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公共卫生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讨论
本次调查将辖区内各管理项目的合格活动的电子档案进行等距抽样,抽取各单位一般人群、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档案各10例总计50例档案,其中一般人群健康档案为年内新建档案。对档案的真实性规范性进行核查,并对所有档案进行电话核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控制率较高;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开展老年人查体工作,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高,电话真实性、群众满意度高。经过近两年的产后访视服务强化培训和督导,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后访视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服务满意度较好。入户时间方面,产后访视新模式成功运转后,产后访视入户时间明显提前,电话随访平均入户时间在产妇出院后8d。调查发现,全区0~1岁儿童基本能够按照计划免疫时间按时参与查体,全区1岁以内小龄儿童系统查体较规范,管理较好。3~6岁儿童健康管理逐步规范;全区儿童保健健康管理工作正有序进行,儿童保健工作覆盖率符合工作规范。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站均按照文件要求和各项规定,积极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建设和管理工作,卫生监督协管档案全部建立,整理比较规范,资料较齐全,各类相关表格填写及时,信息上报较及时,上报率100%。
二、调查发现电子系统内存在重复档案
及使用率很低的旧档案,档案更新不及时,导致无法联系本人或家属;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档案需继续梳理,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点人群电子档案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的情况;存在部分重复档案、旧档案,导致系统内重点人群数量虚高;精神病患者、老年人查体各单位开展参差不齐,部分单位重点人群的查体、随访尚未录入完毕。个别工作人员对新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不熟悉,对系统使用不熟练,不规范档案较多,导入的数据存在问题,需要继续核实更新。建册孕妇系统管理不到位,各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建册孕妇系统管理不到位问题,缺少对孕妇的健康随访及检查记录。早孕建册率仍偏低,对群众针对性宣教及村(居)摸底工作落实不好。存在流动儿童管理不到位问题,多数流动儿童健康档案由于儿童住所变更,未及时参与查体,也未进行电话随访,无结案记录。部分单位缺少对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定期考核,或者考核资料过于简单,缺少考核细节,考核次数过少。
三、建议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数量,重视技术指导单位的意见建议,技术部门要定期培训与指导,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规范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好重点人群的查体及随访工作,尤其是老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查体工作,以提高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进一步提高建档质量,定期更新档案,梳理系统内重点人群,将旧档、死档、假档尽快删除,已经完成的随访要及时录入,避免缺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加强建册孕妇系统管理,采取各类适合本辖区服务条件的途径加强孕期系统管理。加强1~3岁儿童健康系统管理,配备合理的工作人员,对该年龄段未进行及时健康查体的儿童进行电话提醒。对于拒绝及时参与查体的儿童应电话了解儿童近期身高体重及健康情况,并进行相应登记;可以通过群发信息缩小电话随访范围,对于仍未按时返回查体的儿童进行进一步电话随访。
一目前公共卫生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数据信息安全威胁信息数据
面临的安全威胁来自于多个方面,有通过病毒、非授权窃取来破坏数据保密性的安全威胁,有因为操作系统故障、应用系统故障等导致的破坏数据完整性的安全威胁,有因为硬盘故障、误操作等导致的破坏数据可用性的安全威胁,还有因为病毒威胁、非授权篡改导致的破坏数据真实性的安全威胁,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将会导致信息数据被删除、破坏、篡改甚至被窃取,给公共卫生行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2安全管理缺失公共卫生行业
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如果存在重应用、轻安全的现象,在IT系统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信息安全的科学规划,将导致后期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比较被动,业务的发展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安全管理建设不对称;或由于重视信息安全技术,轻视安全管理,虽然采用了比较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但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如病毒库不及时升级、变更管理松懈、岗位职责不清、忽视数据备份等现象普遍存在,很有可能会导致本不应该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二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论文关键词]服务营销;公共卫生应用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医疗服务营销也是服务营销的一种,它有其自身的一些主要特征,本文列出了一些实施服务营销的理念和措施并分析了现在医疗服务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一、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
在服务营销文献的研究中,Fisk等(1993)对1992年以前的服务营销文献进行了回顾,发现1986年以来,服务营销的实证和理论研究的严密性不断提高,服务营销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
(1)服务质量:关注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及顾客满意度,并为评估服务质量设计模型和测量工具。
(2)服务接触/服务经验:研究的重点是顾客与服务企业雇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1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意义
公共卫生的核心概念则是以医学技术作为根本,尽可能的让人们远离疾病,赢得健康。在此基础之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还应该顾及到我国的国情和人民的经济能力,力争用更少的资金来取得最终的目标。基于目前的情况,公共卫生事业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已经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有宣传普及、法律监管、行政管理以及政策和经济扶持等等。并且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让我国的社会卫生问题提高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还逐渐的拉拢到越来越多的民众自发的加入到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行列中去。
2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人民对公共卫生的认识不够,无法做到自我管理由于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所以农村人口的比例仍占很大一部分。除此之外,我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而对于一些地域较为偏远、经济能力较为落后的农村则无法将宣传工作很好的落实到位。有些农民由于受到了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对于一些新事物会不自主的抱有怀疑态度,更有甚者会在出现瘟疫或者重大传染病情的时候会认为是怪力乱神所导致的。这在无形当中就让公共卫生事业的普及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2.2缺少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何为危机管理?通俗一些解释就是通过对自身情况以及周边的情况的了解,能够提前对各种类型的危机做出预测,并提前想出能够向对应的解决方案。当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就可以从容不迫的去解决,不会让生活以及社会秩序被打乱。纵观我国目前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情况不难看出,这种危机管理机制是十分的匮乏的,以至于当险情出现的时候就会引起慌乱以及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2.3卫生资源的分布不均匀笔者在上文中提到过,公共卫生事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的工作领域,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各地方的经济问题。根据现状可知,城市的卫生资源要较于农村多出很多个档次,这体现于医疗手段、医疗技术、相关的医疗技术人员等等。这种城乡之间的卫生资源差异性,更加阻碍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向前发展,让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形成一道越来越难以逾越的鸿沟。
【摘要】培养应用型医学生是当今医学生教育的新目标,根据本科教学不同环节具体特点,融入不同形式实践教学,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公共卫生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完善、不断创新等多方面能力,实践教育是培养高素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实践教育;预防医学专业;医学人才培养
1不同教学环节,不同实践教学形式
1.1理论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公共卫生思维教师通过导课引入案例“抛砖引玉”,以案例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理论课的讲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分析案例,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同时提出预防或控制(预防观点,群体观点)此类事件发生的措施和手段。通过此阶段的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由只传授知识到传授知识与能力发展并重的转变,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渡;同时培养学生“以案例为中心,培养公共卫生思维”推理能力,为后续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正确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铺垫。在此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如下体会:(1)案例内容多采用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重大的、经典的历史事件,具有时代性的、当前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科幻电影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关注度高的题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2)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贯穿预防医学的“预防观点、人群观点、环境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的思想,培养学生公共卫生意识。(3)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执业医师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意识。1.2三层次实验课类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1.2.1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技术技能。如《环境卫生学》实验“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测定”,实验包括实验室的经典测定方法——碘量法和现场快速测定的墨水法;同时让学生掌握了实验室日常和突发事件现场处理的两种方法。1.2.2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联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根据案例纵向运用一门课的理论知识,横向运用相关联课程的理论知识。如“职业中毒的案例讨论”,纵向涉及《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中的第三章《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第四章《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第五章《职业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的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预防/控制的完整过程;横向涉及流行病学职业现场调查,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效应关系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内外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职业中毒解救中的毒理学机制。1.2.3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如实验“环境中噪声评价”,学生自行设计选择某一职业环境或生活环境,通过现场勘察,设计采样点、采样时间,撰写实验方案,合理分工完成不同场所噪声的测定,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噪声的来源,提出预防/控制措施。1.3项目带动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学生通过5周系统的专业实习实训,将专业课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疾病控制中心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数据统计与信息处理能力、危害因素检(监)测与防控能力、毒理实验技术与评价能力、人群健康促进与评价能力、突发事件应急与处置能力以及卫生执法的分析、判断、指导和处理能力等“六种能力”。学院还通过“大学生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经常举行大型的公益宣传活动,如艾滋病防治知识、世界环境日、慢性病的防控、职业病的监测等的宣传;每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前都进行充分设计准备,实地考察走访,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联系,认真修改活动方案,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做到计划科学合理、操作切实可行。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在责任感、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赢得了社会的的赞誉与好评[4]。1.4结合专业设计毕业论文,提高学生自我完善意识和创新性学生在第九学期进入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和撰写阶段。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所选专业教师的课题,自主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校长基金项目”;参与教师课题的学生在自主完成资料查阅、现场调查、样品采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精神;获批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校长基金项目”的学生,通过课题的申报和完成能从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养成;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书写、修改结题报告、科研论文,培养了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中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实践教学体会
2.1客观环境良好的实践环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一。因此,我们应为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准备出不同的学习实践环境,比如实验课教学中,注意专业课程中横向联系,基础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应用型课程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实习实训环节,多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毕业论文环节,学生根据前期学习兴趣、实践方向、工作意向自由选择带教教师,为进一步投向社会做好准备。即低阶段(教学实践)专业基础内容帮助学生塑造理念;中阶段实践操作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高阶段锻炼和实践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5-6]。2.2教师环境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在知识储备方面,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学科间知识的能力;还应具备能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主创造热情的引导者[5-6]。因此,作为一个有素质的教师团队,应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实践技术的传授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者等;才能有效保障培养的高素养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的质量。2.3学生条件学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和作用对象。只有他们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对其能力培养,就业选择的重要意义,才会主动去学习和实践与教学实践有关的知识和理论。因此,在学生在读不同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其意识到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意义;比如入学阶段,通过《预防医学导论》课认识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公共卫生思维;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和实训阶段,贯穿创新创业指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阶段,贯穿就业指导,学生有选择性的选择论文研究方向,锻炼与之意向职业方向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就业信心。总之,通过“夯实基础理论、强化能力培养、培育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指导,构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预防医学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