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处理方式

档案处理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处理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档案处理方式

档案处理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动物防疫;档案管理;措施;方案;防疫员;培训;检查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A

建立动物防疫档案管理是加强动物防疫管理的一项措施,对动物防疫、畜牧生产决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动物防疫档案管理,便于农村畜牧站防疫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动物和家畜家禽的防疫情况,针对病情进行相关的卫生防疫,确保疫情不传播和扩散,同时也能够明确家畜家禽下次免疫的时间;能够有助于相关部门对家畜家禽疫情进行及时检查、及时核实,及时发现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够为预防家畜家禽疫情提供参考;能够查清动物疫病根源,为家畜家禽等动物疫病传播防控提供相关依据;能够使畜牧防疫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家畜家禽养殖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在贫困地区发展家畜家禽生产提供参考依据;能够进一步核定家畜家禽防疫数量和质量,这对于在一线的广大农村防疫员工作敬业情况也能进行及时了解和考核。

建立健全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是促进农村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农村动物防疫员就要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把动物防疫工作抓紧抓好,及时报告动物疫情,做好认真的如实记录。对于动物疫情的记录不但要包括养殖企业(场、户)的基本情况,还要有家畜家禽的种类,家畜家禽的存栏数,家畜家禽的疫苗种类以及免疫时间等详细且准确的基本情况。

1制订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探索建立县级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制度,我们针对我县动物防疫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大量地征集县、乡、村各级动物防疫管理人员意见和建议之后,组织专家进行调研评估,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实施方案。在县畜牧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我们要求下边各畜牧站对本辖区内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情况建立专门的防疫管理档案,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年底防疫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层层落实,层层负责。

2落实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专项经费

对于县级防疫部门来说,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管理的项目较多,所涉及到的防疫内容也相对繁杂,这就需要动物防疫员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必备的相关动物防疫知识。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的建立,从通榆县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还是由村级卫生疫员具体实施,因此要做好这项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工作,就必须落实他们的劳动时间,落实给家畜家禽等动物进行免疫注射的具体时间和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管理档案。同时应把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经费列入地方财政年终统一预算来进行管理,县畜牧防疫部门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的预算资金用于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经费开支,必要时可以向上争取项目经费。如果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经费能够纳入县级财政支付,那么基层防疫人员的劳动报酬问题就会得到相应解决,这就能充分调动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把防疫工作干好。

3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的聘用

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养殖畜牧业的现状,做好本辖区内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因此,要求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相关知识、免疫程序、法律法规,能按按照规定认真开展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以保证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能够及时正常开展以及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制度的顺利实施,对此,可以考虑以原有的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为主要对象,按本村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严格的考核,3年或5年对于重要岗位要重新进行聘用,同时解聘那些与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工作要求不适应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必要时可以考虑面全向社会直接招聘有意从事农村畜牧防疫事业,而且年轻有一定专业知识或相关专长的乡土人才加入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队伍,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

4对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

为了统一农村防疫员的思想,明确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具体要求,使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方案能够顺利地实施,就必须对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为此,县畜牧管理部门应当定期举办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相关人员及乡镇站负责人参加的培训班。同时还要举办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参加的培训班,要求参加人员达到90%以上。就动物免疫程序及如何建立动物免疫档案等一系列问题做为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培训使相关人员掌握免疫程序,不断建立和完整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档案,以便于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方便。

5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督促检查指导工作

建立县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于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督促检查,对于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逐步完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档案,把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下去,为当地农民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质服务。

实践证明,在县级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如果平时能够有效地对动物防疫情况进行档案管理,在重大突发动物疫情时能够提供第一手材料,帮助分析疫情,从而能够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或者减少动物疫情的发生与漫延,推进动物防疫与家畜家禽等防疫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蒙水养,陶杰.建立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制度的经验[J].广西畜牧兽医,2010(04).

档案处理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屋拆迁 产权 产籍 档案管理

1.城市房屋的产权管理部门需要在房屋进拆迁之前,就主动的跻身其中,积极地与相关单位配合,做好对所需要拆迁房屋的房屋调查的系列工作

1.1详细的阅览即将拆迁房屋的产权属资料。在城市里,需要拆迁的房屋多半都是处在繁华地带的,这便产生了一些难题,如其房屋产权形式的繁多、关系难以理清。然而,房屋的产权归属资料是全面并且真实地反映房屋使用情况,基本的状况,以及其产权是否变更的一大重要档案。

通过与拆迁部门的协作,估算机构阅览将被拆迁房屋的产权属资料,能够更进一步的确认该房屋的合法的权属者,对房屋整体的构造面积、楼层的高度和朝向以及设计该房屋的作用进行详尽的了解,从而加深对相应拆迁范围里的建筑物的情况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这是房屋拆迁的一大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了拆迁后房屋补偿标准的合乎情理的制定,也是对该拆迁房屋的价值进行正确评估的一大重要依据。

1.2拆迁现场的勘测与调查。尽管房地产权属资料可以精确的反映建筑物的所有状况,但是仍有部分房屋因为不同的原因而没有明确权属,导致档案中找不到未登记的房屋。在这些没有确定权属的房屋中,一些是违章建筑,另外一些则是临时搭建房或者极为简易的房屋。另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一些房屋已经确定了它的权属,登记过详细情况和资料,但在登记后又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改变,如旧屋翻新,扩建等,但却没有向相关部门申请实况登记,导致记录的档案却不符合实际情况。

2.拆迁部门在对房屋进行拆迁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对房屋产权限制的管理

在规定范围内将要被拆迁的房屋,通常在向其权属者拆迁通告时,就已经收回了该房屋的使用权,个别则早已被拍卖或者转让他人,然而房屋也面临着被拆除,那么该房屋相关的产权处置也应当受到明确的限制。

2.1国家房屋拆迁的相关法规规定,需要被拆迁的房屋一经确定后,其范围内的无论企业或者个人都不得违反以下条例:(1)新建房屋、扩大房屋建筑面积、重建房屋;(2)把房屋或者土地的用途进行改变,如居民楼改成商业用楼;(3)房屋对外出租。被拆房屋的范围确定后,拆迁单位就应该向相关部门发出书面通知,不得为拆迁房屋办理譬如房屋转让登记、房屋租赁登记等相关的手续。

2.2依据我国有关房屋转让的相关法规规定,处于拆迁范围内的房屋不得进行房屋转让,也不能进行抵押,有关部门不能给拆迁房屋办理房屋转让或房屋抵押的手续。

3.房屋拆迁工作完成后,有关部门需强化对已经被拆迁房屋注销产籍以及新建房屋及时登记的工作

3.1已拆房屋的灭籍工作。房屋拆迁工作完成后,被拆除的房屋已不存在,依照先关规定,由于房屋灭失,该房屋的所有者应当在发生当天起三十天内向有关部门申请注销房屋产籍。但是,无论拆迁前后,被拆除的房屋所有者最关注的还是房屋赔偿和人员安置的相关事宜。在他们得到满意合理的赔偿之前,通常不会主动的去有关单位办理产籍注销的相关登记。

3.2对于新建房屋进行及时的登记。对于已被拆除房屋的产权人需要进行先关补偿,有一些是通过原地补偿这种方式,所以,新建成的房屋产权较为复杂。为了维护被拆迁房屋的产权人与拆迁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纠纷,有关的产权登记部门必须及时告知原有的产权人按照程序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比如,当拆迁双方进行协议的签署过程中,拆迁部门必须要求被拆迁户的房屋所有人将原有的房屋产权证书交回。同时,具体的拆迁协议书也可以一式多份,并且可以通过拆迁部门将多分拆迁协议书中的一份还交给产权管理部门。另外,在对于拆迁改造后的新房屋登记手续的办理过程中,产权部门可以对被拆迁户进行拆迁许可证收取的相关要求。

4.强化对拆迁房屋的产权档案的收集与管理

4.1房屋产权的管理单位应该主动和房屋拆迁部门沟通,就相关产权资料的收集、管理和移交工作制定出相关的协议或制度,来保证房屋产权资料的完整。另一方面,在房屋拆除后新建房的产权人办理产权登记的手续时,产权登记部门有权力要求新建房屋的产权人提供原房屋的相关资料,如拆迁许可证等。

4.2拆迁房屋的产权档案管理。房屋拆除前后的产权资料都十分重要,二者既不能混为一谈,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联系。首先,一定不能放弃对产权资料的管理;第二,要始终保持房屋的现状与产权档案的有关登记相符合;第三,房屋拆迁前后的档案资料要进行清楚的标示,区别开来。

5.小结

城市房屋的拆迁工作较为繁琐,这便要求了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的相互协作,在拆迁之前做好对拆迁范围内的房屋的调查工作便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拆迁工作进行中更要一一告知被拆房屋的产权人国家对于拆迁工作的相关规定,拆迁完成后更是要做好对相关资料的管理工作。各部门相互协调,为城市房屋拆迁打好基础;有序管理相关档案,减少拆迁双方的纠纷。

参考文献:

[1]王萍.档案成为城市房产建设中的重要“信息链”[J].兰台世界,2004,(12):37-37

档案处理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ERP PM 钢铁冶金

全球钢铁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环境瞬息万变,如何适应激烈的竞争,就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要把我国钢铁企业做大、做强,应用、开发ERP信息化系统,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钢铁企业发展方向,必走之路。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英文原意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进行计划,从而达到最优及最佳资源组合,为企业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本文将以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为例,重点介绍一下ERP中的PM功能在钢铁冶金行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PM意为工厂维护,包括检查、预防维护、修理三个过程,是ERP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全力推进PM系统,加强设备系统基础管理,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负荷,制定设备的阶段性、周期性和防备性的维护计划,并对突发故障产生响应,提供故障诊断支持;记录设备的历史档案和备品备件管理,方便对设备进行最优化管理与维护,保证在线设备受控、高效、零缺陷运行的有力手段。

首先是检查。检查的主要方式就是点检,而检查的主体就是点检中心点检站的点检员。点检的基本流程如下:(1)设备点检管理系统根据点检标准、点检路线自动生成点检计划。

(2)点检站点检员定期将点检计划下载到点检仪,并由系统自动提示点检所需的点检工具清单。(3)点检站点检员持点检工具到现场进行数据采集。(4)点检站点检员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上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由系统自动对点检员到位情况及漏检率进行统计,以便对点检工作进行业绩考核,同时系统还自动生成点检劣化趋势分析和点检履历。(5)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自动进行分析。当点检员根据点检劣化趋势分析判断需要对点检标准进行维护时,进入PM三级系统数据维护管理流程对点检标准进行调整。(6)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判断采集到的数据是否异常,如有异常,则由系统将异常信息以自动方式上传到四级系统,如无异常信息,则转入步骤8。(7)上传到四级系统的异常信息直接进入点检异常信息处理管理流程进行处理(创建维修定单),确认异常信息的处理方式后修改点检异常通知并将异常信息处理方式信息下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更新异常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简单处理、监护运行、日修、定修、大修、抢修、公司立项、非隐患), 由点检站点检员在设备点检管理系统中将处理完毕的异常信息进行手工关闭。(8)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判断点检结果中是否有缺油或换油信息,如有缺油或换油信息,则转入步骤9,否则结束流程。(9)由系统自动生成给油脂任务单,进入给油脂管理流程。

其次是预防维护。预防维护主要包括高压预防性试验、继电器保护试验、防雷接地、特种设备检验鉴定的操作等。此处以防雷接地系统周期性试验计划管理流程为例:

(1)点检站点检员查看系统检验通知并向设备科报检测点。(2)设备科电气设备管理员汇总上报检测点到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3)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审核二级单位上报的统计表。如不通过,则返回步骤2,二级单位重新上报检测点;如通过则进入步骤4。(4)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根据防雷接地测试计划创建试验定单并排程。(5)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科长审批试验订单和排程,如果不通过则返回步骤4重新排程,如通过则进入步骤6。(6)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起草技术协议。(7)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科长和主管部长审核技术协议,如不通过则返回步骤6重新修定。

第三,就是修理。修理的过程涉及到了点检员和维修员之间的接合,简单步骤如下:

(1)由点检站站长查看设备点检管理系统上传的点检异常通知及系统外的点检异常通知。

(2)由点检站站长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

(3)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异常信息是否需要到现场去进行分析,如需要现场分析则转到步骤4,否则转到步骤5。

(4)由点检站站长指派点检员到现场去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并将意见反馈给站长。

(5)由点检站站长根据对异常信息分析判断是否需要事故抢修,如需要抢修,则进入事故抢修管理流程,否则转入步骤6。

(6)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异常信息是否为隐患故障,如果是隐患故障,则转到步骤7,如不是隐患故障则转到步骤14。

(7)由点检站站长判断是否需要派工进行处理,如需要派工则转到步骤8,否则到步骤13。

(8)由四级系统根据隐患情况创建隐患缺陷及事故故障通知。

(9)由点检站站长确定隐患处理的方式,如果确定为公司专项工程立项则转入公司专项工程立项审批流程;如果为大修项目,则转入大修计划管理流程然后进入检修计划安排管理流程;如为日修处理则转到步骤11。

(10)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公司专项工程立项的项目是否审批通过,如通过则进入公司专项立项计划管理流程及公司专项立项执行管理流程,如审批没通过则返回步骤9,重新确认隐患故障的处理方式。

(11)点检站站长判断需要日修的隐患是否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如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则进入定修计划管理流程,如不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则转入步骤12。

(12)由点检站站长在系统中确认需日修处理的隐患的处理方式,并释放通知,然后进入检修计划安排管理流程。

(13)点检站站长判定为不需要发生费用的检修则由站长指派人员到现场简单处理或监护运行。

(14)由点检站站长将判定为需要抢修、大修、定修、公司专项工程立项、日修、监护运行、简单处理和不是隐患故障的异常信息在四级系统中进行处理方式的确认,并修改点检异常通知,最终将异常信息处理方式下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由点检员在异常信息处理完毕后将异常信息进行关闭。

PM不仅包括检查、预防维护、修理三个过程,而且涵盖了设备的历史档案和备品备件管理的范畴。点检员在编制点检标准、维修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等的同时,也要担当起及时申报备品备件以及对已有设备档案、文档及图纸资料的管理工作。

PM的应用,建立了多层次的设备安全运行体系,规范了设备基础管理,增强了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手段,将点检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而控制事故,降低维修费用。

在势不可挡的信息化热流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开发ERP,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突破制约企业发展和管理落后的瓶颈,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在未来几年是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黄金时期,将飞速步人信息化时代的轨道,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钢铁企业必走之路。

参考文献

档案处理方式范文第4篇

(博白县房地产管理所,广西 玉林 537600)

摘 要: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档案管理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房地产经济日渐繁荣,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无限延伸,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加快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便于存储、搜索、查阅的数据库平台,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档案信息;档案管理;房地产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082-01

一、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数字化导向

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房地产档案作为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和重要依据,是从房屋建造到消亡整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台帐、图、卡、照片、文件及一切具有证实房屋全部历史变化过程的资料,它是房屋的真实缩影,全部历史的记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传统的手工信息加工方式,所耗费时间长,资料占用面积大,查找麻烦,容易损坏和变霉。这样的处理方式因其效率低、保密性差、费时费力,一旦发生意外难以弥补。而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方式,可避免手工加工方式出现的问题,将传统的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数码摄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再运用分级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声音、录像等文件和索引字段存储于磁盘、光盘、磁带等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可以到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馆”。因此,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必须要坚持数字化建设导向。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处理技术,将纸质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数码扫描、录入和整理,建立与纸质档案(原件)一致、同步更新的电子复本,构成海量存贮的房产电子档案数据库。要通过现有房产登记信息系统辅助日常房产档案生成、数字化存贮、动态更新和一体化管理,建立规范化、网络化的产权档案处理流程和管理体系,实现电子房产档案的集中保存、应用与管理。

二、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标准化目标

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目标。国家档案局就电子文件制订了标准,为电子文件提供管理提供了普通规范。但从当前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档案管理部门所使用档案软件缺乏通用性,使用的应用程序五花八门,无法统一标准,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多数档案软件只是应用于文件管理,对图纸、声像科技资料的管理方式、方法匮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必须要坚持标准化建设目标。要建立规范化的标准、程序化的操作方式、系统化的管理,将各个管理环节科学地排序,使整个操作过程有机连接,一环扣一环,保证档案的完整有效性。要制定规范化的标准,“统一文件与格式”、“统一分类编码”、“统一信息交换形式”等,为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与高密度信息储存技术以及通讯传输技术等先进的自动化手段打下良好基础,使今后的联网与实现某些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三、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一体化思路

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方向。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系统设置、数据维护、信息查询、人员配置等方面,其中系统设置和人员配置是关键。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能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考虑匹配性和兼容性问题,难以实现人机结合,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因此,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一体化思路。要选用一套设置合理、管理科学的信息化系统,将档案的信息录入微机,建立完整、准确的档案信息通用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由磁介质交换转变为网上传输,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远程数据交换,实现档案管理的微机化、网络化。要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的维护,档案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档案人员不断进行更新和维护,信息录入要准确、及时、完整,确保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和准确性,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培养,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训,让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成为既熟悉档案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四、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效益化要求

档案处理方式范文第5篇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的手工账务系统相比,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流程发生了变化。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手工会计处理方式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以经济业务性质来划分不同的核算职能,其内部控制主要通过组织控制和账簿控制来实现。企业依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本原则,设立各种会计岗位与机构,制定各级财务制度与职责,会计人员限制在既定的职责范围内,各级主管依制度进行严密监督;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关系进行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是按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输入由会计人员操作外。经济业务的记录和处理、会计报表的生成和查询等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得传统组织控制功能减弱。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是将输入的数据集中存储于一个数据库文件中,根据程序设定的方式进行多重处理,多层次输出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区分总账和明细账、日记账,使数据处理流程大为简捷,但也失去了账簿间的相互控制,使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失去作用。因此手工条件下行之有效的内部牵制,在电算化条件下已难以发挥其作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具体表现为:

数据处理方式变化带来的问题。

1.因数据输入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控制问题。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造成输出信息的失真。因而数据输入不当的控制问题成为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控制环节。

2.责任高度集中于电算化软件系统,企业面临巨大的系统风险问题。一旦系统数据被非法修改、拷贝或是系统程序控制失效,就会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系统风险问题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

3.一些职责的高度集中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的原则。由于数据处理集中进行。导致职责合并严重,从而使一些不相容职务得不到分离,有些会计人员既从事数据的输入、输出工作,又负责数据的报送,这增加了他们在未经授权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数据和程序进行修改等操作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数据的准确和安全性受到威胁。

会计信息磁性化带来的问题。

手工条件下。会计数据和信息记录在纸制的单、证、账、表1-,修改后会留有明显痕迹,从而便于查证、控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电算的资料如证、账、表都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完成的。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打印的账表和存储在计算机软硬盘和其他存储介质中的会计数据。这些存放在磁性介质中的会计档案,可以方便地被不留痕迹地加以修改,很容易遭到损坏和破坏,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

网络的发展及其在财务工作中的进一步应用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如大量会计信息通过网络通信线路传输,有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的可能性更大等,对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可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将传统手工模式和会计电算化的各自优势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控制风险、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

1.将系统中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按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同时规定各自的操作权限,操作权限的分配由财务负责人统一管理。对财务人员进行分工并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使各岗位之间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控制,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2.在计算机内部操作上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入计算机,确保经济业务处理之前已经过有效的授权和审批,防止操作人员对未经授权和审批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在网络环境下对数据输入进行实时控制,在系统内分出操作与监控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当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其操作和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由监控人员进行即时或定期审查并对输出内容进行检查控制。将输出信息与输入信息全部数据进行人工复核。确保输出数据的可靠性。将输出文件中的有关数字与实物核对。进行合理性分析。严格执行财务印鉴分管,先制单后收付款,对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出纳员在收付款前进行复核并盖章确认,确保收付款的准确性并防止数据输入人员随意改动已输入的信息。

3.制定包括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的措施和数据备份等会计数据、会计软件安全保密措施等规定,规定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以及机房防火、防潮、防磁及恒温等安全方面的规定。

4.会计档案控制。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要求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备份软盘粘贴保护标签,保证存放地点安全、洁净、防潮;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等。

企业建立了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应充分重视财务人员的主导作用,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财务人员自身应充分认识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技能培训。成为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员,以适应电算化系统实施人机控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