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股权投资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作者:刘睿罗平刘志坚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我国PE行业的发展现状
从实践看,PE在国内发展是一个外资进入和本土逐渐崛起的过程。PE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PE投资目的地。从融资总额来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2002年以来融资额基本上保持快速上升趋势。即使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融资规模有所下降,但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仍然较2008年提高了约29%,达到约494亿美元。
从基金构成来看,人民币基金的迅猛发展成为2008年以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最大的亮点。2009年人民币基金数量和募集金额全面超过外资基金,预示着人民币基金即将成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的重要力量。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调查,2010年中国PE市场共有82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中,成长基金68只,房地产基金10只,以及并购基金4只),共成功募集到位276.21亿美元,基金数量与募集规模分别为2009年的2.73倍与2.13倍。新募基金小型化趋势明显,继2009年规模不足2.00亿美元的基金占比达到基金总数的66.7%后,2010年这一比例扩大至了74.4%。2010年,人民币基金募集热潮持续强劲,在数量上与外币基金拉开了距离。年内共有71只人民币基金完成募集,到位金额106.78亿美元。外币基金2010年新募基金数量不足人民币基金的两成,但是由于有大型并购基金募集到位,该类基金募集规模为人民币基金的1.59倍。此外,2010年新设立、但尚未完成募集工作的基金共有31只,目标募集规模为122.06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基金数量与目标规模占比分别为80.6%与79.3%。
学术界关于PE行业风险的理论研究
现有研究在肯定PE对实体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已明确指出其潜在风险值得关注。首先,需注意PE的融资行为风险。Kaplan,Stein(1993)发现20世纪80年代杠杆收购浪潮与当时有利的融资环境有关。Axelson等(2008)发现企业被PE收购后,其负债率的主要解释因素是债务市场中的利率水平。Ljungqvist等(2007)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些研究表明,导致PE市场繁荣与衰退的周期循环的原因在于债务融资的可获得性。PE在杠杆收购中对杠杆的使用可能并非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实际需要,而主要取决于融资市场的状况,这对PE行业在流动性充足时期大量成立并募资的行为发出了警示。其次,正如危机中很多大机构暴露出的问题,PE也可能存在严重的内部治理和利益冲突。Axelson等(2009)认为,PE基金中对于基金管理人的薪酬条款激励管理人(普通合伙人)会尽量在每个交易中多负债,因为普通合伙人分享整个基金的收益,而不承担基金的损失。LeeHarris(2000)、Gottschalg(2008)及Phalippou(2009)都认为,有限合伙契约在协调基金投资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对降低或消除成本方面的作用被高估。在投资管理方面,Douglas等(2004)指出年轻的基金管理人更倾向于高估未退出的投资项目,这种高估策略对其进一步融资有很大帮助。FSA(2006)也认为由于在信息披露方面缺少法律强制,基金管理人倾向于在对未退出的项目评估价值上误导投资人。此外,FSA(2007)进一步指出PE行业存在的七大风险中,“市场滥用”和“利益冲突”为高风险等级,“过度杠杆化”和“风险承担者不明”为中高风险等级。关于我国PE行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构组织及运作、外部发展环境分析、作用分析及实践困难等方面。白洋(2010)指出,我国PE近期发展表现出如下倾向,包括本土机构迅速壮大、政府成为活跃参与者、市场以中小型PE为主、投资资金开始向金融行业转移等,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第一篇:长期股权投资管理运行机制初探
引言
长期股权不同于短期股权,长期股权在投入时,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更长的资金周转期,但是获得的回报更多,所以对长期股权的管理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但是一般企业在经营中,对长期股权的管理并不是很专业,没有建立健全的长期投资结构,所以在经营中,长期股权的投资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这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一种损害,所以我们应当完善对长期股权投资管理,加强对长期股权的风险控制,防止企业的资产流失。
一、长期股权投资管理的运行机制
1.设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目标
针对长期股权投资管理目标的设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设置管理业务的目标和投资管理财务目标。前者需要在进行长期股权的投资管理中保证长期股权的账面价值的真实完整性,并及时的将长期股权所赚取的回报进行回收。对与投资方案的建立,要科学合理,针对股权的让渡、投资要符合国家、企业的规定。对于投资的处理方式,要符合正当程序,保证关于投资的各种文件、凭证真实有效,不弄虚作假。后者则是要保证长期股权投资得回报性,保证长期股权的完整性、真实性。
一、A公司的长期股权现状描述
A公司在近三年国有股权改革的背景下,经过公司两年的努力,长期股权改革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的收益。但是得到收益的同时一定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一点在A公司的收入波动情况中得到了印证。
1.长期股权的投资行业。企业投资的子公司所处的行业分布和行业相关的控股比例,可能会对长期股权的投资收益及风险带来一定的影响。控股比重集中会导致非系统性风险。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17家子公司之下,分为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汽车服务和其他实业四大行业。整车生产行业还是占据股权投资的主要地位,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子公司数量虽然比较多但是却没有占有很多的比重,这是由于A公司投资的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造成的。
2.长期股权的规模分析。A公司2011年以来采取长期股权投资的策略,公司的资产结构和性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A公司从2010年到2012年间明显上升,2011年的涨幅高达210%,而2012年的增长率却在降低,并且下降明显,仅为70%。说明A公司在近两年已经完成了长期资产的转化,将长期资产转化为股权资产。但是其资产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依旧是以流动资产为主的公司。
3.长期股权的收益。测算长期股权的收益,通常使用的是投资收益率,就是投资与收益总额之间的比率。A公司不论以新增投资总额为测度还是以收益率的波动趋势为测度,其股权收益都呈现较大的波动。2011年投资回报比较大,但是在2012年,由于经营的问题,投资收益骤减。这一方面是由于股权投资回收期长,见效较慢,收益呈现明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由于2012年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冲击明显。此外,A公司新增股权收益高于历史股权收益,这也说明新投资仍然有一定的活力,且说明公司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潜力。
二、A公司长期股权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
[内容提要]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投资收益的确认没有作出明确、清晰的规定,因此,在现行会计教材、注册会计师教材及会计师资格考试教材中,对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存在明显缺陷。本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成本法投资收益确认方法
一般来说,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按企业的持股比例是否大于20%可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重大影响或被投资企业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而使投资企业的控制和影响能力受到限制时,通常采用成本法核算,成本法是指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成本记帐,一般情况下不予变更,只有在被投资企业支付清算性股利的情况下,才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进行调整,企业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作为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在成本法下,企业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而所获得的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则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成本。因此,各类会计教材甚至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均按此规定对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给出了具体方法。但笔者认为,这些教材给出的方法存在明显不足。本文拟对此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并举例比较这两种方法所产生的差异。
一、现行的确认方法
我国最权威的注册会计师教材对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给出了如下方法:
1、投资年度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在过去数年中,国际金融公司对中国的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在1985财年至1995财年的10年间,国际金融公司进行的股权投资为4400万美元,占总投资额的23%。1996财年至2006财年(尚未结束)的近10年间,股权投资额跃升到7亿美元,占总投资比例提高为31%。
以占股权投资比例最大的金融行业为例,国际金融公司的股权投资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与长期债务融资相比,股权投资确实为国际金融公司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支持私营部门的渠道。股权投资使得国际金融公司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长期伙伴关系更加紧密,形成更加稳定的利益共同体。而这种紧密的关系又促进国际金融公司能够将其“最佳国际惯例”源源不断地转移给被投资企业,同时能够进一步监督国际金融公司长期债务融资的执行情况。
国际金融公司与投资基金在股权投资方面的相似和不同
尽管从投资程序、定价谈判等方面看,国际金融公司的股权投资与一般的国际顶级投资基金别无二致。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公司所具有的“全球公募基金”和国际多边发展机构的特点,国际金融公司仍然与绝大多数在中国投资的投资基金尤其是活跃在中国的私募投资基金有一些不同之处。
简单讲,国际金融公司的股权投资与其他财务投资人一样,所寻求的投资比例一般是股权的5%~15%,而且严格不超过20%的上限;国际金融公司从来不做单一的大股东,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国际金融公司将最终寻求股权投资的退出,希望通过上市或股权出让的方式(如“putoption”)来实现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