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工业美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和专业课,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2.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使学生受到综合产品设计的能力的综合训练。例如,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以及产品的开发设计等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并以此为核心,对产品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设计理论以及美学和工学基础、设计表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训练,同时不断总结提高撰写论文和设计说明书的能力等等。4.参与社会生产和学校科研工作、实验室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树立良好的学术思想和工作作风。
二、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目前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根据题目的需要,可在其中安排2周的调研实习。结合学生提前下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毕业设计安排从2000-2001级教学计划开始,在第四学年全年进行。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和工作量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产品设计类论文)的具体要求:做此类题目的学生一般至少要根据具体设计的产品,独立完成制定项目计划、市场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对产品的设计要素进行解析,经过设计构思、设计展开、深入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型制作,最后编制完整的设计报告;完成设计效果图、模型制作和一万字以上的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正文一般包括项目的提出、方案论证或文献综述、方案制定、调查报告,具体设计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结束语等内容。
四、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与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参照《**工业大学本科生论文撰写规范》(2000年1月第五次修订版)执行。毕业论文装订要整齐,顺序统一,即封面、内封、毕业论文评语(可后加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含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等。五、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并于答辩前48小时将全部材料交答辩委员会。答辩时间为30分钟左右。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学生评定成绩,并向系学位委员会提出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各答辩小组必须将本组内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至少一名)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教研室答辩委员会复议后给定成绩。对个别特殊情况,可提交系教务委员会处理。六、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
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人数不超过本专业学生人数的25%,中等、及格、不及格不低于25%。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应由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三部分的评分组成,下列权重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设计人美
[论文摘要]:美是博大精深,见仁见智的。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认识,即使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事物可能都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可以被称为绝对美,美也不是相对的,因为美没有定义,也没有比较级。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美也不是丑的对立面,人们赋予事物的定义其实只是个人喜好,欣赏或讨厌。喜欢的便称之为好的美的,美与设计关联时,通常所谓的设计师要赋予产品“美”,实际上是为了获取消费者欣赏。
一.美学与设计
美没有定义,几千年来,美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什么是美,于是就有了美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以及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摘要:在后工业“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学思想广泛渗透到艺术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艺术教育的生态化、多元化发展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本研究收集原始样本文献161篇,经生态艺术教育相关性筛选得到正式样本53篇,依据Tesch的八步分析模型,对样本文献进行系统回顾。通过挖掘生态学、美学及哲学理论背景,文章运用中西比照的研究方式,对全球生态艺术教育研究的学理基础、价值及生态化指征进行系统阐发,为其理念更替及意义增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全球视野;生态艺术教育;生态美学;系统综述
自1972年JosephW.Meeker的论文《生态美学注解(NotesTowardanEcologicalAesthetic)》发表以来,生态美学的时代悄然而至。学者们期望通过发展由生态意识支配的审美活动,建立全社会范围内的“生态自觉”,从而实现大众审美的生态观念更替。[1]20世纪末,“生态艺术教育(EcologicalArtEducation)”被界定为一种生态意识主导人类艺术活动与体验的教育,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1世纪初,以滕守尧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将生态关系融入艺术教育,试图超越并取代学科独立、技术导向的传统艺术教育。2020年,曾繁仁先生提出:“在后工业‘生态文明’新时代,美育的生态转型乃时代发展之必然趋势”。[2]2017年1月,美国教育部支持印发的“艺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之路:2020年推进艺术教育行动纲领”提出要注重艺术教学环境的营造,推进优质均衡的生态艺术教育发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计划于2035年建立全覆盖、多样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学校美育体系。在全球生态艺术教育共同发展的背景下,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法(systematicreview)探究生态艺术教育理论,以期构建全方面、多层次的生态艺术教育框架。
一、样本文献筛选
本研究所有样本文献来源于科学网核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北大核心,以科学网及中国知网为主要搜索引擎。研究选取“生态+艺术教育”“ecologicalarteducationORecoarteducation”①等作为高级检索主题(SU/TS),并通过限制文献类型和研究方向,甄别该领域代表性研究文献;本研究没有指定时间范围(数据库包含1994年至2021年的文章),检索操作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9日。首次检索获得文献记录161篇。在通读样本文献的标题及摘要后,进行初步相关性筛选,并从中获得生态艺术教育相关文献106篇,作为初始研究样本。通过初始样本文献分析,研究制定了一组文献筛选标准(见表1),以判断样本是否符合研究内容与目的。经过进一步筛选,最终获得53篇文献记录作为正式研究样本。依据特希(Tesch)的八步分析模型②,研究提炼每篇文章的观点和结论,并对文章进行编码和分类统计[3]。最终从学理基础、价值探讨、生态化指征三个方面,对全球生态艺术教育进行系统回顾。
二、生态艺术教育学理基础
摘要:简述了街道与道路的区别,对城市街道中能产生意象性的主要元素进行了介绍,并从街道空间、垂直界面、装饰元素、色彩美学等方面,研究了城市的街道意象美学,从而提升城市街道的可意象性,营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街道景观。
关键词:城市,街道,意象性,空间美学,色彩
1概述
1.1城市与街道
街道伴随城市而生,是城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线性空间。这一点,它是有区别于道路的。虽然两者都是行人习惯或潜在的移动通道,均为到达目的地而生,但街道一般指“两侧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区段”,也就是说,街道与人、建筑和环境空间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的走廊。在现代生活中,街道的商业功能和社会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人们的活动场所,在展现城市文化的同时,也记忆着城市的发展。
1.2城市街道的可意象性
[论文关键词]美学室内设计审美环境艺术当代
[论文摘要]当代室内设计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它在现代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和推动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因而完全摆脱了总体性的、线型的和理性的思维惯性,迈向了一种更富有当代性的新思维之路。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今天,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装修空间的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设备的安装;通信等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此加以论述。
一、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