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隔代教育的建议

隔代教育的建议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隔代教育的建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隔代教育的建议

城市化中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探究

一、研究背景介绍

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使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农村劳动力对城市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处于分离状态,他们基本上都是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生活在一起。这种隔代教育的方式导致他们在教育、心理、身体安全等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结合城市化进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索。本文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完善的策略。

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分析

在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主要可以从如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和隔代人生活在一起,父母的关怀不够造成亲子教育缺失,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受阻,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以后可以看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和隔代人生活,父母不能够在身边陪伴,不能够给予最基本的关心和关怀,孩子和老年人之间思维观念差异加大,代沟较深,难以有效交流,就会让留守儿童对外界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产生自卑感。长此以往,必然会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扭曲,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另一方面,由于隔代教育供给主体的文化水平有限,导致出现留守儿童成绩不理想、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隔代教育的提供者都是年龄较大的人群,他们在农村地区生活了大半生,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上自然也就表现出了局限性。一般这些老年人生活都比较节约,加之农村经济滞后,老年人关注的重点都在物质资源开支上。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不仅生活拮据,而且学习上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辅导,长此以往,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除此之外,安全问题也尤其值得关注,由于隔辈人无力照看,留守儿童被欺负的现象也会出现。

三、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长期和隔代人一起生活的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尤其明显。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和优化建议。首先,家长的关怀不可或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也感受到了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虽然迫于生计要离家打工,但是在当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如此发展的今天,也可以积极创造机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给予孩子关怀和关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家长可以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视频交流,让留守儿童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这也是消除他们自卑感的一个关键途径。其次,学校的有效引导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学校教师应该对这些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关心隔代教育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多进行家访调研,了解家庭状况和孩子们的实际需求。学校的教育、教师的关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和缺陷。孩子们在和教师长期相处的过程当中,也更加信赖教师、认可教师。教师和留守儿童做朋友,可以及时梳理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可以避免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后,社会的帮扶支持尤其关键。要想真正地解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十分关键的。政府部门以及专门的社会服务部门还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维度着手,构建一个更加科学的社会介入工作模式,注重社会工作者的招聘和培养,壮大队伍,注重新技术、新思维的引入,让他们能够为留守儿童问题的处理发挥作用。实际上,社会工作的介入不仅可以弥补隔代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缺失、教育偏颇等关键问题,还能够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制订出差异化的教育方案,让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不断增强。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通过隔代教育问题的处理,可以帮助留守儿童获得身心健康成长的空间,也能够减轻政府以及社会层面上的压力。

点击阅读全文

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

【摘要】隔代教育始终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难以解决的社会性问题,特别是小学阶段隔代教育下学生养成教育的顽疾始终影响到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全面性培养;基于此,围绕隔代教育难以在短期打破的格局,针对隔代教育下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现状,以家校合作为主导,不断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尽可能在小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黄金期推动学生养成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隔代教育;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现状;对策

隔代教育是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剧增,留守儿童数量的逐年增加,农村隔代教育问题逐渐被关注;然而,直到不少偏远农村地区儿童出现严重性行为偏差时,农村隔代教育问题才从教育的视角引向社会的广角,小学生养成教育逐渐从学校主导转移至社会关注;但是,基于隔代教育下农村小学养成教育问题依然面临诸多困境。笔者,通过对隔代教育下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现状剖析,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通过对隔代教育下农村小学养成教育进行有效优化,从而为更好地开展相应教学提供建议。

一、隔代教育下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现状

(一)宣传为主,缺乏实际教育导向行为。农村小学对学生养成教育主要以宣传为主,具体的教育引导环节相对薄弱,这是隔代教育下农村小学养成教育最为直接的现状。一方面农村小学格外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教育宣传,通过少年队主题班队会、校园橱窗公告栏等进行小学生养成教育宣传,但是这种宣传对学生养成教育而言并没有实质性的指导,反而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农村小学对学生养成教育大多数停留在口头宣传上,在实打实的教育层面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之,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本身也无法全面顾及学生养成教育,导致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沦为空谈。

(二)注重学习,忽略其他行为习惯培养。农村小学受教育资源短缺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学生养成教育层面相对偏面,特别是非中心学校的农村小学,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盲目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忽略学生卫生、安全、礼仪等层面的行为习惯培养;而且,在学生学习层面行为养成中学校也相对偏面,不少学校往往注重学生书写、背诵方面的行为养成,忽略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点击阅读全文

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及建议

心理学论认为,家庭教育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儿童健康人格初步形成,不断发展直至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当今农村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打工,许多儿童由于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监护人的监管不力及学校教育缺位、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方面的原因,给儿童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带来不同程度地影响,也给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困扰。本人结合当地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试作以下探讨,以便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一、存在的问题

1、隔代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人们常说“隔代亲”,有一定的道理,但有的缺乏正确的引导。现在农村大多数是2个孩子,因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隔代家长把对家庭、对孩子的爱全部倾注在孙辈身上,对孩子充满柔情蜜意,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小皇帝”、“小公主”、“小宝贝”等,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一味地顺从迁就,百般溺爱,缺乏严格的管束和正确的引导,甚至当孩子有过失时,认为他们小,不懂事,无原则地纵容姑息,包庇护短等。现在家长们并不意识到这种娇惯溺爱却使孩子渐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无所顾忌、自私自利、胆大妄为等不健康人格特征。

2、“留守”学生成为学校教师的心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在学校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留守”学生因为家长不在家,家庭监管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有些调皮的学生利用这个空当,在校欺骗老师,在家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有的甚至在学校、在班上出现拿别人的东西、偷同学的零用钱、闹事等等,违反学校纪律的事常有,使学校教师对“留守”学生的管理陷入尴尬。

3、“留守”学生成为社会治安的难题。“留守”学生在校有教师的监管,放学后就“解放了”,有的进网络游戏厅玩游戏,有的到同学家玩耍等,这些儿童缺乏家庭的严格教育和亲情关怀,有的甚至受到邻里的讨厌,干脆和社会上的失足青年鬼混,有的到学校闹事,欺压、抢劫学生。这些“留守”学生抓起来又达到不处罚年龄,不能进行处罚,只有从教育出发,他能接受教育吗?这使农村社会治安成为头痛的难题。

4、是学习成绩不稳定。大多数“留守”学生是比较聪明的,学习成绩也是比较优秀的,但在农村由于农活的繁忙没有严格的监管,任其自由,使这些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据调查某校四年级(二),有“留守”学生18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2%,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有56%的没有完成,并且很马虎;从成绩方面看,在父母外出务工后,有68%出现下降趋势。这些“留守”学生中,55%的人学习成绩处于班上中等以下水平,有30%的人属于“差”。对很多教师而言,“留守”学生已成为拖教学成绩后腿的一块“心病”,是目前教师们感到困扰的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农村加强儿童管理调研报告

*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全县辖16个乡镇、895个村,全县总人口91.6万,其中农业人口82.7万。近年来随着向大中小城市转移的劳动力逐年增加,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团体。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为全面了解*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动儿童事业持续发展,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况做了调查,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年趋俱增。20*年留守儿童26000人;20*年31182人;20*年为35912人,占在校人数的48%。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91.4%的留守儿童是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6%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偏差,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点击阅读全文

贫穷地区留守人员状况浅析

本文作者:陈筱1蒋杜辛2作者单位:1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详见表2。

让我们再来看留守儿童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根据调查结果表2现实,留守儿童中的59%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24%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17%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二)问题分析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表2统计,59%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能力较弱。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严重影响儿童的上学,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3、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期刊更多

少年儿童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中央

家庭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妇女联合会

唐代文学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