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范图书管理

规范图书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规范图书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规范图书管理

现代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研究

【摘要】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随之广泛应用。图书馆管理员如何科学地管理图书馆,不但关系到读者求知的方便程度,也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观念、方法和技术已经不适应当今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由此,现代图书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表面上看是读者来来往往,借借还还,琐碎、细小和单调,似乎没有什么技术性,因此,常常被人看作是个简单的工作。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笔者认为,图书管理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特别是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作为职业教育的另一个主阵地,图书馆承担着为教学、学生管理、培训、后勤等服务的重任,因此,“读好书启迪智慧,用智慧滋养心灵”,也就成为图书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作中,图书管理人员应该是集图书采集、图书分类、图书保管、图书管理、图书阅读,以及图书信息传播、图书鉴别、读者教育为一身的通才。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应是多方面的,但最核心的素质应该是以下四个方面:即政治素养坚定、职业道德优良、知识素质全面、性格作风朴实。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能力

一、政治素养坚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总理曾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因阅读了一些不健康的书籍而走上犯罪的例子并不少见。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接受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这就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因此,做为一名图书管理人员,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同时,更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所以,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政治觉悟,要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文件,增强自己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同时,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善于识别鲜花和毒草,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二、职业道德优良

各行各业都有各自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2002年11月15日,中国图书馆学会针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明确了“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行为。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拓展社会协作,共建社会文明”的准则。这一准则的确立为我们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依据,具体到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敬业是对图书管理人员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读者,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管理已日益被人重视,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要热爱图书管理工作,对图书管理工作充满信心,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把图书管理当成崇高的事业去热爱。同时,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作为图书管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对待图书管理中每项工作,要积极主动利用排架、整架和办理借阅、归还手续等时机,加深对图书摆放位置的记忆,熟练掌握工作流程,方便快捷地为师生员工做好服务,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其次要树立读者第一的意识。图书馆实际上是以服务为中心的部门,而这种服务是通过管理员的劳动实现的,因此,图书管理人员便是为读者服务的践行者。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要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想读者之想、急读者之急。其次,要及时征求读者意见,不断了解读者需求,根据学校财力实际,尽可能地解决读者之所急。第三,要认真对待每一位读者,做到百问不厌、百拿不厌、百换不厌,以满腔的热忱为读者服务,让走进图书馆的每位读者心情愉悦并有所收获。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都体现在对读者服务的认识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责任和担当。三是要树立勤奋好学精神。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作为一名图书管理人员,如果不思进取、墨守成规,就很难服务好读者。因此,图书管理员一定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拓展自己的业务功底。工作中,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还要参加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为师生做好服务。四是要树立乐于奉献精神。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是需要一点奉献精神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甘当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另一个工作标准。敬业奉献,贵在行动,重在坚持。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与教学不同,师生员工借阅图书资料,往往会利用课余或休息时间,因此,图书管理人员也常常会加班加点,甚至牺牲休息时间为师生服务。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不仅为工作而努力,为读者而奉献,也要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不为名利所动,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点击阅读全文

信息化图书馆管理论文

1.引言

全球信息资源逐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影响了人们获取、分享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购物与交流的目的,他们更迫切希望通过上网就可以浏览到更多的图书信息或下载信息资源。且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了多元性、应用性、以及社会性的趋势,因此,图书馆管理必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拓展其发展空间,通过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文献检索等多元的一体化服务功能才可得以实现。数字网络化必是图书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对传统的图书馆模式进行及时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

2.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下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创新是推动图书管理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信息量激烈猛增,为应对这个时代局面,图书管理唯有迅速作出反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及时认清与判断出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做出与大环境相适应的变革,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图书管理创新应着手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方面,运用科学技术这个工具以精简管理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此外,图书馆管理创新还应作长远规划,结合图书事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的决策选择,从而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图书管理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阻碍减少。

2.2创新是“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客观需求传统的图书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设计,主要以基于限制人的行为为视角,这就造成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过于死板,没有弹性。这种旧的制度体系必然阻碍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兴事物萌芽的发展,从而使图书管理长期保持呆板僵化的状态。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诸如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管理上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面对现状,促进内在与外形上的匹配,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创新,才能为图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才能保证图书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使图书管理工作蓬勃发展。

3.面对信息化的冲击传统图书管理模式遇到的挑战

点击阅读全文

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路(3篇)

第一篇: 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探讨

【摘要】当前,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书籍形式单一、缺乏经费,无法构建信息平台、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等,针对这些问题,图书馆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探索图书馆管理的必由之路。文章立足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现状,主要分析了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管理创新;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问题;策略

一、管理创新的概述

所谓管理是指合理的整合资源,从而达成既定目标的一项活动。然而管理创新指的是新的整合资源的方式,这一方式整合了新的资源,从细节来实现管理。本文简单的介绍了管理创新的内涵:

(一)提出新的思路,组织有效的实施

点击阅读全文

图书管理网络环境论文

一、当前加强图书管理应努力的目标

一是管理模块化。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图书如何管理,电子图书又如何管理,传统的图书如何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都应该将其形成管理模块,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图书利用价值。这种模块化的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图书管理软件的开发来实现;另一方面,则可通过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创新来实现。管理模块化的结果将是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较为方便地对图书进行归档、分类、数字化等。这样既能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又有利于图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查询人员能够较为快速地查找到自己想要索取的图书资料,从而节省查询时间。二是图书信息化。也就是加强图书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电子文件的产生和归档,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等问题,使得图书信息化日趋紧迫。就目前而言,图书信息化就是要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图书的管理,研究制定电子图书管理规划,制定有关电子文件和电子图书管理办法与标准,加强图书管理软件的优化和推广。要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音像、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图书资料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加工,并加以高质量的保管,实现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向跨库的电子存取服务,实现图书管理的电脑化,图书利用的网络化。三是人员专业化。新时期的图书工作者应该既懂图书学等专业知识,又懂电脑与网络知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国家的要求,图书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应该是: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崭新的知识结构,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创新能力。在《全国图书事业“十五计划”》中,也提出了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着重抓好图书业务人员全员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定”的目标,以达到图书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要求,并把精通图书专业知识、懂计算机、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重点。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招揽高级自动化管理人才,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增强他们对信息的管理、加工、合成、利用能力。

二、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第一,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更注重现代管理。这里所说的现代管理,也就是新形势下的图书电脑化管理。一方面,要将有价值的、该长期保存的图书通过电脑及相配套的软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对图书尤其是电子图书加强信息化管理。电子图书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介质质量因素、人为因素等对图书信息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管。如把好质量关,多贮存一份;定期抽查、普查检测,加强病毒防范;适时转录、拷贝或迁移信息;重要信息采取再生性保护技术;加强有关电子文件的工作制定和管理制度;提高计算机人员操作水平、规范操作程序等,防止电子邮件信息的丢失。

第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更注重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的服务功能应该得到更大加强。中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上政府、远程教育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图书将直接通过网络为党校的发展服务。党校的相关信息准不准确,内容丰不丰富,质量高不高,与图书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图书工作者要在发挥“管好”图书职能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用好”图书的职能。要在保证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将有价值的,可以公开的党校相关信息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公之于众,加强对党校各项工作的宣传,提升图书的报务水平,变被动提供查阅为为主动提供信息,提高图书的价值,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说,在党校里,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报务功能,就是要发挥其资源作用、凭证作用、宣传作用、教育作用。此外,要加强对图书管理的效果评估,将其作为检验图书管理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通过正式与非正式评估、内容与外部评估、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量化与非量化评估,达到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第三、业务学习与业务创新相结合,更注重业务创新。创新在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图书工作者在系统在掌握图书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特别是要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功能、拓展宣传手段上下功夫,争取成为聚合与集成数据处理人员、电子工程师、人事官员、战略规划者、记录管理者、图书馆员、图书馆员和情报专家等功能的复合型图书管理人才。在业务上,要把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我们多年来形成的好传统、好作法必须坚持,同时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情况,必须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使图书事业的工作思路、工作对策和工作方法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网络为图书工作者开辟了新的天地,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机会。要将图书管理过程中的新的经验和好的方法加以总结,要学会用计算机网络开展图书工作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只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与日俱进,成为学习与支持报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

党校图书管理网络环境论文

一、当前加强图书管理应努力的目标一是管理模块化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图书如何管理,电子图书又如何管理,传统的图书如何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都应该将其形成管理模块,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图书利用价值。这种模块化的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图书管理软件的开发来实现;另一方面,则可通过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创新来实现。管理模块化的结果将是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较为方便地对图书进行归档、分类、数字化等。这样既能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又有利于图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查询人员能够较为快速地查找到自己想要索取的图书资料,从而节省查询时间。二是图书信息化。也就是加强图书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电子文件的产生和归档,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等问题,使得图书信息化日趋紧迫。就目前而言,图书信息化就是要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图书的管理,研究制定电子图书管理规划,制定有关电子文件和电子图书管理办法与标准,加强图书管理软件的优化和推广。要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音像、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图书资料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加工,并加以高质量的保管,实现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向跨库的电子存取服务,实现图书管理的电脑化,图书利用的网络化。三是人员专业化。新时期的图书工作者应该既懂图书学等专业知识,又懂电脑与网络知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国家的要求,图书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应该是: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崭新的知识结构,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创新能力。在《全国图书事业“十五计划”》中,也提出了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着重抓好图书业务人员全员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定”的目标,以达到图书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要求,并把精通图书专业知识、懂计算机、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重点。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招揽高级自动化管理人才,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增强他们对信息的管理、加工、合成、利用能力。

二、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第一,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更注重现代管理。这里所说的现代管理,也就是新形势下的图书电脑化管理。一方面,要将有价值的、该长期保存的图书通过电脑及相配套的软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对图书尤其是电子图书加强信息化管理。电子图书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介质质量因素、人为因素等对图书信息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管。如把好质量关,多贮存一份;定期抽查、普查检测,加强病毒防范;适时转录、拷贝或迁移信息;重要信息采取再生性保护技术;加强有关电子文件的工作制定和管理制度;提高计算机人员操作水平、规范操作程序等,防止电子邮件信息的丢失。

第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更注重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的服务功能应该得到更大加强。中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上政府、远程教育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图书将直接通过网络为党校的发展服务。党校的相关信息准不准确,内容丰不丰富,质量高不高,与图书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图书工作者要在发挥“管好”图书职能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用好”图书的职能。要在保证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将有价值的,可以公开的党校相关信息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公之于众,加强对党校各项工作的宣传,提升图书的报务水平,变被动提供查阅为为主动提供信息,提高图书的价值,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说,在党校里,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报务功能,就是要发挥其资源作用、凭证作用、宣传作用、教育作用。此外,要加强对图书管理的效果评估,将其作为检验图书管理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通过正式与非正式评估、内容与外部评估、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量化与非量化评估,达到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第三、业务学习与业务创新相结合,更注重业务创新。创新在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图书工作者在系统在掌握图书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特别是要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功能、拓展宣传手段上下功夫,争取成为聚合与集成数据处理人员、电子工程师、人事官员、战略规划者、记录管理者、图书馆员、图书馆员和情报专家等功能的复合型图书管理人才。在业务上,要把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我们多年来形成的好传统、好作法必须坚持,同时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情况,必须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使图书事业的工作思路、工作对策和工作方法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网络为图书工作者开辟了新的天地,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机会。要将图书管理过程中的新的经验和好的方法加以总结,要学会用计算机网络开展图书工作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只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与日俱进,成为学习与支持报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