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证券公司主要业务

证券公司主要业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证券公司主要业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证券公司主要业务

证券公司主要业务范文第1篇

据报道,证监会近期启动《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并向部分证券公司下发征求稿,此举对证券行业影响非常深远,若付诸实施,将标志着证券行业监管放松再次加速。

《管理办法》拟下调券商三项风控指标等:1.“净资本/净资产”≥40%”调整为“≥20%”;2.“净资本/负债≥8%”调整为“≥4%”;3.“净资产/负债≥20%”调整为“≥10%”。在证券行业逐渐从“轻资产”转向“重资产”业务模式背景下,着力于“负债”、“资产”两端松绑的政策将为行业拓宽长期发展空间。

瑞银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潘洪文认为,《管理办法》与原规定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净资本要求减半,净资本计算口径改变,突出表现在净资本/净资产比例下限减半,资本金监管放松力度大;而且,以前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扣减比例为100%,该比例过高不合理,扣减比例下降将释放净资本,同时引导资金更多投入创新业务,因为目前多数创新业务通过子公司经营且记为长期股权投资。此外,净资产/负债比例降至10%:杠杆率上限由6倍提升至11倍,目前融资渠道受限杠杆远没到6倍。

财务杠杆上升空间打开

2013年以来,证券行业“重资产”业务快速增长,对负债、资产的管理要求也逐渐提高,如两融业务、股票质押融资、约定式购回,以及将要推出的新三板做市、期权业务等。截至2014年6月,融资融券余额同比增长83%,达4064亿元,两融业务收入占比由2013年的12%大幅提高至2014年上半年的18%,重资产业务占比正在逐渐提高。

从业务发展看,近年来“重资产”业务不断增加,计划于8月底正式上线的新三板做市,同样具有明显的“重资产”特征。

证券行业逐渐从“轻资产”转向“重资产”的业务模式,将促进券商通过债务融资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此次风控指标的修订,拟将负债占净资产比例的理论上限从5倍大幅提升,未来存在巨大提升空间。负债端上限提高,有利于提升财务杠杆,也契合行业业务模式转型趋势。

目前证券公司的债务融资工具中,除收益凭证以外,其他债务融资工具都有规模上限的限制,且短融、公司债、同业拆借对证券公司作为发行主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资质要求。

从近两年的政策推进节奏来看,债务融资工具方面的约束松绑正在加快。以公司债为例,自2013年3月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公司债的限制放松以来,目前19家上市券商中已有11家获批发行公司债,募资总额达1064亿元,占2014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净资产的13%。配合本次财务杠杆上限的提高之后,可以预期,未来监管部门在各项债务融资工具方面的约束有望逐渐松绑和拓宽。

资产端约束降低

证券公司在进行金融资产配置、设立子公司时需要扣减净资本,由此导致投资业务和子公司较多的券商受净资本约束最为明显。

以中信证券为例,公司主要业务的开展均受到公司净资本规模的限制。截至2013年年底,中信证券净资本/净资产的比例已达48.54%,已逼近监管红线。本次降低净资本占净资产、负债比例,将显著提高券商资产配置的灵活性。

证券公司主要业务范文第2篇

和2011年1月18日所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比起来,2016年2月15日所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变化很大,新准则不仅增加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披露,还参考了国际会计标准,推动了我国会计核算准则的国际化进程。然而由此而产生的过度问题也不容忽视,新准则和原制度相比,在长期持有股投资核算、短期持有股核算、初始投资成本核算和核算方法的使用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本文提出新旧会计准则对证券公司会计核算影响的比较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证券公司及其业务范围

我国的证券中介机构很多,其中证券公司是专门从事与证券有关的各种业务的证券经营机构。根据《证券法》的规定,我国证券公司实行分类注册、分类管理制度,主要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综合类证券公司的证券业务主要氛围证券自营业务、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和其他证券业务四种。经纪类证券公司则只能从事证券经纪业务,专门从事客户买卖股票、债券、基金单位等。

二、证券公司主要业务的新准则与原制度会计核算的对比关系

1.自营证券业务核算

自营证券是证券公司对外进行投资所呈现的业务凭证,自营证券的核算不仅涉及到自营所买入的证券、卖出的证券,还包括相关的配股派送息和新股认购等。而在自营证券核算中新旧准则的有以下几方面不同:

(1)账户设置有差异

新准则规定证券公司对自营证券要依据《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及《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核算,账户设置包括:

结算准备金:也就是核算相关内容和使用方法,和原制度规定的“清算准备金”名称有所不同,而实际含义和使用方法没有变化,且“结算准备金”是证券公司独有的账户名称。

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持有直至到期投资、可以用于出售的金融资产和长期持股的投资等账户和其他公司的使用方法相同。

(2)账户处理有差异

当款项被证券公司存入金融机构的对应账户时,新准则和原制度会发生以下的账户处理行为,处理过程和结果完全相同。

借:结(清)算准备金――公司

贷:银行存款

如果证券公司自营认购的证券和持有股预卖出时,新准则和原制度的处理便有不同了,以公司A为例。公司A在2007年3月1日从证券交易所网购了公司甲的股票为10万股,并将该股票按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分类,每股买入价格为19.20元,需支付税费为8千元。

按新准则需要对公司A进行以下账务处理:

对比可知,新准则和原制度不同之处是对交易费用的处理,而由此产生的证券投资的成本也发生了变化。

仍接以公司A为例,2007年6月30日,如果公司甲的持有股票公共估值是2百万元,那么依据新准则,公司A应该将用于交易的金融置产的公共估值变动为“公共估值价值变动损益”,以调整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此时需要对公司A做以下账务处理:

借: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公共估值价值变动 8万

贷:公共估值价值变动损益 8万

而依据原制度,公司A则不需要调整自营证券的账面价值,无需做政务处理工作。

仍续接公司A例子,如果2007年10月30日,公司A将持有的公司甲的股票进行转让,获得的净值为220万元,此时依据新准则公司A需要作以下账务处理:

通过以上新旧会计准则对比可以看出,新准则和原制度对自营证券的账务处理中在取得、持有期间和处置都存在不同,尽管结算确定的投资获益均为272000元,收益时间却有很大差别。如果投资时间跨会计核算年度,那么对个年度的会计利润会产生影响。

2.证券经纪业务核算

证券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通过个交易网店从事投资人在交易所买卖证券并收取佣金的业务。一般会以每次的委托为依据来实现对佣金的抽取,而在交易过程中,委托人事先必须缴纳全额的保证金,因此,证券公司并不承担任何风险。证券经纪业务的核算中,新准则和原制度的差别主要是账户名称,账务处理的相关规定和方法基本一致。

3.证券承销业务核算

证券承销业务也称为以的方式发行证券,有全额包销方式、余额包销方式和代销方式等。下面以实际例子来说明新准则和原制度对证券承销业务核算的差别。

例:证券公司甲和客户签订了发行股票的协定,采用全额包销的承销方式,所发行的股票为1000000股,公司甲所承购的价格为每股3元,对外售价为每股3.5元,发行了15天,共发售出900000股。公司甲是通过柜台窗口发行出去的,而且在股票发售的过程中将其分类为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剩下的未售出股票转为自营,仍作为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

在新准则的要求下,需要对公司甲进行以下会计处理:

证券公司主要业务范文第3篇

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罕见的结构性牛市,为我国券商带来的不仅是丰厚的利润,更为本土券商的发展与创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加入WTO的五年过渡期已经结束,伴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刚刚摆脱行业性亏损的我国券商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想高枕无忧,看来是门都没有。

经纪业务撑起券商一片天

自1985年我国第一家专业性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公司数量增加较快,但从发展模式上看,大多数证券公司主要是依靠外延式扩张,盈利模式以“经纪+自营”为主,投行等高附加值业务比例非常低,导致“靠天吃饭”,过分依赖二级市场,业绩与行情高度相关。

截至2007年1月22日,共有50家券商公布了2006年度的财务数据,其中创新类券商家,规范类券商16家,其它券商16家。从这些财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券商的业务结构,从而管窥其竞争力。

数据表明,在手续费、投资收益、自营证券、证券承销、投资管理等几项收入中,服务性的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占据了券商收入的主导部分,占到总收入的50%左右,是券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自营业务也是券商传统业务之一,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在二级市场走势良好的时期,自营收入更是占到了总收入的20%以上,如此之高的自营收入说明了券商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是具有高度风险的证券投资商:而属于创新型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所占比重不大,在创新类券商的收入中也只占3%不到。以国泰君安为例,2006年,国泰君安的总收入为37.28亿元,其中佣金收入就达到了20.89亿元,占总收入的56.05%,而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只有区区0.22亿元,占总收入的0.58%。由此可见,我国券商收入结构的不均衡,业务范围雷同,更尴尬的是,依靠于股市行情的收入比重过高,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我国券商的竞争力。经纪业务能撑起券商这片天吗?一旦熊市再次来临,这些券商该如何自处?是不是又要彷徨在破产的边缘呢?

中美券商比较

仅仅从本国券商看,我们还难以真正了解其业务结构是否合理,也难以明确其竞争力如何。接下来,我们以我国13家创新试点证券公司2003年―2004年收入结构为样本和美国同业收入结构进行对比。

总体而言,我国13家证券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了手续费收入和证券发行承销收入上,2003年两者所占比重之和达到了84.92%,2004年低一些,也达到了79.81%。受行情的影响,2003年和2004年期间,我国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是亏损的。但这并不能掩盖我国券商在其它业务上的薄弱。相比较而言,美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就比较合理,各种业务收入都占有一定比重,尽管从2003年和2004年的数据看,佣金收入所占比重较高,但也维持在27%左右,而其它业务结构比较均衡。以2004年为例,佣金收入占比27.18%,做市及自营收入占比13.84%,承销及包销收入占比10.38%,资产管理和服务收入占比11.82%,共同基金销售收入占比10.65%,利息及其它相关收入占比8.55%,研究、期货及其它收入所占比重达到了17.57%。相比之下,我国券商的业务结构就过于不均衡了。

再通过对中美两国领先券商的对比,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这种差距。2006年,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佣金收入占比分别为47.96%和56.05%,而美林公司和高盛公司则分别仅占17.2%、13.3%。尽管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的投行业务收入所占比重与美林公司、高盛公司相差不大,但在资产管理业务上的差距过大,美林、高盛两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占比均达10%以上,而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却连1%都没达到。

总体而言,美国券商的收入结构趋向多元化,且比较均衡,各部分业务收入都达到了一定比例,不仅在一级市场上从事证券上市承销业务,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证券自营和买卖,而且在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型业务上所获收入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合理的资金运营,券商也获得不菲的净利息和股息收入。而我国券商的业务收入还主要集中于传统业务,较少涉及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创新性业务。这种业务结构导致我国券商的抗风险能力弱,随着股市行情的变化,券商收入波动很大。而由于美国券商有着比较合理的业务结构,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也比较强,相对而言,有着比较强的竞争力。

创新券商盈利模式才是正途

毫无疑问,与国际知名证券公司相比,我国券商还稍嫌稚嫩,这是与我国还不够成熟的证券市场相对应的。不过,我国券商更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股市发展环境,借鉴国外券商的发展模式,改变目前过于单一的盈利模式,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拓展收入来源,增强自身竞争力。

调整经纪业务扩张模式 佣金收入仍是我国券商利润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佣金自由化改革使佣金率逐渐下调,而证券营业部的成本却相对固定,盲目扩大营业部数量不仅会导致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在市场持续低迷时还可能引发大面积的亏损,券商的经纪业务模式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思路。由于我国券商过去一直采取粗放型的经营模式,通过控制成本来实现盈利就成为券商巩固市场份额的最有效手段。网上交易将逐渐成为今后经纪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网络突破了地域限制,使其客户来源不仅局限于就近的客户,还可以发展远距离的客户,规模扩大的同时边际成本却趋于零,平均成本将大为降低。

证券公司主要业务范文第4篇

货币宽松下的资本盛宴

尽管欧美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并不稳固,但在全球货币宽松、中国经济增长及多项破纪录交易的推动下,2010年全球资本市场表现强劲:Dealogic的数据显示,共有1438家公司完成首次公开上市(IPO),融资总额达2802亿美元,是2009年筹资额的一倍有余。

中国依然是2010年全球IPO市场的主导力量:ChinaVenture的统计显示,当年中国企业共完成491项IPO,总融资规模达1068.75亿美元,超过了欧洲和美国的融资总和,无论是IPO数量还是融资额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以筹资金额而言,中国占到全球IPO市场的37%。

同期,上海、深圳、香港三地证券交易所的IPO融资额超过1200亿美元,几乎是美国各大证交所IPO总额的3倍。其中,中国大陆沪、深交易所的IPO发行总额达721亿美元,首次超过香港和美国。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统计显示,2010年全球并购交易额也创下2008年以来新高,达到24000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22.9%。当年,全球三分之一的并购交易发生在新兴市场,并购额达8063亿美元,较2009年激增76%。

港交所:中国的全球市场

香港交易所在中国农业银行(“A+H”集资221亿美元)及友邦保险(集资205亿美元)上市的推动下,2010年的IPO融资额达到4450亿港元,继2009年以来连续第二年位列全球之首。近年来,港交所坚持致力于成为“中国的全球市场”,吸引中国以外的公司赴港上市。当年,在香港IPO集资额中,国际公司占到45%:俄罗斯联合铝业、法国化妆品连锁店欧舒丹分别成为俄、法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巴西淡水河谷、英国保诚集团也登陆港交所。

2011年,港交所海外公司的开发重点仍集中于能源和资源行业。该行业上市公司市值目前占港交所总市值一成多,未来增长空间可观。

俄罗斯投行晋新资本(Renaissance Capital)CEO斯蒂芬・詹宁斯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香港将得益于新兴市场之间不断增加的资本流动,因为这些资本流动绕过伦敦和纽约等传统金融中心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了协助非洲和俄罗斯企业在香港上市,晋新资本于2010年6月成立香港办事处,接下来准备设立北京办事处。该公司在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和非洲南部的资源行业经验丰富。

除了大宗IPO发行,离岸人民币业务也成为香港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突破口:2010年7月,合和公路基建发行了香港首笔人民币企业债券,共发行13.8亿元,票面息率2.98%;同年8月,麦当劳在香港发行2亿元人民币债券,票面息率3%;此项发行标志着跨国公司为中国运营筹资有了新的渠道。

此外,长江实业计划分拆旗下部分内地资产,在2011年以人民币计价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形式上市,这可能成为首宗香港的人民币IPO。

同样是2010年,中国企业在美国主要证券交易所(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全美证交所)的IPO数量和融资额均创出了历史新高:45家公司共募集资金38.86亿美元。从行业上看,赴美IPO公司主要集中在TMT(科技、媒体及通信)、教育、医疗健康、新能源、消费品及消费服务等5个行业。

外资投行争先进军中国市场

Dealogic的统计显示,综合2010年全球股票、债券承销和并购咨询等投行业务而言,摩根大通以53.4亿美元的总收入称冠,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和高盛(Goldman Sachs)紧随其后。当年,摩根士丹利参与了356项并购交易,涉及金额达5946亿美元,在全球并购排行榜上排名第一;若按并购交易的咨询收入计算,高盛则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对于外资投行而言,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属于中长期战略性布局,并不能在短期内带来可观利润。

不过,外资投行可借助在华的合资平台推动其全球业务发展,从而在中国企业海外IPO和并购业务中获得更大收益。

与合资投行相比,中国内地国有证券公司依然在A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信证券的净利润为61.9亿元(9.353亿美元),而中国内地最活跃的合资投行瑞银证券同期的净利润也只有1.092亿元(1650万美元),高盛在华合资公司高盛高华的净利润仅为4490万元(680万美元)。

除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CICC)这个特例,在现有的合资投行中,高盛与瑞银由于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把握得最好,其合资公司获得了综合业务牌照,其余合资券商的业务资质大多局限于证券承销领域。

合资投行在2010年的中国投行业务排名上的表现有好有坏:IPO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融资规模的排名不如内地主要券商中信证券等(见附表1),仅有中德证券(山西证券与德意志银行合资)以7个IPO项目、3.3亿元的保荐承销收入相对出众;但在股票增发、配股、可转债与债券发行等非IPO融资领域,瑞银证券、瑞信方正、高盛高华大多位居前十(见附表2、3)。

在既有合资投行逐渐站稳脚跟的同时,后来者也积极跟进。

2010年11月,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获得证监会批准,与国联证券组建首家中英合资投行华英证券。据《上海证券报》报道,RBS大中华区主席蓝玉权表示,双方会在合资券商中分享各自原有客户群资源。他希望在国际板推出后,能够将RBS在欧洲等境外的大型企业客户引入到国际板上市,并提供相关上市服务。伴随着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趋势及凭借RBS在欧洲市场上的优势,双方希望未来能够为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提供跨境并购咨询服务。

从金融危机中迅速复苏的花旗集团(Citigroup)于2010年4月提升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为中国研究部主管,接替离职的薛澜,负责股票和宏观经济研究。花旗中国研究团队在《机构投资者》的亚洲研究(日本除外)排名中一直稳居前三。

花旗在2011年1月任命丁爽为中国高级经济学家,领导花旗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加入花旗之前,丁爽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高级经济学家,从事欧洲部门的危机管理。这些任命的背后,显示了花旗对中国业务愈加重视。

据《财新网》报道,花旗环球银行中国部联席主管、董事总经理钱于君表示,2010年花旗中国投行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50%。他认为,与其他外资投行相比,花旗的优势是有巨大的存款基础,作为随时能取得的、较为便宜的资本来源。在储备项目超过20个的基础上,钱于君期待在2011年继续保持50%以上的增长。

美银美林面对竞争也不甘示弱:2009年初至今,该行在整合美林投资银行部和美国银行企业银行部的过程中,在亚洲聘用了400多个员工。2010年10月,美银美林委任张秀萍为董事总经理、亚洲并购部联席主管。她与联席主管赵敏国合作,推动该行亚太区内并购平台的发展。

中资投行猛攻海外资本市场

对于中国本土投行来说,2010年是大举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尖峰时刻:以中金公司、工银国际、建银国际、中信证券、中银国际、国泰君安等大型券商为代表,中资投行积极拓展海外投行和经纪业务,成效显著。

2010年,中银国际担任了俄罗斯联合铝业和俄罗斯IRC矿业在香港IPO的簿记行,协助两家公司分别集资22亿美元、2.41亿美元。2006年-2009年期间,中银国际在香港市场共承销26只新股IPO,在排行榜上列第三,市场份额为9.4%。该公司还积极投入到企业的并购顾问业务中,迄今已完成并购业务额超过5600亿港元。

作为内地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中信证券对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积极布局:2010年11月,在美国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92亿美元的股票发行中,中信证券国际担任其高级副承销商,这是该公司在美国参与的首宗股票承销项目。同时,中信证券与法国东方汇理银行(Crédit Agricole)达成初步交易架构,整合双方的证券经纪和投行业务。

中信证券希望双方整合业务将达到下列目标:中信证券、里昂证券、法国农银证券(美国)和盛富证券(Credit Agricole Cheuvreux),共同建立一个拥有一流的独立研究团队,并具有优异配售及项目执行能力的证券经纪商;中信证券成为里昂证券在中国内地的合资伙伴,共同建立一个专注于中国与亚太地区的、提供机构销售服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一流投行平台。

在走出国门的同时,中信证券也在大力拓展国内的直接投资业务。2010年7月,该公司向全资拥有的金石投资注资22亿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增强金石投资的运营能力。同年12月,中信证券又宣布出资7.5亿元,增资中信产业基金。

与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注重海外投行业务不同,国泰君安、国元证券等内地券商赴香港开设分支机构,展开差异化竞争,将经纪业务从单纯的港股、B股买卖拓展至全球证券交易,寻找经纪业务的“蓝海”。

截至2010年底,已有包括国泰君安、国元证券、光大证券、中投证券、长江证券、银河证券等在内的16家内地券商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另外,由于香港金融机构允许混业经营,中资银行也纷纷在港成立了证券公司。由于相对容易,提供港股、深圳B股买卖的经纪业务往往成为新进券商开拓香港市场的突破口。

最早出海的内地券商之一国泰君安(香港),目前已初步建成全球“一站式”交易平台,现可提供25个市场的网上交易服务,还开通了欧洲股票市场网上交易。2010年6月,国泰君安(香港)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集资23亿港元。此外,国元证券也宣布启动香港分公司上市进程。

工银国际、建银国际扩张

曾任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亚太区总裁的张红力出任工商银行副行长、工银国际董事长之后,工银国际的投行业务进步显著:2010年9月,工银国际作为唯一入选的亚洲投行,参与了史上最大的股票融资项目:成为巴西石油685亿美元全球新股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这是中资投行首次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之外的大型股票发行中担任重要角色。

同期,工银国际借工商银行与友邦保险达成银保协议的东风,出任友邦保险香港IPO的簿记行,协助该公司融资205亿美元。2010年11月,工银国际和中金公司共同担任通用汽车集资231亿美元的重新公开上市副承销商:这也是中国投行首次参与美国大型企业的上市。

2011年1月,曾任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行业务COO的Mary MacLeod加入工银国际,出任副行政总裁。工银国际为了扩张海外IPO与企业并购业务,未来准备聘请更多来自全球性投行的资深银行家,与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同行在企业融资领域展开竞争。

作为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建设银行旗下的投行业务子公司,建银国际自2009年开始担任香港IPO项目的账簿管理人。Dealogic的数据显示,建银国际在2010年亚太区股权资本市场获得4700万美元的收入,较2009年猛增236%。期间,该公司还参与了美国银行持有的192亿美元建设银行股票的配售、俄罗斯联合铝业的香港IPO、贝莱德92亿美元的大宗交易等大型发行项目。此外,建银国际将出任SBI Holdings Inc金融子公司2011年在香港IPO的承销商。该公司还在今年2月发行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基金――建银国际人民币收益债券基金,初期规模设定约15亿元至20亿元。

过去的一年中,建银国际在投资银行、股票销售以及交易和资产管理等主要业务部门增聘人手,其员工规模达到500人。目前,建银国际已在伦敦、香港和中东设立了海外办事处;该公司计划2011年在纽约开设办事处,直接面对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投资者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并且有助于获得需要全球包销的证券交易。

中金海外扩张引发员工流失

作为大中华区投资银行的领导者,中金公司2010年的投行业务收入达2.86亿美元,市场份额为5.1%。Dealogic的统计显示,在中国公司并购顾问排行榜上,中金成为唯一上榜的本土投行,以2100万美元并购业务收入排名第四。

Wind的调查显示,2010年,中金公司在A股市场承销了农业银行、光大银行、陕鼓动力、中国西电、东方财富等5家公司的IPO,联席保荐两家,承销与保荐费为7.03亿元,排名第6位。同期,在9家银行总额达1791.6亿元的A股增发和配股中,中金成为唯一拿下四大银行再融资项目的投行。然而,和前两年的绝对领先相比,中金公司在A股IPO市场的地位已经遇到有力挑战:除了来自中信证券、中银国际与合资投行的竞争之外,以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联合、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为代表的“华南五虎”依靠专注于中小板、创业板迅速崛起。“华南五虎”承销A股IPO数量位居业内前五名,合计获得承销收入56.25亿元,市场份额超过30%。

2010年以来,中金公司的海外投行业务卓有成效:当年3月,该公司协助中宇建材集团在法兰克福交易所上市,集资1.05亿欧元;10月,中金参与了新加坡公司普洛斯30亿美元的IPO;这是中金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担任簿记行的上市项目。2010年11月,中金还出任通用汽车在美国重新公开上市的副承销商。在业务创新方面,中金也一马当先:2010年9月,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境外证券投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QDII业务总额度达50亿美元。

2010年8月,中央汇金公司获得建银投资所持43.35%的中金公司股权,成为中金的最大股东。同年12月,摩根士丹利将其拥有的中金34.3%的股份向4家外资金融机构转让,交易总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向德太投资和KKR两家股权投资基金出售中金11%的股份。剩下的分别出售给中金现有股东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新加坡大东方保险。

证券公司主要业务范文第5篇

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设置情况

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共同成立的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是最主要的指数供货商。中证公司既编制单一市场(上交所或深交所)指数,也编制跨市场(上交所和深交所)指数。在这些指数中,只有沪深300指数、沪深5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的相应期货产品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上市交易。

富时罗素(FTSE Russell)和MSCI是全球市场两大指数供货商,各自编制的中国指数有20只左右,有些仅覆盖上市A股,有些单独涵盖非内地的境外上市中资股(红筹股及民企股),也有些同时覆盖内地上市及非内地上市中资股(H股),不过获中国内地以外地方的交易所采用作为相关指数而提供相应期货产品的并不多。

当下在中国内地以外主要期货交易所有期货产品买卖的主要海外交易指数有五个,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富时中国A50指数,仅覆盖内地上市A股。其相应富时A50期货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交易,另三个覆盖香港上市中资股--富时中国50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或包括其他外国上市股票--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只有中华交易服务中国120指数是同时覆盖内地上市A股和香港上市中资股(红筹股、H股及民企股)。

二、2015年股指期货市场的异常波动情况

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市场总体平稳,但在2015年平稳的状态被打破。沪深A股在这一年波动异常,股指先暴涨后暴跌,6月至9月竟然出现了20余次的千股跌停。中国政府连下10道救市金牌,包括降准、降息、降低交易税费甚或直接用万亿巨资救市,市场竟未企稳。直到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开仓量及公安部出动查处股指期货恶意做空,股指才算止跌回稳。7月底,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共对接近40个具有高频交易特点、频繁申报又频繁撤销申报、涉嫌扰乱股指期货交易价格的账户采取了限制交易措施,证券监管机构和期货交易所启动了相关调查。这份名单包括了伊世顿公司①和司度贸易有限公司的账户,其中司度公司的母公司为以“高频交易”在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公司Citadel LLC。

2015年11月1日,公安部宣布,经过三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公安部指挥上海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伊世顿贸易公司利用高频交易手段操纵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证500股指期货案。2015年6月到7月,伊世顿公司利用恶意的算法策略,通过高频交易手段对我国中证5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进行操纵,伊世顿公司借中国证券监管部门清理配资之机,大肆做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获得高达20亿人民币的收益,同时也给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投资者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②

三、股指期货市场异常波动的成因与操纵市场关系分析

关于2015年股市、期市异常波动,有经济学者③给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第一,场外配资导致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杠杆交易达到无序的状态。清理配资和去杠杆导致资金同时撤出市场,形成踩踏。第二,2015年上半年累计涨幅巨大,获利盘众多,获利回头压力很大。第三,股市、股指期货市场缺乏有效的熔断机制。涨跌停板制度存在较大缺陷,影响了市场出清,资金出逃导致流动性丧失。第四,新股发行制度的存在很大不足,一方面全额冻结资金的新股发行制度造成资金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新股泡沫严重。第五,个人投资者众多,投资者结构不合理,追涨杀跌形成羊群效应。

经济观察报发表了市场人士对于股市异常波动成因的看法:股市的暴跌的肇因是是监管机构清理不合法、不合规的场外配资。由于缺乏对于清理配资的市场风险评估,引起了市场资金的集体出逃,造成踩踏事件,形成市场第第一阶段的暴跌。第二阶段的暴跌则和操纵股指期货市场行为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资金不断立场,以伊世顿为首的市场力量做空股指期货造成股指大跌,引起第二场风暴。④这些做空力量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运用了技术操纵或称为高频交易操纵的手段,他们是先通过股指期货做空砸盘,制造恐慌力量,然后带动股市杀跌,周而复始。他们选择泡沫最大,对应市值最小的中证500合约进行操纵,一方面运用高频交易手段直接把主力合约砸到跌停板,一方面选择几只中证500成份股砸到跌停,引发场外融资盘和场内两融的融资盘被迫平仓,继而引发沪深300和沪深50指数暴跌。因为跌停板限制,先跌停的股票卖不出去,只能卖出尚未跌停的股票,从而引发A股市场的一轮轮大面积跌停。从盘面分析看,每次下跌都是从中证500期指及其主要几只成份股开始,股市的下跌紧随在期指之后,所以说做空股指期货是导致股市和期市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几个指数都有做空的力量,但中证500的市场规模最小,成份股市值也最小,从它开始操纵成本最低,通过指数联动效应,易于形成市场恐慌效应,带动其他指数暴跌。由于中证500期货指数主力合约综合反映的是小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最能体现市场的本质,具有市场的代表性。加之股指期货的做空成本很低,只要10%的保证金,特别是在市场激烈振动期,市场谣言满天飞,投资者心里变得扭曲,市场信心已经被击垮。目前但凡有市场波动都会造成羊群效应和踩踏效应,加剧市场动荡。

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参与股票和股指期货交易也是股市异常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换言之,互联网金融或许就是做空证券期货的那个最大的市场力量:互联网理财、场外配资公司加上恒生homs系统⑤。第一,互联网理财: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违规吸收民间资金从事理财业务,并把资金高息出借给投资者炒买股票和股指期货或者把资金转借给场外配资公司。第二,场外配资公司:场外配资公司为投资者提供高杠杆融资,有的杠杆率高达5至10倍。第三,恒生电子的HOMS系?y,恒生网络开发的HOMS系统具备证券期货交易、清算等基础功能。恒生网络除了向从事配资业务的客户提供软件服务外,还单独或与客户一起与证券公司协商建立通道,并协助客户分配证券交易的账户,该系统避开了中国证监会的监管,如果外资通过HOMS系统进入股市,完全不用对账户进行登记,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被严重破坏,监管层甚至查不到真正的交易者,HOMS实质上演变成了一个寄生的交易所,一些私人主体可以通过该系统自己开一个私营的券商。而且恒生电子网络提供的HOMS系统还可以接受向不特定交易者委托交易股票期货及业务查询;恒生网络甚至可以主动参与子账户的股票清算业务。

随着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强大的示范效应带来了更多的投机者。一些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也开始加入进来。一些信托公司违规运用伞形信托的形式,将资金分拆成最少一百万的规模,零售给投机商或者配资公司。而信托公司的合作伙伴也是HOMS系统。他的子账户管理系统,把一个信托账户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账户单元,独立的从事证券期货交易。实际上HOMS系统这个云计算平台演变成为不受监管层控制的代替券商的通道⑥。随着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算法交易在中国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阿里云计算平台的优势也能随之体现。这轮股市的牛市正式基于的“金融创新”,甚至有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同时做场外配资,场外资金一拥而入推高了股市。反过来,互联网金融的无序发展也成为了股市、股指期货市场异常波动的推动力。

由此可见,股指期货市场异常波动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原因是互联网金融的无序发展,导致了大量违规资金进入了股市,推高股票指数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大的市场风险。以伊世顿公司为代表的市场操纵者借势操纵,先是顺着资金入市大幅度拉升期限价格,然后借势监管机构清理配资大肆做空股指期货市场。可以说,股指期货大幅上涨和后期的异常波动有其客观原因,而操纵行为加大了市场波动的幅度,且给市场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如果不是政府巨资托市加上一系列稳定市场的组合拳,2015年证券市场有可能发生更大的市场风险。

注释:

①伊世顿贸易公司注册在张家港,实际控制人为俄罗斯人,公司办公地点设置在上海,虽然叫做贸易公司,但是却基本不做商品贸易,主要业务就是从事期货投资活动,它的中方总经理高燕,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权力。伊世顿公司和国内华鑫期货合作,通过华鑫期货作为经纪人并借恒生电子的电子交易系统接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从事股指期货交易。关于公司主要案情及案情分析请见本文第四章第一节。

②财新网:http://finance.caixin.com/2015-11-02/100868885.html.

③?窍?灵:《完善制度设计,提升市场信心――建设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资本市场》,财经年会主题报告,11月19日,清http://news.163.com/15/1120/16/B8SM6QHM0001124J_all.html.

④http://help.3g.163.com/15/0703/08/ATJ9G69O00964KB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