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工艺实训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国务院总理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中职学校是向社会输送应用实践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加强在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应用实践型人才。鉴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其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影响了其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对机械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十分有必要。本文立足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对机械专业教育教学有效改革与优化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教学改革;优化策略
1中职机械制造工艺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形式单一化。在目前的中职机械制造工艺教学实践中,诸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仍以传授式为主,通过直接讲授机械相关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教学进度,却难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再加上机械制造中存在较多抽象化概念,学生很难直接理解。此外,在单一的理论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难以将理论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动手能力不足。
1.2对能力培养缺乏重视。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涉及到专业制造知识较多,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无法完全实现课程教育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工艺,教师应将重点放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时间分配上。但是,依据目前调研实际来看,受到教育条件、教育理念等方面限制,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更侧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很难将教材内容与机械制造工艺联系起来,以至于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缓慢。
1.3考核方式不科学。从客观角度来看,诸多学校与教师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仍采取卷面考核的方式,这种单一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仅重视最终的考评成绩,忽略了课程学习中重难点知识的总结与掌握,更多学生选择在考前依据教师所划重点进行突击式复习,对日常学习任务的完成不够用心,以至于他们对理论知识把握的不够全面。
分解教学内容,规范示范操作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采取分解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在教学项目中,一个一个地反复进行示范,让全体同学看得清,记得牢,真正掌握操作要领,避免盲目训练。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我们反复巡回查看每一个同学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学生因为操作错误而返工的几率,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手脑并用,巧练技能在实操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巧练,用较少的时间较熟练地掌握技能。例如:在讲解一种工艺方法后,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有没有其他工艺方法。或者拿一件成品让学生分析、讨论它的工艺流程,然后由教师总结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地掌握技能操作。
及时安排技能检测,激发学习积极性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及时讲评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同时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教和学双方都有促进作用。例如在男西裤的缝制工艺中,讲完装拉链,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就要安排技能检测,及时了解具体的教育学的情况。对于学的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对于学的差的学生要与他们一起找原因,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培养团队精神,构建互助小组在一个班级中技能掌握参差不齐是必然的,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加强辅导。然而师资力量毕竟有限,很难对学生一对一进行讲解和指导。成立实训小组,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较好的选为组长或副组长,给予他们精神鼓励以“优”带“差”,提高实操效率,促进学生们共同发展。成立实操学习小组,有利于营造团队合作气氛和协作意识。在实训过程中鼓励他们彼此协作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实操项目。实操学习小组的组建,就是构建和谐进取的团队,是促进学生兴趣的重要条件,从而形成和谐有效的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训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争相聘用。
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各高职院校纷纷提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训教学则是“工学结合”不可或缺的中间连接链,把课堂理论转化为技能,必须使学生在实训中加以强化,到企业顶岗生产才能受到欢迎。实训教学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关键环节,主导实训教学的当然是教师。提高实训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一是抓好“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安排教师深入企业熟悉生产技术,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娴熟的生产经验。二是引入“活水”,从企业单位聘请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改善专业师资结构,专兼相结合,适应技能培训的要求。
金工实习是高校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是高校大学生认识和了解制造技术的接口、通道和桥梁。车床是机械制造中重要设备之一,约占金属切削机床总量的20%~35%,所以车削加工在机械加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但近年来,国内大多数高校在车工实训教学方面还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按照指导教师绘制好的实训图样和工艺路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教师在按要求对作品进行检测与评定后,最终给定分数,即可算完成了实训。而这样的教学比较机械,学生得不到系统学习,得不到创新锻炼,更得不到高素质的发展。所以,在此情况下,特对车工实训教学进行研究。作者认为车工实训教学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修订培养计划,增加实训学时
许多高校的金工实习车工实训的学时较少,对于基础制造来说,最多的只有一周,对于数控加工来讲,一般只有一到两周,学生只能了解和认识一些浅薄的车削加工工艺知识,体验一些简单的基本操作技能,而还有许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无时间传授,学生也没有时间学习,教师只能按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机械简要教学,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设计制造,所以希望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把人才培养方案按其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的方向进行修改,增大学生实训时间,为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实用型人才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方案改革。
二、构建合适的教学内容
高校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构建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教育部课程教学指导组在金工系列课程改革指南中指出:要不断更新实习内容,尽可能创造条件,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习的比例,并引入现代教育技术,逐步代替“作坊式、师傅带徒弟”的落后方法。构建合适社会发展需求的车工实训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认知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能力,因此,本文以贵阳学院金工实习为个案,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色原则以及社会资源,将车工实训内容分为五大模块进行实训,即:安全操作技术、基础制造技术、检验测量技术、数控制造技术和创新制造技术。
1.安全操作技术。
1学生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需注重实训的前期培养
很多学生对实训没有深刻的认识,仅仅把实训当成正常教学中的过程,只要考试通过就行,甚至有部分学生怕苦怕累,想把实训蒙混过关。由于学生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自主学习,所以对技术的掌握也比较粗浅。学习机械加工技能,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自学钻研得来的。作为参与实训的学生,必须地自己所学技能有深刻认识,可能是自己今后谋生的饭碗,努力学习并培养对它的热爱,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效果也大打折扣。
2实训过程中不善于总结
这一点在实训过程中很多学生忽视了,我们大多数学生参与实训,都是第一次告别理论课堂,接触机械加工,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即使在实训过程中完全听懂了,由于没有成文的记录,两三周之后就忘记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把少见、常用、重点和难点、包括自己在实训环节中出现的操作失误等等。实践证明,勤总结和勤记录的学生在实训之后仍然能记住当初所学的知识。
3实训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或者说理论知识欠缺
很多学生在实训时体现出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或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深刻。例如:普通铣床实训中铣削六面体要求基准统一,那么对基准面的理解,很多同学都知道大概的意思,但是不能阐述其定义。又如课堂上讲的刀具角度,在实训中针对一把焊接式车刀,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判别出前角、后角、主偏角等等,甚至很多学生连主切削刃都不能准确的辨认出来。另外,就是形位公差,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如垂直度、圆跳动、平面度等具体的意义。这方面的内容作为学生入门技能培养的基础知识,必须要掌握牢固。如果能很好的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学习效率一定事半功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改善: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开始不断改革。很多企业在进行高职技术型人才招聘的时候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无疑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的机械加工实训教学,为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高校课堂的创建提供了针对性的措施,希望能够提升我国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机械加工;实训;有效课堂
1我国机械加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
对于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而言,坚持贯彻集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了该专业的核心综合能力,对素质实践教育原则更加重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为了有效提升职业学院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转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态度。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已经对校内一些机械加工类专业的理论教学设置了相应的实训教学[1]。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向学生演示动手和实训来帮助学生在复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