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产品设计

工业产品设计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工业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工业产品设计

从艺术角度观工业产品设计

摘要: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是“本元文化”;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来说,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造物艺术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视觉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工业产品设计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就是用艺术的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是艺术质的造物文化活动。

关键词:艺术文化学;工业产品设计;文化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获取一种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动生存,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种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之上未经分解的文化,带有原发性和综合性,是“本元文化”①。一部人类的文化史,无论在哪个地区和民族,都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的。人类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为工具的时候,完全是“实用先于审美”②、出于“劳动”、利于“生存”的实用目的。因此,从最早的意义上讲,造物活动是综合的、笼统的、实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一旦作为物质出现,就会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作为物质的存在,就会对人产生精神的影响。在“劳动”、“生存”的实用目的达到以后,人类就开始具有了“艺术”和“审美”的考虑,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为造物艺术。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的考虑越来越丰富,人造物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了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

大千世界,多样的造物艺术司空见惯。然而,当我们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齐全的环境里,无时无刻不接触的造物艺术的存在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我们便对它们视而不见,对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视了:把这种造物艺术文化简单地归入“物质文化”,斥为工匠之作,并将其排除在艺术与美学之外。特别是我国自先秦以来,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为不齿。这种“重道轻器”的思想沿袭于历代,不仅大批艺人、工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造物活动作为一项文化也没有在整体意义上得到相应的承认和重视。文人士大夫们甚至“坐而论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③这种“君子不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造物艺术文化是艺术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又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两者相辅相成。造物艺术文化的不断积累,才使人类的艺术文化逐渐充实丰满,才将人类的文明高高托起。

人类创造了满足各种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靠手,尽管往往是原封不动地搬用自然材料,但已经深深地刻上了人类的印迹。在保留着打击痕迹的人类第一件石器工具中,能够看出,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创造出了最顺手的和最能发挥功能的造物艺术。如果“把具有目的,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实体都可称为产品设计”④,那么,这个手工的造物艺术也可以笼统地称为工业产品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巧的熟练,造物所使用的材料既有自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人类不仅能改变天然物的形态,而且能利用火使黏土烧结,改变材料的性质,从而开扩了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及性质,艺术的手段可以轻而易举地被体现,只不过当时工业的概念仍然是手工业。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革命开始以后,造物艺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技术和艺术文化的不断融合,在20世纪初凝聚成为工业设计,并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得以确立,工业产品设计才具有了真正意义。

点击阅读全文

艺术工业产品设计管理

内容摘要: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是“本元文化”;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来说,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造物艺术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视觉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工业产品设计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就是用艺术的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是艺术质的造物文化活动。

关键词:艺术文化学;工业产品设计;文化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获取一种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动生存,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种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之上未经分解的文化,带有原发性和综合性,是“本元文化”①。一部人类的文化史,无论在哪个地区和民族,都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的。人类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为工具的时候,完全是“实用先于审美”②、出于“劳动”、利于“生存”的实用目的。因此,从最早的意义上讲,造物活动是综合的、笼统的、实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一旦作为物质出现,就会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作为物质的存在,就会对人产生精神的影响。在“劳动”、“生存”的实用目的达到以后,人类就开始具有了“艺术”和“审美”的考虑,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为造物艺术。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的考虑越来越丰富,人造物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了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

大千世界,多样的造物艺术司空见惯。然而,当我们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齐全的环境里,无时无刻不接触的造物艺术的存在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我们便对它们视而不见,对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视了:把这种造物艺术文化简单地归入“物质文化”,斥为工匠之作,并将其排除在艺术与美学之外。特别是我国自先秦以来,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为不齿。这种“重道轻器”的思想沿袭于历代,不仅大批艺人、工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造物活动作为一项文化也没有在整体意义上得到相应的承认和重视。文人士大夫们甚至“坐而论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③这种“君子不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造物艺术文化是艺术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又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两者相辅相成。造物艺术文化的不断积累,才使人类的艺术文化逐渐充实丰满,才将人类的文明高高托起。

人类创造了满足各种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靠手,尽管往往是原封不动地搬用自然材料,但已经深深地刻上了人类的印迹。在保留着打击痕迹的人类第一件石器工具中,能够看出,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创造出了最顺手的和最能发挥功能的造物艺术。如果“把具有目的,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实体都可称为产品设计”④,那么,这个手工的造物艺术也可以笼统地称为工业产品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巧的熟练,造物所使用的材料既有自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人类不仅能改变天然物的形态,而且能利用火使黏土烧结,改变材料的性质,从而开扩了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及性质,艺术的手段可以轻而易举地被体现,只不过当时工业的概念仍然是手工业。

点击阅读全文

工业产品设计创造力价值研究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工业设计的文化属性;工业设计参与文化认同的构筑;设计创造力与创新文化的相互演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工业设计是一种文化事业、工业设计只是企业內部的“私事”、设计创造力是指工业设计的核心专业活动、创新文化大多是个人与团体以往和现在的创造行为所积累而成的、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全球化已演变成一场文化危机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工业设计常被视为经济活动的一环,其专业价值侧重于为企业服务的个体经济行为和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总体经济行为,但工业设计与构成整体国力不可或缺的文化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反而被忽略了。本文从若干涉及文化层面的内容切入,阐述了工业设计属文化生产专业、工业设计积极参与了文化认同的建筑过程、设计创造力与创新文化因素相互演化三个命题。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造力文化竞争力

一、工业设计的文化属性

工业设计是一种文化事业,这是中国提升产品文化竞争力过程中一个重要命题。过去中国工业设计主流论述是往经济与工程的靠拢,将新产品设计开发视为其核心专业活动,並以“形式—机能”、“技术—市场”等二元对立来理解产品。前者大多是遵循现代主义“形式追随功能”的教条,后者则不外是强调技术创新主导消费市场的生产导向派和注重消费者需求引导产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派。这两者过去很少受到质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情况才大有改变。“存在”的问题是工业设计发展最根本的哲学基础。不论有多少种可能的答案,忽略了产品象征意义的层面,就根本无法掌握当今工业设计专业的基本性质。上述的问题或多或少都牵扯到文化层面,要掌握工业设计的本质就不能无视于文化课题。其次,过去的技术与市场观点一方面偏执于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与好用、可用、实用的设计考虑,忽略了较高心理层面上的需求、渴望与身份认同。结果一些善意的老师得出几条过度简化的公式来教导学生,例如“工业设计=工程十市场十人体工学”。然而,德制高级汽车的技术与舒适感未必比日制同等级汽车优越,但是所谓“德国双B”的Benz与BMW仍然是众多亚洲消费者的最爱,这类消费行为很难单凭传统的技术与市场层面来理解。

在消费文化兴起之际,大家逐渐意识到在后现代社会脈络中,所谓消费其实就是消费符号,所以产品就是提供消费者塑造自我形象和风格的符号,而且代表符征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可以和代表符旨的所诠释的象征意义脱钩。以上的例子说明了工业设计总是涉及象征意义、价值与认同等文化层面的内容。工业设计师所从事的是一种远比仅涉及技术与市场问题或形式与机能问题还要高深莫测的文化事业。

点击阅读全文

绘画语言应用于产品设计

摘要:本文论述了“绘画”和“绘画语言”的概念,并对绘画语言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探讨,从而得出“产品设计要通过绘画语言来表达,绘画语言是设计师表达设计理念的工具”这样的结论。通过对绘画语言的表达,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就具有了直接沟通的“桥梁”,使产品设计与人——产品——环境——社会、形式与功能、艺术与技术、经济与社会之间达到有机的统一和协调。

关键词:绘画;绘画语言;产品设计;意象

在我国,工业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中的核心内容,是工程技术与美学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它与美学、绘画、雕塑、计算机应用(设计软件)、人机工程学、心理学、工业材料等相关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已成为国家产品工业化的关键。“穷国出口资源,富国出口设计”的理念正被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所认可。建立全面、正确的工业产品设计理念,对于搞好工业产品设计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1]。

产品设计与绘画艺术息息相关,它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过程近乎于艺术中的绘画。但产品表现不是纯绘画艺术的创造,不是为了表现而表现,而是在一定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指导下,把符合生产加工技术条件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设计沟通,通过技巧先加以可视化的技术条件,将形状、色彩、材料质感、表面处理以及工艺和结构的关系,尽可能全面的表现出来[2]。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绘画的形式不断发展与变化,从专业的基础课程逐渐深入到设计教育中。绘画在产品设计领域里是表达设计理念的主要手段,对于提升设计师综合艺术素质以及各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1关于绘画以及产品设计中的“绘画语言”

1.1对于绘画概念的理解

点击阅读全文

技能比赛推动产品设计课程建设

在大赛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学校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调整,将工业产品设计课程定位在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扎实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产品设计、开发,能够适应潮流并努力变革的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性中级专门人才。基于对课程定位的明确认识,结合中职教育特点,工业产品设计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和以企业生产流程为导向,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将生产流程转化为工业产品设计项目任务群,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设置模块,优化课程结构,切实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着力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

一、以行业为引领,促进课程改革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行业企业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走到前台成为大赛的重要合作伙伴。行业企业不仅参与赛项的设计,为各项比赛提供相应的设备和经费赞助,而且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裁判,并到比赛现场招聘优秀选手作为企业员工。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工业产品设计赛项的整个组织工作,都是由同济大学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训网络和Autodesk公司共同完成的。行业企业对竞赛的深度参与,一方面将行业企业的最新理念带入到大赛中,保证了大赛的技能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能从大赛中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而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校在开发工业产品设计课程体系时,以行业为引领,通过分析企业的岗位职责,同时参照工业产品设计公司的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制度,将企业生产实践中适合中职学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贯穿于完整的教学项目之中。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职业化的氛围,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我校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立足于生产流程,着眼于课程知识体系的实效性,形成以专业实训大纲为教学指导,典型项目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模式,突出做与学的关系,解决课程教学与岗位就业的衔接问题。

二、以技能为引领,创新教学模式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通过比赛脱颖而出,这也为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大赛的推动下,我校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在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改革中创造性地应用“情境项目式”教学模式,即以“场境设置—项目实施—项目成果”三个维度构建教学实施的基本框架,将教与学的过程从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情境中解脱出来,以情境为中心创设教学环境,以项目流程整合教学思路,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的原则。“情境项目式”教学模式是“项目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有效整合,它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它是在项目课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首先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岗位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知识设计成项目任务,使课程项目化;其二,它是专业知识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个背景可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生产实践的真实场景,使教学情境化。课例链接:课题:《绘制燃气灶》(项目取材于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工业产品设计赛项内容)。把绘制燃气灶看成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项目。根据学生实际及绘制燃气灶的教学任务,师生一起把该项目的实施过程精心设计成六个环节,同时,又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实施的六个环节为:项目描述、创设情境—项目分析、工艺细分—项目实施、动手实践—项目拓展、变式训练—项目评估、学习反馈—项目实训、实践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燃气灶这个教学项目,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结合创设情境、模型演示、观察分析、实践操作、讨论比较、评估总结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情境项目式”教学使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生产、生活实践;在创设情境时,把带有生活气息的厨卫用品、个人小家电等产品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境项目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迁移,几节课下来,学生往往能从最初的“照猫画虎”到自主创作,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程完成时上交一份带着灵感火花的创新设计作品。

三、以“双师”为引领,优化师资队伍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