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工业电气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作者:刘志刚赵舵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培养现状比较
1培养计划
我校电气工程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主要针对课程学习制定的,包括对课程类型、学分、必修环节、科研报告与前沿讲座等的规定。而美国的大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并未明确规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仅仅是给出了极为详细的培养要求,其中大多数的课程可以自主选择。
2组织管理
我校对电气工程类专业的研究生组织管理与美国三所大学差别较大。我校的研究生组织管理基本上采用双轨制:导师主要负责科研与论文,研究生院统一管理日常生活、评奖和论文答辩流程等。美国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管理比较宽松,博士生主要由导师管理。因此,美国三所大学研究生的组织管理中,博士导师的作用要比国内的重要。导师对博士生的论文、津贴和评价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国内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教育部在教研中提出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至立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5次会议上提出:“以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原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提出:“要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实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全国各省市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纷纷参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教育创新计划。中科院数学所提出了“四所一系”和“寓教于研”的构想,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山东大学提出了“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种经历”的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前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教授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应追求“协同式创新”。此外,美、英、德、日等国的培养模式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认为:德国的大学是“研究所型大学”,学徒式培养模式;美国的大学是“研究生院型大学”,专业式培养模式;日本的大学是“应用型大学”,协作式培养模式。在理论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罗伊教授建议由大学的教授和企业家来共同培养研究生。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名誉校长罗德里克•弗雷泽博士就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学生都具备内在的创造力,而大学恰恰是发掘这种创造力的地方;要鼓励学生与教授在知识点上进行辨析,在思想上进行交流。教授要把科研中的快乐与学生分享,将学生的思想带到科研中,感受到研究的快乐。最后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创造一种环境,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发挥机会,将潜在的创造力激发出来。
二、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结合山东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尊重研究生的个性为前提,基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形势的分析,对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四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措施。
1.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方式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
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设置,既要考虑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规律,也要考虑其职业特性。因此,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既要遵从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兼顾其专业性,将研究生课程分为学术性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培训课程,并合理搭配两者的比例,突出电气工程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课程安排,参考世界著名大学同类专业的培养方案,除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先进性和专业相关行业的特点外,还增加了部分复合性和交叉性课程。山东理工大学通过加强对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指导,探索和规范了电气工程专业学位论文的规格和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指出:专业学位论文工作要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不断探索新方式。目前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分为全日制模式和非全日制模式。全日制采取全脱产的教学模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非全日制采取在职不脱产的培养方式。山东理工大学特别强调要丰富研究生的实践经历,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践环节结束时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完成实践总体成绩评定;对于非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选题意向,开展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
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我校教学改革的自身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更新高等教育理念,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为其成功奠定基础,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以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为平台,搭建教学团队的框架结构
1.实施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制度。
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电气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门数超过25门,目前急切需要构建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要对原有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组。电气专业的核心课程应满足关联性、整体性和独立性原则。在电气专业众多主干课程中,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之间承启关系清晰,内在联系紧密,同时又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比较适宜作为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确定电气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及课程名称之后,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挑选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且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同时,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化建设,提高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本教学团队的成员承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均须建设网上教学平台,丰富核心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优质的网上试题库和教研成果共享资料库,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答疑困难,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每周进行定时定点答疑,均会使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平台答疑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摘要】随着工业建设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电气专业实用性人才需求越发迫切,这就为电气专业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对于高职学校电气教学,在学生基础物理知识薄弱的情况下,深化电气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学校只有从实践能力入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运用能力。本文将通过高职电气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这一话题进行探究,阐述教学实践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电气专业;实践能力
1前言
实践能力是电气工程专业必备的技能,也是未来学生就业的基础,因此在高职教学中,只有不断渗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从主观上带动学生学习,进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结合,这不但为学生就业机率提供保证,也是未来工业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2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职电气专业工程教学,本就是以为社会提供电气工业人才为教学目的展开的,因此当学生走出校门时,不只头脑中要具备专业电气知识,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学校只有不断加强工程实践,开展更多的实验活动,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我们提到工程实践能力时,也许很多人认为就是单纯的实验操作,这种认知,首先就是错误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教学概念,不但包括图纸设计、造价预算、工程施工、技术研发还包括一切与之相连的社会概念,例如环境背景、市场经济、社会政策、法律条文等等,所以说高职学校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只是单纯的手动实验,教师在设计课程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现代工业发展技术,进行相应的实践设计,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得到的工程实践能力,是环境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冲击,成为真正大时代中,国家电气建设的技能人才。从我国现行的高职教学体制分析,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学中所忽视的部分,因此在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做起来却无从下手,这就说明学校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不相对应[1]。学生的实践能力薄弱,正反应出当下高职教学的现状,首先是学校实验经费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老旧,实验环境无法满足电气教学实验操作,这是学生理论与实践跟不上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实习环节存在问题,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对工厂的基本设施运作不了解,只是通过单一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实现课堂探究,这往往会让学生脱离社会实际问题,致使学生缺乏对社会环境的了解,无法适应工作运作。为适应社会的人才发展趋势,在未来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教育学者以构三个“一体”为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其次是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为一体,最后是科研探究与业务学习为一体,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综合性和智能性等特点,不但具备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具备先进的工程实践意识,是符合社会高端经济建设的工程技术人才。
摘要:构建学校和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合力育人模式是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以和伊顿公司合作为例,建设了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共建了校内联合实验中心、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并推广到多个企业,归纳总结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后续研究实践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电气专业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前进道路上,扎根中国大地,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显得尤为重要。了解企业用人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进一流学校、一流学科的发展。建立与社会用人单位合作更加紧密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其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统筹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双向交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大力推动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推动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以推动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1]。在国家的指导下,我校注重与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合作,构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本文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深入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实践。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1校企合作机制尚未完善
现有的校企合作基础大多建立在教师联系、校友支持等个人关系上,没有形成组织保障机制,对于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的作用,也没有归纳总结并构建成熟的模式;学校和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协调,未形成合适的联动机制,并没有根本性地融合在一起,对校企合作育人产生了阻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