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管理专业实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加强对营销管理知识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参观、学习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和理解企业文化精髓,有利于加深对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现状的了解,加深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通过实习调研活动,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针对于此,我在进行了三年专业课学习之后,通过对《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和《管理思想史》等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对有关管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已经基本掌握了,但这无非只是纸上谈兵,倘若能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那必定会事半功倍,达到我的学习初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
XX年6月29日至XX年7月24日
三、实习地点: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地址:延吉市朝阳街光明小区北侧。厂址:图们市图曲路365号。
四、实习单位概况: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8月份,座落于美丽的长白山脚下、图们江畔。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防水材料企业。是国内较早生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的专业生产企业之一,是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会员单位,在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09001: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现代化流水生产线设备,年产量已突破600万平方米,产品的配方、工艺及性能指标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企业目前已形成了“禹威”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等系列产品,其中包括柔性体、弹性体(sbs)、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卷材、聚氨脂防水涂料、js复合防水涂料等,这些产品能全面满足防水工程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均获得省市优质产品称号,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被吉林省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被质协评为“质量担保产品”,被吉林省工商局评为“着名商标”、“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企业采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内求提高、外求发展,坚持以市场开发为主体,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方针,用优良的技术和服务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防水材料,与各界朋友真诚合作,共筑宏伟大厦。
五、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1日—7月14日,主要是以走访延吉市各大建筑设计院为主,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数据调查的名义,调查有关延吉市建筑业的在建工程数量和具体地址、延吉市未来的规划、建筑规模和数量等方面的数据。第二阶段从7月14日—7月24日,主要是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单位和施工方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李崇李总经理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防水材料基本知识,包括材料的组成成分,材料的价格,材料的性能以及我们公司的销售情况,生产情况,盈利水平等等。下午,由于里总有事出去了,我们就被安排在办公室,帮着整理一些办公室的文件。
明确完工作的内容和步骤之后,我们开始着手了。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决定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的名义进行调查,主题是《金融危机对延吉市建筑行业的影响》。
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为了是我们的调查更有效率,我们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工,我则负责记录他们的调查内容,并进行整理,以下是我们在7月6日向延吉市建筑设计院总工会的朴永默朴院长调查的一些内容:
根据朴院长对目前经济形势的评价,现有的房地产市场不是很乐观。主要原因有:国家政策的不鼓励,导致开发商可贷款金额减少,资金供应出现短缺,材料供应商也为周转资金而大幅降价销售材料。
这就是我们对每家建筑设计院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以及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信息的整理格式的样本。在接下来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了以上的方式,整理出了以上格式的调查成果。前期的工作在两周之后顺利结束了,而接下来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则更具有挑战性,从7月14日~7月24日,我们将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延边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商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直接前往工地是很不安全的,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还是进行了分组,在出发前,我们都相互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事项,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安全,同时要注意每天都要对当天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向李总进行汇报。这就是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
六、实习心得:
转眼之间,为期4周的实习已经结束了,虽然工作的时间很短暂,但对于我来说所有的经历都是刻骨铭心的,这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一份正规的实习工作,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真是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
1、自主学习。工作后不再象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集团公司、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
2、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3、团队精神。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基本礼仪。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比如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
5、为人处事。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其次,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我想我在学习和工作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2、工作态度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3、工作时仍需追求完美。
在工作中,不允许丝毫的马虎,尤其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严谨认真是时刻要牢记的。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对于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最主要的是能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需求,因此,对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设计非常重要。参照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课程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设计,以期能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及灵活应对市场的挑战能力。
[关键词]
高职 经济管理 人才培养
1当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教育过于理论化,学生实践不足,导致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不符,高职院校就业率不高;②教学知识结构更新不够,不能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脱颖而出;③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深入加强职业素养,接受新事物学习困难;④职业素养不够,学校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不能适应各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
2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设计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能走入社会,快速融入社会环境,适应工作岗位。因此,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强化学生的技能。针对这样的教育目标,可做出如下改革与设计。
2.1扎实基础教育
在高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基础的应用写作、计算机、政治理论、英语等方面的知识,比如专业的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知识。而要扎实这些基础知识,一方面要改革教学理念,要一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实现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保证这些基础课的教学时长,不能拔苗助长,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再深入进行教学。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学校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当时的知识点,只有扎实基础,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才能在日益更新的社会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成长,主动适应社会。
2.2提高实践环节
经济管理专业在今后工作中所要运用到全方位的能力,这些都是来自于不断的实践和累积的,如果在今后工作中再进行这方面的接触就会慢别人一步,因此,在学校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实践课程设立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设计实践课与理论知识课的比例为1:1,同时经济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要双师型素质的教师,要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经济管理专业涉及的专业很多,因此在进行实践教育时也要根据专业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就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后,安排去星级酒店实习,让他们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而市场营销管理专业则要采用“实物代销为主、创业教育贯穿始终”的做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模拟实物代销的方法,并培养一定的创业知识,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职业能力。会计专业则可采用模拟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育,通过学校的电算化实验室进行会计模拟,让会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完成财务方面的能力训练,并不断强化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国际经贸管理岗位训练的时候,可在大二下学期开始就让学生在外贸企业学习,增强学生对国际贸易的认识,在大三的时候完成岗前实训,让学生在校内外贸实验课进行仿真业务训练,规范掌握操作要点。
2.3实施个性化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都是个体,新课改提出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高职经济管理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个性化教育。高职经济管理课程有基础理论课程、职业应用技能课程、职业岗位专门化、选修课程这四部分,而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方向也都不一样,因此在进行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区别对待,满足不同学生不同个性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价值。
2.4岗位专门化训练,提升就业率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顺利就业,因此在进行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时候也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岗位专门化训练,提升学生的就业率。针对学生所选就业岗位,有效地进行教育,根据相关企业要求,进行就业演习,学校还可设立一定的职业道德辅导课,加强就业方向的职业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2.5动态培养,确保教育实用性
教育并不是一时的,而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要确保教育出来的人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企业要求。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学校能自主调整,不断适应新职业的出现,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靠学生自主学习,不断自我更新,因此,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3结语
教育是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对于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培养来说,更是要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企业不同的用人需求,立志培养学生能独立生存、适应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接受新事物挑战的能力,给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作者:董伟 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主要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给我国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亟待变革。在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构建健全的实验教学体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阻碍和限制,给学校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带来很大的难度。能否改善这一局面,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简析
经济管理类专业必须加强对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但是咋构建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先对其进行如下分析。第一,实验项目难以有效的与理论课程进行相互融合和匹配。这主要是因为实验教学发展起步比较晚,在原先专业教学计划中,并未对专业实验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在时间安排以及教学内容上都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难以真正做到和理论课程相融合,经常独立进行,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第二,实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落后,仍然受到理论教学模式的限制和约束。实验教学缺乏足够优秀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是由原先教授理论课的教师所带的,在对实验教学中仍然不能习惯使用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不能及时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进行适当的创新,导致实验效果很不理想。第三,实验教学目标比较单一,一刀切的模式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需求。每个学生由于环境和学习能力的高低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验教学内容如果不能有效地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将会使得实验质量大打折扣,对实验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3、构建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有效策略
3.1 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实验教学体制
在以往学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制严重阻碍了及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带来很多不利影响,这必须引起学校经管类老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该积极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思想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往实验教学体制主要是以“服务本学科,从属本学科”为原则而进行的建立,这种教学体制尽管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严重浪费了学校教师资源以及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并且导致难以充分利用资金,也不能优化配置和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学科之间缺乏足够的联系和交叉,使实验教学处于孤立状态。降低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给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对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转变和创新,改变实验教学内容和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合理规划和实施
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必须经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充分考虑投入经费、积累的经验、建设队伍以及完善配套设置等各个方面的基础之上,对实验教学机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实施十分必要。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和技术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还必须对实验课程和内容进行详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指导书进行合理的编写。首先,对实验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的安排,以便使得课程能够和实验内容保持一致和连贯,实现实验教学的系统化。其次,每门课程所需要的实验项目不同,在充分考虑课程需求的情况下,对实验项目进行灵活而科学的设计,并且对于课时数量和实践的安排均可以适当进行调整。进行集中和分散实验均可,并且对于实验时间也没有明确的限制,课上和业余时间都可以有效开展实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除了对实验进行演示和验证之外,还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以便实现实验教学的综合化、障碍化和个性化。尤其是对于设计综合性的实验来说,不仅要确保实验和课程内容紧密相连,而且还要确保实验能够和高年级多个综合的关联课程相匹配。另外,实验教学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还可以适当地开设一些具有开放性的实验,以便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实验教学中有所收获。如果能够鼓励学生对实验项目进行开发和设计,将会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
3.3 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的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实验平台
实验教学要想有效开展,打造良好的实验平台是十分必要的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平台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第一,加强对实验硬件平台的建设。在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中,一般情况下是使用计算机局域网,统一设计和规划计算机网络是十分必要的。对实验硬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置,并加强对网络服务器资源的优化,以便确保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安全,为打造良好的实验平台奠定基础。第二,加强对实验软件平台的建设。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丰富和完善,主要需要通过对一系列软件资源的建立、配套和丰富。在充分结合实验教学内容和满足科研需求的基础之上,对软件资源进行建设,可以极大的改善实验计算机软件设施,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习效率和实习质量。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相关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经管类;技术人员;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28-02
一、驱动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及需求悄然发生着变化。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各大企业,对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实验室也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而能否有效利用高校实验室为教学服务,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取决于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强化管理技能,是当前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前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地壮大。以经管类实验室为例,各高校计算机的拥有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少者几百台,多则几千台,加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各种新学科的不断开设、高新技术在实验室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等实际情况,对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保障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不仅如此,实验室技术人员还要负责网络环境和资源中心服务器的建设和维护、综合性仿真实验平台的开发等,这些对人员的要求更专业。可以说,没有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劳动和付出,实验教学与科研将寸步难行。
二、内涵
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它拥有多少先进仪器设备,还要重点关注实验室是否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维护人员和专业实验研究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水平。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应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自觉性,高效地完成实验室管理、技术维护及各项科研工作[2]。实验技术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管理和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建设一支技能出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科研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发挥实验室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考虑到经管类实验室的特色和发展方向,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大致可通过以下三方面的途径实现:①鼓励现有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外出进修和学习,参加新技术技能培训、学术交流等,学习先进的实验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也可以聘请实验室方面的知名专家来实验室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术会议,提高实验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②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高层次、有实际经验的人才担任实验室领导,引导优秀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维护工作、参与实验教学研究,加强实验队伍新生力量的培育,充实扩大实验队伍,使实验队伍梯队结构建设更加合理[3]。③引进专业的实验室管理软件和技术,减少以往实验室工作中的很多烦琐、重复性的工作,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让实验室技术维护更加便捷。
三、表现形式
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人员结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三个方面。
(一)人员结构专业化
据调查,2012―2014年,全国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人数均值分别为7.34人,8.46人,9.68人,年均增长率为14.84%,基本呈现逐年按比例增长趋势;2014年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分布为,本科及以下的比例为33.20%,硕士的比例为52.17%,硕士以上的比例为14.63%,总体来看,高学历(博士)人才的比例仅为14.63%,但硕士学历超过五成,总体学历比例构成基本合理,但高学历人才仍然短缺;职称结构分布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比例为30.59%,中级职称的比例为41.43%,初级及以下职称的比例为27.98%,中高级职称合计比例达到了72.02%,显示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职称结构较合理;调查还显示,专职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和兼职人员的比例分别为58%和42%。可见,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技术管理人员的结构形式已经呈现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但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二)管理手段专业化
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维护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从设备管理、软件安装、系统升级、病毒防治到网络平台维护、实验教学平台维护、资源中心建设与维护等,每一项工作都具体而烦琐,并且专业性很强,特别像经管类实验室,专业多,学科多,专业知识交叉点也多,所以实验的软件多,升级也快,实验平台更加复杂,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维护难度更大。借助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采用网络拷贝和增量传输技术后,让软件安装与升级更简单。采用Oeasy等软件后,可以很容易对大量的电脑进行分组管理,从后台服务器还可以很清晰地体现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完好程度,并提供软件升级、系统配件缺失的报警功能等。引入云桌面技术后,更是不需要对单台电脑进行任何的软件安装与升级维护,包括开关机等在内的所有管理与技术维护工作都可在云后台服务器上完成。利用专业的远程控制软件,能够让技术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对个人电脑和服务器进行控制和调试,极大地减少了实验室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无限延长,甚至通宵达旦值班的情况。
(三)管理方式专业化
从根本上说,社会的进步,当然包括教育的进步源于分工和专业化,实验室管理的进步亦是如此。小而全,大而全,人人都从头做起,人人都全面发展将不太现实,而且也不太可能取得实质性进步[4],因为实验室建设发展到现在阶段,规模、层次、内涵都不可同日日语。传统的管理方法,安排专人负责某一个实验室的管理,从设备到软件到技术升级,等等,都由一个人完成,专人专项,当然可以做得好,但若要实施一人多项,让一个人同时管理五个、十个甚至更多实验室的相关工作,恐怕就会有疏漏。所以,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势在必行。基于经管类实验室现状,需要对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分工,一部分人员从事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实验室设备、耗材等的统一安排管理,实验室场地、自动门禁、刷卡考勤管理等;另一部分人员从事实验室技术维护工作,具体负责实验室软件安装、调试、升级,网络、资源平台的保障等;还有一部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具体负责创新实验项目设置、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创新实验平台的研制等。通过专业化分工,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具体,不再烦琐,让每个技术管理人员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更“专”。
需要指出的是,合理地对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实行专业化分工,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保证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高校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很广,特别是现在很多新技术引入后,更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很好实施。比如网络基础环境建设、资源中心建设、云平台建设、综合实验平台的开发等,这些项目的实施涉及的利益主体有教师,也有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仅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考虑到有些高校配备的自有实验室专业人员不足或者结构不完整的情况,可以采取将一部分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以技术服务的形式外包出去,由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公司协助实施,比如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可以外包给苏大教服集团来管理,而网络中心的维护、服务器的维护、云平台的维护、桌面云的管理、经济管理仿真综合实验平台的开发[5],甚至设备维修及报废绿色回收等都可以作为一个个独立的技术单元采取技术外包的模式来运作。
四、建议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功能的实现,特别是经管类的实验室,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来完成的。有的工作需要尖端技术支持,有的工作需要实验室经验的长期积累,也有的工作需要一些简单的甚至是重复的工作作为基础,所以,各高校在实验室技术管理人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高学历和高职称,建议根据实验资源和发展状况合理配置师资队伍,避免“工作不适应”或人力资源浪费。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奖惩标准和职称评定标准,来辅助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
经管类学科的专业知识更新换代较快,大多具有较强的“时效性”[6]。再加上高新技术不断地涌入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所以,在建设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的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地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进修和培训,通过研讨、学习、交流、考察等方式逐步提高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江育奇.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J].教育信息技术,2014,(07):45-47.
[2]林家莲.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实验教学管理专业化[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9(26):13-15.
[3]韩宝庆.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5):126-128.
[4]姚涓,姜大刚.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方式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4,17(1):149-151.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
作者:陈琴
我国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经济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方向的转型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随着“三农”问题被重视力度的不断升级,以加快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管理为目标,在农业经济管理规范化运行的要求下,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则成为目前拟催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一、信息化系统构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大众生活中的不断渗入,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当前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革标准。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应用优势的逐步凸显,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供了无限可能。正如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融入可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同样也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辅助。
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而农业的信息化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改革强化,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新农村繁荣和经济发展、农业的生产效率提升等均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借助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运作需要和优势,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从信息化辅助下的市场拓展、信息化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信息化科教等多方面逐步推进农业各个生产、销售要素的整合和管理,进而达成农业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要求。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的切入点
考虑到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从业人员,大多数为培训转岗,农业信息化方面技能和知识相对匮乏,只能参与信息采集、储存、整理、等简单工作,采集到的农业信息得不到深入开发,势必造成农业管理工作信息应用的大量浪费,因此农业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基础学习能力、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极为重要。
在具体运作中,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提升农业经济收入,以信息化手段辅助农民增产增收,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以创新的科技和催动利润升值的科研成果来催发农民农业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农业领域的经济收入。其二是需要辅助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方向的转型。信息网络的庞大覆盖能力、强大的互动功能、随时信息传递的优势等,可作为农业传统形式进行发展模式改革的技术辅助,并推动其迅速向知识型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方向进行转变。其三,提出农业科研发展及农业实践性改革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并运用各类标准化条件对人才的培养进行辅助。信息化的存在和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显著加快农业科研、知识传播的速度,进而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模式
(一)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子系统内容
与农业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势必需要进行科学整合、合理规划后,才能作为农业管理的信息服务系统、农业管理的监测预警系统、农村管理的信息市场服务系统“三项合一”发展的基础。具体则需要不断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交换,制定统一化信息标准,为国外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信息信息源进行拓展,使用国际化的数据库对信息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检测,构建起较为稳定的农业信息现代化采、收、传一体化系统。在上述条件满足的基础上,联系农业管理的监测预警系统、农村管理的信息市场服务系统,为农业经济管理现代信息化管理方向的正确性提供依据。
(二)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操作型人才培训
在“三农”问题被重视力度的不断升级的前提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构建的过程中,是必须要不断进行新的管理理念的强化。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转型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标志,就是必须要保障农业经济管理现代信息化建设与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同步进行。由此,在农业经济转型期间,不断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现代化服务意识的构建和强化,使用积极主动、强有力的方式来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型构建,是培育农业经济管理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信息人才、技术管理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等的重要基础。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管理理念的强化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需要,鼓励推动优秀大学毕业生返乡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信息爱管理的现代综合平台构建中来,倡导个人、企业、集体在此向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意和优势,坚持以综合平台为构建准则,着力打造出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国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
(三)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健全系统所需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基础设施的完善,则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的重点工作所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及政府引入有效政策和启动专项资金,来保障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此过程中可结合市场竞争机制的变化,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以敦促国内外企业积极主动地引入先进技术,以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过程中的技术水平提升。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只有确保资金到位、指导到位、配合到位、措施到位,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企业和各级政府应该承担的权责。因此在进行信息化系统基础设施健全的过程中,政府可尝试统一调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专业人才,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以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各行业、各个领域的作用和优势。
【参考文献】
[1]马维东.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