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规章制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在大四两个学期执行,此时学生会更关注就业、或考研。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度不够,认为做好做坏一个样。部分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考研或就业上,导致毕业论文匆匆完成,这样完成的论文大都质量不高,或者研究不深入,或者缺少逻辑性,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另外,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被知识灌输和被强化技能训练,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在本科生授课中仍然存在启发引导少、灌输传授多的现象,使学生只会解题,而无、缺乏其它方面的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推理的能力以及了解知识和联系实际等终生受益的能力,也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说,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且会阻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
(二)论文导师方面的原因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其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态度、精力的投入等都对论文质量有很大影响。首先,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所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比如在对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上,好的导师能够区分重要问题和研究价值不大的问题,且能将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相反,能力欠缺的导师一般只发现琐碎的问题。导师对学生论文题目的判断,直接决定毕业论文的起点。其次,指导老师对论文指导的态度、精力的投入等都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指导老师对论文的指导。在整个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论文题目的选择与确定,参考书目的选择,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报告的写作,论文提纲、初稿、定稿的撰写及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都需要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指导老师若因职称评审压力,或工作量过大,或论文指导的责任意识不强,就会导致论文指导不到位,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管理方面的原因各高校为保证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细则等,如毕业论文选题和题目确定、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要求、开题报告审核、中期检查、重复率检测、成绩评定、第三方评价、优秀论文评选等制度的出台。但对所制订的有关规章制度细则等,执行过程却存在流于形式、执行不力的现象。比如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要求审核小组对论文选题、论文研究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及工作安排时间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对于开题报告未通过者,要求重新开题,若第二次开题报告仍通不过者,则取消本次学生继续参加毕业论文资格,但实际上审核小组没能就论文选题、论文研究方案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仅仅是流于形式。对于论文的中期进度检查等,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没有按规定执行的问题。另一方面,本科毕业论文通常作为本科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门工作,一些院校就对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要求不严格,真正因毕业论文成绩不合格而延期毕业的学生非常少。由于学生间的届届相传,部分学生心理上就会产生不会因为毕业论文而毕不了业的想法,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轻视。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主要涉及学生自身、指导老师、管理等方面。因此,我们认为,应该针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从相关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问题加以解决。
本文作者:刘冠卉王卉平屠洁李强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严格复试工作,确保生源的入学质量
我校实行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分层负责的工作模式。学校负责整个复试工作的整体安排,各个院组织学科组制订复试的笔试、面试题目,学院负责本单位的具体复试工作,以及英语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试工作。通过制订科学的招生制度,认真选拔优秀人才:(1)采用精选复试内容、合理设计试题等方法,使复试尽可能反映学生的基本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素养。(2)英语测试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考试流程进行,确保公平公正。(3)面试由学科专家组负责,学生抽签参加面试。面试过程全程记录,面试专家组的平均分数为学生得分。
制订教学规章制度,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1)制订教学督导制。学校组织在职和退休教授成立教学督导组,负责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监控。对于基础课,学校应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所知,督促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对于专业课,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科研及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并对教学课时进行管理和控制,应督促教师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4]。学校督导组主要采取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资料、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规范教师的教风,知晓并帮助解决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2)制订学生评教制。合理的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满足学科知识的内在要求,而且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的需求。在授课内容上要将基础理论结合科研或应用实际,注重科研方法、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引导研究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在教学方式上要提倡启发式、研讨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5]。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学生网上评教,以此来了解研究生作为学习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需求。一方面从学生评教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将评教结果与教师考核评价联系,端正教风。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过程管理,确保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质量
论文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健全制度监督检查保证质量
论文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自身素质的综合检验,也是对学校及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综合的检查。因此,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阶段。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管理,使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制度化、科学化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就要提高对毕业论文管理的认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科学规范答辩的程序,保证毕业论文答辩的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完成四年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四年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运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对教师四年教学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检查。由此可见,本科毕业论文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环节和阶段。但是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没有和平时课堂教学环节一样受到重视,在教师和学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现象,而且也没有制度的保证,致使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和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流于形式,这势必影响整体的教学管理,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科学管理,把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制度化、科学化,已经成为全面搞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中,我们意识到了上述的问题,特别是在近两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加强了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制定了科学、严密的管理规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往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由于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不重视,致使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我院的毕业论文工作的总结和调查,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态度不认真。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随便对付一篇就可以毕业,因而将毕业论文工作当做一次较大型的平时作业来完成;对学校布置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临到答辩匆忙应付一篇;选题比较随意,什么资料好找,并有现成的文章,就选什么题,做论文时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等等。
煤矿“三违”治理论文
集团公司组织开展的“三违”治理活动,意义重大21秘书世纪网。在和“三违”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的早期做法是“反三违”,把“三违”人员单一地摆在对立面上,导致对立甚至是抵触情绪;其后的做法是“抓三违”,把少数“三违”人员摆在打击的位置上,导致求情开脱者不断。现在,集团公司一改以往反、抓被动做法,提出对“三违”行为要进行治理,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做法。所谓治理,即要全员、全方位地参与,注重过程,消除、抑制、融化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甚至是思想意识。它体现了集团公司对安全工作的一种概念性升华,更体现了集团公司抓好安全的决心。
在“三违”治理活动中,要注意避免或克服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要去掉浮夸成份,敢动真格的。首先,思想上要动真。我们往往注重搞运动,并且爱掀高潮。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其内在规律,有高潮,就必有低潮。而对我们煤矿而言,由于工作条件、职工素质等多重因素影响,决定了“三违”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靠一次运动就解决所有的问题。要根治“三违”,务必克服短期行为思想。其次,行动上要动真。对一些工作,我们的经验做法是“齐抓共管”,党政工团齐上。但事实上却往往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人不动手”,使一些活动流于形式。就如读《选集》,外国人读的是“神”,学的是方法,而中国人读的是文字,仅仅停留于“知道”的表象。所以,要使“三违”治理活动取得成果,一定要带着感情去开展工作。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向职工讲清“三违”对自身、对家庭、对他人以及对企业的危害;讲明治理的意义,做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使职工的灵魂受到感染并有所触动,从而自觉自愿接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做到遵章作业安全生产。第三,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制度的执行、惩治“三违”人员上动真。对违规人员,一定要严格给予惩处,以体现制定的严肃性、惩戒性。“戒”字是刀下加围栏,越雷池半步必然会受到“刀”刑。维护“戒”之尊严,“刀”不可无,更不可钝。所谓清规戒律就有其威严性,“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也是此理也。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奖罚、规范的执行、法理的震慑可以使人在心理上自觉抵制“三违”倾向。
二是在教育上要体现效果。开展“三违”治理,宣传教育必不可少,但方式方法一定要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效果。在攻打伊拉克时,美国大兵抓萨达姆的办法既简单又实用。你不是不认识他吗,好,我制作扑克牌通缉令,每人发一副,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美国兵在休息娱乐之间就强化了对“敌人”的记忆,把萨达姆的形象深深植于脑海之中,从而利于抓获。所以,治理“三违”,首先要让职工知道到底何为“三违”,怎么做才不算违章。实事求是地说,多数人对“三违”的认识仅仅是概念性的,在不同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工种来定性“三违”,确实较难,从而使其失去警惕性,甚至违章之后也不知情。所以,要提高教育效果,很有必要用最筒单的文字、最容易识别的符号来对“三违”进行标识,从而使职工既方便、又容易地记住“三违”行为,从而增强自律。
三是要从长远着手,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善职工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职工的“三违”行为,有的是无意为之,有的是故意为之,而故意型之中出于生理本能者不在少数。通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多数职工知道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但是当他从条件艰苦的工作头面出来或爬完一个上山、体力和精力到了生理极限的时候,什么方式、什么性质的“三违”行为他都会做,环境使然。“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所以,我们在进行软件规范的同时,务必要加大硬件投入的力度,依靠科技创新,在不断实现人、物、系统本质安全的同时,改善职工的作业条件,从外围环境上减少、防止职工“三违”的因素。
当前,在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职称评审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教师获得价值体现和职位晋升的关键,对于推动高校持续性建设和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对教师的积极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会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然而,在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评审分工不明确。当前在高校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称管理机制不是很完善,其中对于职称评审的分工不是很具体、明确。其中就包括职称指标的设定、职称标准的修订、任职资格的审核通过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上级部门批准,然而当前高校在这些环节只是拥有推荐或允许的权限。虽然个别高校能够拥有自主评审权,但是会受到环境的困扰,无法高效实施。此外,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人事部门会负责职称评审工作,但是主管部门比较倾向完整的管理结构。这样一来,高校会渐渐丧失用人权限。在职称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逐渐成为高校权力角力的载体,也是影响职称评审的关键,这两大矛盾会限制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在职称晋升过程中所设立的制度也不是很完善,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整个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教师在职称晋升时会备受争议。与此同时,教师在获得职称之后也会产生惰性,降低他们对自身技术的要求和教学动力。
2.评价标准不科学,重科研轻教学。为了确保整个职称评审过程的公平,很多高校会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来设置相应的评审条件和标准。然而,很多分工难以进行量化,加上高校的评审条件无法统一,这就导致评审过程程序异化严重。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也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种不良风气十分明显。首先,主要是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在当前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只要一提教师职称评审,教师和评审人员都会将科研能力、论文发表能力等放在首要地位,以论文的数量和科研成果作为评审条件,忽视了教师的教学业绩和能力。这样一种评价标准会让一些教学能力突出,但是缺少论文创作的教师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对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也是一种制约,背离了评审的初心。其次,整个评审条件也不统一,评审方式过于简单。当前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论文评定方面也存在较大缺陷。出现一些学术影响因子较低、东拼西凑的论文,质量较低,严重影响到职称评审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3.评审过程不规范。首先,很多高校在实际职称评审开展的过程中,没有设定严格的程序和按照规章制度落实评审过程,导致有些教师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抱有侥幸心理,会动用各种人际关系来获取内部消息。其次,评审人员的水平也有待提高,很多高校的职称评委主要是由领导和教师组成,他们的专业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担任职称评审的评委应当是学科的权威专家。在品德修养和科研学术上应当让人信服,这样也能够提高评审的权威性。与此同时,应当由本校和外校评委共同组成,提高结果的公平性。最后,在职称评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高校应当将外部与内部监督机制相结合。此外,也没有颁布相应的规章文件。对此,在实际职称评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健全程序,完善评审过程和评审监督,从而降低人情在评审中的干扰度,从而创造良好的评审环境。
4.职称评审行政化。当前,高校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但是,现阶段的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导致职称评审工作差异化。例如,很多地方的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设置的过程中,会根据高校发展目标、特色学科对教师要求和条件各有侧重点。相对来说,注重人文学科的学校会比较重视论文发表,而理工科会比较重视科研项目和水平。这样一来,全省高校的评审条件都不统一,容易导致教师评审结果差异大,结果不客观。再如,在对职称评审制度方面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制度沿用传统评审方式,没有根据时代和高校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容易导致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受到岗位职数的限制,导致评审行政化问题的出现。此外,由于制度体系不健全,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论资排辈、挂靠等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