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股票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积极发挥股市的融资筹资功能;着力培养股市的投资功能;谨慎看待股市对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功能;放缓股市的定价功能;配置资源的功能任重道远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股市的融资筹资功能之所以是首要功能是中国目前的现状决定、回报是投资者永恒的权利和追求,是股市长期存在的基础和依据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股票市场功能审视
论文摘要:文章从积极发挥股市的融资筹资功能,培养股市的投资功能,谨慎看待股市对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功能,放缓股市的定价功能,配置资源的功能任重道远等几个方面,对当前的股市功能进行探讨。
股票市场随着中国改革起步,伴随中国的经济发展而成长,有过悲伤有过怨恨,有过兴奋有过喜悦,更有期盼和希望,正是这种多元情感交织才能演绎成今天中国之股市,也正因为有多元情感,才需要上升到理性的思索,对当下的股市功能进行审视。
一、积极发挥股市的融资筹资功能
股市的融资筹资功能之所以是首要功能是中国目前的现状决定。股市创设之初,由于特定时期的社会条件,产生了特殊的中国股市,为国有企业筹资、脱困、改制服务,长期以来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使命,筹资功能成为股票市场的首要功能。随着时间的发展,股票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功能是否过时,是否退居次要位子,笔者认为中国股市的融资筹资功能还是第一位的,必须坚持。理由如下,第一是股市特点决定,股市融资成本较小、筹资额大、无需偿还长期使用、回报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第二是中国的现状决定,建设任重道远,企业的融资筹资渠道较少,国民的投资意识还在成长之中;第三是中国经济发展决定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不断增多,资金需求量大,筹资资金主要还是在本国境内。要发挥好股市融资筹资功能必须进行一系列的修正,首先应当严把股票“发行关”,警惕包装上市,严打伪装上市,不能把股市变成上市公司的“提款机”、用了白用、花了白花、拿了白拿、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次不断改善上市公司的内在质地,提高上市公司的营运质量和运作效率,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真正夯实上市公司这一证券市场的基石;第三坚决遏制再融资饥渴症,严格控制再融资时间、规模和使用方向。
一、资本市场负财富效应的的原因。
(一)我国的制度不完善,存在缺陷。
股市健康发展所需制度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股东、投资者权益的法律和司法保护框架;二是司法的独立性;三是新闻媒体作为一个制度机制是否可不受约束地发挥对上市公司、整个市场、整个经济的监督作用。这些东西合在一起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股市跟其经济的发展是否能够同步,在我国这些必要的制度都是不够完善的。由于体系的不够完善,导致我国股市的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中小投资者并没有获得太大的收益。
(二)我国股市功能严重扭曲,从根本上限制了股市财富效应的发挥。
在我国,股市的主力是A股市场,而A股市场的定位是为国企改革服务,并且发行方式的限制使股市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股市的这种定位,使得散户们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大部分代价,其整体盈亏状况令人堪忧。这种功能定位的偏差,很重要的一点与我们现行干部体制下低效率干部考评制度有关,即把股票市场上每年的融资额当成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因此,在我国股市中,长期存在不考虑投资者,不考虑这个市场怎么为优化配置资源服务的问题。在我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中月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人群达91.56%,其中更有6.35%的失业人员和22.9%的离退休人员。这部分投资者存在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但把钱存在银行里多少年也满足不了这种需求,所以干脆到股市里来试试运气,这就导致他们在操作中短期行为严重,股票换手率较高,因此股票收益不具稳定性,财富效应难以发挥。如果财富积累尚未达到满足未来需求的必要量,居民就可能将股票收入全部或绝大部分用于股票再投资,而不是用于消费,股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低,只有达到满足未来需求的必要量后,居民才会逐步增加股票收入用于现期消费的比例。然而,在我国股市中,尤其中小投资者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多年来股民损失惨重这样的股市,投资者不可能会有股票收入的财富积累。
(三)我国的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低下,破坏了财富效应发挥的前提。
香港股票市场
内容提要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股票市场十分活跃。本文一般地介绍了香港股票市场的沿革、股票种类、股票价格指数及影响股票价格升降的诸因素等,以便读者对香港股票市场有个概括的了解。
在香港,股票是千千万万市民和企业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市民议论股票,是因为股票市价的每一个点数的升跌,都意味着获益或亏损;企业家关心股票,是因为自己公司上市股票市价的升跌,意味着公司信誉的升降,即意味着公司向社会筹措资金是看好还是看淡。为此,香港几家电视台、电台,每日几次报道股票市场情况。通常,早上一开始,即回顾昨天的股市交易情况:中午报道当天正在进行的交易情况和趋势;晚间新闻中,对当天的股票交易做一全面的总结,并介绍世界几个大股票市场的交易情况。
另外,十几份中英文报纸每天都用几个版面报道股票消息。
下面,就香港的股票市场作简要的介绍。
摘要: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将趋稳和,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温和增长前景将对市场形成支撑,而处于高位的市场估值水平、巨额的市场资金需求、基金持股比重进一步提高和持股进一步集中可能产生基金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将制约市场行情的发展,市场行情可能在复杂激烈博弈中呈现宽幅震荡的特点,较大的整体性市场机会将难以再现。
关键词:上市公司业绩市盈率资金
一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温和增长前景为市场提供支撑
2007年,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货币流动性日益泛滥背景下,在资产(包括股票、房地产和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会计准则变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A股上市公司出现远超原先预期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具有可比数据的1364家上市公司加权每股收益从上年同期的0.055元上升到0.098元,同比增加78.1%,第一季度较上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42.0%;2007年上半年,1503家公司创造净利润3262亿元,可比公司完成3232亿元,同比增长69.87%;200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5655.87亿元,有可比数据公司同比增长高达66.93%,已远远超过上年全年所有上市公司完成净利润的总额。
200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及其增长数据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出色,全年业绩高速增长已无疑问。这无疑是我国A股市场2007年前三季度强劲上行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文献回顾
(一)在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关系方面
1.与最终目标的关系研究。Borio.C(1994)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央行没有理由去关注资产价格的波动。只有当资产价格波动影响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时,货币政策才应干预资本市场。而国内学者钱小安(1998)在研究了资产价格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后指出,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执行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应在确定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Friedman(2000)通过对美国股票价格在一个较长时期中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股票价格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就我国情况,谢平、焦瑾璞(2002)认为1999年下半年开始的货币政策机制紧缩效应与股票市场的关联在增强。央行为提高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当关注股票市场的发展。同期,易纲等人(2002)借助模型分析发现,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仅取决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股市。当股市价格偏离稳态越来越远时,经济运行将是不安全的。因此,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应同时考虑股市价格和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但是央行的根本目标仍是维护币值的稳定。较权威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02)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对股市波动央行应关注但没必要盯住。
2.与中介目标的关系研究。货币需求方面:Friedman(1988)认为股票市场通过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和替代效应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Friedman&McComac(1991)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的股票价格与货币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股票价格对货币需求具有负向影响。国内学者易行健等人(2004)实证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估计了包含股票市场成交额的季度货币需求函数,得出我国股票市场成交额减少了各个层次货币需求的结论。进而赵明勋(2005)实证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发展倾向于减少狭义和广义的货币需求,且对广义货币需求的影响小于对狭义货币需求的影响。
具体到股票二级市场,据石建民(2001)、高莉、樊卫东(2001)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二级市场对货币需求具有统计显著性,为正相关关系。股票二级市场对M1需求的影响要大于对M2的影响。
货币供给方面:周英章、孙崎岖(2002)对中国1993—2001年股市价格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股市价格波动明显领先于货币供应量且对货币供应结构的稳定性构成较强的正向冲击,从而加大了央行货币调控的难度,削弱了宏观需求管理的有效性,故建议货币政策应密切关注股价波动。在股票价格对各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影响方面,王维安、杨靖(2003)通过对中国1999~2002年的实证分析认为,股价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和转换效应是存在的,替代效应作用于短期,而转换效应会在一段时滞后显现。金德环、李胜利(2004)则进一步研究了中国股市价格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股市价格和M0、M2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它可以用货币供应量M0和M2来解释,但股价变化不是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三)在股票市场与利率手段的关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