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艺美术教育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工艺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工艺美术教育

陶瓷工艺美术教育的实践创新

摘要:新媒体语境下的陶瓷工艺美术教学呈现线上线下多维度自主学习的特点,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在新时代的陶瓷工艺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提升审美能力,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改善教学效果,减少设立的门槛以提升陶瓷工艺美术的教育质量,这是新时代陶瓷工艺美术教育的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工艺美术教育;陶瓷

2020年突然袭来的肺炎(COVID-19)席卷全球,为了阻止疫情在校园扩散,教育部要求推迟春季开学时间,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在这样以网络和数字化为基础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以推动陶瓷工艺美术教育?陶瓷工艺美术教育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新时代陶瓷工艺美术又有什么新命题?

1新旧陶瓷工艺美术教育实践方式的对比

我国现代陶瓷工艺美术教育已经走过漫长的70年,但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在过去陶瓷工艺美术教育更注重某一具体实践与技巧的学习,通过横向比较六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①,一直强调“由技入道”的特点,例如师徒教育、学校教育都追求学生对陶瓷技法有庖丁解牛般的能力。宁钢认为在重视陶瓷工艺基本技能培养上,教学一方面应重视学生陶瓷工艺美术理论和艺术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应强化艺术实验、艺术实践创作的训练②。正如“由我及物-由物及我”是一种物我同一的移情,审美在创作过程中只是一个环节,创作不仅是实践还是更高级的审美活动③。而传统陶瓷工艺美术教学过分重视“由技入道”、“言传身教”。其中“由技入道”中的“道”是指事物的规律,意思是指学习者通过形而下的艺术技法掌握艺术的规律。“言传”即通过言语归纳与总结陶瓷工艺知识性观念,“身教”即师者以示范的形式进行陶瓷工艺美术教学。虽然“由技入道”、“言传身教”符合人们在陶瓷工艺美术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但囿于模式枯燥陈旧,教师还应主观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此,新时代陶瓷工艺美术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养,而非单一的陶瓷工艺技术。新媒体技术与理念的问世加速了传统陶瓷教学模式的改变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同时衍化出陶瓷工艺美术教学新媒体传播的逻辑,致使陶瓷教育教学空间出现“屏幕化”、教学手段“碎片化”的特点。新媒体使陶瓷工艺美术教学突破了时空的桎梏,拓宽了教学场景,解构了陶瓷工艺美术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借助新媒体工具辅助教学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随身、便捷、无限重放的学习陶瓷工艺美术的动态空间。在新媒体语境中,加速融合的陶瓷工艺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与传统“由技入道”、“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因新媒体工具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录制后教学内容具有可控性。在新媒体语境下陶瓷工艺美术中陶艺拉坯的教与学将具有更高的可控空间。这种可控性表现在学习者能够在任意场所无限次重复播放拉坯教学内容。传统的陶艺拉坯教学活动需要在拉坯教室进行现场拉坯示范,高度依赖教学场地与教师资源。新媒体则解构原有的教学途径,相比在教室学生被动的吸收知识与技能,十分依赖教师的教学进度与现场指导,学生在新媒体授课中则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接收主动权与自主权,在某段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以重复播放、随时暂停、随意调整播放速度与进度,在陶瓷工艺制作中,还可以借助一些三维结构图进行触摸式互动,充分理解重点与难点。以新媒体陶瓷拉坯为例,学生能够随时拉近、拉远镜头,深入认识与学习拉坯环节中的动作要领。第二,工艺美术作品数字资源化。现在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国内博物馆、美术馆大多都有3D数字资源,新媒体不仅能够打破原有教学场景,还能数字再现工艺美术作品。数字化使得艺术品的物理对象由实物转变为非实物。将非实物数字模拟后的艺术品展现在学习者面前,能够让工艺美术作品超脱时空的桎梏,推动教育资源的平等发展。这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成为学习者有效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能成为教师的教辅资源,让教学资源更加鲜活与生动。例如在陶瓷工艺材料原理上常见的是枯燥的化学公式与化学符号表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素材库将该学科的知识与晦涩的理论展示出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乐趣。第三,课下学习的新法宝。新媒体技术还能通过网络连接不同主体,这当然包括教师与众多传播者。网络能让教师与学习者在线上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学习者能够在课下获得更为针对性的指导,教师也能在课下随时共享最新的学习资料与工艺美术作品以提升教学效果。新媒体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工艺美术教学的边界,打破了原有陶瓷工艺美术教育的“学校围墙”,整合多元化优势教学资源,让学生的学习过程饱满鲜活,实现线下、线上双管齐下的教学模式。

2新媒体向陶瓷工艺美术提出的新命题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工艺美术教育论文

一、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现状

(一)师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工艺美术高职教育需求的不断上升,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约80%的大专院校开设了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甚至有部分还将其独立出来,成立设计学院。一方面,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一拥而上,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并没有相应的师资储备。这就导致市场需求与教育供应不成比例的问题,也间接致使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人才匮乏。有的一半以上的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都来自于中文、哲学等一些与工业美术专业不太相关的专业,在这种局面下,工艺美术类专业师资供应不足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教学设备

现状工艺美术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既有教学原则的一般性,又有其独特性,应将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高职工艺美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挖掘学生创作的潜力,工艺美术高职教师除了讲授理论知识,还要教授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及熟练使用特殊的材料技能等,达到此效果,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会使用到多媒体及特殊设备向学生展示、实践与工艺美术相关的信息,以此进行更好的创作。在高职院校中,教学设备是科研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也同样离不开先进的教学设备。目前,高校基本都使用多媒体设备。在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同样应用广泛。但是,对于高等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多媒体设备存在一定的局限约束性,如在传递信息上单一、硬件受限制、设备及材料受限、资源不能共享,不利于交流等原因。由此可见,多媒体设备越来越不适应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的要求,不适合当前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向现代化过渡的需求。调究数据显示:造成高职工艺美术师资培养硬件匮乏与落后的原因,有58.3%的教师认为是培养培训场地条件限制,17.6%的教师认为是物质条件限制,还有13.7%的教师认为是统筹规划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艺美术教学设备、仪器设备与特殊设备的使用率是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思考的问题。大部分工艺美术高职院校教学设备在管理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一方面对工艺美术教学设备管理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在观念、管理体方面也存在着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保障机制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贵重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和与各高校资源共享的机会。因此,根据工艺美术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工艺美术高职教学设备高效且科学的管理、使用以及共享机制,是当前工艺美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专业综合素质

点击阅读全文

工艺美术教育与行业协会产学合作初探

企业能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的应有作用,企业对职业教育有内在的需求,企业有支持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服务的责任和义务。目前,笔者工艺美术学院所在地系“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2007至2011年度工艺美术出口达3亿多美元,古典家具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亿美元,产品大多通过民间对国内外贸易形式销售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此学院把行业协会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作为合作办学的重点,这部分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参与职业教育合作;企业发展稳定快速,对高技能人才有迫切需求;有能力保障高等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合作合约的有效落实。笔者工艺美术学院今年尝试项目之一就是密切联系玉石雕行业协会的产业发展实际,以玉石雕设计专业为载体,以学校、行业协会合作为突破口,通过合作办学形式,建设学习、实训、研发三位一体平台,进行产学深度合作,开展行业协会所在地的分校区合作办学项目的改革和实践。实践说明,只要企业对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够高;只要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与加快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相符合,与区域产业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路子将越走越宽。

产学合作:把车间建在学校,把学校建在车间

省教育和经贸部门根据海西建设的需要,组建高等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也已经首先挂牌组建工艺美术等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了合约办学模式的施行。校企联手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年安排专业教师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科研不仅靠学术文章,还必须在生产实践中去参与设计操作,并在专业教师晋升与职称评定中对作品和设计有一定的要求,学院为教师设计科研与社会实践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结合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派遣教师协助合作企业制订职业教育培训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开展员工的全员培训和过程培训,建设学习型企业。产学合作的内涵就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互惠发展。校企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一是由合作企业设计建设方案,并向学院提供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建立校内“教学型”实习、实训基地。二是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在厂区车间内设立“生产与教学一体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借鉴其他省份在鼓励企业参股公办职业院校政策,支持公办职业院校不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吸纳企业资本资金,参股入股职业院校共办职业教育,尝试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其他所有制为辅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笔者工艺美院今年联系石雕行业协会的联合办学项目就是在项目筹备、招生工作、教材及教学资料、教师课酬、教学及教务设备和设施等资金投入及各项费用的支出均由石雕行业协会负责。高等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合作的关键是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的相互渗透、互生共赢,真正做到把车间建在学校,把学校建在车间,形成校企合一、校厂合一的办学体制。

制度探索: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

劳动保障等部门指导企业,确保落实“先培训后就业”的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招聘职工应优先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经过职业培训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落实就业准入制度,是高等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合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围绕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如果能借鉴其他省的“实施两制度、建立一平台、加强三作用”制度,将更有利于推进我们高等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实施两制度”,就是要大力实施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制度。技术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建立一平台”,就是该省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与经贸部门加强合作,搭建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平台,共同组织一年一度集联合办学、招生、就业于一体的“校企联合办学洽谈会”。“加强三作用”,就是强化政府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合作办学中的组织、引导和推动作用。在现阶段,推进高等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发展仅仅依靠学校与行业协会的自愿联姻是不够的。劳动保障部门、经贸部门和行业协会要认真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参与制定高等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合作办学规划,参与制定高等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人才培养标准,参与对高等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合作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点击阅读全文

工匠精神下高校工艺美术教育教学研究

【摘要】工艺美术专业在教学方式的改进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要积极通过不同视角的探索来实现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在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上仍然存在一些年代遗留问题,因此,高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应该针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下足功夫,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为本土工艺多方位发展提供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0引言

在新时代的十大新词行列中,工匠精神名列其中,在广泛讨论以及多媒体的宣传之下,工匠精神被高职院校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强烈推荐。通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任务的多元融合,来实现工匠精神的根本性培养,这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新式探究方向。

1“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

工匠精神具有特定的内在含义,其根本性表现方向是针对材料的设计制造选择以及打磨。通过不同方面之间的共同追求来实现精益求精的产品获得,正因为在时代的发展之下,我国人工制造业所存在的弊端让相关问题得到广泛的重视,同时也使人在长线思考过程中进一步认知行业标准以及实干精神的培育[1]。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及到工匠精神,正是历史上工匠精神延绵不绝,才造就了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延续命脉。其中所内蕴的一丝不苟以及严谨规范的认知态度,使得我国能在未来长远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形成强烈自我需要的内涵要求。同时也能够抵御那些急功近利以及浮躁的风气,使得高职院校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在这特殊精神的鼓舞之下,走向文化发扬的光辉地带。

点击阅读全文

新世纪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论文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和谐统一性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和谐,无论是人与自然、美观与实用、物质与文化、形态与神韵、心灵与技巧、材料与工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谐”与“适宜”。对于完美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事物的外观形态与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物品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美学的感性关系与理性规范的和谐统一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对比变化,在对比中又追求统一完美,以达到最佳的和谐效果。单从传统工艺所用的色彩而论,就非常能体现出这一点。追溯到商周时期,由红、黄、蓝三原色加上黑白两中极色所构成的五方正色,奠定了中国传统工艺色彩的基本色调。从汉代之后直至明清则表现得愈加丰富,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色彩体系。尤其在明清和近代的工艺品、建筑彩画以及民间工艺美术上表现得最为充分。不论是色彩艳丽的五彩瓷、霓衣云裳的云锦、绚丽夺人的景泰蓝还是五颜六色的民间年画、彩塑、刺绣等,无不是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北京故宫所代表的古建筑群,更是中国传统工艺色彩特征的集中体现,那些红墙、黄瓦、汉白玉的基石所构成的鲜明的色调都是中华民族美学的集中体现。这些色彩在强调对比变化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一种统一和谐的完美展现。即将色彩中对立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组织起来,使之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正是诸多对立而又统一的因素所产生的变化与更新,才能使中国传统工艺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象征性

当中国摆脱了野蛮时期,进入到文明的阶级社会之后,传统工艺美术又被赋予了道德伦理的内涵。中国传统的工艺思想一直十分重视器物的伦理道德规范,特别强调事物在使用的感受和审美的情感之间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要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长期受制于强烈的封建伦理观念束缚,使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的造物包含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色彩、尺度、体量、纹饰等方面象征性地喻示这种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的普遍性,常常使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附属品,进而造成矫饰之态或者物用功效的损害。例如,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思想代表的儒家思想就十分强调审美与伦理的结合,孔子的“尽善尽美”、荀子的“美善相乐”均是主张美与善的统一,从而强调艺术的政治伦理作用。他们要求艺术不仅要在形式上显示自身的审美价值,还要传播一定的政治思想,颂扬伦理道德。在《周礼》中规定:“皇帝冕服,玄衣纁裳,用十二章,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又如《宋•舆服志》中规定:“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浅绯。”可见,以形态来划分贵贱、等级,这成为了权力差别的标志与象征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常以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以彼屋比此物,引譬连类,借物托意。如秦汉瓦当工艺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样,就是方位、季节和颜色的综合象征。

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性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脱离不了情感和意念的表达,是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形式的,中国人在思想上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和谐统一的,将天、地、人、物以及情感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这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在造型特点上并不拘泥于现实,而是经过抽象、夸张、变形、寓意、暗喻、双关、谐音等方法结合传统文化思想,加以工艺制造而形成的。如商代的青铜器图案造型中的饕餮纹,则是将传说中的凶兽简化概括为平面形象,夸张五官特征,以表现狞厉之美。唐代的宝相花,是以莲花为原体,结合牡丹等其他花卉,创造出的一种唐代人理想的艺术形态,花瓣层层交错,丰满华丽,富丽堂皇,不仅反应了唐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同时也彰显了大唐盛世的文化象征。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还有许多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如流行与宋元明清时期的缠枝花,以主茎环绕主花并彼此相连,具有连绵不断的续世之意,成为中国传统连续纹样的一种主要形式。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