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艺发展论文

工艺发展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工艺发展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工艺发展论文

新工艺运动在历史发展中的定位研究论文

十九世纪中叶,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得到长足的发展。技术革命已经完成,一个工业化大生产的高潮在英、法等先进国家出现,它推动了城市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从而带来了新的社会思潮,引起审美观的变化。劳动者、职员、中产的市民家庭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主体,艺术所服务的对象也渐渐地转移到了他们中间,从而受到他们的审美趣味影响。在英国有拉斐尔前派产生,而在法国和比利时则表现为“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兴起是时代的必然,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广泛发展,后来在中国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在设计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是不可埋没的。

一、新艺术运动在各个国家的表现形态

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性质和表现不尽相同,但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色。比如他们通过艺术家集体的力量去探索现代工艺美术的语言,他们对反对传统的风格,要以新的工艺美术形式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尤其是新艺术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和所形成的艺术特征更有相互一直的地方。

下面我列举一下几个国家,说明一下“新艺术运动”在各自国家的表现形态。在介绍的内容方面有所侧重,由于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所以介绍的内容比其他国家相对详细一些。

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新艺术”(ArtNouveu)本是巴黎一家商店的名称,由出版商萨穆尔宾(SamuelBing)1895年12月创立,是在仿效威廉莫里斯设计事务所的基础上开设的,取名“新艺术画廊”,(TheGalleryDeI’artNouveu)。虽然名称是“新艺术画廊”,其实主要经营和展览风格新颖的家具及室内陈设用品。“新艺术运动”在十九世纪末就初见端倪,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为“新艺术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展示舞台,从那时候起“新艺术运动”在法国持续二十余年,并影响到其他国家,因而,我们称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的发展主要有两个中心:巴黎和南锡(Nancy)。南锡主要集中在家具设计上,而巴黎则包罗万象,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家具、建筑、室内、平面设计等。在巴黎,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建筑师格里马尔。他为巴黎许多建筑以其出色的很多相当精美的装饰,其中最出色的是巴黎地下铁路的出入口站,一共有141种不同图案。他还为卡斯第尔.布拉齐旅店设计了一扇非常出色门,上面的图形变化莫测,线条优美,更是体现了新艺术的风格。在南锡,玻璃工艺家加莱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以他为核心有南锡派的工艺美术联盟。他的玻璃器皿,运用砂轮磨花、酸腐蚀、金属镶叠、金属镂嵌和吹泡等特殊技法,加工出来的图案和花草昆虫都流畅美观,因而被成为“玻璃玻璃镶嵌细工”也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全文

民间工艺美术艺术特点研究浅析

【摘要】江苏民间根植于江苏广大民众生活之中,不但从侧面展示了江苏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民俗信仰,还体现了江苏地域性特征和深厚的长江流域文化底蕴。本文围绕江苏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为主要方向,从工艺的艺术特点研究、工艺的现状研究、工艺创新设计研究这三个方面出发,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能够体现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艺术特点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分类、总结,试图分析出江苏民间工艺学术的现状、发展情况和具体艺术特点,对当下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相关学术研究寄予一些展望。

【关键词】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献;文化发展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概念研究

关于阐述民间工艺美术概念的著作有很多,但关于其概念到现在为止学术界还未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说法。王海霞在《民间工艺美术》一书中指出“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柳宗悦在其代表作《工艺文化》指出“所谓‘民艺’,是指与一般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厚交往的工艺品”。而著名民间美术理论家张道一在《张道一论民艺》对“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相关内涵做了论述,他认为这三者在概念上是有一个大小和隶属关系,也就是民间艺术广义上不但指民间美术,还包含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杂耍等。而美术与工艺美术,可以理解为包含具有欣赏性,提高大众审美的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等,同时也包含具有实用性,能满足人们物质生产的艺术,如建筑、工艺等。从一论述可以看出,艺术大于美术大于工艺美术这一隶属关系,但张道一同时指出可以将“工艺”和“美术”分开,并列而行。美术,并非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词汇,是近代日本在向西方学习后,结合自身文化以汉字意译,并传入中国。工艺,是指劳动者利用各类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成品的方法与过程。“民间工艺美术”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含义是属于一个历史的范畴。“工艺美术”之前冠以“民间”,“民间”可以理解为民间流传、基层劳动者、广大人民群众,那么本文认为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指满足广大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创造的具有民族气息的艺术形式。正因为民间工艺美术涉及范围之广,通常对其研究都会将其分类,而在《中国工美报告: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书》中的分类标准: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漆器工艺品、花画工艺品、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地毯挂毯、珠宝首饰、民族工艺及其他制品、陶瓷工艺品、烟花爆竹等11个门类。本文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结合江苏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从中选取比较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六大品类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陶瓷工艺、刺绣工艺、民族工艺、编织工艺、雕塑工艺、漆器工艺。

二、江苏民间工艺美术艺术特点文献研究

目前根据笔者做的调研与工艺美术相关的研究资料很多,但目前还没有对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对其的梳理是一项又繁复又具有价值的工作。目前国内收录文章最齐全当属中国知网,笔者在知网以“江苏工艺美术”为主题词检索到的相关论文仅355篇,其中学位论文149篇,学术期刊206篇。从这些搜集的论文研究资料来看,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二十年里,关于江苏工艺美术研究的论文数量仅8篇。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十年里相关研究也少,共16篇。21世纪以来,在大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得到重视,关于工艺美术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关于江苏工艺美术研究文本数量基本呈大幅度猛增趋势。笔者以“江苏工艺美术”为关键词在知网搜索系统中进行检索,统计出2001—2021年间相关论文的数量近393篇,是1960—2000年年间数量的近16倍多(见表1)。通过之前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类别,因此笔者按照江苏地区现存的工艺从中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将研究论文进行划分:年画、剪纸、刺绣、印染、泥塑、漆器、织锦共7类。由于江苏各个地方都有重叠的民间工艺美术,如南京剪纸、扬州剪纸、徐州剪纸等。本文将选取不同地方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进行检索和统计,比如剪纸选取“扬州剪纸“作为主题词来进行检索,共检索出103篇,经筛选后选入23篇。对于检索出的相关文献主要根据以下的标准进行筛选:1.文献的篇名、关键词或主题包含检索工艺的种类名称。2.文献的研究对象所在地域是江苏地区。3.主要研究内容为江苏民间工艺的特点、创新设计以及现状与发展4.重复的文献只可选入一次。只有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被选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统计后制作表2。从表可以看出,刺绣、云锦均是在80篇以上,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漆器、年画、剪纸的研究文献大于20篇,为本文次要的研究对象。2020年至2021年处于疫情的特殊时期,不能到图书馆等地搜集相关资料。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知网收录的电子期刊为主。本文通过对江苏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学术研究进行分析,试图围绕艺术特点这一方面相关的学术研究进行梳理。笔者按照之前设定的研究对象,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将江苏民间工艺的特点分为艺术特点和技法特点两个方面,统计相关文献的数量和梳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论述。

点击阅读全文

雕塑材料与传统雕塑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雕塑的产生和材料是分不开的,虽然大多情况下材料只是一种媒介,但人们对材料探索和加工工艺掌握的过程,也是雕塑的制作、审美和形式发展的一个过程。现代雕塑的发展过程也是对固有雕塑材料探索、拓展的过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随着雕塑概念的解构,雕塑材料的内涵和外延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雕塑材料与中国传统雕塑发展

《圣经》云:上帝用尘土按自己的模样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中国神话也载有女娲“抟黄土为人”。似乎人类一开始便与万物结下不解之缘。雕塑的起源不是本论文的主题,但雕塑的产生与物质材料分不开,雕塑形象是借助物质材料呈现出来的。雕塑史的发展,撇开雕塑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外,与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制造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具,后创造形象。从削制的石头工具和用黏土涂在编制或木制的容器上经火烤而成的陶器工具开始,似乎雕塑这个词的“雕刻和塑造”的内涵已经具备。后随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在雕塑材料里添加新的成员,再由铜制、铁制工具的使用,使大型的石雕、木雕成为可能。随科技的发展,不仅雕塑形体的尺寸不断扩大,制作工艺的精细也成为可能,当然这里涉及到材料来源和其他诸如运输、安装等基础科学技术。在传统雕塑中,材料只是作为一种媒介,从属于选择地位,雕塑几千年的发展,对材料的运用已非常成熟。

中国古代掌握雕塑材料的情况如下:

*130~50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打制粗糙的石工具。

*2万年前:母系氏族初期。打制兼能磨制石、骨工具,并在贝壳上钻孔穿连,用为装饰,形成雕刻艺术雏形。

点击阅读全文

毕业设计规定

一、目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刻苦钻研、勇于攻坚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条件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除毕业设计(论文)之外的其他全部实践环节;按教学计划规定修读完各类选修课,方可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三、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任务按照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毕业设计中的各项工作。在毕业设计进行中,及时地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并听取教师的指导意见。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工作,撰写毕业论文,经审阅后,参加答辩。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者,不能获得学士学位,不发给毕业证书只发给结业证书。在毕业后一年内,经个人申请,学校同意,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通过者,换发毕业证书。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对所学知识有综合运用性质,具体题目应多样化,并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当前的生产实际、工程实践、经济实践、管理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也可选择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模拟题目,但都应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科研等较为全面综合的训练。2.题目的难度要适当,分量要合理,过程要完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条件,尽可能做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使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题。3.提倡不同专业(学科)互相结合,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眼界,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跨专业(学科)进行选题。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选题和内容上提出较高要求,以充分发挥其才能。5.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般由有关指导教师提出,教研室批准,由学生选定。学生可自愿报名选题,但要由教研室调整、平衡最后确定。优秀生可自行确定题目,但需经教研室批准,并指定指导教师。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与管理1.系主任和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本系、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把好质量关。2.各系应安排政治思想好,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有较丰富经验并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或校外有关企事业及经营、管理部门具有副高职以上的专家)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7。3.各系应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按学校要求尽早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做好学生的选题工作。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一周内将参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学生名单、题目、指导教师情况报教务处实验管理科备案。4.指导教师要根据题目要求,制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应写明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完成时间和最后的工作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计算程序等)和主要参考资料、调研计划等。任务书经教研室审批后,于学生毕业设计开始前下发给每个学生。5.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原则上做到每人一个题目,如确有个别题目较大,一个学生难以完成的,可允许有2人或多人做同一个题目,但在内容上要有明确的分工,所做的大部分工作不能相同。6.毕业设计(论文)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应在拟定论文提纲、收集、选择和运用资料、理论、方法等方面经常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定期检查和答疑,全面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进度。7.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校内进行,也可结合产学研项目、学生毕业分配等在校外进行。各系专业教研室和学校有关部门,必须保证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各项条件,如参考书刊、技术资料、加工、实验及使用计算机等。8.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有一定字数的文献综述和一定数量的中外文参考文献,一定量的外文文献翻译。并附有外文摘要。9.各系应组织有关教研室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对学生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尤其要把好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撰写、审阅和答辨关。教务处要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抽检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行情况。

六、答辩及答辩委员会1.答辩委员会在系主任领导下,按专业组成。答辩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委员三至五名,秘书一名(可由委员兼任)。2.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以我校教师为主,委员应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也可聘请校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答辩委员。3.根据工作需要,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3—5人,设组长一人。4.答辩委员会名单应在答辩前2周报教务处审核,学校批准后,由各系在答辩开始前张榜公布。5.答辩前5—7天,学生应将设计成果整理装订成册,送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研究论文或成果进行认真审查,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质量、独立工作能力和态度等写出评语交答辩小组。6.在答辩前2—3天,各有关教研室负责组织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1)工作量明显不足或未完成规定任务最低限度要求;(2)成果存在较大错误,经指导教师指出而未修改;(3)剽窃他人成果或直接照抄他人论文;(4)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在文字上或其他方面未满足任务书规定的最低要求。7.答辩前一天,由教研室公布参加答辩学生名单、出场次序和时间。8.每个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为40—50分钟,其中20分钟由学生本人简要汇报设计(论文)内容,另外时间答辩。9,答辩委员会在答辩时,除了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提出质询外,还应考核有关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

点击阅读全文

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简述了目前我国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通过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实践;创新

1以能力培养为前提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1.1 实验教学现状

细观我国大部分现行的工科教育培养方案,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是弱项。其具体表现为:大多专业实验教学遵循实验随课程走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进度安排;实践的目的、对象、方法、步骤等关键要素都是由教师制定,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框架中,沿着既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造成了被动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选题脱离实际等问题。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原单课程设置实验与课程设计的界限,改变学生被动实践的模式,按专业方向独立设置开放性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金属材料专业综合实验(60学时)、表面工程综合实验(30学时)以及相应的综合性课程设计金属材料综合课程设计(3周)、表面工程综合课程设计(2周)。减少或取消相应课程单纯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实践。

1.2 实验教学改革与实施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