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国民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音乐教育,主谓结构,强调以音乐为主体,并在音乐中接受教育。这种理解强调音乐的特殊性及音乐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以音乐技术技能的掌握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音乐的教育,偏正结构,强调教育为主体,在教育中掌握音乐。这种理解是把音乐作为一门有自身特点的学科,在教育过程中除了音乐自身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外,更注重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在音乐中接受教育还是在教育中掌握音乐,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事实上,在教育过程中,这二者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互补的,这二者的全面结合才是音乐教育的全部内涵所在。实际上,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宽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正规系统的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高师音乐教育)除了模仿专业音乐教育在20世纪初期从国外借鉴来的经验和模式外,几乎没有自己的经验可供总结。回顾30年来中国音乐教育走过的道路,虽然在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不少成绩,音乐教育也慢慢地走向正轨,但音乐教育中暴露的某些问题,如为技术而技术、重教育形式轻内涵等,反映了对在音乐中接受教育还是在教育中掌握音乐这关乎到音乐教育本质的原则问题,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研究。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指导作用有待更加重视
教育理论(主要表现为教育学)是一切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它是研究教育者、受教育者、知识这三者之间如何随时代、社会环境和科技进步而变化的。其中受教育者的成长是教育理论关注的根本所在。受教育者的成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如何实施教育的影响、教育的局限性等这些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正是音乐教育施教的基础,但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上还有待填补空白。有人认为,教育理论研究是教育专业的事,和音乐不相干,这样不可避免地使音乐教育脱离了教育的一般规律,从而走到在音乐中接受教育的狭路上,这条路把音乐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看成是学习的唯一目的和评价标准,而忽视音乐之外的人的全面发展所应该具备的文化综合素质的要求,音乐教育被认为是对音乐技术的培训,国内的音乐教育学著作也大多主张音乐教育学应该代替普通教育学,笔者认为,而这恰恰颠倒了教育学对音乐教育学的指导作用,忘记了教育问题是音乐教育的灵魂所在。有了教育理论的支持,音乐教育才能准确、全面的把握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只有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才能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个全面的、有素质的未来音乐人才,而不是一个知晓音乐知识只会唱歌弹琴的音乐技匠。二、关于重技术方法的讨论,轻音乐本体的理论研究
在音乐教育界,对音乐本体的理论研究在国内是不多见的。音乐本体在教育领域内的理论研究应包括:哲学、教育哲学、美学、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哲学等。哲学是一切学问的本源;美学揭示了美存在的理由及它们如何存在,艺术美是如何转化为人的精神享受;音乐教育哲学揭示为何及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实现美的转化等。有了这些理论,音乐教育者就会对音乐教育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对人的本质、教育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本体理论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石,没有学科理论的支持,对问题的研究和谈论只能局限在表面层次上。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发展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然而在国内,相关音乐本体理论研究还比较欠缺,也包括那些对国外相关的理论译作也不多见。这正是制约中国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深层原因。
内容摘要:文章结合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作品选择的不足,提出强调发挥母语音乐文化优势的重要性,指出我国音乐教育应该针对我国自身特点,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音乐体系。
关键词:师范院校母语民族音乐
师范院校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宗旨的,如何在学校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是当务之急。应当看到,目前统编教材无论是在调式旋法、和声复调以及视唱配器上仍然沿袭欧洲音乐教育体系,虽然黎英海先生早已出版了《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但是,在现在院校以键盘乐器为主的基础教学中,学生对民族音乐体系仍知之甚少。中国传统音乐往往是用宫、商、角、徵、羽来称谓调式音阶,以板腔体系来称谓节拍,学生对此是陌生的。特别是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往往采用“音腔”,演奏中往往采用即兴,这对于习惯于钢琴学习的学生来说不仅不适应,还错误地认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腔”不准。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中“紧打慢唱”以及“加花”演奏、“摇板”“滚板”“流水”的程式对学习键盘乐器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思议。
一位科学家在取得了关于人脑与母语关系的新发现之后讲道:是母语将人们接受、处理、感觉和理解声音的方法和外界环境区分开来,母语与脑内情感功能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母语”这个概念的含义,母语是各种文化传统的根基,与当今全球化后殖民批评语境中各种文化传统争取独立自主的历史背景部分相似。
著名哲学家卡西尔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言语活动决定了我们所有的其他活动。我们的知觉、直观和概念都是我们母语的语词和言语形式结合在一起的。要解除语词与事物间的这种联结,是极为艰难的。然而,当我们开始学习一种新语言时,我们就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努力,把这两个因素分离开来。”一个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以及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的各种体验都凝聚在自己的语言内,也包含在音乐语言里,并代代相传,维系着整个民族群体生命的延续。简单地说,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以中华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音乐风格内容所组成的,并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心理、行为、艺术、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及价值观念等深厚的文化哲学体系基础。当然,“母语音乐教育”并不是以简单的或按西方人的教学方式把中国民族音乐编成教材纳入课堂。从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母语语言的教学来看,任何完整的体系性的语言教学,则必须包括听、说、读、写、译。然而,目前我们中国音乐教学的听、说、读、写、译基础是没有的,所进行的听、读(如视唱练耳)训练,说、写(演创概念、语法结构)概念和译(音乐音响的思维、文化哲学解读)都是西方音乐体系的。所接触到的中华民族音乐作品仅为音乐教学中的“佐料”或“装饰”。我们提倡的中华母语音乐的教学,其本质就是要将与西方音乐语法的不同规律分离开来,进行自身音乐语言智力结构、文化结构的探索,打破以西方音乐本体结构为标准的认识框架和课程体系及教学法等的制约,进行自己较独立的、系统的课程建构。例如,开设中国乐理课、音乐方言课与音乐语言听辨、音乐诗、词、曲和创作课、中国音乐风格课等。因此,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不同于“民族化教学”的本质在于:“母语”教学必须是体系性的,是独立完整的,而不是西方音乐体系的附属或补充。
综上所述,本文意在说明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应尽快列入教学日程、教学课程建设,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内容摘要:文章结合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作品选择的不足,提出强调发挥母语音乐文化优势的重要性,指出我国音乐教育应该针对我国自身特点,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音乐体系。
关键词:师范院校母语民族音乐
师范院校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宗旨的,如何在学校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是当务之急。应当看到,目前统编教材无论是在调式旋法、和声复调以及视唱配器上仍然沿袭欧洲音乐教育体系,虽然黎英海先生早已出版了《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但是,在现在院校以键盘乐器为主的基础教学中,学生对民族音乐体系仍知之甚少。中国传统音乐往往是用宫、商、角、徵、羽来称谓调式音阶,以板腔体系来称谓节拍,学生对此是陌生的。特别是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往往采用“音腔”,演奏中往往采用即兴,这对于习惯于钢琴学习的学生来说不仅不适应,还错误地认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腔”不准。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中“紧打慢唱”以及“加花”演奏、“摇板”“滚板”“流水”的程式对学习键盘乐器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思议。
一位科学家在取得了关于人脑与母语关系的新发现之后讲道:是母语将人们接受、处理、感觉和理解声音的方法和外界环境区分开来,母语与脑内情感功能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母语”这个概念的含义,母语是各种文化传统的根基,与当今全球化后殖民批评语境中各种文化传统争取独立自主的历史背景部分相似。
著名哲学家卡西尔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言语活动决定了我们所有的其他活动。我们的知觉、直观和概念都是我们母语的语词和言语形式结合在一起的。要解除语词与事物间的这种联结,是极为艰难的。然而,当我们开始学习一种新语言时,我们就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努力,把这两个因素分离开来。”一个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以及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的各种体验都凝聚在自己的语言内,也包含在音乐语言里,并代代相传,维系着整个民族群体生命的延续。简单地说,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以中华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音乐风格内容所组成的,并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心理、行为、艺术、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及价值观念等深厚的文化哲学体系基础。当然,“母语音乐教育”并不是以简单的或按西方人的教学方式把中国民族音乐编成教材纳入课堂。从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母语语言的教学来看,任何完整的体系性的语言教学,则必须包括听、说、读、写、译。然而,目前我们中国音乐教学的听、说、读、写、译基础是没有的,所进行的听、读(如视唱练耳)训练,说、写(演创概念、语法结构)概念和译(音乐音响的思维、文化哲学解读)都是西方音乐体系的。所接触到的中华民族音乐作品仅为音乐教学中的“佐料”或“装饰”。我们提倡的中华母语音乐的教学,其本质就是要将与西方音乐语法的不同规律分离开来,进行自身音乐语言智力结构、文化结构的探索,打破以西方音乐本体结构为标准的认识框架和课程体系及教学法等的制约,进行自己较独立的、系统的课程建构。例如,开设中国乐理课、音乐方言课与音乐语言听辨、音乐诗、词、曲和创作课、中国音乐风格课等。因此,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不同于“民族化教学”的本质在于:“母语”教学必须是体系性的,是独立完整的,而不是西方音乐体系的附属或补充。
综上所述,本文意在说明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应尽快列入教学日程、教学课程建设,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其中,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民族文化中,民族音乐有着广泛的传播和较大的影响。通过民族音乐,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也可以看到特定民族的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将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民族音乐。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在研究如何传承民族音乐,如何把宝贵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本文就民族音乐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意义展开讨论,并探索传承民族音乐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校;音乐教育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人们用音乐来表达内心感情,展示生活场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这些民族音乐展现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各个高校越来越关注把民族音乐融入音乐教育,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让学生传承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一、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
(一)民族音乐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音乐教育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音乐教育不再只是单纯的音乐课堂教学,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无限智慧的珍贵结晶,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不能抛弃这灿烂的文化遗产,而是要寻找更好的途径进行传承和发扬。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将会了解到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并进一步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摘要】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的瑰宝,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强化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对其的重视不单单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应该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上。
【关键词】钢琴教学;民族民间音乐;关系探究
一、高校民族民间音乐存在的重要意义
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民间音乐宝藏丰富,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学院的音乐教育工作中,积极汲取本民族的音乐营养,才能保证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才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同时,只有具有民族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积极地将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间音乐加以收集和整理,然后再加工,最终提炼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扬,也才能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推广至世界各地。再者,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是宝贵的艺术土壤,如果没有本土音乐的滋养,那么高校音乐教育就像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对于高校师生而言,必须抛弃轻视民族民间音乐的各种观念,对西方的教学内容和音乐技法也应有选择地去学习,不能崇洋媚外。对于高校音乐教育而言,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是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关键,高校作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和人才最集中的机构,拥有良好的生源条件和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应在这片乐园里加强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继承与发扬,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贡献巨大的力量。
二、高校钢琴教学之民族民间音乐弱化的成因分析
受传统制度的影响,在我国当下的高校钢琴教育中,很多教师还是偏向于使用西方的钢琴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和训练。对于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学生最初的接触非常少,所以很难有深入的理解。因此,经过分析可知,造成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处于弱势地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