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古建筑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文摘要:中国古建筑以均衡对称的方式形成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西方古建筑以立体感官、单一布局为特征,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二者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建筑可视为是其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建筑的历史也可视为是反映了其建筑文明发展的轨迹,而在其发展进程中若干重大的建筑成就则成为其历史发展的标识物和人以为豪的共同记忆或民族文化遗产。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规模,形态,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就是这个意思。
一、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一)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词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一、现代影视技术在族群古建筑艺术中的最优化研究
(一)现代影视技术在族群古建筑艺术保护中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对古建筑进行深入研究都有不少的研究性书籍和论文。如:
1.古建筑保护措施与意义的探讨,《古建筑保护的意义与措施》(杨笑天,1997),提出古建筑保护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明确地说明保护古建筑既是见证历史的需要,也是建筑专业学习和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2.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研究,《基于GIS与三维激光扫描的古建筑保护》(邢昱等,2009),提出以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结合地理数据库和三维建模技术,通过建立古建筑数据库,设计基于GIS的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系统。这些研究大都侧重于方法论即数字化的保护研究,对立体保护古建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过去,我们仅依靠文字、图片去诠释古建筑艺术,这对于古建筑艺术文化内涵的解读显得薄弱而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而文字和图片呈现给人们的仅仅是二维的影像,在文字方面仅依赖于讲述者的个人感官意愿,无法正确阐释其古建筑文化内涵,也无法及激起族群内部人的自觉性,其建筑艺术也难以赓延。只有通过现代影视技术的立体性展现,引入当地建筑文化持有者的讲述,利用现代影视技术对族群古建筑进行全息性保存,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艺术元素的本真性;编辑和整合族群古建筑艺术系列影视片,传播族群古建筑艺术文化内涵。
(二)贺州族群古建筑的艺术特点
一、分布广泛
迄今保存完好的上杭古民居遍及全县的临江、临城、中都、下都、庐丰、官庄、稔田、太拔、溪口、蛟洋和古田等11个乡镇;而计有290处的古寺观则遍于上杭城乡各地;上杭县姓氏宗祠除总祠较多集中在县城处,其余分祠则散布在各乡村。
二、种类繁多上杭
古建筑大体可分为古民居、姓氏宗祠、寺观庵庙和纪念物等四大类。而上杭古民居还可细分为府第式方楼,如杏香楼、瑞香楼、大夫楼第、福兴楼、存耕堂、渊泉居等和府第式民居,如培荆堂、衍庆堂、循天理老宅等及客家围屋,台珊瑚围龙屋、回龙大围屋、李春龄大院等三种。
三、特征鲜明
(一)完好
1防火玻璃的优点
防火玻璃的功能是为建筑内人员提供充足的安全逃生时间,同时能够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防火玻璃能隔绝火焰、烟气、热和其他燃烧产物,这对于逃生通道的安全至关重要。防火玻璃在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安全的同时,比传统的隔墙更加美观,因为玻璃是透明的,阳光可以照射到建筑之中。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能降低起火建筑及其相邻建筑的火灾损失,也减少了修复建筑的工作量。毋庸置疑,被火灾烧损建筑的重建和重新装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如果火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建筑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会造成建筑局部或整体坍塌。而建筑坍塌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防火玻璃完整性和防火玻璃隔热性
最基本的一点同时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点,就是防火玻璃应当作为一个防火系统来全面考虑。防火玻璃系统的耐火等级需要综合考虑系统各因素:包括防火玻璃、封堵材料、固定剂和框架的耐火等级,必须经过检测来确定。防火玻璃性能有两类:
(1)防火玻璃完整性。这由耐火时间来判定。被测试系统必须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且保证受火的背面没有火焰。玻璃的弯曲程度,按照时间/温度来衡量,所依据的标准是BS476第20~22条,或欧洲标准EN1363系列。根据这些测试结果,防火玻璃可按耐火时间划分为30,60,90,120和180min5个耐火极限等级。
(2)防火玻璃隔热性。当防火玻璃受明火作用时,其背火面平均温度不超过160℃,这是由防火玻璃的导热能力来确定。在楼梯间和走廊安装具有绝热能力的玻璃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楼梯间和走廊的温度不能过高,以便为楼内人员和消防员提供安全的通道。我们对于防火玻璃在火灾中特性的理解,以及防火玻璃技术上的进步,都给防火玻璃装配带来技术上的革新。与以往防火玻璃(如夹丝玻璃)不同的是,现代防火玻璃更加透光,更加美观。一些防火玻璃在火灾中能够保持透明,而一些防火玻璃则使用膨胀层制造不透明的防火隔热板。这类防火玻璃遇到火焰会产生泡沫层,使防火玻璃会变白。使用这种防火玻璃的好处是双重的:①消防员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判断起火的位置,这也表示防火玻璃背火面的空间能够用作疏散火灾中慌乱的人群。②由于着火后防火玻璃变得不透明,人们看不到火的真实情况,因此能够有效减少恐慌。这也是这类防火玻璃的潜在优势。
一、柱、柱础、龙柱柱子是中国古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要构件
它承托梁架或屋顶等其自身上方物件的重量。闽系古建筑中,多为木作柱,间有石作柱。直径较柱子稍大,大多为厚重感十足的石质,造型种类多样,圆状方状皆有,紧紧包裹住柱子与地面相接的部分,极好得防止闽地的潮湿水气对木作柱的侵入。装饰方面来说,荷花、如意、瓜果、草叶、人物、动物都可雕刻于柱础之上,雕刻手法也十分多样,常用的有浮雕、线雕、阴刻。闽地中最有特色的要数石作龙柱,亦可称蟠龙柱。石柱形式分为单龙盘柱和双龙盘柱,双龙则多为龙王造型,柱础部分配合以云纹、水族纹样作为装饰。龙头与龙身位置多为从上至下,给人一种腾云驾雾,向上升腾的视觉感受。龙首龙身的造型气势磅礴,石刻工艺亦简单流畅亦复杂多变。石作、石雕体现了闽南地域突出的手工工艺特征,石作工匠将其非常自然地与建筑构件进行融合,打造人居社会环境,使得闽南得天独厚的石作的建筑工艺特色广泛流传与应用,为人所知。
二、门、门板、门楣、门罩、门枕石
福建传统文化中注重“门面”“门脸”,不论是官邸、宗教、祠堂还是民宅,户主对门头的装饰与形式都极其的重视,因为它代表着主人家的声望地位以及权势的轻重。从功能角度阐述,门和窗都是划分建筑室内空间的重要构件,老子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门、窗的大小、形状、朝向在闽南建筑中反映了风水和礼制等社会民俗文化。与门相关的建筑构件还包括门板、门楣、门罩、门枕石。门板也叫做门扇、门扉,例如泉州杨家祠堂的门板彩画;又如泉州承天寺的木雕花格栅的装饰纹样门扇,此种门扇也称作“笼扇”,在闽南民居建筑中,它们大多是开向天井方向的门扇。笼扇结构轻巧,门板较薄,便于启闭。门枕石,以一个整体低矮石块的造型蹲卧在大门两侧的边框之下,与地连接,主要作用在于承接门面的开合启闭。石台的上半部分大多为圆形带有雕花装饰的石鼓,下半部分多为花叶草树、飞禽走兽、甚至人物图案为装饰,形态有趣多样。门框上的横向装饰称作门楣,可有木作,可有石制,泉州淮通关岳庙内的附庙侧门上的石刻门楣,其绘画内容大致是体现历史文化故事,有宣教意义。门罩一般是与大门的梁与柱相交接,悬挂与廊柱之间,门罩在闽地建筑的做法并不多见,大多出现在梁枋上,以整块木料雕饰成的落挂进行体现,其上雕刻有花纹植物、飞禽走兽等等精妙绝伦的图案。四、墙面、窗、悬鱼、水车堵、墀头闽系建筑以语言分布为根据可以划分出传统建筑的大致类型,被誉为“红砖文化区”的闽南民居群,独有大面积的红砖墙面反映其地域的风格特性,正身墙面称作“镜面墙”,侧面称作“大壁”,极其对称有序、庄严规整,体现闽南的封闭、主次尊卑、风水理念等等闽南的民俗文化特征。泉州亭店乡杨阿苗故居,红墙铺面,墙面上有圆形或方向的墙砖饰品,饰品上是对称的飞鸟图案。窗在墙体上有取景、采光、通风、装饰的功能,闽南古建筑的窗体以方形、圆形、矩形等规矩形态居多,木作、石作居多,石雕图案通常选择彩绘的装饰手法,花卉植物、飞禽走兽、阴阳八卦、祥云寿字、规则重复纹样等等图纹精美无比。悬鱼,因其最早的装饰造型是鱼形,因此得名,但根据地方特色与人居文化的改变它日渐脱离了鱼形,所以现在大多数的闽地古建筑上的悬鱼都非原始形状。悬鱼是在两面山墙伸出的房檐之下,采用彩色泥塑、剪粘、交趾陶等等作出的古建筑装饰元素,造型多变,常见的有蕉叶、云纹、狮龙、如意、书卷、花篮、蝙蝠等等。福建的民居古建筑中最常得见,色彩艳丽,与红砖瓦的山墙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地方特色。泉州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其山墙悬鱼丰富多态,以云纹与蝙蝠造型居多。所谓水车堵,处在屋檐之下,山墙与屋檐交界之处有一条层层出挑的水平装饰带,它顺沿着屋檐的直线走向,在不同宽度的灰色底边上,使用灰泥与交趾陶绘制色彩多变的传统造型,塑造出灵活生动的戏剧人物、故事传说、山川河流、花卉鸟兽,做工精巧华丽,工匠技法娴熟,手法细腻。陶作工艺大多会使用在水车堵、墀头、屋顶正脊与脊饰等福建的传统古建筑装饰构件上。交趾陶是彩色软陶的一种,是汉族的传统雕塑艺术工艺,是台湾地区的古建筑中一直推崇的装饰手法,由此隐射出闽台两岸建筑装饰方面同根同源的追溯意义。水车堵通常会连通墀头收尾,墀头是四面垂脊延伸下来,靠近屋檐口突出的窄墙,墙面上多层砖线围合成一个框,框中是整幅立体的彩绘与雕刻、交趾陶结合的人物、动物和器物纹饰。墀头主要的刻画主题是亭台楼阁、祥瑞景物、忠孝节义,工艺精良,秀丽醒目,极具闽地古建筑传统装饰特色。
三、屋顶、屋脊、垂脊、脊饰
福建建筑多为宗庙、民居,屋顶样式以硬山顶与悬山顶居多,尤其是民居。正脊,是指建筑前后面屋顶面相交接而形成的屋脊。闽南建筑的正脊都相对较细窄、狭长,装饰有细腻精巧的图案,宗庙类的建筑,其正脊会显得大气一些。屋脊的主要作用在于压住瓦片与抵挡风压。燕尾脊,是闽南特有的弯曲的屋脊,处在正脊之位,两端分叉上翘,状似燕子的尾端,因此得名。屋面与屋脊的形状,状似轻巧升腾,与天相接,与北方建筑的屋顶传递给人们的负重感压迫感相当不同,也表现了闽地民众仍守旧着老祖宗坚持的“天地人和合”民俗风情。庙宇与官宅多用,脊端上扬得越长越高,代表门第越旺越高。福建的房屋垂脊,大致分为尖脊、圆脊两种。尖脊呈人字形;圆脊采用卷曲形状,视觉上看起来较为柔和,也被俗称做“马背脊”。马背脊的形状与闽地民俗中的风水五行形制相挂钩,出现了“金木水火土”五种象形的山墙造型,别具一格。闽南的社会民俗文化在整个中国都是极具特色的,当地人从祖先开始就以龙、蛇为原始崇拜,所以在古建筑构件中龙、蛇的造型元素始终贯穿其中,尤其以龙形脊饰为装饰重点。除了最基本的泥塑造型工艺之外,剪黏,是福建古建筑装饰工艺中最能区别于其他地区古建筑的制作手法之一,相当具有代表性。在闽南地区,它也被称作“剪花”、“贴瓷”“堆剪”等等。它需要剪花匠将瓷碗打碎,然后仔细剪去碎片棱角,修剪成所需要贴片的造型,一般是三角形或是龙鳞状,然后将这些色彩华丽的贴片黏在事先制作完成的泥塑造型之上。以泉州淮通关岳庙脊饰为例,闽南众多古建筑的脊饰色彩艳丽,两端高耸翘起,翘起处正是以陶塑龙头龙身黏贴彩色瓷片的方法加以制作。正脊以宝塔或太阳为中心,双侧呈现“双龙戏珠”或“双凤朝阳”的装饰样式,生动壮观。垂脊、戗脊题材多样,造型多元化,多用花草卷曲、历史人物、仙人坐骑、花卉祥云、麒麟龙凤等造型作为生动装饰,极具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