工作情况。
教师以教书为主,学生以学习为主,所以我把教学看得很重,认为老师教好、学生学好才是最大的重头戏。任何时间我都不敢懈怠。一堂课上下来如果感觉好的话,我会高兴一天,甚至在上班的路上我都会反复练习课上的内容。如果一堂课反响不好的话,我的心情会跌倒低谷,课后不断地总结这堂课失败的教训,并积极着手准备下节课的内容,力争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授课。
高一上学期,学校还是旧式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对于这种授课方式,我最看重的是课堂上学生对我的呼应程度。为此,我竭力回避那种自说自话的讲课方式,寓教于乐、刚柔并济,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点燃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因此,我坚持每篇课文都用PPT讲,而且尽量在网上找到名家的朗诵,通过这两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对于要求背诵的课文,我坚持对每一位学生都抽背,因为我认为只有不断地背诵、积累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
高一下学期,学校向昌乐二中学习,全面开展了课程改革,变过去单一的授课方式为现在的以学生自习、学生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只是起一个监督和督促的作用。这种模式一经推出,引起师生一片哗然。因为这种改革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从自身摸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要求,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要投入到这场关系教育成败的改革大战之中。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巨大的考验。对此,我坚持每天都研读课本、研读教师用书,对每一课的学案都认认真真做好,对每一个上台展示的学生都辅导好,对每一个学生完成的学案都批改好,对每一个没有认真完成学案的学生都教育好。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认真对待工作,工作也才会很好地回报你。不要怨天尤人,成绩不突出还是功夫不到家,所以我必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最大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伟大的工作中去。
也许是个人的性格原因,在当老师期间,我从不和学生较劲,更没有控制学生的意愿,我更愿意和学生平等友爱相处,在一种温和宽松的氛围中求得相互的进步与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绝不轻易抹煞、扭曲、置换学生的积极性,也绝不树立一面唯老师论的大旗,这是我自当老师以来时时提醒自己,并且时时实践着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多年以后回眸高中生活时,不至于抛出诸如暗天无日之类的论断;我希望他们能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还希望他们每个人都勇于坚持、敢于言说自己合理的意见,但是并不吝惜向他人展露求同存异的态度;我更希望每当他们提笔为文时,心中仍然会对语文保有一份温情的怀念,对五千年优秀的中华文化保有一份温情的怀念。
一学期来,我在教学管理中,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和贵港市教育局有关开展创建和谐校园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并将活动融入日常管理,以强化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发展,创建和谐校园。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于下;
一、积极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积极提高思想觉悟
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和有关文件,努力提高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的自觉性。积极寻找自身缺点,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以实际行动努力改进。
二、认真贯彻和执行《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细则》要求,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开学初,在黄校长的指导下,组织教师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细则》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要求各教师对照细则严格执行工作。
1、认真组织备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述职,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我历时两年四进考场,拿下计算机五个模块的合格证书,创造了我这个年龄段教师独立作战的小小记录,三年来我锲而不舍的报了12门继续教育课程,亲历亲为地修得246个学时,展示了我这个年龄段教师吃苦耐劳的秉性,我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也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我是1997年12月晋升中级职称的,2002年符合高级教师晋升条件,参加校内排队,2005年通过了市晋升高级职称水平能力测试,加入了学校候排的第一梯队,但同年8月我南下深圳,教学生涯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五年中,我担任了三年备课组长、半年科组长,四年班主任、一年年级组长,现任高二(8)、(11)两个理科班的数学教学,从粉笔加黑板到自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服从安排努力拼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是常规教学日益成熟。累计承担了5次全校公开课,3次市区教学视导课,1次国家级示范高中迎评课,今年3月获学校教案评比一等奖,6月获学校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高三年级体育课如何组织和管理,一直是学校领导比较关心的问题。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思想上忽视体育课堂,这就给正常的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一年的体育教学,高三学生上体育课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上体育课时出现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高三年级学习压力大,特别是女同学,对文化课学习的渴望特别高,她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下课了还在做题,问老师问题,而导致上体育课迟到,尽管老师一再要求,耐心管理上了一会课,可过一会儿就觉得自己活动得可以了,趁老师不注意又会到教室去了。有些学生甚至不上体育课在教室。尽管和班主任沟通过,但好不了几天。而且她们认识不到自己的毛病,就算上课,态度也不积极,不认真,更加逆反。
2、由于学生各自的爱好不同,在同一授课的内容中,出现过度积极现象和厌学现象。学生们进入高三后,对体育课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酷爱体育运动(特别是男同学),在体育课中运动量,强度调整得不妥,剧烈运动后回到教室,特别是夏天,满头大汗的,下一节课又是文化课,老师看到会多有不满,自己上课也难免因疲乏而精神不集中,影响学习。而另有一部分学生厌烦或者害怕上体育课(多数是女同学),认为在学校里只要把文化知识学好就行,甚至担心在体育课上花过多的精力会影响文化学习,参加课外锻炼会耽误文化学习时间,平时上体育课时,除了老师盯着他们练习几次外,其它时间从来不主动参加活动,对于一些准备活动和游戏,也总是放弃,不愿参加,考核项目有的也根本不参加,甚至利用体育课复习其他文化课的内容。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身体能力下降。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女生体育课的实践教学,我认为在女生体育课的内容上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例如安排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羽毛球、乒乓球,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排球、篮球。所有同学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中长跑。
3、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产生对立面。体育学科惯用的就是命令式语言,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而高三的学生最不喜欢被别人去命令,去指挥。无形中将教师放到了学生的对立面。
体育课的确有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作用,整队、做操、立正、稍息……的确不可废除,换言之体育课并不排斥适当的操练,但也不需要每节课都进行操练,更不能认为没有这些就不叫体育课。事实上国外的体育课就极少要队列队形操练,因为体育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应该从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逐步形成新的教学常规。这种新的常规应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去尝试和学习,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和意识的形成,而不应以牺牲学生的体育兴趣而去片面追求整齐划一。
一、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我这这样做的:
(一)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我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创造性地提出方案并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领悟信息文化内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整合开发课程资源,重组教学内容。充分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技术思路。对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励自主探究。实行“小助手”协助教师对有困难学生的辅导,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