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公共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我国都市圈发展及其公共管理诉求
都市圈(也称城市圈、城市群),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经济社会联系的临接城镇组成,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区域。都市圈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并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来吸引和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常情况下,都市圈以120公里为半径,覆盖4万~5万平方公里,大约能够容纳5000万人口。按照这个标准,有学者提出中国可以建设20个都市圈。而根据高汝熹的研究,我国现在已有18个都市圈,包括首都圈、上海圈、广州圈、杭州圈、南京圈、沈阳圈、济南圈、大连圈、青岛圈、重庆圈、石家庄圈、成都圈、武汉圈、长春圈、汕头圈、哈尔滨圈、太原圈和西安圈。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学界目前公认的发展较为成熟的都市圈有三个,即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不管采用何种划分标准,都可以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一系列都市圈,并且这些都市圈呈现出小都市圈、中等都市圈和大都市圈之间“圈中有圈、圈圈相连”的城市化格局。
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相比,我国的政府管理水平已经开始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地方保护主义、产业同构、重复建设、政策壁垒等严重阻碍了都市圈一体化进程的顺利推进。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行政区行政”难以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行政区行政,是以地方政府明确的单位行政区域域限作为管理出发点的,这种以行政区划的人为切割来治理国家和地方的权力运行模式是一种“闭合”模式。
然而,都市圈的发展却使得许多公共问题都具有了“脱域”特征。面对“脱域”问题,单个地方政府往往无能为力。而如果试图通过调整行政区划来解决跨界问题,则又会带来新的跨界问题,因为只要存在行政边界就难免会出现跨界纠纷。因此,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必须跳出调整行政区划的思路,从行政区行政走向区域公共管理以区域公共管理创新来推动都市圈的发展。
二、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公共管理创新的动力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政府工作思想
新时期政府工作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进而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精神与现实的政府工作实践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政府工作思想,推动新时期政府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实现政府工作基本观念创新
实现新时期政府工作创新涉及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既涉及到观念层面,又涉及到政府职能,还涉及到政府与社会关系定位等问题。“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政府工作观念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基本观点。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三中全会要求我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求真务实精神来落实“以人为本”重要思想,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实现基本观念创新,从社会的控制者转变成为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从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同时,“以人为本”重要思想与新型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相契合。服务型政府服务理念的核心性以及民意的主导性,客观上规定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工作的最终评判标准等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规定了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是公民、组织和社会,服务内容由民意决定,服务工作的最终评判在乎民意。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实现了政府工作基本观念的创新。
2.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塑造新时期政府工作的基本特点
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想。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要求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社会系统的系统性要求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社会系统的内在结构和机制则展示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机制和形式。现代社会是具有严密社会分工与合作而连接起来的多要素结合体,社会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都空前的重要。要素和要素之间形成了关系复杂、影响强烈的网链。各要素之间紧密联系,任何一个要素出现了反常都会引来相关要素的联动反应。社会各部门和方面更像是被连接起来的链条和链网,一个环节出现不良反映,就会带动一个网络或是一条链条的联动,就有可能带来对整个社会体系的风险和冲击,产生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是由于现代社会这种多要素联动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社会要素,每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方面都不能忽略,都需要被纳入到社会宏观管理的体系之内认真考量。然而,20多年来政府工作采取的是一种非均衡发展方式。这使得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新时期,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压力迫使中国必须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方针,实现政府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一方面,要全面履行现代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四大基本职能。另一方面,又必须建立起一个定位科学的“非全能型”而是“有限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政府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均衡设置政府功能,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以适应新时期政府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滨州市的公共管理创新实践
近几年来,滨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开拓创新,逐步走出一条依靠公共管理创新推动区域跨越发展的新路子,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效益好、速度快、后劲足、变化大的良好态势,初步实现了由欠发达到基本告别欠发达的转变。故而,对该市的创新实践进行认真调查梳理,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解放思想为目标推进理念创新
自2003年以来,该市每年开展一次大规模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2003年,在山东省率先开展“解放思想见行动,更新观念促发展”大讨论;2004年,开展了以“解放思想抢机遇,破‘空’排‘难’快发展”为主题的第二次解放思想大讨论;2005年,开展以“各地大发展,滨州怎么办”、“半岛城市群,滨州怎么进”、“环渤海经济圈,滨州怎么入”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2006年,开展了“我为滨州发展环境做什么”大讨论活动;2007年,开展了“转变作风清廉实干,创新观念科学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2008年,开展了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创新实干,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2009年,开展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0年,开展了“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加快发展的意识,推动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强了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2.以实现科学发展为目标推进政策创新
立足本地区的实际努力探索符合滨州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区域发展政策创新:一是突出工业兴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以纺织、化工、造船、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发展体系,突出研发、资金、市场、效益等八个环节,做大做强产业,推进产业升级。二是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重点。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国企招商、乡镇招商、民营招商、科技招商、三产招商、资本招商的力度,舍得拿出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与外商合资合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最大限度吸引市外生产要素。三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通过以工兴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城镇建设等有力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经济活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以信息技术及高科技为先导的新兴服务业,深度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业。五是开展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鼓励生产绿色产品和低公害、无公害产品。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制定了各种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改造高污染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源。同时,加强城乡的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家园的建设。六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培训,建立市县乡三级统筹网络管理的就业体系;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工作体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滨”战略,夯实义务教育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大力推进“平安滨州”建设。
公共管理论文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针对国有企业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强调了企业管理要创新。因为国企改革就其微观来讲,转变机制,三项改革等都有一个加强管理,创新管理的问题。也就是说按照适应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行有效调整,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实现最佳管理。
大家都知道,企业是生产力要素的载体,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部分的现代化装备,它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如何,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现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大约有90%是70年代和70年代以前兴建起来的,50年代和50年代以前建成的企业也占一半以上。这些企业由于计划管理体制延续了几十年,传统管理模式很难一下子解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国企改革,但国企管理还没能按市场经济来组织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的各个环节,管理跟不上企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据有关部门97年对我国2585家亏损企业的抽样调查,由于管理落后造成的亏损达到2112家,占总数的87%,问题非常严重的。所以中央特别强调国有企业的管理要创新。
那么管理创新究竟涉及哪些范畴呢?根据目前国际企业管理新的趋势和我国现代企业发展方向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先,从追求政绩的“乌纱帽”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的自我管理理念。因为未来的企业需要职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官员型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命运同企业的兴衰成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其次,从单一生产意识转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效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来实现生产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开发环节中把市场需求的产业和产品作为企业开发和创新的主攻方向,否则企业的效益就无从谈起。再次,从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到对社会发展、环境的责任和对用户的责任的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的创新。从国际企业发展上看,经营目标多元化已成为趋势。前不久,在美国国际性评选优秀企业时,采取九项指标,其中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投资价值;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指标在整个指标中占了相当份量,所以在经营目标上我们要进一步地拓宽思维,超前发展。最后,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从你死我活的竞争理念向竞争与合作和统一的竞争理念的创新。其实,这是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目前,国际上原来竞争对手的企业之间,纷纷掀起合作浪潮。例如:电子产品领域中美国的IBN与日本东芝的联盟;汽车行业中美国的福特与日本丰田公司的联盟;电器设备制造业中美国通用电器与欧洲西门子联盟。当今世界出现的这种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现象,不是个别企业的经营战术,而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所具有的竞争观念创新的表现。我国近年来一个突出现象,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特别是以价格为主的竞争几乎在所有市场上展开,这种局面很不利于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创新,特别是不利于要迎接与来自世界跨国公司的竞争。所以建立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今天的国内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二、决策管理的创新。决管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过去企业的决策管理是多靠经验和主观判断,而现在是不同了。面对错综复杂,瞬息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精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要建立灵活准确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粗放式增长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但是公共管理创新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共管理主体单一等,所以在协同发展背景下,应该利用有效措施促进公共管理与经济共同发展。
关键词:公共管理创新;经济发展;协同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形势依然是以粗放式经济为主,亟需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而公共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因此应该提高对公共管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策略实现公共管理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概述
(一)公共管理创新的概念。公共管理就是公共事务管理,涉及到城市、行政、政策、发展、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针对政府管理的缺陷而产生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是现代管理科学的四大分支之一[1]。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公共管理专业,之后不断发展并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管理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每一个时代对公共管理的要求都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公众的需求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这就属于公共管理创新。公共管理创新主要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以及实践创新。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但是在经济增长模式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原有的公共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公共管理,使公共管理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