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同管理信息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化;合同管理;管理优化
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项重要的手段,体现更多的就是管理方面的要求,在全面推行使用合同标准化文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模式,将信息技术适时的应用到合同管理系统中,实现合同申报、审查、签订、结算和归档查询等各项业务的有机整合。使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能够达到质的飞跃,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背景
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推动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传统产业要进行技术改造和提升就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得以实现,推动经济的结构优化调整,从而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合同信息化管理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谋求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进程和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合同管理是法务人员的努力的方向。先进理念辅以快捷、准确的信息化手段,是传统企业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如何实现合同信息化管理
1.健全企业法律防范机制
回顾过去的几年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发生在2007年11月24日的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的爆炸事故,通过这一事件的惨痛教训使得企业也深刻的认识到合同管理上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其他企业也以此为鉴,积极寻求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从而健全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在加强合同管理的同时注重动态监管,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合同管理迈上一个规范化、网络化、流程化的崭新台阶。健全企业合同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授权、分级负责、分类审查以及归口管理”的原则设定职能,责任落实,公司内部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一个上下成线、纵横成网的管理体系,将合同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2.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要求
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都是纸质合同,而合同生效往往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而一般涉及到的单位一般分布分散,一旦合同中出现需要修改和更正的问题,就不可避免的需要经办人员多次的往返于各部门之间进行重新的审阅和签批,使得审批过程变得繁琐、拉长了审批时间,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进度,有时可能会造成贻误商机,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而纸质合同的流转过程无法追踪、难以记录,一旦出现问题责任无法界定清晰,因此,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往往矛盾横生,虽也时时沟通但也收效甚微,那么在如此混乱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合同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也成为当下企业关注的新课题,建设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一套合同管理系统。
3.合同的信息化管理条件成熟
合同标准化文本工作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合同管理的标准化,比如:物资采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运输和设备维修保养等六大文本。为实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加快了合同管理方式的转型。合同管理流程的程序化,可以增加企业业务的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各部门职能落实,积极参与到合同管理的工作当中,使合同管理的形式由以往的被动防范转变为主动防范,实现风险控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合同文本库的创建,可以方便使用人员快速的编写合同或设置常用的一些合同示范文本,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经办人录入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法律风险。目前,许多企业都对于合同管理的信息化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建立健全的、规范和标准化的合同管理体系,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近几年来,“科技兴企”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也大力的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快我国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为各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比如建立“MPLSVPN”的光纤到点网络,既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网络的传输速度,满足了各公司对于无纸化办公的需求,信息化支持下的合同管理,有效的推动了合同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此外,合同信息化的管理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中的跟踪功能随时查询合同流转的进程,即使不在公司的外派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司的内网审批合同,大大地缩短了人员审批和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充分的实现了“集中管理、操作公开、过程追踪、”等风险防控的原则。
4.优化合同管理流程和管理系统的功能
公司领导层应积极支持,各信息管理部门也应全力的配合,有针对性的了解国内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水平,对现行单位进行资料调研和实地考察,结合企业内部自身的发展特点来规范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集中管理、易维护、安全和高效的管理环境,并能够涵盖合同管理的各环节的内容和职责。比如:转授权功能就可以解决人员职位变动和人员调动、出差等授权权限变化的问题;合同归档、查询功能可以设置有关人员在权限范围内可以查阅的资料;合同统计和分析功能则可以将合同按年、季、月来进行划分,每个合同设定一个编号,方便统计和查找等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支持下的合同管理,创新了合同管理的模式,同时也解决了部门分散,点多面广的问题,成功应对了管理成本高、签约难度大的状况,对于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怀敏.浅议企业的合同管理[J].福州党校学报,2014(2):50-53.
[2]魏维.浅谈推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合同管理质量和效率[J].商情,2017(15):133.
关键词:企业 合同管理 信息化
合同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受到了法学家的关注,在当代对企业也至关重要。合同是企业对外开展业务的主要依据凭证,无处不在,合同管理水平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准的集中体现。[1]合同管理不是简单的要約、承诺,而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合同行为贯穿了企业管理活动的始终,如何管好合同,经常是困扰管理者的难题。
1.现状
国内企业长期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涉及部门多、信息分散,存在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成本高、信息汇总与进度控制困难、风险提示缺乏等诸多问题。企业近年来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应用,2006年中石油实施合同管理系统,2011年中石化推行CMIS系统。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情况多样,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仅使用通用办公软件或单机版合同管理软件。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成熟的专用软件、针对性强的定制软件或ERP系统合同集成管理方案,都是信息管理专家的挚爱。在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上,有些企业只是部分管理领域局部使用,甚至还存在手工与网络同时运行的现象。应用水平较高的则处于全面实施阶段,部分企业已取得了丰厚的管理效益。
2.主要优势与作用
2.1促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它改变了仅由业务部门分管合同的现状,能够优化工作流程,健全管理体制,合同管理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整体。合同管理部门能够全面处理合同事务,解决了信息分散、进度控制难、管理不规范等难题,合同业务流程相对固化,保障了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与执行。
2.2为企业节約管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第一,消除了空间距离,大副减少业务人员的异地往来,降低了差旅费等相关支出。据资料表明,中石油长庆油田在实施合同管理系统以后,每年差旅费节約额就在百万元以上。第二,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約了人力成本,减少了资源投入。第三,通过信息数据共享,实现数据集成,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与投入。
2.3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第一,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数据支持,全面促进企业营销、采购、制造、财务等领域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合同可在线申报、浏览、检索、审查审批,足不出户就可完成合同业务。第三,强大的商务智能报表与电子档案对管理层掌握合同全局、业务人员履行合同、统计人员查询统计都颇有助益。第四,实现网上动态监控管理,审计监察等企业管理部门可对合同随时抽审。
2.4提高企业法律监督与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健全防控机制,深化法律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一定程度上预防合同腐败行为的发生。通过合同数据共享与集成,能够动态监管企业合同活动,规范交易行为,有效防控合同风险。
3.主要缺点与发展瓶颈
3.1主要缺点:第一,对内容较多且无电子版的纸质合同,存在扫描时间长、申报上传效率低的缺憾。第二,部分承办人习惯传统手工模式,网络审批不如纸质合同看起来更直观。第三,存在网络故障、网络入侵、数据毁损、系统配置和使用不当等风险因素。
3.2发展瓶颈:第一,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总是有意无意在创设新的交易方式,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相对固定性与市场交易的灵活性存在着矛盾与冲突。第二,合同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受企业现行管理理念指导,并与其它信息系统相关联,要受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与信息化整体发展程度的制約。
4.发展趋势与管理措施
4.1发展趋势:第一,采用信息化管理合同是大势所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没有管理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信息技术将不断涌现。通过与其他信息系统有效融合,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将更强大,作用将更显著。第三,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合同的介质将不仅是口头、书面、数据电文,还可能会有新的形式出现,合同管理信息技术使企业更易满足电子交易的需求。第四,通过信息技术将挖掘出合同中蕴含的更多价值,使合同管理从事务性工作层次上升到战略性管理高度。
4.2管理措施:第一,企业要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健全完善管理机制,通过狠抓管理出效益。第二,要提高应用水平,将系统效用最大化。目前大部分企业所关注的是合同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块,合同风险提示、合同履行监督、合同相关法律法规、合同知识交流和共享等模块尚未得到企业的重视,而这些恰恰是最有价值的部分。[2]第三,要加强后续开发,不断增强信息系统的兼容性与适用性。第四,要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控制应用风险,保证信息管理稳固有效。
严格合同管理是国际惯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没有高水平的合同管理寸步难行。面对市场竞争的刀光剑影,企业需要持续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增强软实力,以管理信息化助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合同管理规范高效操作规程》李杰利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P26
[2]《企业合同管理操作实务:来自中国百家大型企业合同管理实践的启示》陈丽洁、叶小忠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P173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布局下,依法行政的正在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作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单位,其签订经济合同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目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纸化办公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信息化也逐渐被提上议程。通过分析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的目前状况,给出相应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对策,让合同信息化管理在事业单位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信息化
一、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概述
合同对于企业的经营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规范和约束公司的经营行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杜绝经营风险隐患具有重要意义。合同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合同进行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涵盖了合同的起草、提交、审核、审批、签订、盖章、登记、生效、履行、变更、终止、解除或废除等,在整个公司经营过程中,合同管理具备系统性、动态性、全过程性的特点。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单位合同目标,降低合同风险,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的效率效果,同时,防范合同舞弊和预防腐败。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布局下,依法行政的正在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作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单位,其签订经济合同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目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纸化办公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信息化也逐渐被提上议程。
二、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的目前状况
1.合同管理项目的系统性要求越来越高
过去我们单一去管理一个静态的合同文本,无论是风险防控还是合同管理的难度都是相对较低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出现了许多复杂的项目类合同,如工程项目合同。此类项目合同较以往单一的合同变量多、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具体表现在:一个项目可能会有几十上百,甚至成千上万个合同,合同主体众多,事件纷杂,需要统一管理;各个合同之间又存在相互关系,一个合同可能会制约另一个合同的执行;项目合同资料多且复杂,在进行查阅时就会产生一定的难度。
2.合同实施需要及时有效地动态性管理
随着合同的执行,彼此之间会存在大量的不可预见的信息内容,从而对合同管理产生影响。财务方面需要对财务事项做到及时公开,对合同进度、结款等关键节点进行预警,准确地预测近期可能的收支项目,帮助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项目报批,更好地掌握项目开发进度。实时统计汇总合同中的金额,基于预算科目、业务活动类别等维度进行预算控制,并提供相应的查询和统计报表。
3.合同项目需要全过程性的监管执行
从合同起草开始,需要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核稿;合同的审核审批中间一般需要事业单位多个部门负责人审核,还需要单位法人代表审批等一系列程序;合同的执行除了相关部门还需要一定的监督。传统纸质流转方式,除了合同文件的阅读修改,在合同流转时候很多事业单位还需要一份《合同审批单》与《呈批件》,用于记录各个流程中审核签署的意见记录,同样需要呈传,整个合同管理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三、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为了满足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日益提高的要求,及时引进信息化合同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从合同信息管理、合同会签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合同附件管理、合同收付款管理、合同统计管理、合同预警等方面,实现对合同系统、动态、全面的管理,有助于提升合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水平。
1.通过将合同会签和审批进行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线上处理合同审批流程
解析具体的业务并进行信息化设置,同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合同审批能及时灵活地调整,实现标准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审批流程中能详细记录各个环节对合同文本提出的修改意见,便于合同提交单位对合同进行修改,更便于主管部门适时提出指导意见。
2.通过信息化实现对合同的全面跟踪和动态监管,提升系统化和动态化管理水平
现代化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进程,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在系统中直接录入合同的基本信息、变更信息以及相关附件等,从而进行数据的集中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合同信息的集中有序,可以有效地改变过去散乱的现状。
3.通过信息化健全合同预警机制,便于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执行
关键词:工程项目 信息化管理 管理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发现,企业中有的项目已经施工一段时间了,但图纸还没有完成,为了避免造成项目延期,于是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材料和人工就已经到位并进行施工,个别项目甚至在工期进行到了将近一半都无法得到完整的图纸。长此以往,会对以后的项目进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为此企业制定了许多的制度和管理方法来控制项目成本,但是这些刚性的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执行不力。既然依靠员工自身无法推行,所以就需要一套成熟的系统的信息化工具来执行,通过电脑来规范这些过程,目的是使项目的整个过程更加透明、规范、科学,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
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的行为活动,项目管理是由一条主线流程和多条支线流程所组成 的。一个项目的运作除了材料、人员的管理,还有大量的计划进度以及资料、表单。这些工作虽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却也同样地繁琐和重要。对这些工作应该设置相应的工作模块,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各类表单。将原来的大量文字材料和表格整合为一个个简单明了的模块。从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的目的以及项目管理的概念来看,我们开发项目管理系统的重点应是创造一个能有效控制项目成本,规范人员行为的管理软件。其解决方案是以预算为管理基础,先确定项目管理人员权限与工作,明确每个项目人员的工作责任和权限,然后由各个施工员完成自己的分部预算构成主预算,以主预算为项目开始以及系统运行的基础,通过系统限定强制预算(软件设定每个项目在进行初始必须有预算,否则无法进行)的必要性,有效保障项目的成本不会超出预算。虽然在发生预算需要变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各种签证单来修正,但是严格的条件限定和数据交换也可以清楚地记载每一笔发生的成本变动,并通过名为“成本管理”的模块迅速查询分析。
在主预算完成后,预算之后的每一笔进料领料都直接与主预算进行数据交换,材料的每次入库和使用都有明确的记录和附加信息,任何时候项目的材料和人工成本都一目了然。严格限定了领料工作和预算以及领料计划之间的关系,让预算外的领料不能通过,从管理的角度堵住了超支领料的漏洞,有效防止由于管理粗放而造成的浪费。
当然,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而造成计划不断变更。从项目管理的要求以及从现场了解到的情况,应该增加施工任务更改单这样一个组件。在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权责后,可以对预算的内容和使用量进行更改,确保现场情况变动后的领料或人工调用能够顺利完成并将此件发生的信息记录下来。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部件,但却使整个系统以预算为基础的设计思想变得更为灵活而非死板。 项目管理系统使用人员权限与身份认证统一的登录方式,规范了人员的工作,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可以将完整的项目管理过程分解为若干的部分并对应相应的模块,通过管理员的分配为这些工作模块设置确定的工作负责人。
从项目现场掌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项目在材料领用方面的管理都有很多不足之处。多数是由于预算不明确,领料往往缺乏控制,为了保持工程进度,只要来领就给料,在项目竣工时往往会发现支出很多不必要的材料费用,领料计划成为了一张过后再补的统计证明。而项目施工员本身也经常因为工作忙碌或其他各种原因搁置这一工作,甚至有的材料是施工班组做好领料单交给施工员签字。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显然是存在问题的,首先施工员在领料的同时不可能清楚地记得各次累计的领料量,只有在登帐的时候才能发现,所以,施工员每次在使用的时候也不会特别注意节约材料,反正每次领料都没有问题,就无所谓什么领料计划和合理使用材料了。同时由于材料员在项目中不可能时时做出准确的材料出入库的汇总帐目,项目经理也比较难以在发生问题后解决。
使用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规范化收发料,在每次收料和发料的同时都记录数据并实时汇总,在使用材料的范围,也作出了以下严格的控制。 首先,必须是材料预算中有的,如果没有可以通过“基础信息维护”部分建立相应的材料类别关系对材料分类。然后根据甲乙双方供料的不同分配到甲供材料入库验收和乙供材料验收入库。
其次,在实际使用中,甲乙分别填写各自的领料单领料,而在这一操作的同时,库存材料的数量也会相应地变化。由于这一切都是在系统中完成的,而且数据间有着绝对的对应关系,任何超出预算的领料除非专门的审核否则不能进行,这就对领料数量的上限有了约束。加上月需求计划的限制,从而相对严格地控制了施工用料的精确数量。
再次,对于项目部材料管理人员权限主要是由项目部的材料员负责,施工员可以根据工程要求开领料单至材料员处领料,在系统中所有的权限都是由项目系统管理员分配的,一般情况下,在整个材料处理过程中,系统记录下每次领料数量和使用量,只要项目经理浏览一下汇总数据,就可以知道 是工程的哪个分部分项出了问题并迅速解决,同时材料员也可以在材料存量,使用数等方面更加直观地了解情况,遇到各种问题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问题原因,提醒项目经理。对于施工员,就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事先都要有周密的安排,不能没有计划地工作,提升工作质量,不然同样的工作有的需要的材料不同,就可以在工作中找出需要提高的地方,这对于施工员的成长至关重要。项目管理系统就是要不断帮助施工员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修正错误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施工任务书:施工任务书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施工计划和完成情况的主要记录资料。在生成施工任务书前,我们必须有完成的分包合同基本信息、工程项目分包申请表、班组信息登记表。与通过手工填写施工任务书不同,施工员只须选择相应的分部分项、班组信息、单位工程等。通过交换数据项目管理系统由预算和计划自动生成施工任务书。这样就避免了因数据不清或遗漏疏忽造成的错误,也防止了施工完成后再补填施工任务书的情况出现。
施工任务书生成后可以保存及打印以备所需,在实际施工完成后,再次打开相关的施工任务书,将实际施工量填入并提交,其中的数据就会自动地与预算和材料库存等内容进行数据交换,清楚地记载下施工工程进行的实际情况。
结语:在我国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大环境之下,我国的商业竞争也愈演愈烈,然而,每个企业想在如此残酷的竞争中胜出必须制定好竞争策略。当把每一个项目都信息化之时,也给企业增加了不少胜算
参考文献:
[1] 王孟钧,张少锦,杨增辉,曾磊.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建设项目格式化管理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08(09)
[2] 何继善,王孟钧. 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J]. 中国工程科学. 2008(03)
[3] 刘轶,王孟钧,王青娥. 工程项目执行控制体系下的合作激励分析[J]. 公路. 2007(11)
【关键词】 供水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71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10)02-009-02
ShiHe reservoir water-supply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bstract】 ShiHe reservoir water-supply managem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Water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supply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the importance of work,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authors discuss water supply.
【Key words】 Water 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石河水库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西北约6公里的石河上,于1972年动工兴建,1975年竣工即投入运用,是一座为城市生活、工农业生产供水,兼顾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石河水库设计标准为百年设计,千年校核,总库容为7000万立方米,年调节水量为1.01亿立方米,为年调节水库。
随着国内水务市场的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对外充分适应并快速响应;对内高效沟通并快速决策”的管理系统,尽快摆脱原始的管理模式,使供水管理工作趋向于数字化、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水库对外的服务水平和对内的管理能力。
1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现状。石河水库工程科供水组负责供水管线上计费流量计日常运行管理和流量计周期性校定工作。在供水管理中,由于个别流量计距离较远,致使不能及时掌握流量计的供水数据和运行状态,供水管理基础工作更显薄弱。由于内部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加之监督管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已直接影响到水库的经济效益。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手工作业,效率低下:在供水数据资料分析整理,均以手工记录、书面通知用水单位为主,工作效率低,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差,易产生计量纠纷,影响对外服务质量和水库诚信经营的形象。
1.2.2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存在漏洞:在供水计量管理中,操作程序基本上是在班组间完成,工程科供水组集抄表管表职能于一身,抄管不分,人为因素难以避免,拆换表随意性较大。在修、校、拆换表工作中监管不到位,漏洞较大。在抄表过程中易出现误抄、漏抄、估抄等现象,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受到影响。
随着用水单位和流量计数量的增加,用户信息档案和运行数据越来越多,并且这些数据始终处于变化状态。计费流量计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定期校定、何种原因造成水表修换、周检和修换前后数据是否及时准确记录更新等,这些水库均缺乏对其进行有效动态的监管、跟踪和数据分析工作。因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之部门之间配合衔接不畅,极易造成用户资料丢失或不能及时抄表收费甚至造成漏抄。客户资料也需不断更新修正,依靠人工的静态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动态变化的需要。
1.2.3校定不及时,周期率低:由于受季节、安装地点等限制,加之管理不到位,流量计不能及时、正常地进行周期性校定,用水单位和水库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不仅容易产生投诉和用水纠纷,也易给水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供水信息化管理,不仅涉及到水库的经济效益,而且涉及到水库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供水信息化管理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量设备和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计量器具基础信息库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流程,实现供水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供水数据面临着实时性和可靠性、管理的动态性和系统性、信息化系统的复杂性和共享性等种种困难。这些困难在于各种管理的分散性、独立性、滞后性和不完整性。实施供水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保证信息沟通及时、准确和高效,增强信息共享性、一致性、准确性、时效性和部门间运转协调性,提高工作绩效和服务水平,完善、改进内部运作流程,增强水库快速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升水库管理水平。
2.1系统建设。
2.1.1网络物理链路: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信息数据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服务器设在水库计算机机房,用户信息和数据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通过现有的10M光纤与Internet相连。在水库内部电脑组成一个局域网。
2.1.2数据库结构及软硬件环境: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采取Client/Server结构,即客户机/服务器方式,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及权限不同,给与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整个系统流程通过事件驱动运作。从经济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完整性考虑,决定数据库采用ASSESS,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下。
硬件数据服务器采用联想高性能服务器,以满足客户机较频繁的数据查询。对于日常的查询工作,我们通过WEB方式设计查询模块,以便各用水单位查询、监督。
2.1.3功能模块: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模块:①数据查询:用于各用水单位及有关单位对供水数据进行查询和监督。②数据管理:用于供水数据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2系统运行管理。设有日常操作、网站维护和数据维护三个小组负责供水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工作。日常操作组主要负责对每日供水数据进行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及时。网站维护组主要负责对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站进行维护和升级,满足各用水单位对供水数据的各种需求。数据维护组主要负责对供水数据进行审核和维护,保证数据可靠,起到监督工作。同时在各用水单位和有关单位查询过程中,还可以对供水数据进行监督,保证数据公正透明。
3结论
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供水计量为枢纽,优化了供水管理工作流程,完善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克服了原有管理的弊端,提升水库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潜在价值:
3.1完善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保证计量数据真实可靠,避免人为干扰、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了水库经济效益。
3.2信息化管理代替手工作业,降低劳动强度,节省管理成本。
3.3计量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减少用户投诉和纠纷,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水库诚信经营的好形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3.4提高了水库管理水平和对外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增强水库竞争能力。
3.5实施供水信息化管理,克服了现行管理模式和技术条件的束缚,摆脱了人为因素、地理因素的影响,变原有的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和监控,使计量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董哲仁.生态水工学――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学[S].水利水电技
术,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