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关键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柔性制造系统(FMS)系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制造系统。目前所谈及的FMS通常是指在批量切削加工中以先进的自动化和高水平的柔性为目标的制造系统。随着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FMS发展颇为迅速,并且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械与控制设备的发展,也促使柔性制造技术日臻成熟,80年代后,制造业自动化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即基于计算机的集成制造(CIMS)时代,FMS已成为各工业化国家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研制发展重点。
一、规模
按规模大小FMS可分为如下4类:
1.柔性制造单元(FMC)
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和一种产物,其特点是实现单机柔性化及自动化,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2.柔性制造系统(FMS)
摘要:研究了组件技术和特征造型技术,并以“金银花”系统的开发为实例对基于组件开发三维CAD系统的相关技术和实现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实现系统的框架结构和组件结构。
关键词:CAD组件变量化(VGX)实体造型特征造型
1.引言
随着传统CAD系统在工业界的应用普及以及现代设计问题的复杂化、智能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用计算机取代人进行手工绘图。所幸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基础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协同设计等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得CAD系统也由单纯二维绘图向三维智能设计、物性分析、动态仿真方向发展,参数化设计向变量化和VGX(超变量化)方向发展,几何造型、曲面造型、实体造型向特征造型以及语义特征造型等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CAD软件复杂程度的增加和各个不同应用系统间互操作的现实需要,人们希望CAD系统具有极佳的开放性同时又能“搭积木”似的自由拼装形成不同的功能配置,软件工程技术特别是组件开发技术的研究应用和逐渐成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组件技术使得各CAD系统开发商们不必再完全遵从“一切从零开始”的开发模式,他们可根据自己的技术优势在满足组件接口规范要求下开发不同的构件,然后在得到许可的情况下便可以自由使用这些构件来搭建用户所需要的CAD系统。这种方式因其开发周期短、见效快、系统柔性高、开放性好、以及容易“即插即用”和进行并行开发等优势而倍受亲赖。
本文主要讨论采用组件技术开发国产商品化CAD/CAM系统——“金银花”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
1疏枝疏蕾
萌芽后,结果母枝上每隔20厘米左右留1个结果枝,疏除背下枝、过密枝、发育不良的结果枝。4月初花蕾分离后及时疏除所有侧蕾,保留主蕾,疏去畸形、病虫、太小和过密的花蕾,以节约养分。一般强壮枝留5~6个花蕾,中庸枝留3~4个花蕾。
2果园生草
猕猴桃园实施大行生草(生草带宽1.0~1.5米),小行用青草、秸秆覆盖保墒。幼龄园可间作生育期短、浅根、矮秆、高效经济作物,如花生、大豆、菠菜、萝卜等。盛果期园在行间播种毛苕子、三叶草等,一般于3月底至5月初种植毛苕子,每亩用草种2.0~2.5千克,当草长到30厘米时割草覆盖树盘,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果园小气候,减少灌溉次数,减少化肥施用量。3科学夏剪4月上中旬树冠外围结果枝在花蕾以上留3~4片叶摘心,树冠内膛预留的下一年结果母枝(行株距4米×3米的选留24个左右)不摘心,当长度1.3~1.5米、功能叶13~15片时再轻摘心,所有二次枝、三次枝留3~4片叶反复摘心。疏除主干上所有萌蘖,疏除架面上病虫枝、细弱枝、过密枝、徒长枝,确保树冠通风透光、树下有均匀光斑。海沃德品种一般要注意摘心防风,一般新梢长到15厘米左右时全部进行摘心,预备枝(下一年结果母枝)可从二次枝中进行选留和培养。
4充分授粉
只要授粉充分,猕猴桃不用任何激素处理也能长成商品果。猕猴桃授粉以自采雄花花粉为主,也可选用高质量的商品花粉作补充。采集花粉选择即将开放或半开放的雄花,采回提取花粉,花粉必须在干燥、低温环境和非金属容器内存放。雌花开后5天内必须及时进行授粉,可采取人工对花、授粉器、电动喷粉器等措施授粉。有条件的果园实施放蜂(可选用蜜蜂、壁蜂、黑蜂等)辅助授粉。
【摘要】工业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要充分考虑到工业互联网中的互通以及兼容情况,实际考虑到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文章将从分析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安全形势为切入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安全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研究
1引言
在工业互联网安全关键技术建设过程中,需要围绕通信、计算、控制等内容进行展开,建立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使其可以更好地对工业互联网安全关键技术进行验证,确定安全技术应用的合规性,针对不足之处提供一些调整建议,从而提升技术的应用价值。通过采取措施来提高安全关键技术管理水平,对于促进工业互联网体系稳定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
2分析当前工业互联网安全形势
当前工业互联网安全形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系统元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安全矛盾问题,如软件下达指令无法得到硬件的准确执行和反馈,导致系统安全性得不到保障。②工业互联网体系具备了较高的安全需求,能够辅助工业企业开展相关的互联网安全工作。③传统边界防护不能满足系统自动化的发展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升级处理。④当前工业互联网行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运行体系,对此,各个工业行业应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整合工作,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数据支持。⑤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在当前还处于局部试点工作状态,与大规模应用推广还存在着一定差距[1]。
1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综述
1.1政策背景
联合攻关是为了解决共性技术问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通过多种合作的方式形成联合攻关体从而完成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创新,包括产业研、协同创新等。共性技术对行业领域内每一家企业,甚至对跨行业相关企业都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共性技术解决能够为整个行业“疏通静脉”,否则就要“卡脖子”。共性技术难度高、影响广、投入大,决定了联合攻关是共性技术解决方案的最佳选项[1]。组织模式指联合攻关中重大决策的形成方式和不同参与主体参与决策、人员和资金投入、研发成果使用和共享的方式,好的组织模式决定对联合攻关的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家层面和科技部政策对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大力支持。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出了要求。苏州市积极落实中央部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规划:区域联动上,积极融入对接上海,取长补短;加快政策、平台、人才等多方创新载体建设,服务创新联合体的组建与运行;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在初步明确苏州未来创新联合体组建思路的同时,进一步肯定了企业,尤其是领军企业在联合体中的重要作用[2]。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方面,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建设相关产业体系的基本思路。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将人工智能的发展路线上升到国家战略。2018年5月,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聚的目标,争取成为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示范区。
1.2联合攻关的组织模式
联合攻关的组织模式分为以下3种[3]:1)由政府投资主导,引导高校联合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围绕科技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的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案例是2007年起广东省与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协作,集结省部产业技术资源、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至2010年已达到34个,在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补链强链方面大有作为,构建了关键技术串起的产业和研发利益共同体。2)企业牵头吸引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同研发,企业在联合攻关组织中承担决策作用。典型案例如青岛海尔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的清华-海尔变频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结合了海尔家电的市场优势和清华空调变频技术方面的技术积累,引领行业变频技术的发展,提升全行业智能制造水平。3)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建立研究实体或形成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展开分工协作,形成一种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典型案例如中科院微电子所发起成立的硅通孔技术攻关联合体,集合昆山西钛微电子、上海展讯、苏州晶方半导体、北方微电子、中芯国际等企业,北大、清华、华中科大、浙大、国防科大等高校,促进TSV各项技术环节发展,培育本土相关产业技术能力。
1.3国内外联合攻关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